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秘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4月10日9:00一10:15】
2025届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临沧市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题卡上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在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距今7000多年的碗底,刻画有写实的蚕吐丝
结网图像;在山西夏县师村遗址,出土了距今6000多年的石雕蚕蛹;在河南荥阳汪沟遗
址的瓮棺中,发现有距今5000多年的丝织物残存,其中有一块被认定为“绫罗绸缎”中
的罗织物,这也是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最早丝绸实物。上述考古发现说明
A.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一体
B.手工业是生产领域的主要部门
C.养蚕丝织在中国历史悠久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经出现
2.与商代相比,表1中西周时期“天下观”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表1
天下观
商代
西周
空间结构
四方+中商
九州五服制
政治认同
神权中心
天命+德治
维度
族群认知
多方、羌方等异族称“方”
华夏夷狄分野
礼制表达
祭祀四方神
郊祀天地制度
A.神权统治的加强
B,治国理念的进步
C.华夏认同的形成
D.宗法血缘的削弱
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幕在用的扫猫APP
3.汉墓所见画像往往描绘与墓主人生前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下图为汉代山东邹城卧虎山
石墓出土的汉画像石,画面左方为男性,手持鸠杖,右侧为女性,鸠杖夹于腋下。这件
汉代画像作为史料例证,能说明当时
A.女性地位明显提高
B.官府重视优抚政策
C.民本思想影响广泛
D.社会赈济效果显著
图山东邹城卧虎山画像石拓片
4.战国至唐中期,政府针对流民主要奉行“本籍主义”,大多将流民遭返原籍,把人口固定
在土地上,少量未遣返流民成为客户;公元780年后,唐朝政府规定“户无主客,以见
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变化
A.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增强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C.维持了租庸调制的运行
D.缓解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5.宋代将“赋以重禄,别无职业”、“优之以爵禄而不责以事权”、“怙势犯法,绳以重刑”
作为处理外戚和宗室的原则,所以在两宋几百年间,“吕、武之变不生于肘腋”。这反映
了宋代
A.崇文抑武政策成效显著
B.社会控制的日渐松弛
C.科举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D.防弊之政的逐步完善
6.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儒学家对正统的程朱理学进行批判,发展出了一种新的思想,
但从近代思维的立场上看,儒学最终没能实现充分的自我否定进而彻底走向近代。以下
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A.“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
B,“君主为天下之大害”“天之生斯民也,以教养托之于君。”
C.“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D.“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幕在用的扫猫APP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