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八 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3·新课标卷,29)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
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
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
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
2.(2023·苏州三模)观察下表。这反映出( )
清末外债结欠额(千美元)
项目 合计(包括庚子赔款) 不包括庚子赔款 铁路借款 财政借款 庚子赔款
1902年 980 932 284 400 37 620 246 780 696 532
1911年 976 704 388 074 167 878 220 196 588 630
资料来源: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572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
B.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清末新政经济成效不够显著
D.近代交通事业获得一定发展
3.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 )
A.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
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4.(2023·江苏联考)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政治形势图(局部),图中信息反映当时( )
A.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
B.边疆安全面临严重危机
C.清朝统治行将土崩瓦解
D.北洋军阀派系纷争不断
5.(2020·全国Ⅲ卷,29)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6.(2021·6月浙江选考,11)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7.(2023·烟台二模)下图是1912年2月9日,《真相画报》刊登的题为“鹬蚌相争”的漫画,画中鹬蚌的旁边站立着两个人,分别代表了日本人和西方帝国主义势力。该漫画意在说明( )
A.宋教仁与袁世凯矛盾重重,美、日借机加紧侵华
B.“府院之争”的实质是美、日对华的争夺与控制
C.南北双方应停止争斗,避免列强坐收渔人之利
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
8.据统计,自武昌起义成功至1913年底,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公益团体。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到国家的行政建设,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有这些团体的踪迹。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
A.传统伦理观念崩溃
B.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政策环境相对宽松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9.(2023·宁乡十三中预测卷)1915年在袁世凯召开的外交政策咨询会议上,驻墨西哥公使顾维钧首次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即应将有关“二十一条”的条约内容以及日本强迫中国接受等情形透露给英美国家。据此可知( )
A.北洋政府的亲美色彩浓厚
B.中国已经卷入了世界大战
C.新文化运动提高民族觉悟
D.这是基于现实的外交考量
10.(2023·揭阳高三期末)阅读“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停止出口
A.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B.中国人民抵制德货,导致德国停止对中国输出商品
C.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一战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的实力
11.(2023·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测试)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民族企业信息表。这反映了民族企业( )
时期 代表企业 企业口号 企业行为
19世纪60—90年代 继昌隆缫丝厂 还哺祖国 施米、施药、赠诊、开办义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南通大生纱厂 振兴棉业、实业救国 办学堂、资助革命
20世纪30年代 民生事业公司 宁举丧,不受奠仪 关闭工厂、捐助抗战
A.重视人才发展教育 B.内外挤压经营困难
C.关注民生履行责任 D.技术受限轻重失调
12.(2023·黄冈高三期末)下表是1920年中国官僚资本、中国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中国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估计中的数据。
中国产业资本估计(1920年)
项目 合计 ① ② ③ ④
铁路 104 717.6万元 96 863.8万元 7 853.8万元 3 656.0万元 4 197.8万元
航运 21 599.4万元 14 936.0万元 6 663.4万元 1 176.0万元 5 487.4万元
(数据摘编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
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①是( )
A.外国资本 B.中国资本
C.中国官僚资本 D.中国民族资本
13.(2023·泰安月考)下表所示是刊登在《新青年》上的部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文章。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时间 刊号 文章 作者
1917年2月 《新青年》第2卷第6号 《家庭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 吴虞
1917年5月 《新青年》第3卷第3号 《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陈独秀
1918年10月 《新青年》第5卷第5号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李大钊
A.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 B.极力宣扬西方的政体
C.开始把矛头指向儒学 D.忽略人权思想的启蒙
14.(2019·全国Ⅲ卷,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15.1919年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出版的《数理杂志》上刊载了一篇论文《三从义》,该文章引用《易经》来解释“三从”,其认为“一”“二”“三”分别代表丈夫、妻子、儿子,奇数是阳,偶数是阴,结论是女人服从男人是天经地义。该现象反映了( )
A.高等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B.新文化运动的艰巨性
C.复古尊孔逆流再次出现
D.传统文化需与时俱进
16.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既从西方文明中看到了新希望,又注意到了西方科学发展所带来的道德伦理沦丧问题。他们力主中西调和,在西方科学、物质文明和东方伦理、精神文明之间寻求平衡。这一主张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
A.中外文明呈现融合的趋势
B.救亡图存成为知识分子的共识
C.知识界对中外文明的反思
