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义安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材料可以用于研究秦、隋两朝( )
秦始皇时期 《史记》载: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
隋炀帝时期 《资治通鉴》载:三月丁未……营建东京,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A.经济发展的状况 B.走向灭亡的原因
C.边疆地区的开发 D.实现统一的影响
2.图片是历史的最佳载体之一。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唐朝经济繁荣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盛唐社会风貌 D.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3.据史书统计,唐高祖有19个女儿,其中7位嫁给少数民族人士;唐太宗有21个女儿,领回8位少数民族驸马;唐代369位宰相,至少23人是少数民族。这反映了唐代( )
A.民族政策非常开明 B.社会繁荣吸引移民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D.通过和亲巩固统治
4.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图①由司马光编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B.图②由贾思勰撰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C.图③人物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了提高
D.图④是我国古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
5.下列古代钱币中,最能反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是( )
A.圆形方孔半两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交子
6.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由材料可以解读出( )
①宋代经济繁荣 ②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 ③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 ④商帮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制作时间轴有助于培养历史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如下图中①处对应的朝代应是(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宋朝
8.与下列图片相关的史学、文学方面作品按写作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9.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战乱长期不息 B.民族政权并立 C.地方军阀割据 D.南北政权对峙
10.北宋编撰《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该书所记述的历史起止时间位于如图中( )
A.A B.B C.C D.D
11.“一带一路”倡议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源自汉朝时已形成的海上交通。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范围大为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主要是在( )
A.东汉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12.《□史·地理志》记载:“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应是( )
A.秦 B.汉 C.宋 D.元
13.回顾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秦汉魏晋经隋唐宋元,呈现出一个怎样的转移方向( )
A.从东北向西南 B.从西北向东南 C.从西南向西北 D.从东南向华北
14.在我国历史的发展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对联“北拒蒙军,南歼日寇,舞剑挥戈为武将;封侯无意,报国有心,填词作赋是诗人”相关的史实是( )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岳飞北伐抗金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康熙帝收复雅克萨
15.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全书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分三编18个大类,把“五谷”放在第一类,把“珠玉”放在第十八类。这体现了作者( )
A.以民生为本的人文情怀 B.反对珠玉等奢侈消费
C.根据物价水平进行编排 D.忽视手工业生产技术
16.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属于康熙皇帝“重要贡献”的是( )
①册封西藏宗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新疆地区
③平定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边疆
④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边疆的管理,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保卫疆土。下列关于中央政府对边疆管理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使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②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③明朝设置宣政院和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使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④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世界各国的商人眼里,Canton(广州)这个名字,就是“财富”的同义词。很多人即使没听说过广州,也听说过Canton,甚至误以为Canton就是中国。这反映了清代( )
A.闭关锁国政策下的特殊情形 B.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C.通过海外贸易展现大国风度 D.积极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19.下图展示了春秋战国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生产力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B.经济发展推动国家统一
C.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D.社会生产力发展动力不足
20.三孩政策已于2021年5月31日开始实施,有评论指出放开三胎,甚至全面放开,到鼓励生育,迟早都会到来。人口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我国人口发展到3亿是在( )
A.嘉庆年间 B.顺治时期 C.康熙末年 D.乾隆末年
二、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共8分)
2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评价武则天在位时的统治。
【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唐朝后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至南宋,江南地区农业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最明显的标志是“苏湖熟,天下足”格局的形成。
【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为管理台湾地区,元朝设置了台湾府。
【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4)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其中22题16分,23题14分,共30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图A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图B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赵翼《檐曝杂记》
(1)材料一图A中①处是唐代的都城__________(地名);贞观时期,唐太宗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________(制度)(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在图B所示时期,统治者实行__________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每空1分,共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帝”实现“自操威柄”的措施(3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请对“军机大臣”所在的机构作简要评述(3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4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A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
图B元朝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忽必烈说:“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在地方上,元朝将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由中央直接管理,在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在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他地区设置10个行省。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衰》
材料三 “皇帝变成了他自己的宰相。这就使他自己肩上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这种情况对充满干劲的洪武帝来说也许是合意的,但对以后那些更冷漠的诸帝来说则并非如此。”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衰》
(1)材料一图A张骞出使西域出发的起点是_________(地名);这一时期的汉朝皇帝是_________,他为加强自身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采取了_________方式、分化了诸侯王势力;图B朝代在地方设置了_________,在此之下设置路、府、州、县,加强对地方的管理。(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元代御史台的职责是什么?(2分)元朝的治理特点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谈谈你对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认识。(4分)
四、探究应用题(22分)
24.中国古代历史蕴含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思想智慧、积极的创新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辛向阳教授综合考虑“社会稳窑”、“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制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部分)。
——改编自辛向阳《中国历代兴衰曲线图》
(1)阅读材料,写出曲线图中A处对应的朝代名称(1分)。根据材料,任选两个因素,结合史实说明其成就(4分)。
(2)在材料中任选一个朝代,简析其兴衰的原因(3分)。
(3)如果你来绘制“中国历代兴衰图”,你想添加什么因素(1分)?谈谈你的理由(2分)。
材料二 我国古代都城既作为政治、军事中心又作为经济文化中心,境内各民族在这里集结、沟通、交流和融合。
中国都城城名、城址简表
时期 城名 城址 备注
隋 大兴 陕西西安
唐(前期) 长安
唐(后期) 洛阳 河南洛阳
五代十国 分裂状态
北宋 东京(汴梁) 河南开封 辽曾定都内蒙古赤峰市等多地:西夏曾定都宁夏银川
南宋 临安 浙江杭州 金朝曾定都河南开封
元 大都 北京
明 北京 北京 早期定都南京
清 北京 北京
——刘武君《中国历代都址变迁与国家经济重心转移》
材料三 北京远离中国人口和生产的中心地区,易受游牧民族的侵害,严重依赖长江下游地区的产粮,但它却成为中国好几个政权的首都,实在是太令人惊奇了。这绝不能是巧合,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首都必须同时也是亚洲腹地非汉族地区的首都。游牧民族始终是中华帝国军事和政治的有机组成,结果中国的首都自然就要向边境移动了。
——【美】费正清《费正清中国史》
(4)概括隋至清代中国都城的城址迁移的特点(4分)。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迁都北京对于明朝的利弊(4分)。
(6)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迁都北京的历史影响(3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