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25年高新区学考第一次模拟测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2025.04
注意事项: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其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部分 共50分
选择题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史记·周本纪》记载:“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周天子),襄王会之河阳,践土(地名),诸侯毕朝(朝觐)”这反映了( )
A. 王室衰微 B. 诸侯争霸 C. 百家争鸣 D. 民族交融
2. 里耶秦简绝大多数写于秦统一以后,其中8—461号木方记载了秦统一文字形体和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体、称谓等内容。记载的内容反映了( )
A. 思想文化发展到了顶峰 B. 长期战乱的局面已结束
C. 财政紧张的状况已改善 D. 政令在地方顺利推行
3. 下图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时采取的措施是( )
A.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 盐铁专卖
C. “推恩令” D. 北击匈奴
4. 有学者认为:北朝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构成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三国鼎立的形成 B. 西晋的短暂统一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江南地区的开发
5. 唐代地理书《元和郡县图制》曾描述某水利工程:“公家运漕、私行商旅……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工程的修建有利于( )
A. 珠江水患的治理 B. 巴蜀地区的开发
C. 郡县制度的推广 D. 南北地区的沟通
6. 下图为汉、唐、宋经济分布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从汉代到宋代( )
A. 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始终重合 B. 中原王朝疆域持续扩大
C 自然条件决定了经济发展状况 D. 经济重心逐步完成南移
7. 元朝统治者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一做法有利于管辖空前广阔的疆域。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刺史制度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度
8. 《全球通史》评价清朝:“严厉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事实证明,朝贡社会不能容忍那些可能引起重大进步的技术创新。……朝贡社会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精英人士把从事此类活动视为有失身份”材料分析的是( )
A. 清朝的专制制度 B.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C. 清朝的腐败 D. 清朝的风俗习惯
9. 历史学家金冲及认为,《辛丑条约》签订后的清政府“内而宫廷,外而疆吏,皆莫不以敬让外人为宗旨”。这反映出当时( )
A.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 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 民主革命日趋高涨
10.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自由平等的新风尚。以上材料论述的是辛亥革命的( )
A. 背景 B. 影响 C. 特点 D. 经过
11.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一“精神之源”指的是( )
A 建党精神 B. 井冈山精神 C. 延安精神 D. 抗战精神
12. 下表是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被毙伤、俘虏的人数统计表,这说明了( )
战场 中国战场 太平洋及东南亚战场 苏军远东战场
人数 261.3万 124.74万 70万
A. 日军在苏军远东战场的伤亡人数最多
B. 在太平洋战场上中国是对日作战的主力
C. 苏美盟军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核心力量
D. 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13. 时间轴能够依据时间顺序将事件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化、完整化的记录体系。下图时间轴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长征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4. 一个日本学者说:“1949年,你们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我们日本无人相信。……后来你们出兵朝鲜,把我吓了一跳。你们把美国人从朝鲜半岛北面压到南面,我才感觉中国与过去相比不一样了,看来中国人是真站起来了。”由此可见,这场战争( )
A. 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D. 加速了中国国防现代化进程
15. 济南的“中华老字号”宏济堂,创始于1907年,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誉为中国三大名店。1955年,经理乐芝田把宏济堂交给了国家,从此改名为宏济堂药厂,销售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产品大量销售到海外。“宏济堂交给国家”时代背景是( )
A. 社会主义工业化 B. 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16. 以下三幅图片能够反映出我国( )
A. 农村经济改革逐步推开 B.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启 D. 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17. 1954﹣1956年,中国与阿富汗、尼泊尔、叙利亚、也门等国,以及一些非洲国家先后建立外交关系,还初步开展了同拉丁美洲国家的友好往来。对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解读正确的是( )
A. 主要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建交
B. 尼克松访华后与西方大国关系改善
C. 得益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18. 它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它是( )
A. 庄园 B. 领地 C. 租地农场 D. 手工工场
19. 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和马来群岛的香料、矿物、染料、蔗糖,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金砂,北欧和罗斯的蜂蜜、黄蜡、毛皮和木材等都是阿拉伯商人经营的商品。这反映了阿拉伯人( )
A. 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B. 暴露了征服世界的野心
C. 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D. 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20. 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的分割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他们都( )
A. 实现了民族解放独立 B. 推翻了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C. 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 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1.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描述了19世纪中期伦敦的雾:“这里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无穷无尽的长蛇般的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那是一种沁入人心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材料主要说明( )
A. 资本主义处于萌芽时期 B. 人类步入“蒸汽时代”
C. 英国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D. 工业革命引起环境污染
22. 以下是《大国崛起》丛书中美国篇的部分目录。其中“兄弟阋墙”介绍的是
A. 光荣革命 B. 独立战争 C. 南北战争 D. 1861年改革
23. 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选项中,对于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
A. 小说:《美国的悲剧》(1925年)
B. 老照片:中国战区受降仪式(1945年)
C 邮票: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1995年)
D. 电影:《珍珠港》(2001年)
24. 杜鲁门曾直言不讳的说:美国向西欧提供援助“除了经济上的考虑以外……将在欧洲国家中激起新的希望和信心,从而提供生动的论据来对抗共产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 )
A. 根本目的是帮助欧洲恢复经济 B. 已消除了共产党的影响
C. 最终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 D. 是实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
