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4-2025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2024级
三月月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5年3月21日
一、选择题
1.表1为西汉至萧梁长江中游县数统计表。这体现了()
表1西汉至萧梁长江中游县数统计表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刘宋 萧齐 萧梁
湖北 44 42 69 69 121 129 240 200
湖南 39 42 61 63 61 61 59 67
江西 18 21 56 57 57 54 58 63
合计 101 105 186 189 239 244 357 330
A.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 B.政局动荡引发政权变革
C.南方农耕经济的发展 D.国家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2.唐初,皇帝下令禁止弃农从商;唐朝中后期,出现了“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的情形。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A.租佃关系的盛行 B.赋税制度的演变
C.重农抑商的消亡 D.皇权的日益衰微
3.咸丰年间,江南各省为了自筹军饷遍设关卡,纷纷开征厘金,同治年间,厘金总额增长到接近2000万两。作为新增的税种,厘金由各省实际征收和支配,各省送缴中央的部分占实际征收额约20%这()
A.说明清政府丧失关税自主权 B.改善了国内贸易的环境
C.推动了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动 D.抵制了外国商品的倾销
4.表2展示了1887-1936年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据此可知()
表2
近代工业 手工业 合计
1887年 产值(亿元) 0 11.94 11.94
比重(%) 0 100.00 100.00
1914年 产值(亿元) 1.57 15.87 17.44
比重(%) 9.00 91.00 100.00
1936年 产值(亿元) 8.01 19.68 27.69
比重(%) 28.93 71.07 100.00
1914-1936年增长率(%) 7.70 1.00
A.社会性质制约经济转型 B.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民族工业发展趋于停滞 D.民国政府限制工业发展
5.如图为我国95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示意图,其中DEF两段数据增长的共同原因是()
195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示意图
A.民主法制建设恢复发展 B.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思想解放助推经济的发展
6.有史书记述说,这里的神庙书吏使用乘法和除法表,以及计算平方根、立方根、倒数和指数的表格。他们是古代最有成就的数学家。我们现代生活中的一个基本东西就是从他们的数学中肇源的,即一天分为2个12小时,每一小时分为60分钟,每一分钟分为60秒。这一古代文明成就,最早取得于下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7.大流士时代(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86年),波斯帝国分为20个“萨特拉佩阿(行省)”,任命“萨特拉普(总督)”管理,“并规定每个民族应当向国王交纳贡税;......把每一个民族和最接近于他们的民族合并起来”,建立了20个纳税区。据此可知,大流士()
A.巩固了封建统治 B.各民族均衡发展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克服了财政危机
8.12、 13世纪,欧洲一些城市积极活动,努力追求城市自治,建立独立于封建领主的城市自治议会;同时,城市中的市民阶层还联合国家君主共同对付贵族(或教会),谋求特权。这些活动()
A.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神学统治 B.反映出新兴资产阶级的觉醒
C.表明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兴起 D.为近代宪政建设提供了经验
9.有史学家评论道: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继续存在与发展。这个帝国,名义上是罗马帝国正统的延续,但逐渐希腊化了。它有帝国之名,却不断丧失土地,沦落为一个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地方势力。这个帝国又称()
A.赫梯帝国 B.波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0.1185年,源赖朝向各(诸侯)国派守护,对辖区内罪犯进行检查、审判、镇压,组织御家人定期轮番守卫京都(天皇)宫室。南北朝内乱时期(1336-1392年),守护在执行幕府法令时,常图谋私利,占有大批庄园领地。这种变化()
A.促进了庄园经济兴起 B.巩固了大化改新成果
C.增强了将军统治权威 D.增加了政治统治隐患
11.荷兰大画家维米尔(1632-1675),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生活的城市代尔夫特。但是在他的油画中,有世界地图和地球仪,还有很多充满异国情调的对象,譬如北美洲的海狸皮、南美洲的白银、中国的瓷器等。作为一则案例,它可以说明()
A.荷兰已崛起为新兴的商业强国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C.维米尔注重笔墨情趣而非写实 D.欧洲近代科学取得重大进步
12.下图是三角贸易示意图。这反映出“三角贸易”的特点是()
三角贸易示意图
A.造成美洲劳动力缺乏 B.体现倾销工业品为中心
