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综合复习卷(二)
1.孔子认为“为仁由己”,每个人都能成为弘道者;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将人的活动看做决定事物成败的关键。这体现了儒家( )
A.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B.对人精神自由的追求
C.对贵族生活的批判 D.对人自身力量的坚信
2.据考古发现,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陶寺公共墓地中,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中型墓的随葬品有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下颌骨( )
A.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
B.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
C.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D.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3.公元前62年,汉宣帝下诏:年八十以上的老人,除诬告、杀伤人外,以终天年。这反映了汉宣帝( )
A.减轻赋役 B.延续“推恩令”
C.施行仁政 D.奉行“无为而治”
4.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众多。下列选项中与水利工程有关的是( )
A.曲辕犁 B.占城稻 C.都江堰 D.长城
5.2023年,中国北京成功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追溯历史,与这一主题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修建都江堰 B.修筑长城
C.开辟丝绸之路 D.开通大运河
6.与下表知识卡片信息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及著作是( )
知识卡片
作者:曾任太守,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著作内容: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著作地位: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A.贾思勰《齐民要术》 B.宋应星《天工开物》
C.李时珍《本草纲目》 D.徐光启《农政全书》
7.书籍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对下列书籍的评述正确的是( )
选项 书籍 评述
A 《史记》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齐民要术》 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 《本草纲目》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农书
D 《红楼梦》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A.A B.B C.C D.D
8.如图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
A.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C.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D.组成了中华文明的证据链
9.对如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理解准确是(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导致西汉最终灭亡 D.导致东汉逐渐衰亡
10.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有张骞引入“胡种”的记录,如《西京杂记》载:“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胡瓜时也讲到:“张骞使西域得种( )
A.建立了汉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B.丰富了中原人物质生活
C.密切了汉与西域各民族关系
D.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1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
12.“它给予贫苦人民以一个‘死后天国’之期待”;“当方士走向民间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季大饥馑、大疠疫的时代”。这段话旨在说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B.体现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C.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
D.见证了中外交往的成果
13.东汉末年疫病流行时,张仲景家族200余人死去2/3。因而他立志从医,遍读医学典籍,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写成(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4.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夷蛮狄先进,戎夷蛮狄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逐渐融入华夏族。促使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
A.诸侯争霸 B.商鞅变法 C.铁器牛耕 D.百家争鸣
15.汉初,“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至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掌管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还下令将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的这些举措( )
A.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体现了政府的民本思想
C.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D.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16.五禽戏,是让人在静极生动的时刻,自发地模拟虎、鸟、熊、猿、鹿等五种动物的各种动作( )
A.祖冲之 B.张仲景 C.蔡伦 D.华佗
17.“壬寅,革衣服之制。……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免所居官。”材料有关的史实( )
A.商鞅变法 B.秦朝车同轨书同文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18.在浙江省余姚一处遗址中出土了以猪纹陶钵为代表的大量陶器、骨器、稻谷和其他禾本科农作物的堆积层,还发现了大量的木构建筑遗迹,并运用了比较成熟的榫卯结构。该遗址是( )
A.山顶洞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蓝田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19.汉文帝刚即位时,有人向他献了一匹千里马,他拒绝接受,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罐、土盆。汉文帝的这些做法在当时( )
A.有利于营造廉洁简朴的社会风气
B.有利于打击诸侯豪强的嚣张气焰
C.有利于加强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
D.有利于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20.央视《探索 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
A.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B.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
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D.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半坡遗址。下列甲、乙、丙三幅图片中,还有哪些文物可能出现在半坡遗址?其他图片没有出现的理由是什么?
(2)图二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请你说说它的名字。这一青铜器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如何?
(3)总观居延汉简,其涉及面很广,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文化均有提及。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
(4)文物承载历史,延续文明。你如何看待我国古代文明?
22.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比较晚,还存在父子无别,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分封制,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等等。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时在政治和经济采取的变法措施分别是什么?这些措施对秦国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二:秦初并天下……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周文王、周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摘编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指出“周文武所封子弟”导致的后果是什么?秦朝吸取周朝的教训
(3)综合上述材料,根据秦国(朝)历史的学习
23.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三年)六月,诏曰:“农,务莫大焉。今廑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数。”
——《汉书 文帝纪》
材料二“建安初,关中百姓流入荆州者十余万家……元帝为晋王,课督农功。”
——《晋书 食货志》
材料三“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文帝对待农业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文帝和他的继任者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被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关中百姓流入荆州者十余万家”反映了东汉末年以来出现的哪一历史现象?
(3)材料三选自北朝时期哪本著名的农书?结合材料简要介绍作者的观点。(不得照抄材料中的原文)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农业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答案
1-10 DACCC AACDB
11-20 CCBAC DCDAC
21.(1)甲;乙是居住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房屋,丙是河姆渡人种植的水稻。
(2)司母戊鼎。青铜铸造业发达,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
(3)商朝开始;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明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成为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
(4)我国古代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等。
22.(1)政治: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经济: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实行郡县制。
(3)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政策以适应社会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23.(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文景之治。
(2)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3)《齐民要术》;强调农业生产要追德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室,不误农时。
(4)计策:政府要重视农业发展;研制新型的农业生产工具,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政府推行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综合复习卷(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