25. 2025年央视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首次采用“5G-A4K浅压缩无线直播”技术,将千年文明与现代科技完美交融,为全球观众献上了一场推陈出新的视听盛宴。这主要体现的是( )
A. 生态与人口问题给人类带来挑战 B.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D.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非选择题部分 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夏商周时期:________________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在分析教材时,应将教材中的单元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单元的主题是围绕某个历史时期的核心内容或关键问题确定的。”结合上表单元目录,在横线处填写出本单元的主题。
(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教学活动,……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结合所学知识,运用“铁器牛耕”“争霸兼并”“变法改革”“百家争鸣”这四个词语,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阐述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250字左右,四个词语需出现在短文内。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在政治上,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在经济上,要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在文化上,是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上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留下的足迹,请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择4处地点,列举在那里发生的革命史事。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哥伦布首次航行之后的几十年间,泰诺原住民的人口从50万锐减到2000人。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那些“征服者”——如埃尔南·科尔特斯——在探险过程中血腥地对待中美洲土著人,并最终导致阿兹特克国王蒙特祖玛之死和阿兹特克帝国的灭亡。科尔特斯为了掠夺财富不择手段,他告诉阿兹特克人说:“我和我的随从得了一种心病,只有黄金才能医治。”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材料一中促使“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二中“我和我的随从得了一种心病,只有黄金才能医治。”反映了“征服者”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极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最终知识分子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摘编自马冰《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背景的比较研究》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封建制度危机四伏。西南各藩,从藩主大名到下层武士以及一批宫廷贵族都背离了幕府,向资本主义转化……在经济上,注重国家体制重构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密切配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摘编自张琪《历史的比较与思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亚洲正值西方列强强行打开中国大门,集中力量侵略中国。一方面,给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提供了“开则通,变则强”的有益教材。另一方面,客观上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在19世纪90年代末,当时……中国成为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对象。一方面,中国封建势力为维护其统治与谋求在华代理人的帝国主义列强不谋而合,相互勾结,扼杀中国希望变法救国的进步力量。另一方面,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不允许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改革运动不会给予任何支持……。因此,中国的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马冰《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背景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知识分子发起戊戌变法运动的原因,并分析中日两国进行变法改革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并据此谈谈对你的启示。
绝密★启用前
2025年高新区学考第一次模拟测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2025.04
注意事项: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其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部分 共50分
选择题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B
【17题答案】
【答案】A
【18题答案】
【答案】A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D
【21题答案】
【答案】D
【22题答案】
【答案】C
【23题答案】
【答案】B
【24题答案】
【答案】D
【25题答案】
【答案】C
非选择题部分 共50分
【26题答案】
【答案】(1)主题: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2)示例:
主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是这一时期变革的物质基础。它们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经济基础的变动引发政治变革。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展开争霸兼并战争。在此背景下,为实现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变法改革,如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社会的剧烈变动也带来思想文化的繁荣。面对动荡局势,不同阶层的代表人物提出各自的治国主张和思想观点,儒、墨、道、法等学派相互争论、借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推动着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7题答案】
【答案】(1)示例一: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示例二:遵义: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示例三:延安:中共中央在延安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等,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
示例四:西柏坡:中共中央在此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重要准备。
示例五:北京: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此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选4处即可)
(2)基本纲领:政治上: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济上:没收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和富农经济存在;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8题答案】
【答案】(1)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目的:掠夺黄金等财富。
(2)看法:积极方面,它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消极方面,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等地进行了残酷的殖民掠夺和屠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导致了美洲原住民人口锐减,破坏了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29题答案】
【答案】(1)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民族危机加深。
共同因素:两国封建制度都面临危机;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都有新兴阶级力量的推动。
(2)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有识之士的推动,注重国家体制与经济改革配合。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列强勾结,扼杀进步力量;帝国主义列强不允许中国强大,不支持中国改革。
启示:改革要成功,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得到广泛支持;要坚决反对封建势力和外来侵略势力对改革的破坏。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