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练习(9月)
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导致唐朝爆发了持续八年之久的战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此战乱是( )
A. 澶渊之盟 B. 黄巢起义 C. 藩镇割据 D. 安史之乱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干材料“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导致唐朝爆发了持续八年之久的战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D项正确;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签订的盟约,排除A项;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排除B项;藩镇割据发生在安史之乱后,排除C项。故选D项。
2.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表明他( )
A. 认为治理国家必须加强对百姓的剥削
B. 认识到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C. 为扩大其统治基础而创立了殿试制
D. 创立科举制度以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可知,唐太宗知道作为一个君主,必须体恤百姓,这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在,体现出唐太宗认识到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B项正确;从“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知,唐太宗认为残酷的剥削百姓是在自取灭亡,所以认为治理国家必须加强对百姓的剥削说法错误,排除A项;为扩大其统治基础而创立了殿试制的是武则天,与唐太宗无关,排除C项;隋炀帝在位时期,创立了科举制度,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排除D项。故选B项。
3.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这一现象说明宋辽时期( )
A. 各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频繁 B. 各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密切
C. 辽与宋一直维持着和平局面 D. 边界贸易减少了民族的隔阂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可知,这一现象说明宋辽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密切,B项正确;各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频繁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宋辽时期的民族交往,题干未出现战争频繁的信息,排除A项;辽与宋一直维持着和平局面与史实不符,宋辽有战有和,排除C项;边界贸易减少了民族的隔阂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通过商业贸易往来,各民族的贸易往来密切,但是不代表减少了民族的隔阂,排除D项。故选B项。
4. 元军进攻南宋都城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诗句……最后从容就义。他就是( )
A. 文天祥 B. 张骞 C. 成吉思汗 D. 司马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最后从容就义。”及所学知识可知,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城,俘虏南宋皇帝,南宋灭亡。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不久后,在广东沿海兵败被俘,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最后从容就义,A项正确;张骞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排除C项;司马迁是生活于汉武帝时期的伟大史学家,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排除D项。故选A项。
5. 宋朝时,一位阿拉伯商人通过海路运送商品到广州销售,他应当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
A. 市舶司 B. 澎湖巡检司 C. 宣政院 D. 广州十三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南宋时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市舶司办理手续,A项正确;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排除B项;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管理西藏地区事务的机构,排除C项;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
6. 宋代词人层出不穷,下列属于宋代杰出词人的有( )
①苏轼 ②关汉卿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⑤马致远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等。①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排除含②或⑤的选项,即排除ACD项。故选B项。
7.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历史观点是对于历史的主观理解。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宋元时期在商业、贸易、文化、交通等方面都十分发达。
B.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C.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D.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主观理解和评价。“宋元时期在商业、贸易、文化、交通等方面都十分发达”是对宋元时期社会经济文化交通等状况的评价,属于历史观点,A项正确;“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是对《资治通鉴》编写的作者、内容的陈述,“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对忽必烈统治措施的陈述,“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是对成吉思汗征战过程的陈述,BCD都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
8. 明太祖认为,元朝的灭亡是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为解决朝臣权力过大这一问题,他采取的措施是( )
A. 废除丞相制度 B. 设立锦衣卫 C. 封诸子为王 D. 完善三省六部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明太祖认为,元朝的灭亡是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和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为解决“朝臣的权力过大”的问题,采取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能的办法,A项正确;锦衣卫为明朝的特务机构,与解决朝臣权力过大无关,排除B项;分封诸子镇守边疆是为了巩固边疆,而非解决朝臣权力过大,排除C项;唐朝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排除D项。故选A项。
9. 下表所示材料反映了明朝科举制度( )
答卷格式,采用八股; 文章结构,不得有误;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 内容空疏,形式呆板。
A 注重实践,培养人才 B. 利于创新,启智增慧
C. 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D. 经世致用,繁荣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明朝科举”“采用八股”“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并结合所学的明朝八股取士可知,明朝的科举制采用八股文这一格式,限制了考生的发挥,使得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考试内容严重脱离实际,禁锢了考生的思想,C项正确;从“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可知,明朝的八股取士弊端严重,根本不注重实践,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排除A项;利于创新,启智增慧不符合材料“内容空疏,形式呆板”,排除B项;明朝八股取士不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0. “岳家军”和“戚家军”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相同之处是( )
①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②他们的斗争都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
③都获得人民支持和拥护 ④都是南宋著名的军队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岳飞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军,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他们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他们的斗争行为都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也都获得人民支持和拥护,B项正确;戚继光是明朝时期的将领,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 大运河和长城的共同作用是( )
