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一中学一模历史试卷
历史(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今新疆地区古称西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设置( )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伊犁将军府 D.北庭都元帅府
2.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是 ( )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3.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
A.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4.自汉朝以来,中国充分利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对外交往,对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下列体现唐朝对外交往实现互助互利的史实是 ( )
A.甘英出使大秦 B.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C.马可·波罗来华 D.郑和下西洋
5.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
A.汉赋的兴起 B.唐诗的繁荣 C.宋词的发展 D.元曲的流行
6.“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是古人思想的宝藏,是先贤智慧的结晶。下列典籍有“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美誉的是 ( )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7.从19 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8.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表格内容记录的是 ( )
时间 指挥者 规模 战绩
1940年8月至次年1月 彭德怀 八路军投入 105个团 毙伤日伪军25 000多人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最有利的因素是 ( )
A.政府扶持工商业发展 B.“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C.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D.国内政治局势稳定
10.这是一场在交战双方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条件下进行的现代化战争,首战两水洞、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都是这场战争中的典型战役。这场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是 ( )
A.邓世昌 B.张自忠 C.黄继光 D.雷锋
11.某同学在利用历史笔记复习时看到下列内容:
该同学复习的内容可能是 ( )
A.社会生活的变迁 B.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共商、共建、共享 D.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13.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诞生于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是 (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希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4.每当国王和封建贵族进行反扑而资产阶级对革命发生动摇、妥协时,人民群众特别是巴黎劳动人民总是挺身而出,继续把革命推向前进。上述历史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美国 B.俄国 C.法国 D.日本
15.如图所示著作中的“计划” ( )
A.援助欧洲所有国家发展经济
B.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
C.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D.是美国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其中第 16 小题 15分,第17 小题12分,第18小题18分,共45分)
16.某班同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开展学习,请你参与其中。(15分)
材料一
材料一图片出土于哪一遗址,被誉为什么 (6分)
材料二
(2)材料二是为纪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发行的邮票,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了哪项基本政治制度 (3分)
材料三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3)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如何实现民族大团结。(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下列文献反映了晚清时期不同阶级的探索。
文献1(节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文献2(节选)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从材料一中任选一则文献,说出与该文献相关的历史事件名称及该事件的意义。(4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整理
(2)将“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填入图表中①②③所对应的位置。(3分)
材料三
革命道路 主要开创者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①
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
完成材料三的表格,将表格中①②所代表的内容填写出来。(2分)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认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是方向遵循,又是实践要求。综合材料二、三、四,说出你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具体内涵的理解。(3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进入古典文明时代后,世界上有两个文明地区特别值得关注,一个是东亚文明,一个是地中海文明。公元前后,东方的汉帝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都发展出光辉的古典文明,其发展程度旗鼓相当,在生产力水平、社会状态、文化创造等方面都达到古代文明的巅峰。这个时候的世界格局,呈现出东、西双方平衡的态势。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东西方两个国家在哪些方面“达到古代文明的巅峰” (2分)此时的“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态势 (2分)
材料二 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乱局,迅速进入新的辉煌时期。公元7世纪,唐帝国在东方崛起。而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欧洲却进入封建时代,社会高度分裂,失去凝聚力,东西方就此拉开了距离,“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态势几乎1000年不变 “东方”其他地区,如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都创造出辉煌的文明。
列举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创造的文明成果各一例。(2分)
材料三 大约在公元15、16世纪,人类开始进入新时代,它以西方的崛起为标志,翻转了“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局面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都被西方掌控。当西方霸权登峰造极、其他文明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全世界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努力追求(近)现代化的浪潮。
(3)材料三中的“新时代”指什么时代 (2分)说出20世纪初中国“被西方掌控”的史实。(2分)
材料四 时至今日,现代化在很多国家已经取得重大成就,而其中成就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几乎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核心区,如埃及、印度、中国 曾经被西方霸权压抑的文明全面复苏,形成了世界文明共同繁荣的局面。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钱乘旦《四条线交汇催生百年大变局》
(4)材料四中呈现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材料五 中外文明交流情况表(部分)
史实 概况
四大发明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经各种途径传至西方。
西方交通工具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共建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的平台。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举两例,史论结合,逻辑清晰)(6分)
历史
1. A 2. B 3. A 4. B 5. C 6. D 7. D 8. D 9. C 10. C 11. B 12. A 13. A 14. C 15. B
16.(1)新疆民丰尼雅遗址;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2)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做法:加强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全面实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
17.(1)文献1——太平天国起义。
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文献2——辛亥革命。
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①新民主主义革命;②社会主义革命;③改革开放。
(3)①毛泽东;②邓小平。
(4)初心与使命:人民利益至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不同时期的需要等。
18.(1)生产力水平、社会状态、文化创造等方面。呈现出东、西双方平衡的态势。
(2)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法典》等;阿拉伯帝国:《医典》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3)资本主义时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格局的全球化。
(5)观点: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向前发展。
论述:文明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中国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综上所述,世界文明是多样的,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从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年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一中学九年级一模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