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九年级上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单元质检卷(A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正当日本社会危机严重的时期,7世纪初被派到中国的留学生,在充分掌握了隋唐文化和制度后陆续回国,为其革新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巨大作用”( )
A.使日本成为封建国家
B.推动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使日本确立了幕府统治
D.使日本从此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2.日文中,“武士”一词本义是侍者、贴身随从。武士要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日本武士最初出现的目的是( )
A.做贵族的贴身保镖 B.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C.保护贵族豪强庄园 D.必须绝对效忠国家
3.日本多次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华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密切了中日交往 B.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C.广泛传播中国文化 D.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4.“日本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据此可知,当时这种情况下的“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表现为( )
A.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严重,局势动荡
B.血缘关系与主从制结合组成军事集团
C.武士集团代表着庄园与地方政府对抗
D.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掌握国家大权
5.日本以唐制为蓝本,推行大化改新;越南、新罗也仿照唐制,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这反映了( )
A.中华文化的辐射与传播 B.隋唐的统治基础扩大
C.陆上丝绸之路交流频繁 D.亚洲国家发展较为均衡
6.运动历时半个世纪,废除了氏族贵族和皇室私有土地、部民的奴隶制度,确立了国家作为最高地主直接剥削班田农民的制度。由此推断该运动( )
A.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促进了部民奴隶制的发展
C.借鉴学习了欧美政治经济 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7.某同学在阅读有关古代日本的书籍时,发现了下侧的漫画,上面写着“所受之田,不准买卖。若受田者死亡,由国家收回。”与漫画相关的事件“新”在何处,以下你认为最合适的观点是(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建立了部民制度
C.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D.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8.大唐接收一批又一批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其中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一次现代化运动,使形势落后的日本民族摆脱了原始体制的禁锢。这次运动史称( )
A.明治维新 B.农奴制改革 C.大化改新 D.百日维新
9.日本大化改新时,在中央设二官(管辖并监督八省)八省一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各地则设国(司)、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地方官的任免权均属中央。这表明当时日本( )
A.建立三省六部制 B.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
C.天皇不掌握实权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10.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说:孝德天皇始立年号“大化”,制班田收授法,行租庸调法,好儒崇佛,不重神道。孝德天皇此次仿效唐朝而进行的改革给本国带来的影响是( )
A.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B.由此进入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C.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D.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11.“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将其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材料认为阿拉伯文化( )
A.推动了西方的思想解放 B.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C.保存和传播了西方文化 D.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12.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说明阿拉伯人( )
A.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B.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C.垄断了亚欧之间的商贸 D.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13.“他是某一宗教的创始人,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即使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他应受人们的尊重与敬仰。”以下史实与“他”无关的是( )
A.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B.在麦加城传播伊斯兰教
C.迁居麦地那并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
D.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14.因为阿拉伯人,处于黑暗之中的西方重新找回了自己失落已久的古老文明,点燃起文艺复兴的熊熊烈焰,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材料主要说明阿拉伯人( )
A.排斥外来文化 B.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
C.传播东方文化 D.深度融合东西方文化
15.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从公元8世纪开始先后传入阿拉伯,再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
A.创造完整的代数学 B.创造灿烂的文学成就
C.创造辉煌的医学成就 D.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16.表中的两则史事都( )
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 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市,有些城市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希腊文化被渐渐传播到东方
A.使欧洲与中国建立直接交流 B.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D.促进欧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17.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各项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罗马人对犹太人的残酷统治——基督教产生
B.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C.“十字军”东征——拜占庭帝国衰落
D.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欧洲大学的建立
18.阿拉伯帝国医学家铿迭所记药物中,约33%来自两河流域、23%来自希腊、18%来自波斯、13%来自印度、3%来自埃及。这体现阿拉伯帝国的医学( )
A.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 B.与民族药物学产生了冲突
C.完全依赖于外来医学成就 D.融合了东西方的医学成果
19.阿拉伯人通过一场百年翻译运动,将西方典籍尽数翻译成阿拉伯文。在这场文化运动后,无数古希腊、罗马等的学术书籍都存储在了阿拉伯帝国的博物馆之中。这表明阿拉伯人( )
A.保存了古代文明成果 B.开创了阿拉伯帝国辉煌
C.推动了东西方的交往 D.促进了中世纪欧洲崛起
20.“阿拉伯文明远远算不上人类的‘古文明’。但是,它在公元7世纪之后以一往无前的气魄征服过好几个古文明',直到今天还保持着巨大的空间体量和严整的礼拜仪式,成为当代世界文明中特别重要的一员。”下列对阿拉伯国家及其文明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阿拉伯文明的成就明显逊色于“古文明”
B.阿拉伯帝国征服过包括中国在内的“古文明”
C.阿拉伯帝国是8世纪中期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D.阿拉伯人发明了从0到9的计数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材料二: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材料三:“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个城邦国家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在谁当政期间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该国所在地区形成的文明与其地理环境有关,请问该地区的古代文明属于哪种类型?(6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什么影响?(6分)
(3)材料三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个国家?维系这种关系的纽带是什么?(4分)
(4)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人物或事件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22.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
——摘编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大化二年(64 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1)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鄙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国家给贵族以“食封”和“禄”。
——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
材料三: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1)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产生于亚洲的古代文明。(4分)
(2)材料二,所述内容与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有关?它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6分)
(3)材料三,指出习近平提出了怎样的亚洲发展方案?(2分)
