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五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历史假期作业落实检测
(2024.9)
第Ⅰ卷 选择题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 会农业种植 B. 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 会制作陶器 D. .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2. 下图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 )
骨耜及装有木柄的复原图
A. 取火 B. 耕地 C. 纺织 D. 制陶
3. 《史记·刺客列传》描写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位刺客。司马迁对其评价:“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下列选项与这一记载体现的精神内涵相符的是( )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 富贵不能浮,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A. 以农为本 B. 戒奢从简 C. 兴修水利 D. 重农抑商
5. 观察下面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北方经济发展 B. 民族文化的交融
C. 社会矛盾缓和 D. 民族政权的分立
6. “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这种以水力作动力的灌溉工具是()
A. 耧车 B. 翻车 C. 筒车 D. 秧马
7. 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如下评价。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论点( )
论点 论据
有利于政府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都江堰;隋朝修建大运河;明朝修筑长城等。
有利于……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康熙册封五世班禅等。
A. 强化君权,禁锢思想 B. 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C. 监督地方,巩固统治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8. 下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代《南都繁会图》(局部),画面上南市街到北市街一带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出现了大约109个店铺招幌,幌子上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这反映了明代( )
A. 商品经济繁荣 B. 南京水陆交通便利
C. 经济重心南移 D. 商业活动诚信为本
9. 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
A. 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 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C. 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 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
10. “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与材料所述“五口通商”相关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1. 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历史社团的同学们以“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为主题进行历史剧汇报演出。剧中主人公慷慨激昂地说道:“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位主人公是( )
A. 岳飞 B. 林则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12. 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
A. 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 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 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 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13. 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收集到如下论据。据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 )
◆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游击队抗击日寇 ◆西安事变和平解放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抗日根据地军民创造地道战等游击战法 ◆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中共七大召开
A. 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根本保证 B. 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14. 《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写道:通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破除了迷信,实现了民主和平等。这描述了土地改革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结果 D. 性质
15. 数据统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该数据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 )
A. 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 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C. 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16. 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 人们对此争论不休,这一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为解决该问题指明方向的是( )
A.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 中共十二大
C.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中共十三大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李老师设计了“探三晋历史·品家乡文化”的主题式作业。请完成以下小题。
17. 追溯三晋历史,走进春秋战国。下面图文信息,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韩、赵、魏受封为诸侯时,晋国君主晋烈公仍在位,晋国公室身处三家的夹缝中。到晋孝公时,韩、赵两国抢走了晋国公室的降(今翼城)和曲沃两城,把晋公赶到了端氏(令沁水)和屯留。公元前376年,三家把晋静公降为普通人,晋君失去了最后的象征性地位,晋国历史就此终结。
A. 桐叶封晋 B. 城濮之战 C. 三家分晋 D. 长平之战
18. 近代山西在发展中前行,传承中创新。从下面大事年表所列“第一”中,能提炼出最恰当的主题是( )
主题:___________
1882年 第一个官办近代企业——太原新药局(生产弹药) 1892年 第一个民用工业企业——太原火柴局 1901年 第一所高等学府——山西大学堂 1905年 第一所师范学校——山西师范学堂 1907年 第一条铁路线——正太铁路(建成通车) 1908年 第一所测绘学堂——陆军测绘学堂 ……
A. 获得新生的军事工业 B. 工业化建设中的山西
C. 发展新式的近代教育 D. 近代化探索中的山西
19. 探寻古埃及金字塔的功能与演变历程,可以感知的历史奥秘有
A. 国王地位与权力 B. 人类的法制传统
C. 阿拉伯数字起源 D. 罗马帝国的强盛
20. 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苏美尔文字被称为
A. 象形文字 B. 楔形文字 C. 字母文字 D. 拉丁文字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本部分共3道大题,其中21题10分,22题10分,23题15分,共35分。
21. 人物光辉·时代印记。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主题】讲述历史故事,感悟时代精神
【项目目标】通过故事会,走近历史人物的传奇人生,感受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内核。
【项目任务】
任务一 一组同学以历史剧的形式进行故事表演,以下是部分剧本,请仿照示例补全内容。
示例: 剧幕名称:戚继光抗倭 旁白: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中国沿海倭患严重,威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抗倭。 戚继光:本将军奉朝廷之命抗倭,望我“戚家军”全体儿郎能严格训练,熟悉阵法。 众官兵:我等悉听吩咐,随将军平定倭患。
剧幕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旁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成功: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任务二 二组同学整理了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张骞和孙中山的部分事迹,据此对比两者在民族危亡之际,救国实践有何异同之处。
·1895年甲午战败后张謇抱着“实业救国”思想回乡创办大生纱厂 ·1899年大生纱厂正式开始生产棉纱 ·1903年开始筹建分厂,一战期间发展迅速,获利丰厚,并投资公益事业 ·1905年创办国内第一家自建公共博物馆 ·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领导广州起义 ·1905年成立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任务三 三组同学展示人物海报以增强故事性,请任选其一进行人物介绍,并谈谈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时代精神?