D.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批判继承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袁世凯去世后,总统府与国务院互相争斗,双方在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问题上出现激烈交锋。日本鼓动北京政府对德宣战,并许诺缓交庚子赔款、提供参战经费,得到日本支持的国务总理段祺瑞为扩充自身派系的实力,立即接受了日本的条件。为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膨胀,美国改变了支持中国参战的态度,并向中国政府施压,强调在与美国协商之前“不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1917年3月,段祺瑞将对德绝交案及《加入协约国条件节略》,递交给受英美支持的总统黎元洪签字,遭拒。同月,一向反对参战的孙中山致电北京参众两院,认为参战“于国中有纷乱之虞,无改善之效”,得到不少国会议员的赞同。几经周折,国会最终还是通过了参战案。不久,孙中山策动海军总长程壁光率海军第一舰队南下广州,发动护法运动。——摘编自桑兵主编《孙中山史事编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黎元洪反对参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参战之争对中国政局的影响。(9分)
18.(2022·山东卷,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超的“新生”
李超,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后,无钱治疗,1919年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1 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现场作了演说。1920年,杭州女子师范在省女师操场举行了李超追悼会,“各界人士莅会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
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她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二、女子教育问题。……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四、有女不为有后的问题。……——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年12月1日、3日)
涵养与发挥情感是积极的道路。北京的妇女不来吊一吊李女士,却华装丽服坐汽车去满街跑,许多妇女并不要求妇女解放,这都是麻木。麻木就是处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样指点问题,乃至把解决问题的道路都告诉他,他只是不理会!
——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说词》(《晨报》1919年12月22日)
对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制度上两大缺点:一是男系制,一是遗产制。……
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
——(陈)独秀《男系制与遗产制》(《新青年》1920年1月1日)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李超之死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李超们”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19.(2023·黄冈高三期末)(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的影响,广大妇女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秋瑾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女性,她们或奔走呼号于四方,或直赴疆场以献身,在近代中国舞台上,演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幕,显示了中国妇女的觉醒和力量。
——王美秀《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妇女运动》
材料二 (民国以来,中国自行车已迅速发展)……大兴车行开始聘请2名日籍技工,购入进口钢管和接头,正式进行自行车架的组合、焊接和油漆,配以部分进口零部件组装成红马、白马牌自行车销向市场,这是最早的国产自行车。1927年,润大车行也在自制部分零部件的基础上,配以进口零部件组装成飞龙牌自行车。——徐涛《自行车与近代中国》
(1)材料一表明近代中国女性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民国前期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0.(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虽然自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社会转型,但是在整个晚清时期,由于统治者缺乏现代意识,缺乏足够的领导改革和促进社会全面转型的能力,致使社会各个结构的变化并不是互相协调和配套发展的,政治体制转型的滞后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事实证明,清朝统治者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阻力。在这种局面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突破了社会转型中最坚固的环节——政治制度改革,促使政治结构迅速完成了转换过程。自此,中国进入政府主导下的主动现代化时期,从而使社会转型所需要的新结构得到发展与壮大,社会转型的速度明显加快。——摘编自朱英主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元检测八 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3·新课标卷,29)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
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
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
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当时正值清末“预备立宪”时期,谘议局在各省逐渐建立,士绅联合谘议局对朝政提出建议,说明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清末新政在推行过程中激化了社会矛盾,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这不利于强化清廷权威,故A项错误;据材料“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可知谘议局并未架空督抚权力,故B项错误;“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说明官员仍由清政府任命,而非地方势力,C项错误。
【命题点】清末新政
2.(2023·苏州三模)观察下表。这反映出( )
清末外债结欠额(千美元)
项目 合计(包括庚子赔款) 不包括庚子赔款 铁路借款 财政借款 庚子赔款
1902年 980 932 284 400 37 620 246 780 696 532
1911年 976 704 388 074 167 878 220 196 588 630
资料来源: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572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
B.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清末新政经济成效不够显著
D.近代交通事业获得一定发展
答案 C
解析 1901年清末新政开始,从表格上可以看出1911年清政府的铁路借款增加了几倍,财政借款也只是稍有减少,可见清末新政经济成效并不明显,故选C项。
