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七上历史期中测试卷【统编版2024七上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七上历史期中测试卷(1—10课)
【统编版2024七上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北京人所用石器的原料有脉石英、绿砂岩、石英岩、燧石和水晶等,他们已懂得对不同的石料采用不同的制法。制作这些石器主要是用来
( )
A. 狩猎采集 B. 人工取火 C. 种植农作物 D. 制作彩陶
A
2.在长江流域的一个人类遗址中,许多出土的陶釜底部还残留着烧糊了的米饭的“锅巴”,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骨耜。据此可以判断,当时人们已经能够( )
A. 人工种植粟 B. 人工种植水稻
C. 人工种植蔬菜 D. 饲养牲畜
B
3.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之一,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华夏族“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
A. 元谋人 B. 尧、舜、禹 C. 炎帝、黄帝 D. 三皇五帝
C
4.西周初期,周王朝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B
5.商鞅曾向秦孝公建议:招揽农民归附秦国耕种,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和兵役;开垦山坡荒地,十年不收赋税。商鞅此举意在( )
A. 罢免贵族的政治特权 B. 增强秦国的经济实力
C. 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 D. 拓展秦国的疆域
B
6.《容斋随笔》中指出,与山东六国用人专用宗族不同,秦国任用的商鞅、吕不韦为卫国人,张仪、范雎是魏国人,楼缓(战国著名纵横
家)是赵国人,李斯是楚国人。以上材料反映出秦国( )
A. 人心思定 B. 骁勇善战 C. 广纳贤才 D. 墨守成规
C
7.诗人岑参在《石犀》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A. 治理黄河 B. 修筑都江堰 C. 奖励耕战 D. 发明船只
B
8.某思想家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天下将自定(安定)”。该思想家所代表的学派是( )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C
9.(2024·山东烟台中考)殷墟考古发掘出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还有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王墓和贵族墓葬等丰富的文化遗物。这些考古发现( )
A. 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历史
B. 确立了商朝的信史地位
C. 对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有宝贵价值
D. 体现出高超的青铜工艺
B
10.(2024·四川成都中考)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他们都肯定了秦朝( )
A.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B. 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 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 D. 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A
11.《里耶秦简》中提及: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二月,洞庭郡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并予以执行。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世袭制 D. 三公制
B
12.陈胜、吴广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为后世农民起义树立了光辉的形象。这段材料叙述了该起义的( )
A. 原因 B. 经过 C. 特点 D. 影响
D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水利工程】(8分)
材料一: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黄河流域逐渐成为最发达的地区。黄河下游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不仅出土了石磨盘、石磨棒等,还发现了大量腐朽的粟类谷物,其窖藏总量多达十万至十五万斤。同在黄河流域的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发现的碳化粟品种之优良令人赞叹。
材料二:战国时期,技术革新带来了农业生产革命性的增长,集权制度建立也使大型水利工程的建造成为可能。秦国郑国渠的修建使泾河流域变为肥美富饶的农田,使关中地区成为中国第一个基本经济区,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大禹变“堵”为“疏”,体现了先民的智慧。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身执耒臿,以为民先”。李冰创新了前人的治水方法,在岷江江心“塑江作堋(指鱼嘴)”,并创造性地“凿离堆(指宝瓶口)”,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1)根据材料一,说出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发达的表现。(3分)
[答案] ①出现石磨盘、石磨棒、石铲、石镰等生产工具;②种植粟类
谷物,产量较大;③谷物品种优良。(每点1分,共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战国时期“技术革新”相关的史实。说出郑国渠修建的历史影响。(3分)
[答案] 史实: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1分)
影响:①使泾河流域变为肥美富饶的农田;②促进了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每点1分,共2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上面两位人物共同体现的精神。(2分)
[答案] 勇于创新、为人民造福的精神等。(2分)
14.【中华文明多元一体】(8分)
材料一: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材料二: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等数郡,迁徙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又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材料三: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争霸的利弊。(3分)
[答案] 利:①春秋争霸促进了民族交融;②促进了国家的局部统一。
(每点1分,共2分)
弊: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对少数民族采取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3分)
[答案] 措施:①派兵征服;②设立地方行政机构;③推动中原人口与少数民族杂居(或人口迁徙);④修筑防御工事。(答出两点即可,2分)
根本目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治。(1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根源。(2分)
[答案] ①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②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每点1分,共2分)
15.【政治制度】(10分)
材料一: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称天子,全天下的土地都归周天子所有,受封的诸侯享有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的权力。但诸侯也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服从调兵。诸侯在自己领地还可以再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严密的统治网络。
材料二: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和西周分封制的区别主要是:一、封国的君位和贵族职位都是世袭的,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二、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而封国对王朝则不一定。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的作用。(4分)
[答案] 义务: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服从调兵。(2分)
作用:①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②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每点1分,共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实行这一制度的影响。(4分)