22. 国家实力·多层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古代书籍出版业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书籍生产与消费的繁荣是基于经济及手工业的发达……太祖推行科举改革的理念、庞大的文人官员队伍为宋代书籍出版造就了一支具有等量效应的国家出版团队,平民教育开拓了书籍出版的社会空间。而且宋代科技全面进步也助推出版业的新发展,比如伟大发明者毕昇就做出重大贡献。
——摘编自田建平《宋代出版史》
(1)根据材料一,我国古代书籍出版业在宋代达到“黄金时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2)根据材料二画线部分的三个时间节点,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中国外交周期性变化是“必然结果”。
材料三 纵观4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国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走出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迈向富强的崭新道路。
——摘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与深刻启示》
(3)根据材料三,列举两例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并总结中国走出“摆脱贫困、迈向富强的崭新道路”的历史经验。
23. 文化自信·中华魅力。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奋斗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思想·启迪智慧】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这次思想解放是人们在杨弃殷商以来流行的占卜文化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各种各样的新观点、新学说,各家各派既相互辨驳,又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了华夏民族最初尽管还很粗糙的理论思维形式,使中国人的思想获得一次极大的解放。
——摘编自刘相、刘德军、王忠武《人类思想解放史论》
材料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次思想解放”的特点,并列举其中一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材料二中反映出怎样的思想内涵?
【典籍·弘扬文化】
(2)文学典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请按照要求完成读书卡片中空白处内容的填写。
作品一 《清平乐·村居》 作者 辛弃疾(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风貌:反映了家人相亲,共同劳动田园生活风貌。
作品二 《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节选) 作者 罗贯中(明) 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 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章回体;情节生动;大众化。 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承载价值】
(3)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意蕴反映民族文化。请根据推介理由为以下建筑写出推介词。
推介理由:体现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性,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推介词:
【科技·推动进步】
(4)科技发明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简述一组科技成就的历史意义,概括二组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一组太原五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历史假期作业落实检测
(2024.9)
第Ⅰ卷 选择题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 会农业种植 B. 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 会制作陶器 D. .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原始居民图案中有猪、鸟和舞蹈等体现出朴素审美观念,B项正确;材料中属于手工业,排除A和D项;材料是强调陶器的艺术美,不是说陶器本身,排除C项。故选B项。
2. 下图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 )
骨耜及装有木柄的复原图
A. 取火 B. 耕地 C. 纺织 D. 制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 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 ”可知,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用骨耜耕作,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河姆渡人的农耕,未涉及取火,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河姆渡人的农耕,未体现纺织,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河姆渡人的农耕,未阐述制陶,排除D项。故选B项。
3. 《史记·刺客列传》描写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位刺客。司马迁对其评价:“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下列选项与这一记载体现的精神内涵相符的是( )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 富贵不能浮,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中“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的意思是:从曹沫到荆轲五个人,他们的侠义之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朗,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名声流传到后代,体现的精神内涵是忠义与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反映的思想与材料相符,C项正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民本思想,排除A项;“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体现了法治的思想,排除B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体现了德治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4.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A. 以农为本 B. 戒奢从简 C. 兴修水利 D. 重农抑商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知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他们主张以农为本,A项正确;戒奢从简,意思是倡导节俭、反对奢侈,与题干内容“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不符,排除B项;兴修水利,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体现的是以农为本,排除C项;重农抑商,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体现的是以农为本,排除D项。故选A项。
5. 观察下面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北方经济的发展 B. 民族文化的交融
C. 社会矛盾的缓和 D. 民族政权的分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材料中“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体现出少数民族服饰汉化特点,这一现象反映出民族文化的交融,B项正确;材料属于服饰变化,不是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图示不能说明社会矛盾的缓和和民族政权的分立,排除C和D项。故选B项。
6. “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这种以水力作动力的灌溉工具是()
A. 耧车 B. 翻车 C. 筒车 D. 秧马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等内容可知,这描述的是一种灌溉的农用工具。筒车是古代人民用于灌溉的一种工具,C项正确;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翻车是古代的一种龙骨水车,与题目中的“缚以竹筒”内容不符,排除B项;秧马是宋代发明的农具,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7. 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如下评价。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论点( )
