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第一学期利辛四中九年级开学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1. 中国近代化开端于( )
A. 国门被列强打开的鸦片战争
B.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C. 推翻了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
D. 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新文化运动
2. 洋务运动虽然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它仍然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只重视军事技术的引进,忽视人才的培养
B. 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C.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 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3. 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B. 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C. 无产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D. 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
4. 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是( )
A. 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5. 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6. 下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下列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B. 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 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 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7. 八年级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A.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C.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8. 中国国徽里有天安门城楼的图案,它蕴含的深刻意义是
A. 说明天安门城楼建筑雄伟壮观
B. 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
C. 说明天安门城楼精美华丽
D. 说明天安门城楼历史悠久
9.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
A. 孙中山毛泽东 B. 毛泽东邓小平
C. 邓小平江泽民 D. 江泽民胡锦涛
10.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民族解放战争的( )
A. 甲午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 D. 抗日战争
11. 光明学校历史兴趣学习小组把“亚非大河流域文明古国”确定为小组研究的课题,下列选项不属于本课题研究对象的是( )
A. 古代希腊 B. 古代埃及
C. 古代印度 D. 古巴比伦王国
12.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的是( )
A. 古巴比伦特别保护奴隶的头发 B. 古巴比伦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 古巴比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 古巴比伦奴隶有理发的自由
13. 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A. 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 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 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 首陀罗在自家的农口里劳动
14. 辉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下列史实属于古希腊或古罗马文化成就的有( )
①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②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
③创造了“哲学”一词 ,意为“热爱智慧”
④制定并颁布了《十二表法》,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5. 公元前389年的一天,30岁的农民帕帕迪去参加公民大会。这天的议题之一是投票选出民主妨碍者。他在自己选区的入口处领取一块陶片,写下名字后,交还给了工作人员。这个讲述雅典实行民主制的小故事发生在( )
A. 公元前3世纪 B. 公元3世纪
C. 公元前4世纪 D. 公元4世纪
二、辨析改错题(共4题每题2分,计8分)
16. 辨别下列史事正误,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
(1)1934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军事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2)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这一事件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4)《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埃及的社会情况,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材料分析题(共2 题,计20分)
17.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近代以来,有志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同哪些国家签订的?这一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认定的“两位先生”指什么?掀起了什么运动?起到什么作用?
(4)上述材料二和材料三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卢梭说:“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法律信仰是人类走向法治和秩序的必由之路。而人类法律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从它的制定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产物。反映了平民在政治、经济、法律地位上的要求。
——改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据此可见,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并运用这个法典来为其挽救奴隶制的统治服务。
(1)材料一中的石柱铭刻着哪一部占老的法律文献?它属于哪一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成果?
(2)材料二中的“成文法”指的是哪部法律文献?依据材料指出它的制定带来什么影响?它在罗马法制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查士丁尼法典》编撰的目的。
(4)结合上述所有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法制建设历史的认识。
四、论述题(共1题,计12分)
19. 观察下面图片,结合相关史实,对比中西方近代化的历程,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得出相应的认识。)2024–2025年第一学期利辛四中九年级开学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1. 中国近代化开端于( )
A. 国门被列强打开的鸦片战争
B.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C. 推翻了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
D. 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批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 洋务运动虽然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它仍然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只重视军事技术的引进,忽视人才的培养
B. 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C.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 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三支近代海军,并开办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但他们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未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故而失败,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3. 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B. 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C. 无产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D. 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它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斗争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1919年6月3日以后,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所以,D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ABC三项都符合五四运动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D。
4. 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是( )
A. 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中“千家饭”“公社”反映了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吃大锅饭,一切生产生活资料归公社所有,C项正确;“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反映的是1933年土地革命时中共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排除A项;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54门礼炮齐鸣28响,人们以无比喜悦的心情欢庆新中国的诞生,因此春联“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B项;“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中“储米十余担”“存款上千元’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收入迅速增长,排除D项。故选C项。
5. 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的会议”及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党的十四大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会议明确提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C项正确;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排除A项;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排除B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6. 下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下列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B. 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 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 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分别于1997年、1999年顺利回归祖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血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但台湾还未回归祖国,A.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是错误的,故答案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7. 八年级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A.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C.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戊戌变法不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未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吗,没有系统的宣传民主共和,没有发动群众。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目的都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因此选A。
8. 中国国徽里有天安门城楼的图案,它蕴含的深刻意义是
A. 说明天安门城楼建筑雄伟壮观
B. 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
C. 说明天安门城楼精美华丽
D 说明天安门城楼历史悠久
【答案】B
【解析】
【详解】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B选项符合题意。A、C、D 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麦稻穗、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为红色,金、红两种颜色在中国是象征吉祥喜庆的传统色彩。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站起来了!