[答案] 主要特点: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②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接受中央监督。(每点1分,共2分)
影响:①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②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每点1分,共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2分)
[答案] 政治制度的变革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它有效地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言之有理即可,2分)
16.【秦的崛起与统一】(10分)
材料一:
在位国君 主要功绩
秦穆公 任用百里奚等人进行改革,打败12个西戎部落
秦孝公 任用商鞅,对秦国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秦惠文王 任用张仪为相,在六国间实行连横策略,击溃六国之 间的合纵联盟
秦王嬴政 采取“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针,灭六 国,一统天下
材料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秦的兴亡”,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0分)
[答案] (示例)观点:良好的对内、对外政策促进社会发展。
论述:秦穆公、秦孝公时期对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商鞅变法更使得秦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秦惠文王、秦王嬴政时期制定了连横、远交近攻的对外策略,最终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实现了秦国的统一;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对内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外修筑长城,派蒙恬北击匈奴,有效巩固了秦朝的统治。综上所述,良好的对内、对外政策促进了秦国的崛起,并巩固了秦朝的统一。(10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七上历史期中测试卷(1—10课)
【统编版2024七上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北京人所用石器的原料有脉石英、绿砂岩、石英岩、燧石和水晶等,他们已懂得对不同的石料采用不同的制法。制作这些石器主要是用来
( )
A. 狩猎采集 B. 人工取火 C. 种植农作物 D. 制作彩陶
A
2.在长江流域的一个人类遗址中,许多出土的陶釜底部还残留着烧糊了的米饭的“锅巴”,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骨耜。据此可以判断,当时人们已经能够( )
A. 人工种植粟 B. 人工种植水稻
C. 人工种植蔬菜 D. 饲养牲畜
B
3.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之一,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华夏族“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
A. 元谋人 B. 尧、舜、禹 C. 炎帝、黄帝 D. 三皇五帝
C
4.西周初期,周王朝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B
5.商鞅曾向秦孝公建议:招揽农民归附秦国耕种,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和兵役;开垦山坡荒地,十年不收赋税。商鞅此举意在( )
A. 罢免贵族的政治特权 B. 增强秦国的经济实力
C. 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 D. 拓展秦国的疆域
B
6.《容斋随笔》中指出,与山东六国用人专用宗族不同,秦国任用的商鞅、吕不韦为卫国人,张仪、范雎是魏国人,楼缓(战国著名纵横
家)是赵国人,李斯是楚国人。以上材料反映出秦国( )
A. 人心思定 B. 骁勇善战 C. 广纳贤才 D. 墨守成规
C
7.诗人岑参在《石犀》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A. 治理黄河 B. 修筑都江堰 C. 奖励耕战 D. 发明船只
B
8.某思想家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天下将自定(安定)”。该思想家所代表的学派是( )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C
9.(2024·山东烟台中考)殷墟考古发掘出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还有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王墓和贵族墓葬等丰富的文化遗物。这些考古发现( )
A. 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历史
B. 确立了商朝的信史地位
C. 对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有宝贵价值
D. 体现出高超的青铜工艺
B
10.(2024·四川成都中考)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他们都肯定了秦朝( )
A.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B. 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 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 D. 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A
11.《里耶秦简》中提及: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二月,洞庭郡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并予以执行。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世袭制 D. 三公制
B
12.陈胜、吴广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为后世农民起义树立了光辉的形象。这段材料叙述了该起义的( )
A. 原因 B. 经过 C. 特点 D. 影响
D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水利工程】(8分)
材料一: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黄河流域逐渐成为最发达的地区。黄河下游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不仅出土了石磨盘、石磨棒等,还发现了大量腐朽的粟类谷物,其窖藏总量多达十万至十五万斤。同在黄河流域的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发现的碳化粟品种之优良令人赞叹。
材料二:战国时期,技术革新带来了农业生产革命性的增长,集权制度建立也使大型水利工程的建造成为可能。秦国郑国渠的修建使泾河流域变为肥美富饶的农田,使关中地区成为中国第一个基本经济区,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大禹变“堵”为“疏”,体现了先民的智慧。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身执耒臿,以为民先”。李冰创新了前人的治水方法,在岷江江心“塑江作堋(指鱼嘴)”,并创造性地“凿离堆(指宝瓶口)”,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1)根据材料一,说出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发达的表现。(3分)
[答案] ①出现石磨盘、石磨棒、石铲、石镰等生产工具;②种植粟类
谷物,产量较大;③谷物品种优良。(每点1分,共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战国时期“技术革新”相关的史实。说出郑国渠修建的历史影响。(3分)
[答案] 史实: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1分)
影响:①使泾河流域变为肥美富饶的农田;②促进了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每点1分,共2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上面两位人物共同体现的精神。(2分)
[答案] 勇于创新、为人民造福的精神等。(2分)
14.【中华文明多元一体】(8分)
材料一: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材料二: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等数郡,迁徙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又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材料三: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争霸的利弊。(3分)