论点 论据
有利于政府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都江堰;隋朝修建大运河;明朝修筑长城等。
有利于……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康熙册封五世班禅等。
A. 强化君权,禁锢思想 B. 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C. 监督地方,巩固统治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答案】D
【解析】
【详解】秦朝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武帝时期实现大一统,唐朝、元和清朝进一步巩固,因此,省略号处的论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项正确;材料中不是加强君主权力,排除A项;材料中属于多民族国家统一,不是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排除B项;表格论据没有体现监督地方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8. 下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代《南都繁会图》(局部),画面上南市街到北市街一带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出现了大约109个店铺招幌,幌子上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这反映了明代( )
A. 商品经济繁荣 B. 南京水陆交通便利
C. 经济重心南移 D. 商业活动诚信为本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画面上南市街到北市街一带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出现了大约109个店铺招幌,幌子上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可知,反映的是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南京的水陆交通的状况,排除B项;经济重心在南宋已经完成南移,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商业活动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9. 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
A. 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 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C. 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 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京剧脸谱各具特色,如黑脸凸显包拯的铁面无私,红脸凸显关羽的忠义,由此可知京剧脸谱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固化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认知,B项正确;京剧脸谱体现了创作者对历史人物的主观认知,并不是真实再现历史场景或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排除AC项;京剧脸谱并不是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而是采用不同色彩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
10. “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与材料所述“五口通商”相关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1841 年,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 年8 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A项正确;《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一处为通商口岸,排除B项;《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为通商口岸,排除C项;《辛丑条约》没有规定开辟通商口岸,排除D项。故选A项。
11. 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历史社团的同学们以“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为主题进行历史剧汇报演出。剧中主人公慷慨激昂地说道:“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位主人公是( )
A. 岳飞 B. 林则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主人公是林则徐。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为了维护清朝统治,道光帝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在广东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1839年6月,将收缴的英美走私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B项正确;岳飞是抗金名将,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左宗棠收复了新疆,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邓世昌是黄海大战中的英雄,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 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
A. 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 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 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 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反映了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结合所学,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蔡元培此举反映了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冲击了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有利于女性提高社会地位,A项正确;男尊女卑现象“根除”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排除B项;杰出人物推动社会发展,但不能说起决定性作用,决定性作用通常是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排除C项;男女平等“完全实现”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3. 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收集到如下论据。据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 )
◆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游击队抗击日寇 ◆西安事变和平解放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抗日根据地军民创造地道战等游击战法 ◆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中共七大召开