C.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 D.体现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3.1555年,德意志的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签订《奥格斯堡宗教和约》(以下简称《和约》),《和约》规定,路德新教与天主教享有平等的权利,各邦有权依据“教随国定”原则在两个教派中任择其一,规定邦内居民的信仰。据此可知,该《和约》的签订()
A.使新教各派获得了合法性 B.完成了德意志统一事业
C.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D.赋予了个人信仰自由权
14.1768年,英国人库克率领两艘船只从普利茅斯出发,开始了环球航行。航行中,他曾经观察到一次日食,并利用数学知识测定了纽芬兰的经度。他是第一个注意到并且实际应用新鲜的酸橙汁来防治坏血病的人。库克在航海中的行为()
A.为确立英国的殖民霸权服务 B.深受理性主义的影响
C.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D.助推科学革命的兴起
15.图4为1400-1900年英国人口和实际工资变化趋势示意图。由此可见,英国()
图4
A.人口增长提高生产成本 B.技术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C.供求关系决定工资水平 D.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退想斋日记》收录了中国近代地方史学者、山西太原县乡贤刘大鹏从1891年至1942年的日记。以下为其中的日记片段:
编号 日记片段
① 里中病者不少,自三、四月以来,因病而亡者多,瘟疫盛行故也。闻他处亦瘟疫人死甚多。饥馑之岁,人民困殆,一染瘟疫,遂不能支,此死亡者所以多也。瘟疫之起,由于去岁义和拳纷杀教民血肉淋漓之所致耳
② 今改民国之年,而予称年号仍系宣统,以予系大清之人,非民国之人耳
③ 科考一停,士皆殴入学堂从事西学,而词章之学无人讲求,再十年后恐无操笔为文之人矣,安望文风之蒸蒸日上哉!天意茫茫,令人难测
④ 袁世凯仇视其君,假藉乱党勒逼朝廷下共和之诏,推位让国。又用奸谋诡计身登九五之位,其本心之良汨没殆尽,因为万世之罪人矣
(1)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中国近代政治史发展历程推断日记②③④的写作顺序,并阐述理由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刘大鹏对表格中中国近代政治变动的态度。(6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签订《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化,基督教逐渐成为社会主流。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世俗君主多借助教会为自己的“君权神授”正名。教会的财富与田产日益增多,并执着于形形色色的朝圣教堂、圣物与图像,以期获得更多资助;人们也欲通过朝圣、购买赎罪券等方式追求拯救。在世俗社会越来越虔诚的同时,神圣领域却越来越世俗。10~12世纪,克吕尼改革和西多会改革开始清除教会中出现的鬻卖圣职、教士结婚等腐化现象,扭转由其导致的不良社会风气;西方修院制也开始从“避世”转向“入世”。至11~12世纪,精通法学的诸位教宗在政教冲突中把持了发言权,教会逐渐从对一套精神秩序的要求转变成为对法律权限的要求,西欧开始朝向一个由教宗领导的“基督教国家联合体”的方向前进。
-摘编自杨华明《试析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世界的内在张力》
材料二
在中世纪晚期,教会的腐败和道德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教会权威的怀疑。神学家们认为出售赎罪券背离了真正的基督宗教信仰,并强调“罪”只能通过正确的意志才能得到赦免。与此同时,神学家也越来越强调王权源自社会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将教宗排除在上帝与王权之间。国王推行相同的语言、文化和法律来加强国家的统一,逐渐使国王成为人民的象征和领导者。由于教会的长期存在和强大,直接遏制了西欧专制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兴起,逐渐形成神圣和世俗相分离而不可互相干涉的局面。
-摘编自黄志鹏《欧洲中世纪教权与王权关系的演变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权力扩张的原因及其弊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后期西欧政教之争的影响。(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5至17世纪早期,英国史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早期。历史学家们突破了中世纪以编年体为主的单一范式,叙述体和纪传体焕发生机。叙述体范式的史学著作包括通史、断代史、国别史和地方史等,纪传体则包括人物传记、回忆录、旅行游记和人物词典等。以费边为代表的编年史家和以阿诺德为代表的城市编年史家注重书写“王国公民史”,即由城市市民所创造的历史。这不同于中世纪比德等人以圣奥古斯丁的传教活动为写作对象,也不同于索尔兹伯里的约翰专注于教皇史。英国史学家非常重视对史料的鉴别和对历史文献、遗迹古物的考证,并开始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中来。诚如托马斯·伯顿所说:“我删掉冗词赘句,拨云现日使事实明朗起来;我研读整个登记簿,将遗失的信息从原始文件中恢复;最后,我一丝不苟地把它们汇集成册。”
-摘编自邹薇《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史学特点探析》
材料二
