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三(上)质检联盟期中考试
历 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韩非子在论及“君臣”“父子”关系时强调:“所谓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亲。”这表明韩非子
A.并不排斥以德治国理念B.借助人伦关系维护专制
C.积极融合儒法两家思想D.率先提出三纲五常学说
2.史料记载,某年中秋的皇都“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绿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施(pèi,锦旗)……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置于通晓”。材料所描写的皇都节庆场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隋朝洛阳B.北宋东京C.金朝中都D.明朝南京
3.康熙帝曾言:“即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算法,彼称为阿尔朱巴尔。阿尔朱巴尔者,传自东方之谓也。”后经乾嘉时期考据派的推波助澜,“西学中源”成为清代中后期颇具影响力的思潮。这一思潮
A.对西学东渐具有双重影响B.有助于打破天朝上国的思维方式
C.成为闭关自守的理论依据D.是造成中西发展差距扩大的根源
4.《南京条约》第十条的英文文本直译应为“公平而正规的进出口税则及其他费用”,即对应中文文本中的“(进出口税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但英国委派的首任香港总督声称要“履行一个中英两国间公平裁判员的职责”,在谈判中蛮横地要求“裁定”税则是否“公平”。英国此举
A.破坏了中英贸易的平衡B.使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C.展露了鲜明的殖民野心D.是符合国际法原则的做法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这些规定意在
A.建立民主共和体制B.给予民众政治权利
C.推行三权分立制度D.防范袁世凯的专权
6.学术界对五四运动的性质多有探讨,多数学者认同其为“爱国政治运动”“群众反抗运动”,也有不少学者为其贴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革命”“社会改造运动”“反传统运动”的标签,甚至有部分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启蒙运动”。由此可知,五四运动
A.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迁B.使爱国救亡压倒了启蒙
C.展现了大众的磅礴力量D.具有多维度的社会影响
7.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统区下的官营军事工业也加入了“大内迁”的行列。表1为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署火炮生产厂一览表(部分)。对表中信息解读最合理的是,官营军工企业大内迁
A.旨在为中国远征军提供装备B.助推了官僚资本的急速扩张
C.体现出相对的集中和隐秘性D.刺激了国内重工业自主创新
8.1943年4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召开秘密会议,会上有人汇报说:“(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日军1855部队)生产跳蚤100克,(需要)老鼠1000只,12月末可以生产100公斤(携带鼠疫杆菌的)跳蚤,但所需老鼠急待补充供应。”这则史料
A.可说明沦陷区内暴发大规模瘟疫B.呈现了“华北事变”爆发的缘由
C.可作为日军违反人道主义的罪证D.反映了日本对华经济统制政策
9.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各级参议会应有四分之一的女性参议员,各级机关应有一定比例的妇女参加,各级政府要设立妇女训练班,培养妇女干部。这一规定
A.贯彻了“三三制”政权建设方针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要求
C.有利于团结各阶级各阶层抗战D.提高了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
10.齐锡生在谈1945年年底到1947年年初马歇尔到华调停国共之争时说,马歇尔“认为国共只是在争一些小事情。一旦美国人对中国领袖们晓以大义,后者必定会接受美国的政见。岂知蒋介石和毛泽东都不按照他的开导行事,这使他大为失望,铩羽而归”。由此可见,齐锡生
A.指出了美国对华外交狂妄自大B.赞赏中国领导人独立自主
C.揭露了美国“扶蒋反共”的本质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的内政
11.国家决定自1955年7月份起,先行在国家机关及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废除以实物为基础进行折算的工资制,改行货币工资制。这次全国工资制改革建立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几大类工资分配制度。当时全国工资制度改革的背景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和工业化成就突出B.政府机构改革和干部队伍急剧壮大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行政管理职能膨胀D.经济形势好转和物资供给趋于稳定
