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2024~2025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27 届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B D C C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D B C D B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A C B A A D C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31.【答案】(20分)
(1)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1点 2分,共 6分)
渊源:承袭秦制。(2分)
(2)措施:分封诸侯王国。(2分)
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2分)
(3)制度:中外朝制;推恩令;察举制;刺史制。(1点 2分,共 8分)
32.【答案】
(1)变化:生产工具的改进,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2分);生产关系的变
化,由奴隶和奴隶主的关系演变为地主和农民的关系(2分);赋
税制度的变化(2分)。(共 6 分)
(2)成就:社会安定,粮食产量增大;荒地开垦;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发
达。(1 点 2分,共 6分)
原因:江南经济开发;南方政权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
工具和生产技术;北民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等。(1点 2分,
8分)
高一 (历史)试题答案 第1页(共 1 页)
{#{QQABJYCAogigABIAAQgCAQGwCkIQkhGCAQgGxEAAoAAAyRFABCA=}#}2024~2025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27 届 高一(历史)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 100 分。
2.考试时间:90 分钟。
3.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在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各区域在环境基础、经济内容、宗教和
社会意识等方面存在差别,并在长期交流互动中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最终融
汇凝聚出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这一论述
A.说明区域间文明存在频繁交流
B.强调了地理环境的决定性作用
C.意在说明黄河文明的独特地位
D.阐明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2.据史书记载,夏王朝传有 14 世 17 位王。在这些王的王位传承中,有两次
是弟弟继承兄长之位,还有一次是弟弟之子去世后王位复归兄长之子,其余的
情况皆为儿子继承父亲之位。这反映了夏朝
A.形成“家天下”局面 B.政治局势的动荡
C.深受禅让制的影响 D.王权面临的挑战
3.商朝盛行占卜,商王大小事几乎无不求神问卜,占卜完毕,将经过概括地
写成卜辞,刻在甲骨上备查,即成甲骨文。这一占卜现象体现了
A.商人的愚昧落后 B.社会等级森严
C.王权与神权结合 D.国家机构完善
4.宜侯夨(cè)簋(guǐ)是西周早期青铜器,于 1954 年在江苏镇江烟墩山出
土。器内底铸铭文 120 余字,记述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并赏赐礼器、兵器、
土地等内容。这一记述有助于研究当时
高一 (历史)试题 第1页(共 10 页)
{#{QQABJYCAogigABIAAQgCAQGwCkIQkhGCAQgGxEAAoAAAyRFABCA=}#}
A.禅让制的流程
B.分封制的推行
C.青铜器的铸造
D.宗法制的瓦解
5.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队伍败北,
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
不了了之。这一史实可以说明
A.变法图强 B.西周灭亡
C.诸侯争霸 D.王室衰微
6.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着大量荒地,作为各诸侯国
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A.分封制度的强化
B.井田制度的推广
C.社会生产的发展
D.土地兼并的加剧
7.特定的时空会产生特定的现象。与下图所处的历史时空符合的历史现象是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普及
B.我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C.土地私有制度逐渐确立
D.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
高一 (历史)试题 第2页(共 10 页)
{#{QQABJYCAogigABIAAQgCAQGwCkIQkhGCAQgGxEAAoAAAyRFABCA=}#}
8.如图为诸子百家的关系简图。该图反映了
A.思想家们彼此论战辩驳
B.各家思想相互吸收融合
C.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意识
D.法家思想源于儒家思想
9.有学者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下列选项中
与此观念一致的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D.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10.《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
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这
一历史现象根源于
A.国家的产生
B.生产力发展
C.禅让制确立
D.王位世袭制