[答案] 利:①春秋争霸促进了民族交融;②促进了国家的局部统一。
(每点1分,共2分)
弊: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对少数民族采取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3分)
[答案] 措施:①派兵征服;②设立地方行政机构;③推动中原人口与少数民族杂居(或人口迁徙);④修筑防御工事。(答出两点即可,2分)
根本目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治。(1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根源。(2分)
[答案] ①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②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每点1分,共2分)
15.【政治制度】(10分)
材料一: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称天子,全天下的土地都归周天子所有,受封的诸侯享有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的权力。但诸侯也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服从调兵。诸侯在自己领地还可以再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严密的统治网络。
材料二: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和西周分封制的区别主要是:一、封国的君位和贵族职位都是世袭的,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二、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而封国对王朝则不一定。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的作用。(4分)
[答案] 义务: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服从调兵。(2分)
作用:①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②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每点1分,共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实行这一制度的影响。(4分)
[答案] 主要特点: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②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接受中央监督。(每点1分,共2分)
影响:①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②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每点1分,共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2分)
[答案] 政治制度的变革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它有效地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言之有理即可,2分)
16.【秦的崛起与统一】(10分)
材料一:
在位国君 主要功绩
秦穆公 任用百里奚等人进行改革,打败12个西戎部落
秦孝公 任用商鞅,对秦国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秦惠文王 任用张仪为相,在六国间实行连横策略,击溃六国之 间的合纵联盟
秦王嬴政 采取“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针,灭六 国,一统天下
材料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秦的兴亡”,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0分)
[答案] (示例)观点:良好的对内、对外政策促进社会发展。
论述:秦穆公、秦孝公时期对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商鞅变法更使得秦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秦惠文王、秦王嬴政时期制定了连横、远交近攻的对外策略,最终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实现了秦国的统一;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对内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外修筑长城,派蒙恬北击匈奴,有效巩固了秦朝的统治。综上所述,良好的对内、对外政策促进了秦国的崛起,并巩固了秦朝的统一。(10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共30张PPT)
统编2024七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七上历史精彩课堂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上历史期中测试卷
范围:1-10课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北京人所用石器的原料有脉石英、绿砂岩、石英岩、燧石和水晶等,
他们已懂得对不同的石料采用不同的制法。制作这些石器主要是用来
( )
A
A. 狩猎采集 B. 人工取火 C. 种植农作物 D. 制作彩陶
2.在长江流域的一个人类遗址中,许多出土的陶釜底部还残留着烧糊
了的米饭的“锅巴”,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骨耜。据此可以判断,当时
人们已经能够( )
B
A. 人工种植粟 B. 人工种植水稻
C. 人工种植蔬菜 D. 饲养牲畜
3.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之一,寻
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华夏族“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 )
C
A. 元谋人 B. 尧、舜、禹 C. 炎帝、黄帝 D. 三皇五帝
4.西周初期,周王朝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对地方的控
制,扩大统治范围,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
B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5.商鞅曾向秦孝公建议:招揽农民归附秦国耕种,免除他们三代的徭
役和兵役;开垦山坡荒地,十年不收赋税。商鞅此举意在( )
B
A. 罢免贵族的政治特权 B. 增强秦国的经济实力
C. 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 D. 拓展秦国的疆域
6.《容斋随笔》中指出,与山东六国用人专用宗族不同,秦国任用的
商鞅、吕不韦为卫国人,张仪、范雎是魏国人,楼缓(战国著名纵横
家)是赵国人,李斯是楚国人。以上材料反映出秦国( )
C
A. 人心思定 B. 骁勇善战 C. 广纳贤才 D. 墨守成规
7.诗人岑参在《石犀》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ù),蜀人几为
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B
A. 治理黄河 B. 修筑都江堰 C. 奖励耕战 D. 发明船只
8.某思想家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天下将自定(安定)”。该思想家所代表的学派是( )
C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9.(2024·山东烟台中考)殷墟考古发掘出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还
有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王墓和贵族墓葬等丰富的文化遗物。这
些考古发现( )
B
A. 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历史
B. 确立了商朝的信史地位
C. 对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有宝贵价值
D. 体现出高超的青铜工艺
10.(2024·四川成都中考)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
学家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他们都肯定了秦朝
( )
A
A.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B. 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 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 D. 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11.《里耶秦简》中提及: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二月,洞
庭郡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
并予以执行。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