12.从1958年至1963年,中国共承担了29个针对朝鲜的成套工业援助项目。20世纪五六十年代,应朝鲜政府要求,中国在接受2500名因战争受难朝鲜儿童留华学习技术的基础上,又接受了1万名朝鲜实习生来华学习各种专业技术。材料有助于说明当时中国
A.对外援助范围狭窄B.积极应对战争风险
C.重视团结友好邻邦D.坚持“一边倒”方针
13.图1所示为1953—1978年的部分年份中,所统计的中国中小学教师学历未达标率(中学和小学分开统计)。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中,作用最显著的是
注:按照1977年的相关规定,高中教师应达到本科毕业水平,初中教师应达到大专水平,小学教师应达到高中或中师水平。
A.政治运动B.经费投入C.学校体系D.教师地位
14.1989年5月6日,200余名台胞冲破台湾当局的禁令,乘船直抵湄洲妈祖庙,实现了1949年以来两岸第一次民间直航;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期间,为湄洲妈祖庙题赠“神昭海表”之墨宝。这些史事
A.彰显了两岸血脉相连的文化纽带B.反映出“一国两制”得到普遍认同
C.说明民间交往促成国共关系缓和D.表明两岸携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
15.表2所示为我国1979—2009年部分工业产品产量情况。这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
A.仍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B.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协调
C.工业门类逐步构建完整D.基础建设实力日益雄厚
16.2016年,英国《卫报》评选出的即将竣工的“新世界七大奇迹”中,中国北京(大兴)新机场和港珠澳大桥各占一席。2017年,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在中国诞生,西方学术期刊称其为“量子计算机中的‘埃尼阿克’”。这些成就的取得
A.说明中国引领全球科技发展B.展现了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C.有赖于交通通信事业的进步D.彰显了对外开放的积极成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开元年间(713—741年),北方经济发展到达唐代的顶峰,而南方的经济也出现了崛起势头。至天宝年间(742—756年),江南人口增长率高于同期的北方,农业发展需要的人口数初步具备。当时江南兴修的水利工程数量并不少于同时期的北方,尤其是几条海塘的修筑,使海塘内的土地免遭咸潮的侵蚀,大量的土地被开垦,并被用来种植庄稼。江南的农业生产达到较高水准,粮食被大量运往北方。明州及十个新县的设置,江南的开发从内陆走向沿海,开发的大体格局在唐玄宗时已经定型。江南部分州县修筑城墙,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加。江南的丝绸和金属铸造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张剑光《开天盛世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水平》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江南经济出现了不少新变化。以苏、松地区为例,农家的经济收益越来越仰赖于不供自己消费的棉花及其纺织品。“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嘉、湖地区和苏州南部在蚕桑业、丝织业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产量、品种增加,而且产地日趋扩大。棉作、蚕桑逐渐有了压倒稻作的倾向,使得棉花、蚕桑的丰歉成为不少农家生计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棉作、蚕桑受市场的制约与日俱增,市镇上即有商人经纪此事。他们并无牙帖、牙税负担,可操纵市价,早晚迥别。棉户、蚕户消费的粮食中部分是从市镇购得的。当地市镇商人从两湖、四川等地购买粮食,运回销售。随着乡居地主纷纷向城居地主的转化,出现了“田主虽易而佃农不易”“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的现象。
——摘编自樊树志《明代江南农业经济的新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开元至天宝年间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开元至天宝年间相比,明中晚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抗日救亡歌曲不是因学校音乐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但从当时情况来看,抗日救亡歌曲确实是在校园内广泛传唱的。1934年下半年,聂耳创作的《毕业歌》《前进歌》《自卫歌》《义勇军进行曲》等,通过电影和戏剧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摘编自梁爽《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材料二
“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这是毛主席亲口讲过的话!
那八年里(1937—1945年),汉奸傀儡政府多次发出文件……把《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等三百多首抗日歌曲列为禁歌。……很多南京人拒绝唱汉奸歌曲,而在背后偷偷唱抗日歌曲。每当听到《松花江上》,沦陷区的人民就坚定了等到抗战胜利那一天的信心!
