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沪科版物理2023年秋期九年级期中统考试题3(含解析)


四川省沪科版物理2023年秋期九年级期中统考试题3
时间60分钟 分数70分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压锅可以快速将食物煮熟,是因为气压越高沸点越低,因此水可以更快沸腾
B.冰箱冷冻室内取出的冰棍上出现白色颗粒,是由空气中的小水滴凝固而成
C.舞台喷洒千冰,干冰先升华后液化从而产生烟雾
D.冬天寒冷的北方,测量室外气温时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太高
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难重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
B.红墨水染红热水,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也升高
D.秋天,草叶上产生露珠是吸热过程
3.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dm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C.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 km/h
4.将两个导体接入同一电路中,现测得通过两个导体的电流相等,则这两个导体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  )
A.一定是并联
B.一定是串联
C.有可能是并联,也有可能是串联
D.以上都不正确
5.在下列有关机械效率和功率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率较大的,做功一定较快
B.机械效率较大的,所做的额外功较少
C.机械效率较大的,功率也较大
D.机械效率较大的,额外功和有用功的比值较大
6.如图甲,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电阻R的阻值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改变环境温度,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U0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描述R两端的电压U、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中冰要吸收热量
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秋天清晨,会看到露水,这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严寒的冬天,玻璃窗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8.导体R1和R2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R1和R2的电阻分别为5Ω和10Ω
B.导体R1两端电压为1.5V时,通过R1的电流为0.3A
C.将导体R1和R2串联,R1两端电压是R2两端电压的2倍
D.将导体R1和R2并联接入电源电压是2V的电路中,干路电流为0.6A
9.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6V恒定不变。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在滑片P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R0的阻值是10Ω B.电路的最大总功率是25.6W
C.R0的最小功率是3.2W D.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70Ω
三、填空题
10.有A、B、C、三个带电小球,如果小球A带正电,小球C吸引小球B,小球B排斥小球A,那么小球B带   电;小球C带   电.
11.小明发现父亲打开啤酒瓶瓶盖时,啤酒瓶瓶口会出现“白雾”。“白雾”出现的原因是啤酒瓶内的气体冲出时,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白雾。在这个过程中,使啤酒瓶内气体内能减小的方式是   。
12.黄山景色闻名天下,严冬经常会出现“雨淞”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里飘扬的雨滴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甲)所示;而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淞”现象,它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如图(乙)所示.“雨淞”、“雾淞”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的(填:“相同”或“不同”)。
四、计算题
13.如图所示,电阻R1为5Ω,R2为10Ω,R1两端的电压为5V,求开关闭合后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R2两端的电压是多少?电源电压是多少?
14.一支内径、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当把它的玻璃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为4℃,当用它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4℃.若现在它的读数为30℃,则这时所测物体的实际温度应该是多少?(简要写出计算过程)
15.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小灯泡L的电流随两端电压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开关S、S2闭合,S1、S3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当开关S、S3闭合,S1、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已知电源电压恒定,R1:R2=1:2。求:
(1)当开关S、S2闭合,S1、S3断开时,5min内小灯泡L消耗的电能;
(2)当开关S、S3闭合,S1、S2断开时,电阻R2的功率;
(3)整个电路的最小功率。
五、作图题
16.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六、实验探究题
17.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所用器材有:电压U恒为6V的电源一个,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的小灯泡一个,滑动变阻器两个:R1为“”、R2为“”,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实验时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为   (选填“R1”或“R2”);
(3)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立即发出非常明亮的光,则原因可能是   ;
(4)正确处理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两电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V,功率为   W;
(5)上述实验器材中,若电压表损坏,要测出额定电流为的另一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可用如图的实验电路图进行实验;
①闭合开关前,先将R1、R2的阻值调到最大处;
②闭合开关S1,开关S2接a,调节R1的阻值,使   ,小灯泡正常发光;
③闭合开关S1,开关S2接b,保持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④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   (用已知量符号和测量量符号表示)。
七、综合题
18.将下列各现象中所属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1)初春“冰雪消融”   ;
(2)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上出现“雾气”   ;
(3)秋天的早晨常常发生“日出雾散”   ;
(4)冬天的早晨户外草地上积有白色的霜   .