A. 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 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因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C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相关,在题干内容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之一,排除B项;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拖住了日本百余万大军,,有力支援了其他盟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4. 《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写道:通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破除了迷信,实现了民主和平等。这描述了土地改革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结果 D. 性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通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破除了迷信,实现了民主和平等”可知反映了土地改革的结果,即通过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翻身获得解放,也推动了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C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土地改革的背景或目的,排除AB项;土地改革具有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性质,但在题干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5. 数据统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该数据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 )
A. 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 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C. 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可知,重工业的占比达到51%,这说明“一五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D项正确;图片反映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显然与图表信息不符,排除A项;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与图片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情况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不出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排除C项。故选D项。
16. 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 人们对此争论不休,这一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为解决该问题指明方向的是( )
A.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 中共十二大
C.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中共十三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1992年初,中国改革走到了关键时期,人们对是否要搞市场经济争论不休。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深入人心,C项正确;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排除A项;中共十二大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排除B项;中共十三大的主要贡献是系统地论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排除D项。故选C项。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李老师设计了“探三晋历史·品家乡文化”的主题式作业。请完成以下小题。
17. 追溯三晋历史,走进春秋战国。下面图文信息,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韩、赵、魏受封为诸侯时,晋国君主晋烈公仍在位,晋国公室身处三家的夹缝中。到晋孝公时,韩、赵两国抢走了晋国公室的降(今翼城)和曲沃两城,把晋公赶到了端氏(令沁水)和屯留。公元前376年,三家把晋静公降为普通人,晋君失去了最后的象征性地位,晋国历史就此终结。
A. 桐叶封晋 B. 城濮之战 C. 三家分晋 D. 长平之战
18. 近代山西在发展中前行,传承中创新。从下面大事年表所列“第一”中,能提炼出最恰当的主题是( )
主题:___________
1882年 第一个官办近代企业——太原新药局(生产弹药) 1892年 第一个民用工业企业——太原火柴局 1901年 第一所高等学府——山西大学堂 1905年 第一所师范学校——山西师范学堂 1907年 第一条铁路线——正太铁路(建成通车) 1908年 第一所测绘学堂——陆军测绘学堂 ……
A. 获得新生的军事工业 B. 工业化建设中的山西
C. 发展新式的近代教育 D. 近代化探索中的山西
【答案】17. C 18. D
【解析】
【详解】1、依据题干图文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晋国分为韩、赵、魏三家,而原来的晋国国君逐渐失去了象征性地位,被降为普通人,晋国历史就此终结,由此可见材料反映的是三家分晋这一历史事件,C项正确;桐叶封晋指的是西周时期晋国受封的由来,排除A项;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文公打败楚国而成为霸主的关键战役,排除B项;长平之战是指战国时期秦国打败赵国的重要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
2、依据题干大事年表“第一个官办近代企业——太原新药局(生产弹药)”、“第一个民用工业企业——太原火柴局”、“第一所高等学府——山西大学堂”、“第一条铁路线——正太铁路(建成通车)”等可知,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山西出现了一批近代军事、民用企业、新式学堂以及近代铁路,这反映了山西的近代化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D项正确;军事工业、工业化建设、近代教育都只是对应题干大事年表中的部分事件,排除ABC项。故选D项。
19. 探寻古埃及金字塔的功能与演变历程,可以感知的历史奥秘有
A. 国王地位与权力 B. 人类的法制传统
C. 阿拉伯数字起源 D. 罗马帝国的强盛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体现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但是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A正确;人类的法制传统源于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但属于古代两河流域巴比伦文明,B排除;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古印度,C排除;罗马帝国的强盛与古罗马的兴衰有关,D排除。故选A。
20. 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苏美尔文字被称为
A. 象形文字 B. 楔形文字 C. 字母文字 D. 拉丁文字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B正确;象形文字产生于古埃及。A错误;最早的字母文字是腓尼基字母。C错误;拉丁文字源自希腊字母。D错误。综上故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本部分共3道大题,其中21题10分,22题10分,23题15分,共35分。
21. 人物光辉·时代印记。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主题】讲述历史故事,感悟时代精神
【项目目标】通过故事会,走近历史人物的传奇人生,感受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内核。
【项目任务】
任务一 一组同学以历史剧的形式进行故事表演,以下是部分剧本,请仿照示例补全内容。
示例: 剧幕名称:戚继光抗倭 旁白: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中国沿海倭患严重,威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抗倭。 戚继光:本将军奉朝廷之命抗倭,望我“戚家军”全体儿郎能严格训练,熟悉阵法。 众官兵:我等悉听吩咐,随将军平定倭患。
剧幕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旁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成功: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任务二 二组同学整理了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张骞和孙中山的部分事迹,据此对比两者在民族危亡之际,救国实践有何异同之处。
·1895年甲午战败后张謇抱着“实业救国”思想回乡创办大生纱厂 ·1899年大生纱厂正式开始生产棉纱 ·1903年开始筹建分厂,一战期间发展迅速,获利丰厚,并投资公益事业 ·1905年创办国内第一家自建公共博物馆 ·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领导广州起义 ·1905年成立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任务三 三组同学展示人物海报以增强故事性,请任选其一进行人物介绍,并谈谈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时代精神?