——摘编自经盛鸿《南京沦陷八年史》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具体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为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推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其重要内容为撤社建乡,重建乡级政权,并将乡镇政权作为国家最低层级的政权组织。广大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按照村民的共同意志治理村庄内部公共事务,村民委员会不属于国家政权体系范畴,是被置于国家政权体系之外的群众性组织。这种“乡政村治”的形成使国家在农村基层的政权体系趋于稳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问题。伴随着城乡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的系统性推进,“乡政”与“村治”逐渐被纳入国家统一的治理体系之中。“村治”由外在于国家政权的基石向内在于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转变。从“乡政村治”向“乡村治理”的话语转变,更多地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在乡村社会的延伸和拓展。
——摘编自陈军亚、肖静迁《从“乡政村治”到“乡村治理”:政权建设视角下的农村基层政治变迁——对“乡政村治”框架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我国农村从“乡政村治”向“乡村治理”转变的背景和意义。(8分)
(2)若要深入探究新时期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的变迁,可以搜集哪些类型的史料 请举例说明。(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潜在的战争威胁,尽快改变中国工业的不合理布局,中共中央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全国之力在西部的十余个省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国家前后投入2000多亿元和上千万人力,构筑起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内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交通体系,极大地增强了新中国的工业实力,完善了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物质基础,谱写出新中国史册上伟大而光辉的一页。
——摘编自朱佳木《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材料二
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任务的部署,即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科技教育。西部大开发实行国家可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西部大开发实行对内对外开放的体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国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赵立《“三线建设”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线建设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三线建设相比,西部大开发的不同,并分析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意义。(8分)
2023~2024学年高三(上)质检联盟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B 2.B 3.A 4.C 5.D 6.D 7.C 8.C 9.B 10.A 11.D 12.C 13.A 14.A15.D16.B
17.(1)表现:农业发展较快;水利工程增多;垦田面积扩大;州县城区面积增加;南粮北运;工商业繁荣。(6分,答出三点即可)
(2)不同之处:棉作、植桑养蚕压倒稻作;农业商品化趋势明显;商业资本渗入农业经济;市镇经济繁荣;租佃关系得到发展,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呈现分离趋势。(3分,答出三点即可)原因:农业发展和工商业经济繁荣;国家统一;水陆交通发展,长途贩运贸易得到发展;赋役改革,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美洲高产粮食作物的传入,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5分,答出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
18.示例
主题:14年抗战时期的文艺发展和文艺抗战。(1分)
抗日救亡运动时期的文艺创作,振奋了人们坚持抗战的民族精神。(1分)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激起了中国民众的抗日救亡怒潮,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锋,在家国情怀的感召和东北、华北爱国官兵局部抗战中英雄事迹的感染下,文艺界人士掀起了抗战文艺创作的高潮。抗战文艺作品通过文学作品、歌曲、电影、戏剧等多种形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同胞的心声,为东北军在西安发动“兵谏”起到间接促进的作用。《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不但激励了前线官兵的斗志,也为沦陷区民众的坚强不屈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8分)
总之,抗战文艺创作彰显了人民爱国救亡的热情,抗战文艺作品以群众熟悉的形式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对中国人民取得持久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如毛泽东所言,“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19.(1)背景:“政社合一”的基层治理模式(人民公社体制)瓦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成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区域、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问题;农村社会开放性、流动性增强;农村居民的民主政治意识和参政能力的增强。(4分,答出两点即可)
意义: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缩小区域、城乡差距,推动乡村振兴;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有利于加强党对国家政治事务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的现代公民精神和民主意识。(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史料类型及举例:档案资料,如乡政府、村委会的工作记录及相关审计报告等;实物资料,如村镇广场的建筑和布局、民主政治宜传标语等;文学作品,如乡村发展致富的报告文学、大学生村官的回忆文章等;口述史料,如对农村基层民主形式的设计者、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变迁亲历者的访谈记录。(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1)特征: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需求;以计划经济体制为背景;重点发展国防工业等重工业;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规模大、范围广、投入大。(6分,答出三点即可)
(2)不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导向;重视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科技教育;重视生态建设;实行对外开放战略。(4分,答出两点即可)
历史意义:缩小了东西部差距,促进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拉动了内需,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加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了国防安全;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4分,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