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辽西联合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案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第1、2单元。
一、选择题(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历史是真相的史诗,然而它却必然出自人手。又有学者指出:在先秦古籍中,舜继尧、禹继舜是没有不同说法的。但是对于这种传承的方式,儒家和墨家认为是依据选贤举能的原则,是禅让;而法家和古本《竹书纪年》则说成是争夺,是斗争。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
A.历史撰述者应该抛弃个人的价值观才能做到客观
B.我们今天知道的历史是经前人筛选的结果
C.同一事件不同的记载在于撰述者选取的证据不同
D.区分事件的“历史”与记载的“历史”是必要的
2.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多次派使节携带大量钱财布帛出使西域诸国。在大宛国一带,“以蒲陶(葡萄)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葡萄)、苜蓿极望”。这一记载反映了( )
A.葡萄、苜蓿种植已普及 B.政治交往促进经济交流
C.西汉社会风俗发生变化 D.“丝绸之路”完全形成
3.宋代涌现出一批驰名商标,如杭州的名牌产品:戈家蜜枣、寿慈宫前熟肉、钱塘门外宋五嫂鱼羹、涌金门灌肺;开封也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如潘谷墨、五楼山洞梅花包子、史家瓠羹等等。两宋时期,这种以名字命名的商标十分普遍,驰名商标更是成为商贩们的金字招牌。这反映了宋代商业( )
A.经营方式多元化 B.迎合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
C.竞争意识的增强 D.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中国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明朝皇帝明神宗为册立太子与大臣及后宫势力前后纷争十五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明神宗有意放弃皇长子,立宠妃郑氏的儿子为太子,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这说明( )
A.外戚势力左右政局 B.中央集权制度逐步走向衰弱
C.内阁行使决策大权 D.祖制和封建礼制制衡着皇权
5.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上海县城新北门之外,由于被辟为租界,当地人称之为“夷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租界区以“十里洋场”的称呼取代了“夷场”。中国人过去称奢华阔气的作风为“扬气”,而到光绪年间,诸事中的奢靡风格与时髦已经被称为“洋气”。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
A.国人思想文化的革新 B.社会生活习俗新旧杂陈
C.晚清社会风气的变迁 D.政府对西方侵略的反应
6.黄埔军校不仅创办了多种政治性报刊杂志,还在1925年成立“血花剧社”,成立两年内剧社共在校内外演出50多场,剧目有《血泪潮》《还我自由》《黄花岗》《鸦片战争》《革命军来了》《联合战线》等。由此可见,黄埔军校( )
A.注重进行革命宣传和教育 B.号召群众支持北伐战争
C.是反对北洋军阀的主力军 D.是国共合作的必然结果
7.1939年,昆明市商会出台禁屯货物办法:“凡存货商人务须依据低价及运费数目取加若干之利随时出售,不得囤积居奇操纵价值,若是违反规定,一经查处,第一次按照货物总值处以罚金四分之一,第二次则按照货物总值处以罚金四分之三,第三次则没收全部囤货。”这体现出当时的昆明( )
A.战时统制经济体制执行乏力 B.民间组织发挥了社会治理职能
C.民营企业市场环境明显改善 D.工商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8.1954年8、9月间,法国公共舆论研究院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在受访民众中,认为法国政府应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人占43%,这比其在1950年2月的调查结果提高了15%;认为不应该承认新中国的民众只占了24%,且比上次调查结果降低了8%。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国际因素应是( )
A.欧洲共同体建立 B.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
C.北大西洋公约的建立 D.印度支那停战协定签署
9.1979年,《人民文学》刊登了一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乔厂长一开始像“搞革命”一样办工厂,后来转变观念,采用现代化治厂方针,初见成效,得到上级表扬,鼓励他不妨把手脚放开一点,各种办法都可试一试。这折射出,当时( )
A.厂长负责制得到了广泛认同 B.民众期待加快改革步伐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现代企业制度初见成效
10.在古罗马庞贝城,到处都能看到众多的广告遗迹。如竞选广告“请投菲尔穆斯一票!弗斯科与维库拉谨此”;宣传角斗士表演的广告“英雄,斯拉申·塞拉杜斯,你能打动姑娘们的芳心”;还有租房子的广告、公共建筑物的铭文广告等。这反映出庞贝城( )
A.民主政治的发达 B.商业环境的开放
C.奴隶制度的繁荣 D.社会生活的丰富
11.按照西欧的封建原则,每个自由人都可以召集他的封臣组成一个法庭,以处理封臣间的纠葛,处分违法者并收取罚金。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其中,大部分是保护封建主利益的,只有一小部分案件涉及有人违反全村利益,不遵守公共规则。这表明,当时西欧封建国家( )
A.司法权力独立于行政权力之外 B.具备了民族国家的特征
C.封君封臣之间权力与义务模糊 D.权力分散且主权较软弱
12.钱乘旦认为: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派、支持下进行的。15世纪开始的探险队领导人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新航路开辟( )
A.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B.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C.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 D.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13.有西方学者指出,文艺复兴首先得花钱,这些财富来自危险的东方航程,来自计算、投资、贷款、利息和分红——直到盈余足够买下议院、政府而有余,他们便聘请米开朗琪罗把“金钱幻化成‘美’,使财产带着艺术的芳香”。材料可用于说明文艺复兴( )
A.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C.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D.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14.1760—1830年,英国人由原来分散于3点至9点的睡醒的时间逐渐变化到5点至7点起床,“神圣星期一”假日也最终消失,变成了工作日。这些变化主要是基于( )