19.图1为小明家的电饼铛(cheng),主要用于食品的考烙和烹制.它采用双控电路,额定电压为220V,上、下盘同时加热时额定功率为1000W,工作的简化电路如图2,S为总开关,S1和S2为两个温控开关,R1和R2为上、下两盘的加热电阻,R1=R2.
(1)R1的电阻是多大?
(2)小明妈妈总感觉做晚饭时烙熟一个饼所用时间比在其他时段要长.小明决定用家中的电能表和手表测量做晚饭时电饼铛的实际功率,于是,他关闭家中其他用电器,让电饼铛单独工作5min,电能表转盘转过了225r.(注;该电能表标有“3000r/kW h”,表示电路中每消耗1kW 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3000r).
①电饼铛的实际功率是多大?
②烙熟一个饼所用时间变长的原因是什么?
20.电压力锅集高压锅和电饭锅的优点于一体,既安全又节能。某型号电压力锅的额定电压为220V,下图是其工作原理图,R1、R2分别是主加热器和保压加热器,R1的额定功率为800W;L是用来指示电压力锅工作状态的变色发光二极管,当通过它的电流小于40mA时,发红光,达到40mA时,开始发绿光,只要有电流通过L其两端电压就恒为2V;R0是特殊电阻,其阻值随锅内温度变化而改变;接通电路,开关S自动与触点a、b闭合,开始加热,当锅内水温达到105℃时,S自动与a、b断开,并与触点c接通,开始保压,此时锅内水温不变,且未沸腾。
(1)电压力锅正常工作时,若指示灯L发绿光,求R0的最大阻值。
(2)在保压状态下,加热器正常工作1h耗电0.2kW·h,求R2的阻值。
(3)用该压力锅对5L、20℃的水加热,正常工作35min后,求水温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已知消耗的电能有90%被有效利用,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八、科普阅读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热阻
当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物体对热量的传导有阻碍作用,称为热阻,用R表示。物体的热阻与物体在热传导方向上的长度L成正比、与垂直传导方向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还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关系式为,式中称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不同。
房屋的墙壁为了保温,往往使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如果墙壁一侧是高温环境,另一侧是低温环境,墙壁温度变化随着厚度改变而均匀递增(或递减),则在墙壁中能形成稳定的热量流动,单位时间内从高温环境传导到低温环境的热量Q与墙壁两侧的温度差成正比,与墙壁的热阻成反比。
(1)同一物体发生热传导的条件是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   ;热量传导过程和电流相似,温度差相当于电路中   (选填“电流”或“电压”);
(2)同样形状的材料,导热系数越大,热阻   (选填“越大”或“越小”);
(3)如题图甲所示,长方体实心铝块的长、宽、高分别为2L、1.5L、3L,当热量从左向右流动时,铝块的热阻为R1,热量从下向上流动时,铝块的热阻为R2,则R1   R2(选填“>”“<”或“=”);
(4)如图乙所示,墙壁厚度为d,墙壁外侧环境温度为,内侧环境温度为,虚线到内侧墙壁的距离为,热量在墙壁中稳定地流动,单位时间内传到内侧墙壁的热量为Q0,则虚线处的温度为   (用t0表示),若外侧墙壁的环境温度升高到1.2t0,内侧环境温度仍为,则单位时间内传到内侧墙壁的热量为   (用Q0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高压锅可以快速将食物煮熟,因为锅内气压高,沸点高,水可以更快沸腾,A不符合题意;
B.冰箱冷冻室内取出的冰棍上的白色颗粒,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干冰在常温下容易升华,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烟雾,C不符合题意;
D.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温度计中液体的凝固点要比所测量的低温更低,北方的冬天室外温度低,水银的凝固点比环境温度高,温度计不能使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关;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固体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温度计中液体的凝固点要比所测量的低温更低。
2.【答案】B
【解析】【解答】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无法使引力发挥作用,但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A不符合题意;
B.红墨水染红热水,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符合题意;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也升高,如晶体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C不符合题意;
D.秋天,草叶上的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液化过程中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露珠是液化形成的,放出热量。
3.【答案】D
【解析】【解答】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A不符合实际。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21 ,37℃是人的正常体温,所以B不符合实际。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几十微米,C不符合实际。
人步行速度约为1.1m/s,合4km/h,D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叫估测法,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
4.【答案】C
【解析】【解答】两个导体串联时,由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可知通过这两个导体的电流相等;两个导体并联时,如果它们的电阻相等,由I=可知通过它们的电流也会相等,因此这两个电阻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故答案为:C。
【分析】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支路电流可能相等。
5.【答案】A
【解析】【解答】A.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功率大的物体做功一定快,A符合题意;
B.机械效率大的,额外功在总功中的比值小,B不符合题意;
C.机械效率的大小和功率的大小无关,C不符合题意;
D.机械效率越大,指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6.【答案】B
