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陕西省柞水中学2024-2025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答案)

陕西省柞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文明和文化也随之成长。但是假如没有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人们就一定还只能是猎人,零零散散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私有制的形成 C.社会分工的扩大 D.贫富分化加剧
2.洪水传说流传至今有好几个版本。最早在苏美尔的史诗中,只有吉乌苏德拉一家和他船上的动物幸存。之后在希伯来人的传说中,则是诺亚一家、每种动物雌雄各一只得以留存。而在古希腊人的传说中,则只留下丢卡利翁和皮拉夫妇。对此,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已变得模糊不清
B.神话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
C.神话传说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才具史料价值
D.神话传说中愈早年代的人物和事迹,愈不可靠
3.梭伦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重新分配政治权利。这项措施
A.彻底化解了雅典的社会矛盾
B.使不同等级公民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
C.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D.开启了希腊文明史上最为鼎盛的“古典时代”
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这些规定旨在
A.维护统治秩序 B.实现社会平等 C.实行以法治国 D.强化君主专制
5.据古罗马史书记载,公元前5世纪,三名罗马使者被派去雅典以熟悉其制度和风俗,并了解其他希腊城邦的法律。他们抄录了“梭伦法”,回国后参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一记载反映了
A.希腊各城邦文化的优越 B.罗马法的包容特征
C.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 D.十二铜表法的来源
6.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一些故事在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古希腊最初的雕刻技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这说明
A.希腊文化决定苏美尔文明进程 B.两河流域是古代西方文化源头
C.埃及文明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 D.文明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和影响
7.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俄罗斯农村的各种原料如毛皮,兽皮,粮食,木材和奴隶,经过基辅运出去,换取拜占庭商人运来的各种奢饰品……珠宝和酒。上述材料说明( )
A.拜占庭帝国的贸易刺激了俄罗斯的对外扩张
B.拜占庭帝国成为当时沟通东西的桥梁
C.拜占庭帝国取得了跟罗马帝国同样的地位
D.拜占庭帝国以商业活动为主
8.在西欧庄园制模式下,农民有意把自己的份地分成许多条田,与其他人的土地交错分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真有自然灾害来临,也不至于同时摧毁整个地区。这种份地经营模式
A.分散了农民承担的风险 B.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C.提升了抵御天灾的水平 D.减轻了庄园主剥削
9.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10.苏美尔城邦时代,拉伽什统治者埃安那图姆记述自己出身时写道:“宁吉尔苏神提供了创造埃安那图姆的种子,伊南娜神将他投胎在宁胡尔萨格神的腹中”。其主要目的是
A.建立君主专制 B.实施严格等级制 C.宣扬君权神授 D.维护奴隶主权威
11.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针对帝国境内民族众多、语言文字各异的情况,下令把当时西亚流行的阿拉米语作为全国通用的官方语言,用以发布诏令。其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文化统一 B.保证国家政令的贯彻实施
C.加强思想控制 D.促进帝国内各民族的交融
12.公元8-9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地将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献翻译成阿拉伯语。到了14世纪,其中的一些文献已陆续传到欧洲。这为
A.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 B.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C.启蒙运动提供了依据 D.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13.12世纪的欧洲史学家对历史的叙述和阐释,开始聚焦于一个家族、民族或王国自身的发展历程,而不再从宗教的视角强行用教义建构历史。这从本质上说明了
A.神权统治的瓦解 B.史料来源的多样性 C.宫廷文化的盛行 D.历史观趋于世俗化
14.中世纪,君主是其封臣的一个封建宗主,他与他们以互惠的忠诚纽带约束在一起,而不是封臣的最高君主。君主的经济来源实际上全部来自他作为领主的个人领地,他对封臣的要求基本上是军事性质的。材料旨在说明,封君封臣制度之下
A.封臣地位低下毫无权力可言 B.封君是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C.以契约关系明确权利和义务 D.封君封臣以土地关系为纽带
15.《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几百个故事来自印度、埃及、波和两河流域等地,成为研究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A.沟通了东西方的贸易 B.广泛影响世界文明
C.继承发展了世界文化 D.长于借鉴缺少创新
16.下列左侧为始铸于日本元明天皇和铜元年(公元708年)的“和同开珎”,仿照唐朝开元通宝铸造;右侧为朝鲜的“乾元重宝”,仿造的是唐朝的乾元重宝。这些钱币能够印证
①朝鲜和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 ②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③币制改革是大化改新的重点 ④儒家经典在朝鲜广为传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10世纪初,新罗人建立统一政权,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广为传播儒学经典与辞章之学。这表明
A.中国文化深刻影响朝鲜的发展 B.朱熹思想在朝鲜影响广泛
C.朝贡贸易推动朝鲜向中国学习 D.朝鲜王朝仿效唐朝的制度
18.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A.深信“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19.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20.某同学在观看《大国崛起》后记录了这样的关键词:“人口不到100万”“第一个联合的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据此推测,以下与该集的国家与主题对应的是
A.英国 走向现代 B.美国 寻道图强 C.德国 帝国春秋 D.荷兰 小国大业
21.1500年至1850年间,欧洲、非洲等地向美洲地区移民近2000万人,其中非洲移民约为欧洲移民的4-5倍。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欧洲对美洲的探险与征服
B.传染病造成美洲原住民的大量死亡
C.罪恶“三角贸易”的推动