A. 巩固国家统一 B. 促进经济发展
C. 促进了南北交流 D. 抵御了蒙古侵扰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修筑长城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A项正确;促进经济发展是大运河的作用,长城主要是军事防御工程,与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排除B项;促进了南北交流的是大运河,长城主要在北方地区,与南北交流关系不大,排除C项;抵御了蒙古侵扰的是长城,并非大运河,排除D项。故选A项。
12. “王安石多项改革,涉及当时中国大部分的行业,……但不被当时的官宦文化所接受,而无法取得成功。”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 没有得到宋神宗的支持 B. 推行时用人不当
C. 改革内容不够全面 D. 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但不被当时的官宦文化所接受,而无法取得成功”可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D项正确;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得到宋神宗的支持,排除A项;推行时用人不当,在题干内容中没有涉及,题干内容体现的是“不被当时的官宦文化所接受”,排除B项;王安石的多项改革,涉及当时中国大部分的行业,改革内容不够全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3.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徐光启著成《农政全书》 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A. ②①④③ B. ③①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③④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是在南北朝时期;②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③徐光启《农政全书》是在明朝时期,④指南针运用于航海是在北宋时期,按照时间排序应该是:东汉、南北朝、北宋、明朝,即②①④③,A项正确;BCD项时间排序不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 大概念对书本零散知识具有整合统领功能。请你为下图选择一个恰当的“大概念”( )
A. 明清反抗外来侵略 B. 清王朝的边疆管理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消除长期为患的倭寇,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郑成功收复台湾打击了荷兰的殖民势力,保障了东南沿海的安宁,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于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和控制, 确保了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的主权得以行使, 治权得以加强, 有力维护了西藏地方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因此,题干材料中的“大概念”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项正确;明清反抗外来侵略概括不全面,设立台湾府,和设驻藏大臣不是反抗外来侵略,排除A项;清王朝的边疆管理不全面,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不符合,排除B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不是明清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5. 下图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的市井风情。该图反映出清朝前期( )
《盛世滋生图》(局部)
A. 实行闭关锁国 B. 民族关系紧张 C. 人口增长缓慢 D. 城市商业繁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盛世滋生图》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的市井风情。”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在北京,杭州等大城市中,也出现了繁华的商业市区。如《盛世滋生图》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商业市镇兴盛,D项正确;材料与实行闭关锁国无关,材料反映的是国内商业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不体现民族关系紧张,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体现人口增长缓慢,且不符合史实,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排除C项。故选D项。
16. 有一碑文记载:“(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这种情况说明了( )
A. 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 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D. 清朝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可知,“机户”与“机匠”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B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置标志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A项;清朝对人身的控制逐渐减弱,排除C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7. 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下图空白处分别应填( )
A. 西周、分封制 B. 隋朝、科举制 C. 元朝、行省制 D. 明朝、文字狱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八股取士”“清朝”可知,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D项正确;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而非西周,排除A项;隋朝时期创立科举制,排除B项;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而非元朝,排除C项。故选D项。
18. 明朝时期,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清朝时期,雍正设立军机处。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 )
A. 控制军队 B. 强化皇权 C. 钳制思想 D. 发展经济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大大加强了皇权,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因此,明清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皇权,B项正确;废丞相、设军机处都属于政治角度,控制军队属于军事建设,排除A项;废丞相、设军机处都属于政治角度,钳制思想属于思想角度,排除C项;废丞相、设军机处都属于政治角度,发展经济属于经济角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9. 下表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A. 科举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 经济发展利于文化兴盛
C. 南方地区经济明显衰退 D. 统治者重视对人才选拔
【答案】B
【解析】
【详解】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因此南方状元人数增加,超过北方,B项正确;材料与科举影响力无关,科举影响力一直很大,排除A项;南方地区经济明显衰退说法错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排除C项;统治者重视对人才选拔,但与南北状元分布数据差异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0.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书中指出:“中国政府在1837年、1838年和1839年采取了非常措施,这些措施的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的鸦片。”在这些“非常措施”中,影响最大的是( )
A. 缉拿烟贩 B. 没收鸦片 C. 虎门销烟 D. 对英作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中的“钦差大臣”“广州”“焚毁走私的鸦片”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鸦片流毒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也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开展禁烟。6月3日,林则徐开始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共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C项正确;缉拿烟贩的冲击力不如当众销毁鸦片那么大,排除A项;虎门销烟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没收鸦片的影响面没有虎门销烟广,排除B项;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清廷对英作战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1.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 使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 修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5年)鸦片贸易合法化,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使节进驻北京,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D 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22.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清朝的主要力量应付来自东南海疆的英法联军时,俄国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