9.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
A. 孙中山毛泽东 B. 毛泽东邓小平
C. 邓小平江泽民 D. 江泽民胡锦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和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毛泽东带领人民摆脱压迫,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人民真正当家做主;“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B项正确;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排除A项;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排除C项;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10.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的( )
A. 甲午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 D. 抗日战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D项正确;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排除A项;解放战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B项;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1. 光明学校历史兴趣学习小组把“亚非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确定为小组研究的课题,下列选项不属于本课题研究对象的是( )
A. 古代希腊 B. 古代埃及
C. 古代印度 D. 古巴比伦王国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古代东亚的黄河流域是中国的发源地。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发源地。古代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是古代印度的发源地。非洲的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发源地。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是以海洋为中心的文明,所以答案是A。
12.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的是( )
A. 古巴比伦特别保护奴隶的头发 B. 古巴比伦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 古巴比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 古巴比伦奴隶有理发的自由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的“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此规定反映的是古巴比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显然ABD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13. 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A. 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 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 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 首陀罗在自家的农口里劳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共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掌管祭祀,属于第一等级。B。
14. 辉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下列史实属于古希腊或古罗马文化成就的有( )
①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②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
③创造了“哲学”一词 ,意为“热爱智慧”
④制定并颁布了《十二表法》,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①古埃及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②阿拉伯人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以①②两项与题意要求不符可直接排除,③④两项分别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杰出成就,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
15. 公元前389年的一天,30岁的农民帕帕迪去参加公民大会。这天的议题之一是投票选出民主妨碍者。他在自己选区的入口处领取一块陶片,写下名字后,交还给了工作人员。这个讲述雅典实行民主制的小故事发生在( )
A. 公元前3世纪 B. 公元3世纪
C. 公元前4世纪 D. 公元4世纪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题干里的“公元前389年”、“领取一块陶片,写下名字”、“雅典实行民主制”是可以看出这是雅典的陶片放逐法,按公元纪年的算法,公元前389年属于公元前4世纪的前期,C项正确;结合以上推算,ABD项时间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二、辨析改错题(共4题每题2分,计8分)
16. 辨别下列史事的正误,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
(1)1934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军事和组织上“左”错误。
(2)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这一事件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4)《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埃及的社会情况,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答案】(1)错误,把“1934”改“1935”
(2)错误,把“这一事件”改为“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
(3)正确。 (4)错误,把“古埃及”改为“古巴比伦”。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军事和组织上“左”的错误。故原题错误,“1934”改“1935”。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故原题错误,把“这一事件”改为“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故原题正确。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原题错误,把“古埃及”改为“古巴比伦”。
三、材料分析题(共2 题,计20分)
17.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近代以来,有志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同哪些国家签订的?这一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认定的“两位先生”指什么?掀起了什么运动?起到什么作用?
(4)上述材料二和材料三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答案】(1)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荷兰、西班牙、比利时 11国签订的。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2)“自救之路”:洋务运动;“维新之路”: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共和之路”:辛亥革命
(3)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4)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荷兰、西班牙、比利时 11国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指的是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维新之路”指的是学习西方政治的戊戌变法;“共和之路”指的是学习西方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
(3)根据材料三“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救治中国的“黑暗”,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上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根据上述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在社会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卢梭说:“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法律信仰是人类走向法治和秩序的必由之路。而人类法律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从它的制定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产物。反映了平民在政治、经济、法律地位上的要求。
——改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据此可见,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并运用这个法典来为其挽救奴隶制的统治服务。
(1)材料一中的石柱铭刻着哪一部占老的法律文献?它属于哪一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成果?
(2)材料二中的“成文法”指的是哪部法律文献?依据材料指出它的制定带来什么影响?它在罗马法制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查士丁尼法典》编撰的目的。
(4)结合上述所有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法制建设历史的认识。
【答案】(1)《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文明。(或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2)《十二铜表法》;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平民斗争的胜利产物);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4)人类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法律是为更多人服务。(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材料一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石柱铭刻着《汉谟拉比法典》。它属于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性成果。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小问2详解】
据材料二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成文法”指的是《十二铜表法》。据材料二“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从它的制定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产物。反映了平民在政治、经济、法律地位上的要求。”可知,《十二铜表法》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公元前450-前449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也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小问3详解】
据材料三“《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可知,《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是巩固皇权。
【小问4详解】
结合上述所有材料“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可知人类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法律是为更多人服务。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四、论述题(共1题,计12分)
19. 观察下面图片,结合相关史实,对比中西方近代化的历程,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得出相应的认识。)
【答案】参考范文:
中西方近代化的历程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的近代化探索由思想方面开始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再到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之后进行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而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被迫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事件,推动中国逐渐与世界接轨。中西方都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层面进行了探索,但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表入深,层层深入;西方从思想文化到政治制度再到器物技术。此外,西方近代化开始时间更早,属于主动步入近代化进程,而中国的近代化开始时间晚,属于被动卷入。总之,由于国情的不同,中西方的近代化的历程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题目要求对比中西方近代化的历程,因此可以从中西方近代化历程的内容、特点进行阐述。如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的近代化探索由思想方面开始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再到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之后进行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而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被迫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事件,推动中国逐渐与世界接轨。所以中西方开始近代化历程的动因是存在差异的。在探索历程上,中西方都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层面进行了探索,但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表入深,层层深入;西方从思想文化到政治制度再到器物技术。在时间先后上,西方近代化开始时间更早,属于主动步入近代化进程,而中国的近代化开始时间晚,属于被动卷入。总之,由于国情的不同,中西方的近代化的历程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四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