D.族群混合使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22.15世纪初,一些地理学家认为,中国和印度位于大西洋的对岸;还有许多学者推断,从葡萄牙往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可以到达东方。上述认识( )
A.客观上推动了美洲的发现 B.受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影响
C.得益于麦哲伦的航行经验 D.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3.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描述新大陆“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希望西班牙国王尽快实现对美洲的占有。这则日记可用于说明哥伦布航海的
A.宗教动力 B.思想基础 C.经济动因 D.技术支持
24.到十六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四倍多,谷物涨了五倍。英、法、德等物价平均上涨二倍到二倍半。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 B.奥斯曼帝国阻断商路使物资紧缺
C.新航路开辟使大量金银流入欧洲 D.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25.新航路开辞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等家禽,小麦、大麦等农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这一现象说明
A.全球贸易促进商品流动 B.殖民扩张打破多元文明格局
C.人口迁移促进物种交流 D.商业革命促使贸易中心转移
二、材料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河流域四面多对侵略者敞开,易遭到攻击。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晏利人、亚述人和嘉乐迪人,各民族之间代代你争我夺,一切都是转瞬即逝和变幻无常的。虽然巴比伦人也敬奉神灵,但从根本上说,巴比伦是一个法制社会。《汉谟拉比法典》开始假借神的口吻说法,一旦转入世俗条文后,就把神抛到一边。这部法典不仅阐明了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使巴比伦人从心理上摆脱了生活变幻无常的阴影。
——摘编自刘文《古代西亚北非文明》
材料二:法老要向玛阿特(古埃及一位女神)敬献食物,由此获得“神力”,统治埃及。对农民来说,遵守玛阿特意味着诚实劳动;对官员来说,意味着秉公办事;对士兵来说,意味着忠于职守。在埃及这片土地上,尼罗河定期泛滥,人们丰衣足食,社会井然有序。在四千年的埃及文明史上,虽有外族入侵,但它基本上保持了法老文化的内核。
——摘编自赵克仁《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在社会整体面貌上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全面模仿隋唐的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对这次改革影响显著。701年,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日本天皇年号也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渗透到日本政治、道德意识、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摘编自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一股巨大的“中国热”浪潮。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典章文物风靡欧洲。欧洲思想家们将孔子和儒家具有自然倾向的天道观、无神论以及伦理道德吸收过来,成为他们批判封建神权的思想武器。他们非常欣赏中国的教育制度和官吏选拔制度,因为官吏主要来自于通过考试选拔的优秀读书人,这些官吏没有世袭的特权。
——摘编自姜林祥《儒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
材料三1941年贺麟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中提出“新儒家”概念,他认为新儒学就是“吸收转化、利用、陶熔西洋文化以形成新的儒家思想、新的民族文化”“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是在西洋文化大规模输入后,要求自主的文化”。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儒学在欧洲传播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当时遭到迫害的天主教徒移民到尼德兰,为当地带来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先进技术,这也养成了他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包容,是第一个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独立后的荷兰是欧洲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为便利日益扩大的海上商业贸易,荷兰人勇于进行经济制度的创新,其最早创立了股份制、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所,并形成了近代的市场经济体制。然而当时在缺乏国际安全体系的情况下,商船往往成为各种海盗劫掠的目标,于是,荷兰发展起了规模巨大的商业船队和海军。
——摘编自邱妍《浅析海洋与荷兰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走在前列”的伊比利亚半岛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并概述“远航”的进步意义。
(2)“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根据材料二概述荷兰成功崛起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A C D B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C C A A A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C C C
26.(1)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作用: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使人们摆脱了生活无常的心理阴影,有利于社会稳定.
(2)差异:古埃及是神权社会;两河流域是法制社会。主要因素:地理环境;政治制度;民族因素;文化继承性的强弱。
27.(1)影响:推动日本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日本教育和思想的发展;影响日本社会生活。
(2)背景:中西联系加强;儒家思想适应欧洲反专制反神权的需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蒙运动的推动。
(3)认识:中国文化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外国文化推动中国文化发展;中外文化互相尊重,交流互鉴,共同发展。
28.(1)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意义: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了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2)原因:先进的手工技术;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制度勇于创新,形成了近代市场经济体制;拥有规模巨大的商业船队和海军。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陕西省柞水中学2024-2025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