17、18世纪以伏尔泰为代表的欧洲学者抛弃了以前史学家对待具体历史的鄙夷和否定态度,重视扩展历史研究领域,把历史学当作反对封建斗争的重要武器,重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进步论压倒了崇古论而成为史坛的主流。杜尔果在《世界史论》中说,人类虽然交替经历过安定与动乱、衰落复兴、幸福与痛苦的时期,但总是以缓慢的步伐朝着更完美的境界前进的。人类是服从进步规律的总体,进步就是人性的进化和提高,一切随着理性的运动而前进。总之,启蒙史学战胜了封建教会史学,并确立资产阶级史学在史坛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赖元晋《18世纪启蒙史学的地位和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7世纪英国史学发展的特点及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15-17世纪英国史学相比,启蒙史学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作用。(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历史科学领域的“西方中心论”又称之为“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就是 18世纪最先产生于欧洲、19世纪以来影响到国际学术界的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历史观。“西方中心论”具体表现为人种学意义上的“种族优越论”、价值观念意义上的“制度优越论”、话语体系意义上的“文明优越论”,后来逐渐发生演变,不再是一种学术观点和研究视角,而变成一种意识形态,影响越来越大。
-摘编自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
围绕“史学观点与时代发展,”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高一三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C A D B C D C D A C C B B
16.【答案】
(1)顺序:③②④。(2分)
理由:②记载的是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元民国元年;
③记载的是1905年废除科举;
④记载的是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按事件先后顺序,为③②④。(6分)
(2)对义和团运动的否定:将义和团运动视为造成社会灾难的原因之一,未能看到义和团运动反抗外来侵略的积极作用;
对民国建立的抵触:他将清王朝视为正统,对民国的建立持抵触态度,难以接受新的政治制度;
对废除科举制的不满:他认为科考停止后士人都投身西学,表达了对新式教育冲击传统学问的担忧,这体现了其思想的保守性;
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批判:他对袁世凯的复辟行为极为反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民国初期政治动荡的不满,以及对传统道德和政治秩序的维护意识。(任答3点6分)
17.【答案】
(1)原因:世俗统治者的支持;后罗马帝国时期,西欧长期分裂,王权衰落;基督教掌握西欧的精神世界和文教事业;基督教自身的不断革新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
弊端:干扰世俗行政;侵蚀社会财富;麻痹与控制人们的精神。(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影响:推动了近代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政治传统。(4分,任答两点即可)
18.【答案】
(1)特点:史学著作体裁更加丰富;以人文主义为指导;具有鲜明的实证倾向。(3分)
原因: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世俗王权的加强,教权日益衰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壮大;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4分,答出两点即可)
(2)不同之处:拓展了历史研究领域;与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强调历史发展的进步性。(任答两点4分)
历史作用:推动了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冲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促进了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为资产阶级掌权提供了条件;对后世的史学研究有重要影响。(4分,答出两点即可)
19.【答案】
示例:
观点:西方史学界提出的“西方中心论”,代表了欧洲资产阶级史学家的阶级立场,并打上了时代的烙印。(2分)
阐述:一定时期的史学观点,是时代发展的体现。欧洲中心论是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和发展的体现。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在全球建立殖民地,扩大了全球影响力。殖民扩张使西欧获得了了资源和市场,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8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展大大增强了欧洲的经济实力,在全球经济中确立主导地位;18世纪启蒙运动强调理性、科学和进步,推动了欧洲在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17、18世纪,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起来。随着欧洲地位的上升,欧洲资产阶级史学者极力鼓吹西方“种族优越论”“制度优越论”“文明优越论”,以适应欧洲资本主义的价值诉求;
总之,欧洲中心论的形成是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发展、军事优势、文化优越感和全球政治格局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4-2025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