23.世界古代史上曾经出现过多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们的建立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你辨析材料,解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
材料二 为取得地中海霸权,罗马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帝国强盛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内湖,境内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流入帝国,受到上层贵族的青睐。
材枓三 穆平默德既是伊斯兰教的创立者,也是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者,他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之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同时,中国和印度的一些文明成就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是怎样的?对当时产生怎样的影响?(5分)
(2)材料二中这一帝国的建立者是谁?根据材料请你说说帝国建立的积极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请你谈谈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统一之间有何关系?(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列举阿拉伯文化繁荣的两项成就。阿拉伯人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古代中日历史相关史实(部分)对比表
项目 中国唐朝时期(618--907年) 日本某次改革(从646年开始)
经济 均田制:将无主土地按人口分给小农耕种,土地为国有。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租庸调制:按丁缴纳定额赋税
政治 中央 三省六部制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设二官八省制
地方 郡县制 设国、郡、里三级
材料二:穆罕默德曾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哈里发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他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为了延揽翻译人才,以等重于译著的黄金支付稿酬。
材料三:生活在亚欧非三大洲的连接点,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表格里内容体现了日本的什么改革?有什么特点?其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和三分析,古代阿拉伯人能够创造出光辉灿烂文化的原因。(4分)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效仿隋唐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正当日本社会危机严重的时期,7世纪初被派到中国的留学生,在充分掌握了隋唐文化和制度后陆续回国,为其革新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巨大作用”是使日本成为封建国家,A项正确;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D项排除;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时间与题干不符,C项排除。故答案为:A。
2.答案:C
解析: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地方豪强组建了庄园。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地方豪强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3.答案:D
解析:唐朝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对很多国家形成了吸引力,当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还有许多留学生(代表阿倍仲麻吕即显衡)僧人等来唐朝,吸收唐朝文化。遣唐使回国后,以隋唐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D符合题意,AC不全面,B表述错误。故选:D。
4.答案:D
解析: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题干中“特殊状况下”“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表现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掌握国家大权。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A
解析:6世纪—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越南、新罗也仿照唐制,采用科举选拔官吏,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辐射与传播,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文化的辐射和传播,而非隋唐的统治基础扩大,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陆上丝绸之路交流频繁,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亚洲国家发展较为均衡,排除D项。故选:A。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运动历时半个世纪,废除了氏族贵族和皇室私有土地、部民的奴隶制度,确立了国家作为最高地主直接剥削班田农民的制度。”由此推断,这个事件就是日本大化改由此推断该运动新。它作用巨大,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封建制国家,排除AB项;大化改新是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的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由材料“所受之田,不准买卖。若受田者死亡,由国家收回。”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大化改新规定,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所以,与漫画相关的事件是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C项正确;大化改新加强了天皇的权利,排除A项;部民在大化改新之前已经存在,排除B项;大化改新将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大唐接收一批又一批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其中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进行了一次现代化运动,使形势落后的日本民族摆脱了原始体制的禁锢”,结合所学知识,646年,日本孝德天皇时期,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C正确;明治维新是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天皇时期,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A排除;农奴制改革是9世纪60年代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时期进行的改革,使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B排除;百日维新是19世纪末中国维新派发动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但是很快失败,D排除。故选C。
9.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日本大化改新时,在中央设二官(管辖并监督八省)八省一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各地则设国(司)、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地方官的任免权均属中央。”结合所学可知,通过大化改新(646年),日本建立起一整套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体系,将地方官的任免权收归到中央,表明当时日本中央集权制已经形成,D项正确;日本大化改新并未“照搬”唐朝三省六部制,排除A项;直到12世纪末,日本才初步建立起幕府统治,排除B项;题干未反映天皇权力的相关史实,排除C项。故选:D。
10.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A.日本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故A错误;B.日本进入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是在12世纪晚期,故B错误;C.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故C正确;D.日本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故D错误。
1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将其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重新回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C项正确;决定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是经济因素,而非文化因素,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西欧近代社会的转型,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只是有利于文艺复兴运动,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阿拉伯文化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没有涉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B项正确;阿拉伯人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但题干并没有体现这一点,排除A项;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而不是垄断了亚欧之间的商贸,排除C项;题干意在强调阿拉伯人的传播作用,没有涉及阿拉伯人是否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他是穆罕默德。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故选:D。
14.答案:B
解析:据题干“因为阿拉伯人,处于黑暗之中的西方重新找回了自己失落已久的古老文明,点燃起文艺复兴的熊熊烈焰,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主要说明阿拉伯人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B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阿拉伯人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不能说明阿拉伯人排斥外来文化、传播东方文化、深度融合东西方文化,排除ACD。故选B项。
15.答案:D
