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质量检查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 共 56 分)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44 分)
29. (8 分)
(1) 贞观之治(2 分)
(2) 示例一:同意。(1 分)理由:统治者重用人才是唐朝兴盛的重要原因。唐太宗任用贤能,
房玄龄、魏征等大臣各展其长,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基础;武则天重视人才选拔,创立殿
试制度,扩大统治基础;唐玄宗选贤任能,出现开元盛世。这些都表明重用人才推动了唐朝
的兴盛。(5 分)
示例二:不同意。(1 分)理由:唐朝兴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重用人才外,开
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开放的对外政策,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等,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统治者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如轻徭薄赋等,推动了经济发展。所
以唐朝兴盛不能仅归因于重用人才。(5 分)
30. (12 分)
(1) 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1 分)交往方式:和亲(或联姻) 。(2 分)
(2) 名称:澶渊之盟。(1 分)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
经济文化交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3 分)
(3) 特点:民族迁徙规模大;形成新的民族;促进宗教传播 。(3 分)
(4) 认识:民族交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发展;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民
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2 分)
31. (12 分)
(1) 秦朝(2 分)
(2) 现象:日本仿照唐朝铸造货币。(1 分)原因: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先进;日本积极学习
唐朝先进文化;唐朝货币制度先进 。(4 分)
(3) 原因:商业贸易发展,货币流通量大,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四川地区山地多,交通不
便,不利于长途运输大量货币;四川雕版印刷业发达,为纸币印制提供了技术条件 。(3 分)
(4) 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货币演变,货币演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促进经济社会
发展 。(2 分)
32. (12 分)
示例:观点: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2 分)
论述:隋朝统一后,创立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门第限制,为寒门子弟提供了晋
升通道,扩大了统治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统一全国后,设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
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制度被后世沿用,对中国行政区划产生重
要影响。此外,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职权,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
这些制度创新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0 分)15.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此建
议针对的问题是
A.农民起义
B.积贫积弱
C.外族入侵
D.君弱臣强
16.宋代以武举来选拔武将,但据张希清先生研究,北宋武举共开科取士28榜,取
士868人,还不及一榜文举取士之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
C.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D.科举制取得重大突破
17.据《辽史太祖纪赞》记载,“辽之先,自出炎帝”。金朝入主中原后,极引“中
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以中国自居。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
B.区域经济交流频繁
C.文化认同增强
D.边疆地区管辖加强
18.表1所示的是宋代铁制农具及其用途。这表明当时
表1
A.实行多种经营
B.重视精耕细作
农具





C.占城稻引入中国
用途
翻土
播种
翻地
松土、除草
割庄稼或草
D.排地面积在扩大
19.唐代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天子的绝对权威,城市建筑的条理和规整是国家法律和
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宋代东京城的规划设计,土地如何使用是廷首先考虑的
问题,开设有商铺的街道取代了之前有墙的城坊。从唐到宋都城设计理念的变化
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政治追求
B.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C.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
D.工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20.图7柱状图说明两宋时期
两家市的司款入(万塔)
A.宰相权力的削弱
1约
B纸币的大量发行
往;审仙司设在广州.
C.海外贸易的发展
50
泉州、明州¥地
图7
D.商标广告的出现
97年1053年106年1140年1159年
21.“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
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意在说明宋代商业
A.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B.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C.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D.商贸活动辐射乡镇
22.图8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750年
森江流域
1078年
一森江流线
A.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3
7%
B.财政收入得到提高
长江流家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36
35
长江流
图8
61%
%
D.人口总量逐渐增加
总人口
总人口
约50万
约000万
唐(750年)人口占比分有
北宋初刚(1078年)人口占比分春
23.公元13世纪上半叶,一个让金世界都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跃出历史地平线,之
后横扫欧亚大陆。这个“草原游牧帝国”的缔造者是
A.成吉思汗
B.阿保机
C.阿骨打
D.元昊
24.某校七年级(5)班学生开展了“中国历代版图及域的探究”活动课,获知我
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王朝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5.“行省不是一般地方官府在某地域范围内‘画地统民’,而蕴含着由中央派出,
代表中央统辖‘方面’的意思。”这反映了元代
A.优化边疆治理
B.削弱行省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强化君主专制
26.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行使行政管理权,由中央机构
直接统辖。这一“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27、“其地(澎湖)属泉州,晋、泉县土人煮海为盐。元置巡检司于此。”这反映了
元朝
A.有效管理台湾
B.重视发展经济
C.加强地方监察
D.关注社会民生
28.历史事实是历史的客观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的解释和评价,以下关于元朝的
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
B.1272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C.元朝建立后采纳了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
D.元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44分)
本卷共4题,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共
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十分重视选官用人。由于他的精
心挑选,贞观年间掌权的大臣各有所长。房玄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魏征“每
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温彦博“敷奏详明,
出纳惟允”,戴胄“处繁理剧,众务必举”,王珪“激浊扬清,嫉恶好善”,都是
一时之俊杰。
一一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时期的治世名称。(2分)
(2)小历认为“唐潮兴盛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重用人才”。你是否同意这个观
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质量检查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