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距今大约1.1万年前的冰期结束后,气候趋暖,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大转折,即人类由狩猎和采集时代逐步过渡到定居农业和畜牧时代。这一转折( )
A.阻碍了传统帝国的扩张 B.促进了史诗文学的兴起
C.促成了文字的广泛运用 D.加快了文明时代的到来
2.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伟大成果,它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文化的等等。下列属于古代西亚文明成果的是( )
A.建造宏伟壮观的金字塔 B.创作《摩诃婆罗多》
C.创作史诗《吉尔伽美什》 D.创造古老的象形文字
3.1976年,英国人类学家凯思林·高夫再次回到印度某村进行调查,她发现村中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村庄里变化不大。统治的种姓仍然在统治,地主都是婆罗门,自耕农多数是几个较低的非婆罗门种姓,多数雇农都是“贱民”。这体现出( )
A.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 B.印度土地兼并问题依然突出
C.英国人力图维护在印度的特权 D.婆罗门的社会地位逐渐提升
4依据下列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国是( )
地中海曾经变成了它的内海 在其扩张过程中,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 和汉朝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经贸文化交流 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波斯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5.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独立、多元性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频繁的商贸往来 ③地理环境的影响 ④区域性扩张的促进 ⑤交通条件的限制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③⑤
6.如图为古代文明的历史地图(局部),图中的路线所展示的是( )
A.汉朝与罗马的交往 B.伊斯兰教的传播路线
C.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D.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
7. 有学者认为,中世纪欧洲盛期的政治文化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顾炎武在明末竭力倡导又未能实现的政治理想,即“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这种观点是基于这一时期的欧洲( )
A. 建立了以农奴和庄园制为特征的封建经济 B. 实现了封君封臣制和城市贵族统治结合
C. 形成封建君主和城市贵族共治天下的格局 D. 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国王权力逐渐加强
8.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伽利略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的学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近代科学兴起
A.消除天主教对人的思想控制 B.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C.重新确立一种正确的宇宙观 D.说明科学观完全战胜神学观
9. 下列是某学生所做的读书摘录。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租庸调制 10世纪,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 11世纪,越南引进模仿中国制度设置官吏
A. 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B. 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
C. 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D. 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10. 1571年,伦敦皇家交易所正式开张。皇家交易所以商品交易为主,交易商们定期会晤。起初,交易商只进行国内的金属贸易,交易品种还包括瓷器、茶叶、谷物等商品,以及票据、债券、汇率等金融工具。这主要反映了( )
A. 经济发展与商业理论革新 B. 商业发展与经营方式变化
C 价格革命与封建制度解体 D. 工业革命与生产组织变革
11、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通了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坚固、快速和装备精良的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当时“马尼拉大帆船”上运销的主要商品包括( )
①瓷器 ②黑奴 ③丝绸 ④棉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如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三角贸易”示意图,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
①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②非洲损失大量精壮劳动力
③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白银 ④给美洲带去廉价的劳动力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13—15世纪,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当时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在政策、经济和荣誉上优待人文主义者,不少青年艺术家受益成为艺术界名流。据此,佛罗伦萨成为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的原因有( )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②开明的政治环境
③聚集了一批人文主义者 ④地处大西洋贸易的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说:“我开始认识到,上帝的公正正在于通过信仰上帝会以怜悯之心用正义来辩护我们……此时,我感到我全然获得了新生,举步跨过洞开的天门进入天堂。”这反映出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
A.马丁·路德反对宗教的教义 B.马丁·路德的因行称义思想
C.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 D.圣经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15.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法。对图中四个国家近代政治的发展进程,叙述正确的是
A.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促进国家统一
B.②赢得民族独立后确立民主共和制
C.③经历艰难的制度反复走向共和制
D.④通过民主改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16.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纸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美国由此确立了( )
A.三权分立原则 B.民主共和制 C.总统制 D.联邦制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18世纪的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在反封建方面不断探索,促进了欧洲的制度变革与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实现的。马丁·路德的这种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正当生活的条件。
——摘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们请出古代幽灵“为自己壮胆”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在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他们提出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思想在英美两国的制度变革中有何体现?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可·波罗行纪》引起了西方对中国及远东的向往和关注,“诱起”了哥伦布决心漫游东方以至发现美洲,并由这种地理大发现进而导致了新的世界格局之确立。马可·波罗之后,大批意大利籍传教士相继来到中国,他们将“天主福音”与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一并传入中国,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胡适认为:“重点并不是向后,即重回古典发现传统,而是向前,即推动启蒙运动和建设民族国家。”
——摘自周宪、[美]乔纳森·纳尔逊《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
材料二
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大航海的指标对比
郑和航行 达·伽马航行 哥伦布航行
次数与时距 7次历时28年 2次历时6年 4次历时13年
船只数目 一般每次260余只,大中巨型宝船60只 最少3只,最多17只 第一次4只,第二次20只
船只吨位和人数 估计1500吨、约27000人 100—200吨、约90—1500人 50—120吨、约150人
打通交通线 中国至东非海岸 绕航非洲至印度 欧洲至加勒比海岸
船队性质 皇朝特遣舰队 王室特许私人航海探险队
资金来源 国库调拨 股份和私人集资、王室赞助
材料四 15、16世纪以来,西方人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1981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物种交换所带来“正负参半”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航海活动的差异。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该如何看待不同文明。
19. 以下为某学习小组研究中世纪的西欧搜集到的部分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西欧资料夹
15世纪欧洲大学分布 图1 封君封臣制度 图2 中世纪封建庄园 图3
材料一 在中世纪,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欧洲人没有效忠国家的概念,他们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威尼斯的居民,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在宗教神学统治下,欧洲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发展都陷入停滞。但当我们认真了解和思考欧洲中世纪历史之后发现,人们常说的“黑暗时代”是指中世纪前期。而到了11世纪之后,生产力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先后出现了很多的文化进步现象。
——摘编自刘成《英国现代转型与工党重铸》
材料二 据记载,11世纪末到12世纪初,法国东北通过武装斗争获得自治权的城市有40多个……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中世纪欧洲大部分城市均获得了自治权,城市的管理者不再是封建领主,而是由城市居民选举产生,各个城市均有独立的议会、法庭等。
——摘编自杨志卿《欧洲中世纪城市与大学关系研究》
材料三 从12、13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加强,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15、16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的“万流归宗”的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
——摘编自《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
结合资料夹中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严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新惠第六中学(蒙古族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试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