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南明区小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质量监测
七年级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965年,地质工作者钱方、浦庆余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两颗人类门齿化石,经古地磁学方法测定,其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以上发现可以证实( )
A.云南省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科学家具有执着探索的精神
C.中国的考古技术领先世界 D.中国是古人类重要起源地之一
2.蓝田人是1963年和1964年分别在陕西蓝田县的陈家窝和公王岭发现的。在蓝田的中更新世地层里发现的石制品有200多件。石器种类有大尖状器、大型多边砍斫器、中小型多边砍斫器和单边砍斫器,还有刮削器和石球等。这表明蓝田人已经学会( )
A.用火和保存火种 B.驯化和饲养家畜 C.磨光和钻孔技术 D.制作和使用工具
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时期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内容可以作为我国境内曾生活着早期人类证据的是( )
4.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先后发现了6个头盖骨、大量牙齿和肢骨碎块的化石,分属于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由此可以推断,北京人( )
A.过群体生活 B.使用打制石器 C.会钻木取火 D.烧制彩色陶器
5.“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图片能反映山顶洞人生活状况的是( )
6.贾湖遗址是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存,该遗址发现大量距今约9 000—7 500年的遗迹、遗物,如古墓葬、房址、陶窑、石铲、石镰、石磨盘、石杵等。据此推测,该聚落( )
A.过着定居生活 B.已经产生文字 C.社会分化严重 D.出现阶级分化
7.在距今10 000年左右的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中,发现了早期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参观该遗址有助于我们了解(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原始农业的产生C.青铜文明的发展 D.家乡经济的繁荣
8.最初的石器是对石块进行简单的敲砸而成。距今20 000多年前,为了提高石器的使用效率,人们开始在石器的刃部进行磨制。下列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9.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中发现渔猎工具1 211件,如弓箭、渔叉等,还发现大量被食后残余的鹿、竹鼠、貉、狐、兔等动物骨头,以及榛子、松子、栗子等果实炭化颗粒。这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尚未产生 B.农业是唯一食物来源 C.私有制度已经产生 D.采集渔猎仍比较普遍
10.山东某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上百座大小墓地,大墓随葬品一般有五六十件,多为陶器,有些还有镶嵌玉石的骨器、象牙器等,众多小墓只有一两件简陋的陶器。这能佐证( )
A.禅让制的推行 B.早期国家出现 C.贫富分化存在 D.原始农业开始
11.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长1 900米,宽1 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能够修建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城市,说明当时良渚( )
A.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主 B.统治者组织调动能力强
C.具有原始的宗教信仰 D.社会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12.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真实地反映了人类过去的实践,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下面三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人类进化的过程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早期国家的产生 D.生产工具的演进
13.彩陶最早流行于中原地区。到距今5 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达到了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这是中原地区的史前文化第一次向周围地区施加强烈的影响。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黄帝和炎帝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从彩陶文化的扩散可知
( )
A.炎黄历史被证实真实可信 B.可能与炎黄部落不断扩张有关
C.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 D.中原地区文化始终保持着领先
14.约5 000年前,黄帝去世,其臣左彻“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大约4 000年前,舜、禹都曾祭祀黄帝。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率大军北巡朔方,还祭黄帝冢于桥山。这表明( )
A.远古时期祭祀活动源于自然崇拜 B.夏商周时期推崇“君权神授”理论
C.夏商周时期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D.中华民族同宗同源意识源远流长
15.《尧舜禹传说》一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上古时代尧、舜、禹的生平和政绩。在书中,作者用证据说明尧、舜、禹是人类文明的先驱,对他们先后担任联盟首领的方式进行了较为严谨客观的归纳与评价。该方式是( )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1)请写出材料一图中A、B处对应的古人类遗址。(2分)并说说我国古人类遗址的分布特点和这样分布的原因。(4分)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长屋。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摘编自梅福根、吴玉贤《七千年前的奇迹——我国河姆渡古遗址》
(2)材料二中提到的“木构长屋”是什么类型的建筑?(2分)试分析出现这种建筑的原因。(2分)
材料三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4月4日上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为主题的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举行。
(3)根据材料三,分析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2分)简述人们举办祭祀炎帝、黄帝活动的现实意义。(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系辞下》