【解析】【解答】由图甲知道,R0与R串联,电压表测量的是R0的电压;由图乙知道,随着温度的升高,R0两端的电压降低,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R两端的电压增加,由串联分压知道,随着温度的升高R的阻值的阻值增加,R两端的电压增大,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随着R的阻值的阻值增加,电路的总电阻增加,由欧姆定律知道,电路的总电流减小,由P=UI知道,电源电源不变,总电流减小,所以电路的总功率减小,D不符合题意,由图乙知道,电路的电流与温度呈线性变化,所以总功率与温度也呈线性变化,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电路图理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及电表的测量对象,由于电阻R的阻值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由图乙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电阻R0两端的电压线性变小,定值电阻的电流线性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判断出电阻R两端的电压的变化;因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根据P=UI判断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
7.【答案】A,D
【解析】【解答】A. 春天,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中冰要吸收热量,A符合题意;B. 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B不符合题意;C. 秋天清晨,会看到露水,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是汽化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D. 严寒的冬天,玻璃窗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8.【答案】A,B,D
【解析】【解答】A.由U-I图像可知,导体R1和R2的电阻分别为
A符合题意;
B.读图可知,导体R1两端电压为1.5V时,通过R1的电流为0.3A,B符合题意;
C.将导体R1和R2串联,根据串联分压可知
即R2两端电压是R1两端电压的2倍,C不符合题意;
D.将导体R1和R2并联接入电源电压是2V的电路中,根据并联分流可知,干路电流为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横坐标代表电流,纵坐标代表电压,然后用公式I=求解。
9.【答案】A,B,D
【解析】【解答】A.由图像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14V时,电路中电流为0.4A,
R0两端电压为:U0=U-14V=16V-12V=4V;
,A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电路中电流最大为1.6A,
,B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电路中电流最小为0.2A,
,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R两端电压最大为14V,电路中电流为0.2A,此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
,D符合题意.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会分析图中的数据,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公式进行解答。
10.【答案】正;负
【解析】【解答】因为A. B. C三个小球都带电,A带正电,B排斥A,则A与B带同种电荷,即B带正电;C吸引B,则C与B带异种电荷,即C带负电;由于A、C带同种电荷,所以A排斥C.
【分析】电荷间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1.【答案】做功
【解析】【解答】开启啤酒时,瓶子内气体对瓶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外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白雾”,这个现象说明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
【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2.【答案】不同
【解析】【解答】雨淞是雨滴并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雾淞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是凝华;故“雨淞”、“雾淞”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不同.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13.【答案】解: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电路中的电流I=I1 =U1/R1=5V/5Ω=1A;U2 =IR2 =1A×10Ω=10V,
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的电压U=U1 +U2 =5V+10V=15V .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两电阻串联,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出通过电阻R1的电流,即为电路中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U=IR计算电阻R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计算电源电压 .
14.【答案】解: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
温度计显示温度为30℃时,教室的实际温度 {#mathmL#}{#/mathmL#} ℃×(30﹣4)+0℃≈28.9℃
答:这时所测物体的实际温度应该是28.9℃
【解析】【分析】定义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点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而题文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4℃,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4℃,中间是9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是30℃,距离4℃有26个小格,求出26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4℃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该物体的实际温度.