A. 侵占大片领土 B. 索要巨额赔款 C. 增开通商口岸 D. 获得领事裁判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俄国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所以,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侵占大片领土,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索要巨额赔款和增开通商口岸的是英法等国,排除BC项;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3. 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的时代,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体现这一“情愫”的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西方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的时代,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起大同社会,这显然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A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排除B项;《中国土地法大纲》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与“洪秀全”不符,排除C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A项。
24. 学者章开沅说:“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起义”是指( )
A.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武昌起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可知,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B项正确;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打击了英国的侵略势力,与“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不符,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排除C项;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使清王朝就此终结,排除D项。故选B项。
25.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先后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下列属于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
A. 林则徐、魏源 B. 康有为、梁启超 C. 曾国藩、李鸿章 D. 陈独秀、李大钊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一些开明的清朝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开展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C项正确;林则徐、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排除A项;康有为、梁启超为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陈独秀、李大钊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人物,领导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26. 吴玉章老人在自己时候的回忆文章中写道: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四川容县)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文中“苛刻”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干材料“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四川容县)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败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项正确;《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A项;《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排除B项;《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排除D项。故选C项。
27.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材料中的“皇上实行变法自强”是指什么事件( )
A. 清末新政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大化改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维新派推动下,光绪皇帝决定变法自强,1898年发起了戊戌变法,B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后,1901年4月,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排除A项;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推翻了清王朝,排除C项;大化改新是日本于公元646年开始的改革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28. 历史学习要正确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B.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D. 《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鸦片战争影响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属于历史解释,B项正确;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阐述的是虎门销烟的基本事实,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只是列出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没有谴责,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是在罗列《马关条约》的内容,没有分析其影响,属于历史史实,排D项。故选B项。
29. "鸦片战争中国若干权益的丧失,不完全是外国侵略者的强制掠取,很大程度上是清朝统治者的主动奉送。"这说明( )
A. 清政府主动求和使中国丧失全部主权 B. 腐朽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C. 外国侵略不能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D. 内外交困是中国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鸦片战争中国若干权益的丧失,不完全是外国侵略者的强制掠取,很大程度上是清朝统治者的主动奉送。”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说明腐朽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清政府主动求和使中国丧失全部主权说法错误,中国丧失了部分主权,排除A项;外国侵略不能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说法错误,外国侵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内外交困是洋务运动的背景,题干重点强调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30.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该条约是指(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比、西、荷11国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正确;《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故选D项。
二、综合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31. 经济是国之命脉,亦是国之根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摘编自《宋史》
材料三 上谕大……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工具名称分别叫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经济繁荣发展,产生了纸币是指什么?最早出现于何地?
