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D
3. C
4. B
5. D
6. A
7. C
8. D
9. C
10. D
二、填空题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人民代表大会
12. 黄继光;王进喜
13. 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西藏;城市
15. 氢弹;籼型杂交水稻
三、问答题
16. (1)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3)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7. (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时间:1956年底。
(3)社会制度方面的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4)经济制度方面的影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民主建设方面的成果: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四、材料解析题
18. (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名称:(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2)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看待: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地区:安徽凤阳小岗村。
体制:计划经济体制。
权: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3)原因: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目标: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益。
(4)趋势: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19. (1)意义:它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工作中心:经济建设。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2)开始:农村。
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原因: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3)城市:深圳。
内容:(1)珠海;(2)上海浦东开发区。
影响: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4)领导人:邓小平。
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的措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科技创新;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八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历 史
注意事项:
1.满分6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0道试题,每题2分,计2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从1842年的割地赔款到2021年中美战略对话的唇枪舌剑,历史告诉人们“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改变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
A.南京解放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下列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有
①废除了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④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通过于
A.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4.下面统计图中的“某时段”应是
某时段我国工业总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统计图
A.1911~1918年 B.1949~1956年 C.1958~1965年 D.1978~1985 年
5.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是为了
A.恢复新中国成立初遭破坏的经济 B.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缓和“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社会混乱 D.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6.196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走了弯路。导致走弯路的主要原因是
A.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7.火红的20世纪50年代,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高潮,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毛泽东充满自豪地说:“我们不但要破坏一个旧世界,更要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出现的原因有
①人民政权的巩固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 ③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④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指的是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10.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填空题(共5道试题,每题2分,每空1分,计10分)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 制度正式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 制度。
12.上甘岭战役中, (人名)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1960年,大庆油田井喷的险情发生时, (人名)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
1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的土地所有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 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14.1951年, 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5.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较大起伏,但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仍然取得重要进展。在科技方面,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 ;1973年我国在世界史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 。
三、问答题(7分)
(以下两道试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16题计分)
16.我国为何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2分)在这次战争中,我国人民志愿军体现了哪些精神 (3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2分)
17.指出我国实行的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完成的时间。(2分)三大改造在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方面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分)这一时期我国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2分)
四、材料解析题(共两道试题,计23分)
1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1分)并分别指出序号①②所代表的名称。(2分)你怎么看待我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图 A 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国农村率先搞“大包干”的地区是哪里,(1分)指出材料二中图B中的“现行体制”是什么,(1分)以及在这种体制下的国营厂长、经理“伸手”要的是什么“权”。(1分)
材料三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及其目标。(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体制发展所呈现的趋势。(1分)
19.(13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某校八年级(3)班的同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道路开启】
材料一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摘编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有何意义 (1分)依据材料一右框所示内容,说说这一会议确定的工作中心,(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次会议的意义。(1分)
【体制改革】
材料二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最先从哪里开始 (1分)材料二中图 A 所示改革产生了什么作用 (1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1分)
【对外开放】
材料三
(3)哪一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1分)材料三年代尺中①②两处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对我国产生的重大影响。(1分)
【理论奠基】
材料四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哪位领导人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分)材料四中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分)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1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