A.人们时间观念的加强 B.钟表等计时器的普及
C.工厂制度的普遍推行 D.宗教活动时间的改变
15.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代表麦迪逊指出:斯巴达、罗马、迦太基的元老院(参议院的样板)都“具备一定质量,使它成为中流砥柱,能镇住民众的人心浮动”,美国设置参议院也是为了防止议会“为突发而强烈的激情所左右”。麦迪逊认为,参议院的设置有助于( )
A.确立联邦政府的权威 B.防止独裁专制的出现
C.扩大民主政治的范围 D.推动政治的理性运行
16.二战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人民资本主义”理论美化成“人人都成为企业的所有者”,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具有人民性,是资本家和工人利益融为一体的社会制度,二者共有资本、共享民主,社会经济成员在经济上是自由平等的。由此可见,“人民资本主义”理论所具有的明显缺陷是( )
A.否认社会化大生产 B.掩盖阶级差别的本质
C.混淆社会形态差异 D.诋毁社会主义优越性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唐朝前期,僧律禁止僧尼畜奴婢、田宅以及资产。僧侣不能从事土地垦殖,尼女亦不得从事纺织。正是基于不耕不织的惯例,多数情况下寺院被排除在世俗税收体制之外,皇寺、功德寺等还享有更多的经济、政治特权。社会中的投机阶层利用寺院特权,将自己的田产以布施的形式寄名于寺进行逃税。在国家税役负担沉重之时,大量贫苦民户便会选择携田入寺,向寺院提供劳动并交纳租金,这显然是要低于世俗课敛的。唐武宗会昌灭佛之后,寺院原有的经济体系被打破,崇尚自给自足,农禅结合的禅宗重新崛起并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禅宗倡导的禅林经济成为寺院自我供养的主要方式,将农业作为寺院自我供养的途径,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禅宗的田地主要以自己开垦为主,而且建寺与垦殖区域多处于山地丘陵之间,受地形影响,呈现出分布散、规模小且交通不便的特点,这与前期寺院连田阡陌,尽占膏腴形成巨大反差,禅林经济终结了此前寺院作为大土地所有者与国家争利博弈的时代。
——摘编自景旭、孟娟《唐朝寺院与国家之间的田地博弈》
(1)根据材料,概括会昌灭佛前后寺院经济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禅林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8分)
18.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的重构,明确农村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成为逐步理顺农村工作的前提。同时,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等治理举措,崩解了农村社会原有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旧政治权威。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村政府与乡政府并立为基层政权。
——摘编自丁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1958年,《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按此决议,原有的几十甚至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均的合作社合并为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将一切生产资料上交给人民公社,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不仅要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形成一种“政社合一”模式。直至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才开始从高度集体化的治理体制中脱嵌出来,家户重新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农村社会重归分散,“政社合一”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1983年,全新的乡镇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农村经济活力的充分调动,多元利益主体纷纷出现,村委会成为群众自治组织,也是整合农村社会的组织。
——摘编自祝传佳《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变迁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重构乡村秩序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6分)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分析不同阶段的治理体制产生的主要背景。(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1847年英国颁布《十小时工作法》,将13到18岁之间的孩子的工作时间压缩到每天10个小时。《十小时工作法》也适用于女工。1842年通过的《煤矿法》禁止在煤矿中雇佣10岁以下的男孩以及任何女工。最终,男人们也将在限制工作时间的运动中受益。
——摘编自【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英国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成年男工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女工工作时间缩短了,男工工作时间也相应缩短:第二,工厂主之间、工厂主与农场主之间的竞争在保护女工中的作用;第三,女工的斗争在工厂法保护自身中的作用。除女工自身外,其他两者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因为把她们当作为本阶级或阶层谋取利益的工具,要么是把更多的社会责任强加给她们。
——宋严萍《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女工的状况》
材料三:工业革命焕发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
——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女工处境改善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妇女地位变化的认识。(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黑格尔(1770—1831,德国哲学家)关于自由的三个阶段的模式:“对东方世界来说,一个人是自由的;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对近代世界来说,人人都是自由的。”
——摘自(英)柯林伍德著《历史的观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对材料的整体观点或部分观点进行评析,态度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
