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准考证号
绝密★启用前
湘豫名校联考
2024一2025学年高三春季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
号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并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然
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家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最早的关于巫觋的资
料,如下为该遗址发现的两幅蚌壳摆塑图案,左侧为在壮年男性骨架的周围
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右侧是以虎和人骑龙为主的图案,非常形象和
壮观,被认为是代表巫师与助他上天入地的龙、虎等。这反映了
A.仰韶文化出现最早原始信仰
B.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
C.该地区的巫觋文化十分盛行
D.远古先民对驾驭自然的渴望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2.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出使列国,在郑国见子产曰:“子为政,慎之以礼。
不然,郑国将败”“自卫如晋,将舍于宿,闻钟声,曰:‘…君在殡而可以乐
乎?遂去之。”这从侧面说明
A.吴国积极融入华夏秩序
B.郑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C.晋国试图挑战旧有秩序
D.传统经济基础已经瓦解
3.东汉时期,汉嘉、键为(今四川省境内)一带北扼西蜀,南控滇黔,是西南夷道
上重要的交通枢纽,现存于这一地方的交通刻石显示,东汉的边郡官吏在前
代西南夷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边境通往成都的道路条件。此举
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体现了汉代灵活的边疆治理政策
C.欲促进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D.确保了中央对西南地区的控制权
4.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评价藩镇:“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一寇
死,一贼生,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而《新五代史》则记载:“夫弱唐者,
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两则史料
A.认为藩镇的作用十分有限
B.说明历史解释具有多样性
C.指出藩镇是唐亡重要原因
D.推动了晚唐藩镇制度改革
5.北宋科举改革有两大主要变化:一是从以诗赋定去留到罢诗赋,代之以策、
论;二是从先“文学”后德行,到先德行而后“文学”。这些变化
A推动了北宋文学的高度繁荣
B.极大地促进了宋代的阶层流动
C.是儒学走向复兴的重要表现
D.源于宋代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6,从隋唐到明,中国的乡里制度经历过几个重要的变化。唐朝时期以户口控
制为原则的乡里制,到两宋发展为以村落、田亩控制为基础的乡村制。到明
初,又通过黄册里甲制重新确立了户丁控制原则,并将之与田亩控制结合起
来。这
A,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适应了加强基层治理需要
C,表明乡约发挥了主导作用
D,源自生产力的革命性变化
7,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陆续向西方派出外交使团。与以前的使节不同的
是,大多数清朝常驻使节有长达三年的任期,清政府鼓励使馆成员在日常工
作外进行个人考察,并与外国人保持往来,还要求他们书写他们在西方的日
常行动,并进行汇报。这些举措
A.说明传统的宗藩体系已不复存在
C.有效地推动了清政府的政治变革
B.表明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突破
D,反映出近代化的趋势正逐渐加强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