【答案】(1)朝代:唐代;工具:曲辕犁、筒车。
(2)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人南迁,带来了前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努力。 (3)机构:市舶司。
(4)纸币:交子;地区:四川地区。
【解析】
【小问1详解】
朝代:根据图片可以得出,左图体现的是曲辕犁,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便于精耕细作;右图是筒车,是灌溉用具,节省了人力,这两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出现在唐代。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左图体现的是曲辕犁,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便于精耕细作;右图是筒车,是灌溉用具,节省了人力。
小问2详解】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唐代中叶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最终完成,原因包括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人南迁,带来了前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努力。
【小问3详解】
机构:根据材料“广南市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海外贸易兴盛,政府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
【小问4详解】
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所以纸币是“交子”;地区:结合所学知识,“交子”最早出现在四川地区。
32. 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充满辉煌与贡献的历史。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应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推动中华民文明的繁荣与发展。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孟郊《登科后》节选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朝周匡物《及第谣》节选
材料二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北宋汪洙《神童诗》节选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朝谚语
【科技之光】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哪一制度 该制度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正式确立 武则天在位时大力发展并创立什么制度 依据材料二,说出北宋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怎样治国策略
(2)图1历史人物的哪一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2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事业开始于哪个朝代 图2和图3所示发明分别产生了怎样的世界性影响 图4人物的科技巨著享有怎样的美誉
【答案】(1)制度:科举制;皇帝:隋炀帝;制度:创立殿试制度;策略:重文轻武政策
(2)发明:活字印刷术;朝代:北宋末年;图2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图3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美誉: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解析】
小问1详解】
制度: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创立了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因此,材料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反映了古代的制度是:科举制;
皇帝: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因此,科举制度隋炀帝在位时正式确立;
制度:根据所学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因此,武则天在位时大力发展并创立的制度是殿试制度;
策略:根据材料二“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说明了宋代文人地位高,读书的重要。因此,北宋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的治国策略是:重文轻武政策。
【小问2详解】
发明:根据材料图片信息“毕昇”可知,北宋的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朝代: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末年,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因此,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事业开始于北宋末年;
图2影响:根据图2信息“罗盘针(指南针)”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因此,图2所示发明产生的世界性影响是: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图3影响:根据图3“火器示意图”所学可知,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因此,图3发明对世界性影响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美誉:根据图4信息“宋应星”结合所学可知,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写出了《天工开物》一书。《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3.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西方列强肆意侵略留下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书写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包藏祸心英吉利,七万里外轮船至。互市高楼鬼岛连,挟山奇货通天智。洋烟流毒剧堪哀,茶药曷换洋米来。——林昌彝《广州采风杂感》
材料二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雨果称它为“世界奇迹”,两个历史的“罪人”把它焚毁,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包藏祸心英吉利,七万里外轮船至”指的是哪一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爆发于哪一年?这场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
(2)材料二中的两个“罪人”指的是哪两个国家?圆明园焚毁于哪次战争?
(3)材料三出自什么纲领性文件?该文件的颁布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场运动密切相关?该运动后期又提出了哪一方案?
【答案】(1)鸦片战争;1840年;《南京条约》。
(2)英国、法国;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
【解析】
【小问1详解】
战争、时间、条约:根据材料一“包藏祸心英吉利,七万里外轮船至”并结合所学鸦片战争的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 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小问2详解】
国家和战争:根据材料二“两个历史的‘罪人’把它焚毁,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并结合所学鸦片战争的知识可知,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小问3详解】
文件、运动:根据材料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并结合所学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可知,该内容出自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革命纲领。
方案:结合所学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练习(9月)
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导致唐朝爆发了持续八年之久战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此战乱是( )
A. 澶渊之盟 B. 黄巢起义 C. 藩镇割据 D. 安史之乱
2.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表明他( )
A. 认为治理国家必须加强对百姓的剥削
B. 认识到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C. 为扩大其统治基础而创立了殿试制
D. 创立科举制度以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
3.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这一现象说明宋辽时期( )
A. 各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频繁 B. 各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密切
C. 辽与宋一直维持着和平局面 D. 边界贸易减少了民族的隔阂
4. 元军进攻南宋都城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诗句……最后从容就义。他就是( )
A 文天祥 B. 张骞 C. 成吉思汗 D. 司马迁
5. 宋朝时,一位阿拉伯商人通过海路运送商品到广州销售,他应当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
A. 市舶司 B. 澎湖巡检司 C. 宣政院 D. 广州十三行
6. 宋代词人层出不穷,下列属于宋代杰出词人的有( )
①苏轼 ②关汉卿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⑤马致远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7.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历史观点是对于历史的主观理解。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宋元时期在商业、贸易、文化、交通等方面都十分发达。