(1)写出材料一中“穴居而野处”的古人类两例。(4分)
材料二
(2)你从图1、图2中分别得到了哪些信息?(4分)
材料三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3)材料三中提到的事是谁所为?(2分)他是用什么办法解决水患的?(2分)他治水终于获得成功的事例,对你的成长有何启迪?(2分)
18.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从材料一中选出研究北京人生产生活最可信的两则资料。(写序号)(2分)从这两则资料中任选其一(写序号),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分)
材料二
遗址名称 部分考古发现
④__________ 用牛或鹿的肩胛骨制作的骨耜和刃口呈锯齿状的骨镰;大量的稻谷遗存,最厚处超过1米;干栏式建筑遗迹;刻有猪纹的陶钵等
⑤__________ 40多处圆形或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屋遗迹;石斧、骨针、彩陶等大量生产、生活用具;多达数斗的粟;贮存芥菜或白菜菜籽的陶罐等
(2)根据材料二,请写出④⑤处对应的遗址名称。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写字母)(2分)归纳④⑤处居民生产生活的共同点。(4分)
遗址名称 部分考古发现
④_________ 用牛或鹿的肩胛骨制作的骨耜和刃口呈锯齿状的骨镰;大量的稻谷遗存,最厚处超过1米;干栏式建筑遗迹;刻有猪纹的陶钵等
⑤_________ 40多处圆形或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屋遗迹;石斧、骨针、彩陶等大量生产、生活用具;多达数斗的粟;贮存芥菜或白菜菜籽的陶罐等
材料三 陕西榆林的石峁遗址距今约4 000年,面积逾400万平方米。以石砌的内城和外城拱卫着一块有城墙的台地,这是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已具备了早期“宫城”的性质。石砌的墙垣不仅是防御设施,还具有神权或王权的象征意义。这里还发现了铸铜、制骨等早期“核心技术”的生产遗存。遗址中的墓葬分四类,墓葬规模由大到小,随葬品由多到少,四类墓葬极可能代表了四个不同阶层的人群。
——摘编自孙周勇等《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
(3)根据材料三,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进入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准 石峁遗址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主要依据
生产发展,出现城市 铸铜、制骨等生产遗存,石砌的内城和外城
贫富分化,出现阶级 ⑥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王权国家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追溯古老的中华文明”为主题,开展了读史学史活动。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列出的学习任务,请你一起来完成。(13分)
任务一 【考古遗址——追溯文明起源】
(1)根据图1信息,描述北京人的相貌特征及其生活的时代。(4分)
任务二 【传说记载——了解古代神话】
2019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古代神话”特种邮票(部分)。
(2)根据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其中两个神话传说蕴含的历史信息。(4分)谈谈你如何理解神话传说与考古发现的联系。(2分)
任务三 【制度创新——关注政治文明】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史记·十二本纪》
(3)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制度?(1分)对我们当今的社会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2分)答案:
1.D
2.D
3.A
4.A
5.D
6.A
7.B
8.D
9.D
10.C
11.B
12.B
13.B
14.D
15.C
16.(1)答:遗址:A: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2分)分布特点:古人类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2分)原因:河流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合人类生存。(2分)
(2)答:类型:干栏式建筑。(2分)原因:河姆渡地处南方,空气潮湿,雨水较多,所以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这种房屋防潮通风。(2分)
(3)答:特点: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2分)意义:可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同时可以增加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等。(2分)
17(1)答:举例: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列举两例即可,4分)
(2)答:图1:说明贾湖居民的农业已经得到初步发展,贾湖居民已经懂得音律;(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图2:反映了龙山居民已经掌握了原始手工业,会制作陶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
(3)答:人物:大禹。(2分)办法: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引洪水入海。(2分)启迪:成功需要坚强的意志(或成功需要不怕苦、不怕累),要有奉献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8.(1)答:资料:①②。(2分)结论:①:会制作工具;会打制石器。②:会使用火。(任选一则资料并答出任意一点结论即可,2分)
(2)B(1分) A(1分) 答:共同点:会种植农作物;会使用磨制工具;会制作陶器;过定居生活;会建造房屋等。(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即可,4分)
(3)墓葬的分类(2分) 墓葬的分类(2分)
19.(1)答:相貌特征: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2分)时代: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生活在旧石器时代。(2分)
(2)答:信息:嫘祖始蚕:我国远古居民开始种桑养蚕;仓颉造字:我国远古居民发明文字;燧人取火:我国远古居民学会人工取火。(任答两个即可,4分)联系: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远古时期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经过考古发现得到验证的就是史实。(2分)
(3)答:制度:禅让制。(1分)意义:用人要发扬民主,重视贤人;应通过民主方式选拔干部;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坚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意思相近,答出一点即可,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小碧中学2024-2025度七年级上学期9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