15.【答案】(1)解:当开关S、S2闭合,S1、S3断开时,只有L接入电路中,则电源电压为
U=UL=6V
由乙图可知:当UL=6V时,IL=0.28A,5min内小灯泡L消耗的电能W=ULILt=6V×0.28A×5×60s=504J
答:当开关S、S2闭合,S1、S3断开时,5min内小灯泡L消耗的电能为504J;
(2)当开关S、S3闭合,S1、S2断开时,R2与L串联。
由乙图可知:当I′=0.1A时,UL′=1V,R2两端电压
U2=U-UL′=6V-1V=5V
R2的电阻为
电阻R2的电功率是P2=U2I′=5V×0.1A=0.5W
答:当开关S、S3闭合,S1、S2断开时,电阻R2的功率为0.5W;
(3)因为R1:R2=1:2
所以
根据P=UI可知,当电源电压U一定时,总电流I越小,总电功率就越小;当R2与L串联时,电路的总电流为0.1A,而R1与R2串联时,电路的总电流为
所以当开关S、S1闭合,S2、S3断开,R1与R2串联时,电路的总功率最小,
整个电路最小功率P小=UI=6V×0.08A=0.48W
答:整个电路的最小功率为0.48W。
【解析】【分析】(1)开关S、S2闭合,S1、S3断开时,只有灯泡工作,求解电流做功,利用公式W=UIt求解即可,U是用电器两端的电压,I是流过用电器的电流,t是用电器工作的时间;
(2) 当开关S、S3闭合,S1、S2断开时,定值电阻R2和灯泡串联,电流相等,用电器电压之和为电源电压,明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测量对象,利用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求解电流电压,结合功率公式求解功率即可;
(3)通过功率公式可知,电压一定时,电路中的电阻越大,电路的功率就越低,电阻越小,电路的功率就越高;结合电流与电压值,利用功率该公式P=UI求解功率即可。
16.【答案】
【解析】【解答】采用“电流流向法”,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将开关S、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再将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的两端;由于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一般为0.2A左右,则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接小量程,如下图所示:
【分析】结合电路图,利用电流流向法连接实物图。
17.【答案】(1)
(2)R2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置于最大阻值处
(4)2.5;0.75
(5)电流表示数为;R1的阻值不变;
【解析】【解答】(1)滑动变阻器应一上一下串联接在电路中,如图所示
(2)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大约为
所以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欧姆定律可得,滑动变阻器应接入的阻值为
所以应选择最大电阻等于或大于的滑动变阻器,故选择R2。
(3)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立即发出非常明亮的光,表明电路电流很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阻较小,故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置于最大阻值处。
(4)如图所示,电流表接入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即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为;电压表接入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即灯泡的额定功率为。所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5)②为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要让小灯泡正常发光,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额定电流,即电流表示数为。
③实验中要利用R1与灯泡串联时的电阻计算灯泡正常发光的额定电压,故R1阻值要保持不变。
④闭合开关S1,开关S2接b,保持R1的阻值不变,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R2处在最大阻值处,则此时R1接入的阻值为
在闭合开关S1,开关S2接a,灯泡正常发光时,R1两端的电压为
则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所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分析】(1)串联灯泡的电功率时,滑动变阻器、灯泡和电流表串联连接;
(2)根据灯泡的电压和电阻计算电流,结合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和电流计算电阻,选择滑动变阻器;
(3)闭合开关前,滑片在电阻最大处;
(4)根据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和指针位置,测量电压和电流,利用电压和电流的乘积,计算电功率;
(5)利用电流表测量灯泡的电功率时,先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正常发光,再将另一个滑动变阻器代替灯泡,并使电流表示数不变;利用电压和电流的比值计算电阻,结合串联电路电阻规律计算部分电阻;再根据灯泡的电流和电阻的乘积计算分压,结合电源电压计算灯泡的分压,利用电流和电压的乘积计算电功率。
18.【答案】(1)熔化
(2)液化
(3)汽化
(4)凝华
【解析】【解答】(1)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2)雾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所致;(3)雾的消散属于汽化现象;(4)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1)熔化(2)液化(3)汽化(4)凝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属于记忆能力。
19.【答案】(1)解:正常工作时R1消粍的电功率为P1=P2= P= ×1000W=500W;
R1的阻值为R1= = =96.8Ω
(2)解:①电饼铛消耗的电能为W= ;
电饼铛的实际功率为P实= ═ =0.9kW=900W;
②烙熟一个饼所用时间变长的原因是:电饼铛的实际功率小于其额定功率
【解析】【分析】(1)已知上、下盘同时加热时额定功率,根据总功率等于各分功率之和求出R1消粍的电功率;利用公式R= 求出R1的电阻;(2)①已知每消耗1kW h的电能,转盘就转动3000r,可求转盘转过225r消耗的电能,关键公式P= 可求电饼铛的实际功率;②根据Q=W=Pt可知烙熟一个饼所需热量相同时,所用时间越长,电功率越小.