辽西联合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C D C A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D B B C D B
1.【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舜继尧、禹继舜”是历史真相—事件的“历史”,而儒家、墨家与法家和古本《竹书纪年》对舜继尧、禹继舜的传承方式记载是不同的,所以区分事件的“历史”与记载的“历史”是历史学习或研究须掌握的常识,故选D项;“应该抛弃个人的价值观”不合逻辑,与材料历史记载“却必然出自人手”相悖,排除A项;“我们今天知道的历史是经前人筛选的结果”不合题意,与材料“舜继尧、禹继舜是没有不同说法的”相悖,排除B项;“选取的证据”不合题意,应为“所持的立场”,排除C项。
2.【答案】B【解析】汉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引入了西域的葡萄和苜蓿,丰富了内地的经济生活,说明政治交往中促进了经济的交流,故选B项;“普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对西域水果、植物的引进,不能说明西汉社会风俗的变化,排除C项;“丝绸之路”在汉武帝时期刚刚开创,“完全形成”说法错误,排除D项。
3.【答案】C【解析】据材料“宋代涌现出一批驰名商标”可知,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达,竞争激烈,商贩们特别注重自己的商品信誉和标记,商标作为一种广告承诺,在宋代逐渐流行开来,由此可见驰名商标的涌现反映了宋代商人竞争意识的增强,故选C项;宋代商户推出驰名商标,这是一种商业营销方式,但无法体现多元化,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是商业发展的结果,与市民阶层的追求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宋代市坊制度被打破,但仅凭驰名商标的涌现反映不出商业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排除D项。
4.【答案】D【解析】据材料“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可知,明神宗最终放弃个人想法是遵从了祖宗制度和传统礼制,立皇长子为太子,故选D项;据材料“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可知,明神宗立皇长子为太子主要是受嫡长子继承制影响,无法得出外戚势力左右政局的结论,排除A项;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而非衰弱,排除B项;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无决策大权,排除C项。
5.【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十里洋场”取代“夷场”,“扬气”发展为“洋气”,说明在“欧风美雨”的冲刷之下,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过去渐渐发生变化,体现晚清社会风气的变迁,故选C项;思想文化的概念过大,材料只是强调社会风气,排除A项;新旧杂陈指新旧事物错杂呈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民间的态度,没有体现政府的反应,排除D项。
6.【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黄埔军校不仅创办了多种政治性报刊杂志,还成立爱国剧社,演出多场革命剧目,可见其注重进行革命宣传和教育,故选A项;北伐战争是从1926年开始的,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黄埔军校的斗争对象,无法推知是反对北洋军阀的主力军,排除C项;材料“创办了多种政治性报刊杂志”可知强调黄埔军校的影响,而非黄埔军校成立的条件,排除D项。
7.【答案】B【解析】题干述及的时间是1939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据题干内容可知,出台禁屯货物办法的组织者是昆明市商会,据此可知,民间组织出台办法的目的在于稳定市场环境,以免出现囤积居奇现象,这体现出民间组织发挥了社会治理的相关职能,故选B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昆明市商会,而不是政府所实行的战时统制经济体制,排除A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了昆明市商会出台禁屯货物办法的内容,并没有述及该办法的执行情况,排除C项;题干内容所述及的办法是防止商人囤积居奇,并没有涉及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
8.【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1954年法国民众对新中国的认可度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与的国际性会议,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讨论印度支那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了尽可能争取法国等多数国家、着重反对美国破坏、大力把会议推向前进的做法,最终会议通过《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故选D项;1967年欧共体建立,排除A项;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原则,排除B项;北约是1949年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阵营建立的军事同盟,排除C项。
9.【答案】B【解析】据材料“乔厂长……采用现代化方针,初见成效,得到上级表扬”可知,《人民文学》刊登这一小说是赞扬现代化治厂方式,反映民众希望变革企业管理方式,故选B项;1979年改革开放主要在农村展开,城市企业改革仍处于民间试点,因此没有得到广泛认同,排除A项;据所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现代企业制度是在90年代以后推行,时间不符,排除D项。
10.【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庞贝古城的广告涉及政治、文艺、经济、建筑等内容,反映出庞贝城社会生活的丰富,故选D项。ABC仅仅反映材料部分内容,排除。
11.【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合材料“每个自由人都可以召集他的封臣组成一个法庭”,可知当时贵族具有一定的司法权,这表明当时西欧封建国家权力分散且王权较软弱,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贵族具有一定的地方行政权力,所以司法权力并不独立于行政权力之外,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国家形成于17世纪西欧,与中世纪西欧时间较远,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之间权力与义务较为清晰,排除C项。