【命题点】清末新政
3.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 )
A.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
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答案 B
解析 材料所述的“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指的是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和革命思想的传播,材料所述的“武装斗争”指的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行的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材料所述的“各地新政府的建立”指的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可见材料所述的著作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未进行民主革命宣传,也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思想文化运动,不涉及“武装斗争”,排除C项;五四运动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也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D项。
4.(2023·江苏联考)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政治形势图(局部),图中信息反映当时( )
A.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
B.边疆安全面临严重危机
C.清朝统治行将土崩瓦解
D.北洋军阀派系纷争不断
答案 C
解析 地图信息体现了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形势,表明当时清朝统治行将土崩瓦解,故选C项;太平天国运动推动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地图中武昌起义地点在内陆地区,且材料中独立各省多处于内陆,未体现出边疆危机,排除B项;北洋军阀派系纷争不断出现于1916年袁世凯去世之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命题点】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综合
5.(2020·全国Ⅲ卷,29)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和“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可知双方争论的是由谁组建政府,即政府组建的主导权,故选B项;据材料可知双方都强调共和制度,排除A项;材料提及共和政府的组织属于政治革命,不是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实现平均地权,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组建共和政府的主导权,据所学孙中山同意只要袁世凯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政府的总统就让位给袁世凯,排除D项。
【命题点】清帝退位
6.(2021·6月浙江选考,11)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答案 B
解析 “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强调反封建求民主,“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强调反帝以自强,故选B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排除D项。
【命题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7.(2023·烟台二模)下图是1912年2月9日,《真相画报》刊登的题为“鹬蚌相争”的漫画,画中鹬蚌的旁边站立着两个人,分别代表了日本人和西方帝国主义势力。该漫画意在说明( )
A.宋教仁与袁世凯矛盾重重,美、日借机加紧侵华
B.“府院之争”的实质是美、日对华的争夺与控制
C.南北双方应停止争斗,避免列强坐收渔人之利
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
答案 C
解析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久,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方革命党人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仍处于对立状态,据此可知,该漫画意在说明南北双方应停止争斗,避免列强坐收渔人之利,故选C项;“宋教仁案”发生于1913年3月,排除A项;“府院之争”发生在1917年,排除B项;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出现于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之后,排除D项。
【命题点】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综合
8.据统计,自武昌起义成功至1913年底,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公益团体。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到国家的行政建设,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有这些团体的踪迹。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
A.传统伦理观念崩溃
B.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政策环境相对宽松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答案 C
解析 大量公益团体的建立显然是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帝制,建立了民国,通过各项法律维护民众的集会、结社等自由,政策环境相对宽松,故选C项;辛亥革命并未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故排除A项;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是在一战期间,故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实业救国思潮,故排除D项。
9.(2023·宁乡十三中预测卷)1915年在袁世凯召开的外交政策咨询会议上,驻墨西哥公使顾维钧首次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即应将有关“二十一条”的条约内容以及日本强迫中国接受等情形透露给英美国家。据此可知( )
A.北洋政府的亲美色彩浓厚
B.中国已经卷入了世界大战
C.新文化运动提高民族觉悟
D.这是基于现实的外交考量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企图独霸中国,而中国是弱国,只能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争取英美的支持以对付日本,故选D项;据材料“透露给英美国家”,不单单是美国,且顾维钧不能代表整个北洋政府态度,排除A项;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为191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刚开始,并不能很快地提高民族觉悟,排除C项。
【命题点】袁世凯复辟帝制
10.(2023·揭阳高三期末)阅读“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停止出口
A.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B.中国人民抵制德货,导致德国停止对中国输出商品