【答案】任务一:剧目名称:郑成功收复台湾;旁白:明末,荷兰殖民者出兵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抵达台湾(将敌人围困赤崁城、台湾城)。
任务二:异:张謇主张实业救国;创办民族企业;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孙中山主张政治革命;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同:都发生在甲午战争失败后;都是为了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都向西方学习;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解放了国人思想等。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等。
任务三:介绍:图一: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图二: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任选其一)
时代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忘我劳动、奉献为民、勇于创新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任务一:剧目名称:根据示例“戚继光抗倭”及“郑成功: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可知,该材料描述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
旁白:根据示例“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中国沿海倭患严重,威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抗倭。”可知,旁白主要反映的是历史事件的背景。简要说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背景即可。如:明末,荷兰殖民者出兵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抵达台湾(将敌人围困赤崁城、台湾城)。
任务二:异:根据材料“1895年甲午战败后张管抱着‘实业救国’思想,回乡创办大生纱厂”“1899年大生纱厂正式开始生产棉纱”“1903年开始筹建分厂,一战期间发展迅速,获利丰厚,并投资公益事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口号、创办企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角度分析不同点,例如:张謇主张实业救国;创办民族企业;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1895年领导广州起义”“1905年成立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口号、手段、民主法制化进程等角度分析不同点,例如:孙中山主张政治革命;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等。同:根据两个人物大事记的时间可知,都发生在甲午战争失败后;结合所学张謇和孙中山的这一系列活动的目的可知,都是为了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结合两人人物的提出的口号,从向西方、推动中国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解放思想等角度分析可知,都向西方学习,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解放了国人思想等。
任务三:人物介绍:答案不唯一,简要说明人物的主要事迹即可。如: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任选其一,符合史实即可)
时代精神:结合所学可知,钱学森、袁隆平时期,我国处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业基础薄弱,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忘我劳动、奉献为民、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22. 国家实力·多层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古代书籍出版业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书籍生产与消费的繁荣是基于经济及手工业的发达……太祖推行科举改革的理念、庞大的文人官员队伍为宋代书籍出版造就了一支具有等量效应的国家出版团队,平民教育开拓了书籍出版的社会空间。而且宋代科技全面进步也助推出版业的新发展,比如伟大发明者毕昇就做出重大贡献。
——摘编自田建平《宋代出版史》
(1)根据材料一,我国古代书籍出版业在宋代达到“黄金时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2)根据材料二画线部分的三个时间节点,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中国外交周期性变化是“必然结果”。
材料三 纵观4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国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走出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迈向富强的崭新道路。
——摘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与深刻启示》
(3)根据材料三,列举两例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并总结中国走出“摆脱贫困、迈向富强的崭新道路”的历史经验。
【答案】(1)原因:宋代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科举制的发展;庞大的文人官员队伍的出现;平民教育开拓了新闻出版业的空间;宋代科技的全面进步,如活字印刷术等科技发明的助推等。
(2)示例:1919年:国际: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国内:五四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1949年:国际:美苏冷战对峙格局形成,中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与军事包围,故在外交上,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内:新中国成立后,实现民族独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79年:国际: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国内: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3)举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经济特区;建上海浦东开发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建立自贸区等。
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一“这一时期书籍生产与消费的繁荣是基于经济及手工业的发达……”得出:宋代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太祖推行科举改革的理念、庞大的文人官员队伍为宋代书籍出版造就了一支具有等量效应的国家出版团队”得出:科举制的发展;庞大的文人官员队伍的出现;根据材料一“平民教育开拓了书籍出版的社会空间”得出:平民教育开拓了新闻出版业的空间;根据材料一“而且宋代科技全面进步也助推出版业的新发展,比如伟大发明者毕昇此做出重大贡献。”得出:宋代科技的全面进步,如活字印刷术等科技发明的助推等。
【小问2详解】
说明:根据材料二“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学生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后,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的援助,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对峙格局形成,中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与军事包围,故在外交上,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实现民族独立,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此时中国已开始改革开放,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小问3详解】