20.【答案】(1)5450Ω
(2)242Ω
(3)105℃
【解析】【解答】(1)要使指示灯发绿光,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为40mA,L两端电压恒为2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关系,则R0两端电压U0=U-UL=220V-2V=218V,根据欧姆定律,R0的最大阻值为;
(2)在保压状态下,加热器R2工作,加热器电功率,根据电功率变形公式可得;
(3)压力锅的加热功率P加热=P1+P2=800W+200W=1000W,那消耗的电能
W=P加热t=1000W×35×60s=2.1×106J,水吸收的热量Q吸=90%W=90% ×2.1×106J=cmΔt,可以解出,Δt=85℃,所以末温为105℃。
【分析】本题是一道电学和热学的综合计算,电功率、电功和吸热公式的灵活应用,以及电路的分析。
21.【答案】(1)温度差;电压
(2)越小
(3)<
(4);1.4Q0
【解析】【解答】(1)由题意可知,当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会发生热传导。
由题意可知,温度差是进行热传导的原因,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类似,故可知温度差相当于电路中的电压。
(2)由可知,同样形状的材料,导热系数越大,热阻R越小。
(3)由题意可知,热量从左向右流动时,长度L1=2L,横截面积为S1=1.5L×3L=4.5L
热量从下向上流动时,长度L2=3L,横截面积为S2=1.5L×2L=3L
因是同一铝块,导热系数相同,故由可知
故可知R12。
(4)设虚线处的温度为t,墙壁的横截面积为S,则由题意可知,从外侧环境传到虚线处的热量为
从虚线处传到内侧环境的热量为
因热量在墙壁中稳定地流动,故可知Q1=Q2,即
解得虚线处的温度为
设墙壁外侧到墙壁内侧的热阻为R,则由题意可知,墙壁外侧环境温度为t0,内侧环境温度为时,单位时间内传到内侧墙壁的热量为Q0,则有
由题意可知,当外侧墙壁的环境温度升高到1.2t0,内侧环境温度仍为时,单位时间内传到内侧墙壁的热量为
【分析】(1)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电压时形成电流的原因。
(2)根据题中信息知:导热系数越小,热阻越大,导热能力越差。
(3)根据:墙壁中形成稳定的热量流动,分析解答。
(4)根据:“物体的热阻与物体在热传导方向上的长度L成正比、与横截面积S成反比,还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关系式,式中λ称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不同”分析解答。
四川省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统考试题3
一、单选题
1.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人体细胞的直径大约是0.00003m=300 m
B.用一把受潮膨胀了的木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会偏大
C.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
D.一本书有300个页码,测得该书厚9mm,则该书每张纸的厚度为0.03mm
3.日常生活中,我们闭着眼睛也能“闻其声知其人”,其主要依据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4.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带凸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带凹透镜眼镜
B.甲是远视眼,应带凸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带凹透镜眼镜
C.甲是近视眼,应带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带凸透镜眼镜
D.乙是远视眼,应带凹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带凸透镜眼镜
5.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潮,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主要跟声音的响度有关的是(  )
A.震耳欲聋 B.燕语莺声 C.掩耳盗铃 D.抑扬顿挫
6.如图,关于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波形图说明音叉 、 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 图中情景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图中为了减少噪音,最好的方法是戴防噪声耳罩
7.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立竿见影 B.水中折笔
C.雨后彩虹 D.水中倒影
8.卫星绕地球运行时的运动可看做是绕地心的匀速圆周运动,即相等时间内通过圆弧长度相等的运动,卫星绕地球完整一周所用时间叫做运行周期T.如图所示,A、B分别为地球人造卫星,周期分别为T1和T2(T1>T2),某时刻A、B两卫星相距最近(O、B、A在同一直线上),O为地球中心,则A、B两卫星再一次相距最近至少需要经过的时间为(  )
A.T1﹣T2 B. C. D.