C.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一战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的实力
答案 C
解析 据表格数据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商品输出减少,故选C项;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排除。
【命题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11.(2023·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测试)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民族企业信息表。这反映了民族企业( )
时期 代表企业 企业口号 企业行为
19世纪60—90年代 继昌隆缫丝厂 还哺祖国 施米、施药、赠诊、开办义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南通大生纱厂 振兴棉业、实业救国 办学堂、资助革命
20世纪30年代 民生事业公司 宁举丧,不受奠仪 关闭工厂、捐助抗战
A.重视人才发展教育 B.内外挤压经营困难
C.关注民生履行责任 D.技术受限轻重失调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施米、施药、赠诊、开办义学”“办学堂、资助革命”“关闭工厂、捐助抗战”,可以看出部分近代中国的民族企业,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为国为民,通过向社会回馈,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故选C项;重视教育仅是其中的一项企业行为,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未涉及企业经营状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企业技术状况,排除D项。
【命题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12.(2023·黄冈高三期末)下表是1920年中国官僚资本、中国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中国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估计中的数据。
中国产业资本估计(1920年)
项目 合计 ① ② ③ ④
铁路 104 717.6万元 96 863.8万元 7 853.8万元 3 656.0万元 4 197.8万元
航运 21 599.4万元 14 936.0万元 6 663.4万元 1 176.0万元 5 487.4万元
(数据摘编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
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①是( )
A.外国资本 B.中国资本
C.中国官僚资本 D.中国民族资本
答案 A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铁路、航运业主要由实力强大的外国资本控制,外国资本总额远远大于中国资本,可知①为外国资本,故选A项;②为中国资本包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排除B项;总额最小的③为中国官僚资本,排除C项;中国民族资本的实力较强大,④为中国民族资本,排除D项。
【命题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13.(2023·泰安月考)下表所示是刊登在《新青年》上的部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文章。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时间 刊号 文章 作者
1917年2月 《新青年》第2卷第6号 《家庭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 吴虞
1917年5月 《新青年》第3卷第3号 《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陈独秀
1918年10月 《新青年》第5卷第5号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李大钊
A.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 B.极力宣扬西方的政体
C.开始把矛头指向儒学 D.忽略人权思想的启蒙
答案 A
【命题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4.(2019·全国Ⅲ卷,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可知,陈独秀反对中国的封建道德,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并不是说国家至上,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和科学,这时候的陈独秀还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不可能反对西方民主,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广泛传播,与题干时间1916年不符,故D项错误。
【命题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5.1919年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出版的《数理杂志》上刊载了一篇论文《三从义》,该文章引用《易经》来解释“三从”,其认为“一”“二”“三”分别代表丈夫、妻子、儿子,奇数是阳,偶数是阴,结论是女人服从男人是天经地义。该现象反映了( )
A.高等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B.新文化运动的艰巨性
C.复古尊孔逆流再次出现
D.传统文化需与时俱进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三从义》使《易经》与数学相结合,论证的核心是旧道德,体现的是伪科学,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艰巨性,故选B项。
【命题点】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知识综合
16.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既从西方文明中看到了新希望,又注意到了西方科学发展所带来的道德伦理沦丧问题。他们力主中西调和,在西方科学、物质文明和东方伦理、精神文明之间寻求平衡。这一主张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
A.中外文明呈现融合的趋势
B.救亡图存成为知识分子的共识
C.知识界对中外文明的反思
D.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批判继承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中国知识分子既从西方文明中看到了新希望,又注意到了西方科学发展所带来的道德伦理沦丧问题”可知,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即认识到先进性,也认识到其存在一定的弊端,故选C项;知识分子强调中西调和,并不是融合,排除A项;救亡图存早在鸦片战争后就成为先进知识分子的共识,排除B项;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不是批判继承,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袁世凯去世后,总统府与国务院互相争斗,双方在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问题上出现激烈交锋。日本鼓动北京政府对德宣战,并许诺缓交庚子赔款、提供参战经费,得到日本支持的国务总理段祺瑞为扩充自身派系的实力,立即接受了日本的条件。为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膨胀,美国改变了支持中国参战的态度,并向中国政府施压,强调在与美国协商之前“不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1917年3月,段祺瑞将对德绝交案及《加入协约国条件节略》,递交给受英美支持的总统黎元洪签字,遭拒。同月,一向反对参战的孙中山致电北京参众两院,认为参战“于国中有纷乱之虞,无改善之效”,得到不少国会议员的赞同。几经周折,国会最终还是通过了参战案。不久,孙中山策动海军总长程壁光率海军第一舰队南下广州,发动护法运动。——摘编自桑兵主编《孙中山史事编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黎元洪反对参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参战之争对中国政局的影响。(9分)