B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世袭制 D. 三公制
12.陈胜、吴广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为后世农民起义树立了光辉的
形象。这段材料叙述了该起义的( )
D
A. 原因 B. 经过 C. 特点 D. 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水利工程】(8分)
材料一: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黄河流域逐渐成为最发达的地区。黄
河下游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不仅出土了石磨盘、石磨棒等,还发现了
大量腐朽的粟类谷物,其窖藏总量多达十万至十五万斤。同在黄河流
域的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发现的碳化粟品种之优良令人赞叹。
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铲、石镰
材料二:战国时期,技术革新带来了农业生产革命性的增长,集权制
度建立也使大型水利工程的建造成为可能。秦国郑国渠的修建使泾河
流域变为肥美富饶的农田,使关中地区成为中国第一个基本经济区,
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大禹变“堵”为“疏”,体现了先民的智慧。他“居外十三年,过
家门不敢入”“身执耒臿,以为民先”。李冰创新了前人的治水方法,在
岷江江心“塑江作堋(指鱼嘴)”,并创造性地“凿离堆(指宝瓶口)”,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1)根据材料一,说出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发达的表现。(3分)
[答案] ①出现石磨盘、石磨棒、石铲、石镰等生产工具;②种植粟类
谷物,产量较大;③谷物品种优良。(每点1分,共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战国时期“技术革新”相关的
史实。说出郑国渠修建的历史影响。(3分)
[答案] 史实: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1分)
影响:①使泾河流域变为肥美富饶的农田;②促进了关中地区的经济
发展,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每点1分,共2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上面两位人物共同体现的精神。(2分)
[答案] 勇于创新、为人民造福的精神等。(2分)
14.【中华文明多元一体】(8分)
材料一: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
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
“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材料二: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
海、象等数郡,迁徙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又派
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材料三: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
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
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
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争霸的利弊。(3分)
[答案] 利:①春秋争霸促进了民族交融;②促进了国家的局部统一。
(每点1分,共2分)
弊: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对少数民族采取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知
识,归纳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3分)
[答案] 措施:①派兵征服;②设立地方行政机构;③推动中原人口与少
数民族杂居(或人口迁徙);④修筑防御工事。(答出两点即可,2分)
根本目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治。(1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根源。(2分)
[答案] ①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
互亲近;②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每点1分,共2分)
15.【政治制度】(10分)
材料一: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称天子,全天下的土地都归周天子所
有,受封的诸侯享有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的权力。但诸侯也必须服从
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服从调兵。诸侯在自己领地
还可以再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
严密的统治网络。
材料二: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
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和西周分封制的区别主要是:一、封国的君
位和贵族职位都是世袭的,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二、
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而封国对王朝则不一定。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分封制的作用。(4分)
[答案] 义务: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服从
调兵。(2分)
作用:①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②确立了周
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每点1分,共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
实行这一制度的影响。(4分)
[答案] 主要特点: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②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
一调动,接受中央监督。(每点1分,共2分)
影响:①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②开创了我国历
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每点1分,共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
识。(2分)
[答案] 政治制度的变革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它有效地维护和巩
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
续。(言之有理即可,2分)
16.【秦的崛起与统一】(10分)
材料一:
在位国君 主要功绩
秦穆公 任用百里奚等人进行改革,打败12个西戎部落
秦孝公 任用商鞅,对秦国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秦惠文王 任用张仪为相,在六国间实行连横策略,击溃六国之
间的合纵联盟
秦王嬴政 采取“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针,灭六
国,一统天下
材料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秦的兴亡”,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材
料和所学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
成文)(10分)
[答案] (示例)观点:良好的对内、对外政策促进社会发展。
论述:秦穆公、秦孝公时期对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商鞅变
法更使得秦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秦惠文
王、秦王嬴政时期制定了连横、远交近攻的对外策略,最终秦王嬴政
灭掉六国,实现了秦国的统一;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对内建立中央集
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外修筑长城,派蒙恬北击匈奴,
有效巩固了秦朝的统治。综上所述,良好的对内、对外政策促进了秦
国的崛起,并巩固了秦朝的统一。(10分)
谢谢
()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recruitment/home/admin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七上历史期中测试卷【统编版2024七上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