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 “开元盛世”
1.开元四年,唐玄宗召新选任的县令入大明宫宣政殿,由他亲自出题考试,考察县令是否通晓经国治民之道,结果有40多人被撤职。由此可以看出,唐玄宗( )
A.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B.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C.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D.整顿吏治,注重考核
2.海外华侨、华人聚居的城市街区通常被称为“唐人街”,可见盛唐时期的繁荣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唐朝盛世局面出现在 ( )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玄宗统治前期 C.唐太宗统治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3.某校七年级(1)班的杉杉同学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了两幅图片。据此分析,杉杉同学想以此来说明唐朝农业( )
A.垦田面积扩大 B.粮食产量增加 C.生产技术先进 D.水利设施完善
4.下列图片是某校七年级组织的“你心目中的唐朝文物”图片展的获奖作品。从中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
A.唐朝时期商业繁荣 B.唐朝瓷器畅销海外 C.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高 D.唐朝文物种类众多
5.唐朝洛阳设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尤以南市最盛,“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这说明,当时洛阳 ( )
A.商业贸易繁荣 B.城市布局对称 C.市民文化兴盛 D.政治制度完备
6.唐朝诗人张籍的《凉州词》中写道:“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该诗描写了唐朝时期 (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水陆交通的发达 C.丝绸之路的繁华 D.都城长安的宏伟
7.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中如此描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从诗句可以了解到唐朝长安城 ( )
A.游客如云 B.规划整齐 C.农业发达 D.商业繁荣
8.根据《唐朝人口统计表》,分析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下正确的是( )
A.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B.唐玄宗重视文教事业
C.唐朝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D.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9.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注重 ( )
A.传承与创新 B.交流与传播 C.改进与推广 D.开放与互鉴
10.唐朝诗人杜甫的诗由于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图中的诗句描写了唐朝夔州的 ( )
A.生产状况 B.地理位置 C.商业贸易 D.文化景观
11.唐朝的“广州通海夷道”,从广州起航,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途经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这条航线的出现( )
A.得益于指南针获得广泛应用 B.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表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12.唐朝长安城基本呈现东西14条、南北11条纵横交错分隔出来的棋盘状布局。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汇集了亚欧大陆各种珍宝、美食。城内建有100余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各地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这反映出长安城 ( )
A.是民族交往的中心 B.突破坊和市的界限 C.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D.沿中轴线对称分布
13.唐初,法律规定工商业者免除交纳税收,只交纳按资产规定的户税,同时严禁官员兼职经营商业;唐高祖诏令“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这些措施( )
A.遏制了官员贪腐行为 B.摒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D.有利于唐朝商业发展
14.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在唐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上)
史料二 邢窑生产的瓷器“类雪似银”,质量很高。“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唐〕陆龟蒙《秘色越器》
(1)根据史料一,概括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2)在唐朝发达的手工业中,制瓷业尤为突出,史料二描述的是哪两种瓷器
15.唐朝前期,社会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世景象,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唯物史观 读表格·析经济繁荣】
(1)举例说明唐朝前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的表现,分析上述表格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因素。
史料实证 识文物·观社会风气】
陕西出土的彩绘釉陶戴笠帽骑马女俑
(2)上图文物中妇女的形象反映出唐朝社会风气具有怎样的特点
【历史解释 赏诗歌·释风格差异】
(3)从上述诗歌中可以看出李白和杜甫诗歌的风格迥然不同,请分析二人诗歌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
(4)通过上述探究并结合相关知识,你认为唐朝前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答案
1.D 2.B 3.C 4.C 5.A 6.C 7.B 8.C 9.A 10.A 11.D 12.C 13.D
14.(1)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等。
(2)白瓷、青瓷。
15.(1)唐朝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等。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改进,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等。
(2)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兼容并包。
(3)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4)唐朝前期是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关系和谐、社会开放、文化灿烂辉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