二、多选题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空中,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公路旁边安装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传播
D.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10.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钢琴是通过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
C.利用超声波可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D.女高音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11.如表给出了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阅读后请判断下面一些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C.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D.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铜块和铅块,铅块一定是空心的
三、填空题
12.请填上适当的单位的符号:
(1)某一中学生身高是1.65   ;
(2)某同学跑100m用时15   ;
(3)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   ;
13.“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以“小桥”为参照物,老树是   的。若说“小桥”是运动的,是以   为参照物。
14.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    g/cm3,容器的质量是    g.
四、计算题
15. 小明家有一只玻璃瓶子,装满水,体积为100mL,总质量为150g,求:
(1)水的质量
(2)玻璃的体积(ρ玻璃=2.5×103㎏/m3)
16.小明的爸爸、妈妈为了撑起他们的家,为了使在铜仁一中读书的小明安心学习,为了每天能多挣一点钱补贴家用,他们不辞辛劳远离家乡干起了搬运的工作。如图所示是小明的妈妈在40℃的高温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场景,她把某材料制成的空心砖块搬运上车运走。已知每块砖的质量为18kg,长40cm,宽15cm,高20cm,砖的空心部分体积占总体积的40%。求:
(1)这块砖的总体积;
(2)制成这种砖块材料的密度;
(3)若用9吨这种材料加工成相同体积的实心砖,实心砖有多少块?
17.心电图仪(如图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 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 次 .则:
(1)根据甲的心率为 次 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    ;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毫米每秒   ?
(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   
五、作图题
18.请完成图中的光路;

六、实验探究题
19.小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使用茶色玻璃板可以减少光的   ,使像更明亮,玻璃板透明是为了便于   。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的适当位置,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当移动到某位置时,发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________。(选填序号)
A.是虚像
B.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C.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小虎在某次实验时,观察到蜡烛 的像在纸面下方,不能和蜡烛 重合,可能是玻璃板没有和桌面   ,偏向蜡烛   (选填“ ”或“ ”)一侧。
七、综合题
20.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12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刹车制动需要的反映时间为0.8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6m.汽车制动后还需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均的5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八、科普阅读题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接入。
很多同学喜欢用手机上网,用耳机听音乐,若使用不当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眼晴长时间近距离靠近手机屏幕,使眼睛内的睫状肌、晶状体长期处于绷紧状态,容易患近视眼;长期使用耳机听音乐容易对耳朵造成伤害。
小明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了一些应用软件后,打开手机中的北斗导航系统,可以通过卫星精确定位手机所在的位置,可以根据位置的移动进行测速、测距、导航等。手机前后有两个摄像头,后置摄像头是透镜组合,相当于焦距为2.1cm的凸透镜,前置摄像头利用应用软件,可以实现自拍和照镜子的功能。
(1)下列关于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
A.增大音量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B.利用手机软件照镜子,看到自己的完整脸蛋是放大的像
(2)如图中是生活中常用的二维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是利用    (选填“黑色”或“白色”)部分获取所含的信息。某次扫描时,发现画面中二维码太大而不完整,为了扫描到清晰完整的二维码,可以将手机    (选填“靠近”或“远离”)二维码,二维码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    cm;
(3)人眼内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或“凹”)透镜,近视眼患者应配戴合适的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4)如图乙所示,小明打开手机中的跑步软件记录了一次跑步数据,图中“06'15''”表示时间为6min15s、“平均配速”是物体每运动1km需要的时间。则小明这次运动的路程为    km。此次跑步的平均速度为    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由图知,小球运动路程:S=6cm 1cm=5cm=0.05m;每隔0.1s拍一次照,因此小球运动的时间t=0.1s×3=0.3s;∴小球的运动平均速度:V=S/t=0.05m/0.3s≈0.17m/s;
故答案为:C。
【分析】已知物体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速度。
2.【答案】C
【解析】【解答】A. 人体细胞的直径大约是: ,A不符合题意.
B. 受潮膨胀了的木尺刻度已经不再均匀,是不能再使用的,B不符合题意.
C. 误差不能消除且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只能尽可以的去减小,C符合题意.
D. 300个页码的书一共有150张纸,所以该书每张纸的厚度为: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人体细胞的直径大约是3μm;
(2)木尺因受潮而膨胀,刻度尺会变长,测量的误差就会更大,测量的结果会变小;
(3)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4)根据测多算少的方法测每张纸的厚度.