12.【答案】B【解析】“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商人,国王和贵族代表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封建力量,因此,新航路的开辟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故选B项;扩大商品销售市场是开拓殖民地,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排除A项;壮大资产阶级力量是通过价格革命,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是两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
13.【答案】B【解析】据材料“文艺复兴首先得花钱”以及资产阶级聘请米开朗琪罗把“金钱幻化成‘美’,使财产带着艺术的芳香”并结合纲要下册第8课所学可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故选B项;“得益于”不合史实、时空,文艺复兴发生于14—17世纪,而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晚期,排除A项;“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不合题意,与材料“文艺复兴首先得花钱”相悖,排除C项;“促进了”不合题意,应为“得益于”,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工厂制度的推行,工人上下班时间都非常固定,所以不仅要求人们在7点以前起床准备上班,而且“神圣星期一”假日也因工作需要而取消,C项正确。人们时间观念的加强是材料的现象,而不是这些变化的原因,排除A项;由于当时钟表等计时器较昂贵,当时并没有普及,排除B项;欧洲的宗教活动一般在星期日,一直没有改变,且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15.【答案】D【解析】据题干内容可知,参议院的设置可以提高决策稳定性,预防民众和派系的冲动导致的决策失误,据此可知,麦迪逊认为参议院有利于推动政治的理性运行,故选D项;题干内容所涉及的对象是参议院,而不是联邦政府,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美国三权分立体制防止独裁专制的出现,排除B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设置参议院的目的,而不是其运作方式,排除C项。
16.【答案】B【解析】据材料“把‘人民资本主义’理论美化成‘人人都成为企业的所有者’”“是资本家和工人利益融为一体的社会制度,二者共有资本、共享民主,社会经济成员在经济上是自由平等的”可知二战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将资本主义美化为资本家和工人利益融为一体的社会制度,二者共有资本、共享民主,社会经济成员在经济上是自由平等的,从而掩饰了资本主义阶级差别的本质,故选B项;材料“把‘人民资本主义’理论美化成‘人人都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强调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美化资本主义制度,未涉及社会化大生产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否认社会化大生产,排除A项;社会形态差异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所在,并且社会形态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社会性质,而材料强调美化资本主义制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美化资本主义制度,并未直接诋毁社会主义制度,不涉及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评价,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2分)
(1)僧侣和尼姑从脱离生产、享受特权到自给自足、自我供养。(2分)
寺院从广占良田到自己开垦山地丘陵土地为主。(2分)
(2)革新了寺院经济模式;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发展;减轻了依靠世俗供养所造成的社会负担;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隐匿户籍的现象;有利于国家赋役的征发;客观上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每点2分,满分不超过8分)
18.【答案】(14分)
(1)措施:进行土地改革;建立乡、村基层政权;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3分)
影响:有利于巩固政权;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的恢复与发展。(3分)
(2)演变:1958—80年代初: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改革开放后:建立乡镇政府和村委会。(2分)
背景:1958—80年代初: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左”倾错误的影响。(3分)
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经济开放性和多元利益主体的发展;民主法治的完善。(3分)
19.【答案】(14分)
(1)工业革命的开展;启蒙思想的传播;工人运动的推动;政府立法(政府颁布《十小时工作法》);成年男工的支持;社会竞争;女工自身的斗争。(每点2分,共6分)
(2)工业革命后,妇女地位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2分)增加了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有利于妇女独立意识增强;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有利于实现男女平等,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每点2分,共6分)
20.【答案】(12分)
例:
观点: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
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希腊地区逐渐形成了城邦独立自治的国家形态,其中最大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各城邦也逐渐发展出不同的政体类型,其中以雅典的民主政治对后世影响较大,但是雅典民主政治并非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因为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力,而成年男性公民只是雅典居民的一小部分,因此,黑格尔所说的“有些人是自由的”应该指的就是雅典民主政治下的成年男性公民。而关于罗马,黑格尔重点强调的应该是它的法律文明,从共和时代到帝国时代,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古罗马形成了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公正平等、注重程序等思想,但是古罗马依然是一个奴隶制社会,只有自由民才能享有这样的权利。因此,黑格尔认为希腊罗马世界,有些人是自由的。
评分说明:观点明确2分、论述8分、总结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