11.《孟子·梁惠王》中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吕氏春秋》记载:“王
者执一,而为万物正”“一则治,两则乱”。这些思想
A.得益于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影响
B.体现了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表明当时已经出现统一的观念
D.推动了西周以来宗法分封制的崩溃
高一 (历史)试题 第3页(共 10 页)
{#{QQABJYCAogigABIAAQgCAQGwCkIQkhGCAQgGxEAAoAAAyRFABCA=}#}
12.下表为秦王嬴政在统一过程中采取的部分措施。其措施旨在
序号 举措
(1) 灭赵后,迁赵王迁于房陵(今湖北房县)
(2) 灭魏后,徙魏大梁都于丰(今江苏丰县)
(3) 灭齐后,迁齐王建于共(金河南辉县)
A.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B.加强各地经济交流
C.加快六国文化融合 D.削弱地方割据因素
1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之所以革之(分封制)者,其为制,公
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
之端自秦始。秦朝开启“公天下”主要是指
A.从禅让制度走向世袭制度
B.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C.从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
D.从有限君权走向君主专制
14.下表为秦末部分起兵反秦、叛秦者的身份。
人物 身份
陈胜、吴广 屯长(秦军队下级官吏)
刘邦 沛县泗水亭长(县以下治安官吏)
萧何 沛县主吏掾(县令属吏)
曹参 沛县狱掾(典狱长)
殷通 会稽郡守
任嚣 南海都尉
由此推知,秦迅速败亡的重要因素是
A.底层民众反抗激烈 B.六国贵族势力活跃
C.对外战争动员频繁 D.地方治理体系崩溃
15.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朝焚书坑儒,重用韩非法家之说;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大一统”局面形成。这一现象折
射出
A.思想主导了社会大变革 B.中国从分裂走向了统一
C.儒家学说顺应时代潮流 D.诸子百家逐渐走向消亡
高一 (历史)试题 第4页(共 10 页)
{#{QQABJYCAogigABIAAQgCAQGwCkIQkhGCAQgGxEAAoAAAyRFABCA=}#}
16.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刘邦、萧何相继去世后,宰相曹
参对萧何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一律照搬,出现了“萧规曹随”现象。材料反映
出汉初
A.政治制度未出现创新
B.出现了崇道抑法现象
C.治国政策颇具连续性
D.政治对后世影响深远
17.酎金是汉朝祭祀宗庙时,诸侯助祭进献的黄金。汉文帝置附金律,汉武
帝进行修改并严格执行,自元鼎五年到征和二年,大多数列候因助祭的黄金
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被汉武帝以“酎金不如法”夺爵除国。汉武帝此举旨

A.提高冶炼技术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完善宗法礼制 D.削弱地方诸侯实力
18.如表所示内容显示了东汉中后期部分皇帝的继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
导致
皇帝 和帝 殇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继位年龄 10 1 11 2 8
卒年 27 2 30 3 9
A. “七国之乱”的爆发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 “中朝”制度的出现 D.东汉末黄巾起义爆发
19.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前,我国的民族人口分布基本上是分族聚居的格局,
但是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后,我国各族的分布形成了犬牙交错的
状态。这一分布格局的变化
A.冲击了门阀士族势力 B.推动了民族平等往来
C.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D.顺应了民族交融趋势
20.魏晋时代的文学艺术成为追求审美价值、寄托情感因素的形而上的艺术
活动,成为独立的自我表现。这主要是因为
A.封建礼教的强化 B.社会动荡的加剧
C.外来文化的影响 D.门第观念的盛行
高一 (历史)试题 第5页(共 10 页)
{#{QQABJYCAogigABIAAQgCAQGwCkIQkhGCAQgGxEAAoAAAyRFABCA=}#}
21.下图是东汉与唐开元时期地方行政机构分布示意图。两图对比变化反映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了唐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较快
B.基层自治制度建立
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D.民族关系极为融洽
22.下图为某一历史探究小组对隋朝和唐朝发展的总结。其中失误部分分别

A.滥用民力、内轻外重 B.三征高丽、机构冗杂
C.大兴土木、资源危机 D.穷奢极欲、内忧外患
高一 (历史)试题 第6页(共 10 页)
{#{QQABJYCAogigABIAAQgCAQGwCkIQkhGCAQgGxEAAoAAAyRFABCA=}#}
23.突厥颉利可汗去世之后,唐太宗进行了相关的善后事宜处置。第一是让部
分归附唐朝的突厥民众向唐朝能够实际控制的地区迁徙;第二是让部分汉族与
归附的突厥民众杂居。唐太宗的这些举措
A.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内涵
B.消除了民族之间的矛盾
C.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推动了突厥政权的汉化
24.某学生梳理隋唐历史知识时,记录了“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科举