B.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C.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D.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8. 明太祖认为,元朝的灭亡是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为解决朝臣权力过大这一问题,他采取的措施是( )
A. 废除丞相制度 B. 设立锦衣卫 C. 封诸子为王 D. 完善三省六部制
9. 下表所示材料反映了明朝科举制度( )
答卷格式,采用八股; 文章结构,不得有误;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 内容空疏,形式呆板。
A. 注重实践,培养人才 B. 利于创新,启智增慧
C. 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D. 经世致用,繁荣文化
10. “岳家军”和“戚家军”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相同之处是( )
①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②他们的斗争都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
③都获得人民支持和拥护 ④都是南宋著名的军队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 大运河和长城的共同作用是( )
A. 巩固国家统一 B. 促进经济发展
C. 促进了南北交流 D. 抵御了蒙古侵扰
12. “王安石的多项改革,涉及当时中国大部分的行业,……但不被当时的官宦文化所接受,而无法取得成功。”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 没有得到宋神宗的支持 B. 推行时用人不当
C. 改革内容不够全面 D. 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13.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徐光启著成《农政全书》 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A. ②①④③ B. ③①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③④①
14. 大概念对书本零散知识具有整合统领功能。请你为下图选择一个恰当的“大概念”( )
A. 明清反抗外来侵略 B. 清王朝的边疆管理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5. 下图描绘了乾隆时苏州市井风情。该图反映出清朝前期( )
《盛世滋生图》(局部)
A. 实行闭关锁国 B. 民族关系紧张 C. 人口增长缓慢 D. 城市商业繁荣
16. 有一碑文记载:“(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这种情况说明了( )
A. 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 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D. 清朝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7. 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下图空白处分别应填( )
A. 西周、分封制 B. 隋朝、科举制 C. 元朝、行省制 D. 明朝、文字狱
18. 明朝时期,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清朝时期,雍正设立军机处。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 )
A. 控制军队 B. 强化皇权 C. 钳制思想 D. 发展经济
19. 下表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A. 科举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 经济发展利于文化兴盛
C. 南方地区经济明显衰退 D. 统治者重视对人才选拔
20.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书中指出:“中国政府在1837年、1838年和1839年采取了非常措施,这些措施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的鸦片。”在这些“非常措施”中,影响最大的是( )
A. 缉拿烟贩 B. 没收鸦片 C. 虎门销烟 D. 对英作战
21.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 使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 修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22.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清朝的主要力量应付来自东南海疆的英法联军时,俄国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
A 侵占大片领土 B. 索要巨额赔款 C. 增开通商口岸 D. 获得领事裁判权
23. 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的时代,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体现这一“情愫”的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4. 学者章开沅说:“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起义”是指( )
A.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武昌起义
25.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先后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下列属于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
A. 林则徐、魏源 B. 康有为、梁启超 C. 曾国藩、李鸿章 D. 陈独秀、李大钊
26. 吴玉章老人在自己时候的回忆文章中写道: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四川容县)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文中“苛刻”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7.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材料中的“皇上实行变法自强”是指什么事件( )
A. 清末新政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大化改新
28. 历史学习要正确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B.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D. 《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29. "鸦片战争中国若干权益的丧失,不完全是外国侵略者的强制掠取,很大程度上是清朝统治者的主动奉送。"这说明( )
A. 清政府主动求和使中国丧失全部主权 B. 腐朽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C. 外国侵略不能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D. 内外交困是中国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30.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该条约是指(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二、综合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31. 经济是国之命脉,亦是国之根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摘编自《宋史》
材料三 上谕大……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工具名称分别叫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经济繁荣发展,产生了纸币是指什么?最早出现于何地?
32. 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充满辉煌与贡献的历史。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应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推动中华民文明的繁荣与发展。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孟郊《登科后》节选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朝周匡物《及第谣》节选
材料二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北宋汪洙《神童诗》节选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朝谚语
【科技之光】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哪一制度 该制度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正式确立 武则天在位时大力发展并创立什么制度 依据材料二,说出北宋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怎样治国策略
(2)图1历史人物的哪一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2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事业开始于哪个朝代 图2和图3所示发明分别产生了怎样的世界性影响 图4人物的科技巨著享有怎样的美誉
33.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西方列强肆意侵略留下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书写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包藏祸心英吉利,七万里外轮船至。互市高楼鬼岛连,挟山奇货通天智。洋烟流毒剧堪哀,茶药曷换洋米来。——林昌彝《广州采风杂感》
材料二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雨果称它为“世界奇迹”,两个历史的“罪人”把它焚毁,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包藏祸心英吉利,七万里外轮船至”指的是哪一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爆发于哪一年?这场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
(2)材料二中的两个“罪人”指的是哪两个国家?圆明园焚毁于哪次战争?
(3)材料三出自什么纲领性文件?该文件的颁布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场运动密切相关?该运动后期又提出了哪一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