举措:根据材料三“纵观4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国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可知,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经济特区;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建立自贸区等。
经验:根据材料一宋朝的科技发明、材料二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材料三改革开放的知识可知党的领导、经济建设、基本国情、改革开放方面进行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等。
23. 文化自信·中华魅力。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奋斗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思想·启迪智慧】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这次思想解放是人们在杨弃殷商以来流行的占卜文化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各种各样的新观点、新学说,各家各派既相互辨驳,又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了华夏民族最初尽管还很粗糙的理论思维形式,使中国人的思想获得一次极大的解放。
——摘编自刘相、刘德军、王忠武《人类思想解放史论》
材料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次思想解放”的特点,并列举其中一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材料二中反映出怎样的思想内涵?
【典籍·弘扬文化】
(2)文学典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请按照要求完成读书卡片中空白处内容的填写。
作品一 《清平乐·村居》 作者 辛弃疾(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风貌:反映了家人相亲,共同劳动的田园生活风貌。
作品二 《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节选) 作者 罗贯中(明) 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 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章回体;情节生动;大众化。 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承载价值】
(3)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意蕴反映民族文化。请根据推介理由为以下建筑写出推介词。
推介理由:体现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性,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推介词:
【科技·推动进步】
(4)科技发明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简述一组科技成就的历史意义,概括二组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一组 二组
【答案】(1)特点:扬弃与创新相结合;出现了各种新观点和新学说;新学说与新观点辩驳与融合。主张:儒家:“仁”的学说;道家:无为而治。
内涵:不卑不亢、立场坚定、意志坚强等。
(2) ①. 词 ②. 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有词牌名等。 ③. 小说 ④. 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在当时社会广泛流传,深受广大民众喜爱;促进小说创作的繁荣;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等。
(3)推介词:中国北京故宫,沿中轴线对称;木结构为主,辅以砖瓦。设计蕴含中正观念,大一统思想;是国家政治权力中心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4)历史意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对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罗盘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于宋朝的海上交通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极大作用;为世界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
原因:政府重视科技教育;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优秀科研队伍的努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这次思想解放是人们在扬弃殷商以来流行的占卜文化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各种各样的新观点、新学说”可得出扬弃与创新相结合;出现了各种新观点和新学说;根据材料“各家各派既相互辩驳,又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可得出新学说与新观点的辩驳与融合。
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可知,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符合题意即可)
思想内涵:根据材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材料反映了人应该不卑不亢、立场坚定、意志坚强等。(言之有理即可)
【小问2详解】
补充:作品一:根据材料“辛弃疾(宋)”“《清平乐·村居》”和作品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因此这体裁是词;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有词牌名等。
作品二:根据材料“《三国演义》”“罗贯中(明)”“章回体;情节生动;大众化。”结合所学可知,《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因此体裁是小说。 历史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小说中反映的具体信息、受欢迎程度、对小说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在当时社会广泛流传,深受广大民众喜爱;促进小说创作的繁荣;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等。
【小问3详解】
推介词:根据材料“推介理由:体现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性,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结合所学可知,可从北京城的建筑特点方面简要说明。如:中国北京故宫,沿中轴线对称;木结构为主,辅以砖瓦。设计蕴含中正观念,大一统思想;是国家政治权力中心等。
【小问4详解】
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一组图片:宋代活字印刷术;宋代用于航海的罗盘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技成就的历史意义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对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罗盘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于宋朝的海上交通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极大作用;为世界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
原因:根据材料“二组图片: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翟志刚太空漫步;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飞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是,我国政府重视科技教育;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优秀科研队伍的不断努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