3.【答案】C
【解析】【解答】声音有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指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一样的,是依靠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是辨别发声体的依据。
4.【答案】C
【解析】【解答】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由题意可知:甲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
故答案为:C.
【分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答案】A
【解析】【解答】A. 振聋发聩是指声音很大,指响度大;符合题意。
B. 燕语莺声是指声音优美,即音色好听,不符合题意;
C. 掩耳盗铃是从人耳处减弱声音的传播;不符合题意;
D. 抑扬顿挫是指声音高低起伏,即声音的音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和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6.【答案】C
【解析】【解答】A. 图甲实验说明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由于振动,乒乓球被弹开,A不符合题意;
B. 音叉发出的声音圆润悠扬,发出的是乐音,音叉的振动是规则的,声音的波形也是规则的,因此B图中a、b都是音叉,图中a、b的频率不同,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不符合题意;
C. 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的,C符合题意;
D. 图丁中为了减少噪音,最好的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汽车在市区的街道行驶,不准鸣喇叭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辨别.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
7.【答案】D
【解析】【解答】A.立竿见影是影子,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水中折笔,是光线经过不同介质,发生了折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是光线在水面发生了反射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线在反射面被返回,发生的是反射现象。
8.【答案】C
【解析】【解答】解:多转动一圈时,第二次追上,有:
t﹣ t=﹣2π,
解得:
t=.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两行星相距最近时,两行星应该在同一半径方向上,两行星相距最远时,两行星应该在同一直径上,由于A的周期小,故A转得较快,当A比B多转一圈时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
9.【答案】A,C,D
【解析】【解答】A、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A符合题意;
B、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B不符合题意;
C、设立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符合题意;
D、蝙蝠飞行过程中能够发出超声波,利用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如何改变响度,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属于基础题。(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音量调节旋钮可以调节响度的大小;(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10.【答案】A,B
【解析】【解答】解:A、“禁止鸣笛”是在在声源处减弱减弱噪声.故A错误;
B、钢琴是靠内部簧片的振动发声,故B错误;
C、因为声音具有能量,所以可以利用超声波可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故C正确;
D、“女高音”中的“高”指的是音调高;故D正确.
故选AB.
【分析】(1)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2)声音的利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4)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11.【答案】B,C
【解析】【解答】A.水和冰虽是同种物质,但由于状态不同,所以密度也不同,因此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A错误,符合题意。
B.由表中数据可知:干松木的密度就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固体的密度不是都比液体的大,B不符合题意。
C.由表中数据可知,煤油和酒精密度是相同的,所以不同的物质,密度不一定不同,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公式 可知,质量m相同的不同物体,密度 大的,体积V小。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因为铅的密度比铜的密度大,所以铅的体积比铜的体积小,而两球的体积相等,则铅球是空心的,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结合表格数据,利用密度计算公式ρ=分析即可.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有三种办法:
一是比密度,也就是算出这个物体的密度,和构成这个物体的这种物质的密度进行对比,小于这种物质密度就说明这个物体是空心的;
二是比体积,也就是算出构成这个物体的这种物质的体积,和物体的实际体积比较,小于物体的实际体积就说明这个物体是空心的;
三是比质量,也就是算出和物体体积相等的这种物质的质量,和物体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大于物体的实际质量就说明这个物体是空心的.
12.【答案】(1)m
(2)s
(3)m/s
【解析】【解答】(1)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比成年人低一些,在
165cm=1.65m左右。
(2)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一般在15s左右。
(3)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4km/h=4× m/s≈1m/s
【分析】(1)根据中学生的身高,结合数据填写单位;
(2)根据赛跑的路程和时间,填写单位;
(3)根据实际的速度,填写单位。
13.【答案】静止;流水
【解析】【解答】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老树和参照物小桥之间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小桥为参照物,老树是静止的;
因小桥和流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以流水为参照物,小桥是运动的。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14.【答案】0.8;55
【解析】【解答】m液 =72.6g-67g=5.6g,V液 =22cm3 -15cm3 =7cm3,ρ=m液/V液=5.6g/7cm3=0.8g/cm3,m1 =ρV1 =0.8g/cm3 ×15cm3 =12g,m瓶 =m总 -m1 =67g-12g=55g。
故答案为:0.8;55.