制度”“两税法”四项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其梳理的知识主题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制度变化与创新
D.国家统一与发展
25.唐玄宗在皇宫深处设立翰林院,任职者称为翰林学士,负责起草有关军国
大事的诏书。安史之乱后,“深谋密诏,皆从中出”,翰林学士地位愈发重要,
侵夺了宰相和中枢机构的部分职权。唐代被翰林学士侵夺职权的机构主要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26.唐朝前期,丁男和十八岁以上的中男(21 岁为成丁)各授可传后代的永业
田二十亩,死后归还国家的口分田八十亩。还特别规定,老男(60 岁以上)、
笃疾人、废疾人各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各授口分田三十亩。这些规定
A.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B.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C.消除了土地兼并现象 D.体现男女平等和社会公正
27.780 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惟以资产为宗,不
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
这有利于
A.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形成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
C.抑制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
D.导致土地私有制度瓦解
高一 (历史)试题 第7页(共 10 页)
{#{QQABJYCAogigABIAAQgCAQGwCkIQkhGCAQgGxEAAoAAAyRFABCA=}#}
28.从佛学本身的发展看,慧能的禅宗既不完全属于有宗,也不完全属于空宗,
而是依据中国固有的孔孟思想的人性论和老庄的崇无思想,对印度大乘佛教空、
有两宗进行了糅合和改造的产物。这反映了
A.慧能吸纳了儒家和道家思想 B.慧能是佛教禅宗的创始人
C.空有两宗是大乘佛教的分支 D.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倾向
29.周昉是中唐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簪花仕女图》(见下图)是其贵族妇女
画风格的代表作品。画中描绘了几位衣着华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
赏花游园、闲适无聊游戏于花蝶鹤犬之间的场景。该作品体现了当时
A.闲适安逸的市井生活 B.追求意境神韵的文人意趣
C.粉饰太平的奢靡风气 D.歌颂盛世雍容的创作取向
30.唐朝时期,大批新罗商人聚集在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今山东掖
县)、楚州(今江苏淮安)、泗州(今江苏泗洪)等地。唐朝政府在楚州等地
设“新罗馆”处理两国商务,新罗人用牛黄、人参等土特产换取中国的丝
绸、茶叶、瓷器、书籍等物品。这反映了唐朝
A.繁荣开放的时代景象 B.民间贸易的不断兴起
C.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 D.中外贸易方式的变化
高一 (历史)试题 第8页(共 10 页)
{#{QQABJYCAogigABIAAQgCAQGwCkIQkhGCAQgGxEAAoAAAyRFABCA=}#}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
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
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
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
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公元前 141 年,汉武帝即位。他所面临的形势是“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
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他继承了“文景之治”的全部历史
遗产,其中,既有社会稳定、人心归向、经济富裕的优势,也有制度有缺、国
家控制能力薄弱的遗憾。汉武帝时期的政论家严助,总结汉武帝时代的特点是
“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8 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
一措施导致的后果。(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造就“盛世”的相关政治制度。
(8 分)
高一 (历史)试题 第9页(共 10 页)
{#{QQABJYCAogigABIAAQgCAQGwCkIQkhGCAQgGxEAAoAAAyRFABCA=}#}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
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
至于元嘉末(南朝刘宋)……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
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
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
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
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沈约《宋书》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经济变化?(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并说明其
发展的原因。(14 分)
高一 (历史)试题 第10页(共 10 页)
{#{QQABJYCAogigABIAAQgCAQGwCkIQkhGCAQgGxEAAoAAAyRFABCA=}#}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