答案 (1)原因:北洋政府内部的权力争夺,派系纷争;美国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干涉;北洋政府自身的软弱无能;中国内忧外患,避免中国卷入战争泥潭。(任答其中三点)
(2)影响:府院之争,民主共和遭到破坏,引发护法运动的爆发;促使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的扩大;日美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国内派系意见不一,斗争加剧(北洋军阀混战加剧,中国政局日益混乱);推动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鼓舞了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思潮。(任答其中三点)
18.(2022·山东卷,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超的“新生”
李超,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后,无钱治疗,1919年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1 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现场作了演说。1920年,杭州女子师范在省女师操场举行了李超追悼会,“各界人士莅会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
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她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二、女子教育问题。……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四、有女不为有后的问题。……——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年12月1日、3日)
涵养与发挥情感是积极的道路。北京的妇女不来吊一吊李女士,却华装丽服坐汽车去满街跑,许多妇女并不要求妇女解放,这都是麻木。麻木就是处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样指点问题,乃至把解决问题的道路都告诉他,他只是不理会!
——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说词》(《晨报》1919年12月22日)
对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制度上两大缺点:一是男系制,一是遗产制。……
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
——(陈)独秀《男系制与遗产制》(《新青年》1920年1月1日)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李超之死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李超们”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答案 原因:李超是当时新女性代表,她冲破家庭和世俗势力的阻拦,赴京求学;虽然贫病交加,却仍然坚持理想,最终病死在医院;引发了人们对旧家庭制度的批判;连带引发了女子教育问题、财产继承问题的讨论。
出路:解放思想,反对重男轻女,实现男女平等等。
【命题点】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知识综合
19.(2023·黄冈高三期末)(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的影响,广大妇女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秋瑾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女性,她们或奔走呼号于四方,或直赴疆场以献身,在近代中国舞台上,演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幕,显示了中国妇女的觉醒和力量。
——王美秀《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妇女运动》
材料二 (民国以来,中国自行车已迅速发展)……大兴车行开始聘请2名日籍技工,购入进口钢管和接头,正式进行自行车架的组合、焊接和油漆,配以部分进口零部件组装成红马、白马牌自行车销向市场,这是最早的国产自行车。1927年,润大车行也在自制部分零部件的基础上,配以进口零部件组装成飞龙牌自行车。——徐涛《自行车与近代中国》
(1)材料一表明近代中国女性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民国前期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答案 (1)地位变化:近代城市妇女正逐渐摆脱家庭的束缚,走向社会,投身社会革命,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原因: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批判;中国人的妇女观和伦理观发生变化;女性自身思想认识的觉醒,主动投身妇女解放运动,并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
(2)发展状况:民族工业继续发展,但严重依赖国外技术和原料。
原因: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措施;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民族资本家的不懈努力。但是,中国基础薄弱,技术力量不足,在技术和原料上对外国存在依赖。
【命题点】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知识综合
20.(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虽然自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社会转型,但是在整个晚清时期,由于统治者缺乏现代意识,缺乏足够的领导改革和促进社会全面转型的能力,致使社会各个结构的变化并不是互相协调和配套发展的,政治体制转型的滞后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事实证明,清朝统治者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阻力。在这种局面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突破了社会转型中最坚固的环节——政治制度改革,促使政治结构迅速完成了转换过程。自此,中国进入政府主导下的主动现代化时期,从而使社会转型所需要的新结构得到发展与壮大,社会转型的速度明显加快。——摘编自朱英主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示例
论题: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阐述:近代中国随着列强的侵略和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中国的经济、思想结构发生变动。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命题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七 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