【分析】根据所给条件,结合密度计算公式ρ=列出方程组求出液体密度和容器质量.
15.【答案】(1)水的质量为
(2)玻璃的质量为
玻璃的体积为
【解析】【分析】(1)水的质量等于水的密度乘以水的体积;
(2)总质量减去水的质量等于玻璃的质量,玻璃的质量除以玻璃的密度为玻璃的体积。
16.【答案】(1)解:这块砖的总体积
答:这块砖的总体积为12000cm3;
(2)解:砖的实心部分体积为
制成这种砖块材料的密度
答:制成这种砖块材料的密度为2.5×103kg/m3;
(3)解:实心砖的质量
若用9吨这种材料加工成相同体积的实心砖,实心砖的数量
答:若用9吨这种材料加工成相同体积的实心砖,实心砖有300块。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体积=长×宽×高,可求出体积;
(2)根据公式,可求出密度;
(3)根据公式m=ρV,可求出质量。
17.【答案】(1)0.75 心脏每次跳动的时间间隔是 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是0.75s
(2)40mm/s 由图甲可知在0.75s时间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路程是s=30mm,坐标纸的速度v= = 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40mm/s
(3)96次/min 同一台心电图仪出纸速度v相同,由图乙可知乙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出纸的路程s′=25mm,乙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 乙的心率 乙的心率为
【解析】【分析】(1)心率为60次/min,知1min跳60次,则跳一次的时间为1s.
(2)根据1s时间内坐标纸运动的位移,根据速度公式 v= 求出速度.
(3)坐标纸运行的速度不变,根据速度公式 v= 求出每次心跳的时间,即可知道心率的多少.
18.【答案】解: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下图所示:

【解析】【分析】由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19.【答案】(1)透射;确定像的位置
(2)B
(3)垂直;B
【解析】【解答】(1)用茶色玻璃板代替透明玻璃板,相对于透明的玻璃板,茶色玻璃的反光性更好,可以减少光的透射;不选平面镜而选用茶色玻璃,是利用茶色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前面的适当位置,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当移动到某位置时,发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故答案为:B。
(3)蜡烛A的像在纸面下方,不能和蜡烛B重合,可能是玻璃板没有和桌面垂直,根据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偏向蜡烛B一侧。
【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则所成的像和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无论如何在桌面上移动蜡烛都不能使蜡烛与像重合。
20.【答案】(1)解:汽车制动前的速度v= = =20m/s
答: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20m/s;
(2)解:由于反应时间t′=5t=5×0.8s=4s,
所以处于匀速运动时通过的路程有:
s′=vt′=20m/s×4s=80m;
s总=s′+s减=80m+30m=110m
所以s总<120m,汽车不会撞上障碍物.
答:若司机酒后驾车,汽车不会撞上障碍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式的运用能力。要在题目中找到速度,时间,路程的大小,利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21.【答案】(1)A
(2)白色;远离;4.2
(3)凸;凹
(4)11;2.7
【解析】【解答】(1)A.增大音量是增大了声音的强度即响度,A符合题意;
B.利用手机软件照镜子,相当于使用平面镜,看到自己的完整脸蛋是等大的像,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如图中是生活中常用的二维码,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部分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部分不反射色光,而白色部分能够反射所有色光,以此达到识别的目的。
某次扫描时,发现画面中二维码太大而不完整,为了扫描到清晰完整的二维码,可以将手机远离二维码以增大拍摄视野,摄像头是凸透镜,使用时满足物距大于2倍焦距,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二维码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4.2cm。
(3)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的人看远处的物体时,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应该用凹透镜做眼镜的镜片来矫正视力。
(4)如图乙所示,小明打开手机中的跑步软件记录了一次跑步数据,图中“06'15''”表示时间为6min15s、“平均配速”是物体每运动1km需要的时间,则此次跑步的平均速度为
小明这次运动的路程为
【分析】(1)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利用手机软件照镜子,是凸透镜成像。
(2)黑色条纹吸收所有色光,白色反射所有光线;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3)人眼内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近视眼患者应配戴合适的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4)从图中得出跑步的路程,且已知跑步的配速,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得其平均速度。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沪科版物理2023年秋期九年级期中统考试题3(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