解析: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从公元8世纪开始先后传入阿拉伯,再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可知,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是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沟通了东西方文化,D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阿拉伯人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并没有体现阿拉伯人自身的数学、文学或医学成就,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市,有些城市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希腊文化被渐渐传播到东方”可知,材料反映了阿拉伯人和亚历山大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欧洲与中国建立直接交流,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促进欧洲地区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6世纪前后,阿拉伯半岛社会矛盾尖锐,秩序动荡,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7世纪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8世纪中叶,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首都巴格达盛极一时,有力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从9世纪中叶起,帝国内讧不已。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裂势力,消耗了帝国的实力。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阿拉伯帝国的灭亡没有因果关系,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在罗马统治下,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地区的犹太人苦难深重,多次反抗都被残酷镇压,而传道者此时宣扬“救世主”,使绝望中的人们有了精神依托,因此两者有因果关系,排除A项;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早就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的西欧封建主在罗马教皇的号召下组建了“十字军”进行东征。“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国势日渐衰弱,因此有因果关系,排除C项;城市的兴起与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大学的创办,因此两者有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8.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阿拉伯帝国医学家铿迭所记药物中,约33%来自两河流域、23%来自希腊、18%来自波斯13%来自印度、3%来自埃及。”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医学发展过程中,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体现了阿拉伯帝国医学发展融合了东西方的医学成果,D项正确;材料仅为药物记载来源,没有体现临床实践经验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民族药物学,排除B项;材料仅为药物记载来源,不能得出完全依赖于外来医学成就的结论,且“完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9.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表明阿拉伯人保存了古代文明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推行博采多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发起了一场“百年翻译运动”,由国家资助,将古希腊、古罗马、波斯、古印度等的学术典籍译为帝国文字。在阿拉伯的百年翻译运动中,通过翻译,各种思想碰撞,创造出更多新的思想,也为当时的阿拉伯知识分子打开了眼界。通过这种形式,希腊古代典籍完整保存下来,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指路明灯。A符合题意。故选:A。
20.答案:C
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8世纪中期,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阿拉伯帝国是8世纪中期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说法正确,C项正确;阿拉伯文明的成就明显逊色于“古文明”不符合史实,说法错误,排除A项;中国文明从未被阿拉伯帝国征服而中断,阿拉伯帝国征服过包括中国在内的“古文明”说法错误,排除B项,古代印度人发明了从0到9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发明了从0到9的计数法”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21.答案:(1)雅典;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海洋文明。
(2)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或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3)封建等级制度(或封君封臣制度)法兰克王国;土地的封赐(或土地)。
(4)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历史机遇,事关兴衰之命运。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联系材料一“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可知,是伯利克里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情况。古代雅典盛行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古希腊雅典城邦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古代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属于海洋文明,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2)材料二“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是大化改新在经济方面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3)材料三“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这种制度最先开始于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也就是实行采邑制,通过查理马特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根据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制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要综合考虑,如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
22.答案:(1)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2)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1)根据“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产生于亚洲的古代文明包括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
(2)根据“大化二年”可知,材料叙述的是大化改新。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根据“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习近平提出的亚洲发展方案是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23.答案:(1)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2)屋大维。罗马帝国促进了交通发展、经济繁荣,加强了同北欧、印度、中国的贸易往来。
(3)伊斯兰教的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同时,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与扩张也为伊斯兰教的传播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4)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著有《医学集成》《医典》《天方夜谭》;等。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解析: (1)从上述材料“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掳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各地,同时也从东方吸收了不少文化养分,通过这一途径,希腊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
(2)据材料“帝国强盛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内湖。境内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流入帝国,受到上层贵族的青睐”可知,材料讲述的是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共和国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最终击败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后期,取得地中海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罗马帝国促进了交通发展、经济繁荣,加强了同北欧、印度、中国的贸易来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4)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24.答案:(1)大化改新;仿效唐朝先进的制度;
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统治者重视知识、重视教育;地理位置重要,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阿拉伯人的勤奋等。
(3)在不同文明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解析:(1)改革:材料“日本某次改革(从646年开始)”可知,材料一的表格里内容体现了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特点:从材料表格对比可以看出,日本改革的内容和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相似度很高,日本这次改革的特点是仿效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影响:根据材料“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可知,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原因:阿拉伯人是中西文明的传播者,依据材料“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可得出统治者重视教育;依据材料“哈里发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可知,统治者重视知识;依据材料“830年,他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为了延揽翻译人才,以等重于译著的黄金支付稿酬”“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可知,阿拉伯人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
(3)作用:根据材料“生活在亚欧非三大洲的连接点”可知,阿拉伯人在不同的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九年级上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单元质检卷(A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