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
1. C 2. A 3. D 4. D 5. A 6. B 7. D 8. A 9. C 10. B 11. C 12. C 13. B14. B 15.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
(1)同:宫城、皇城居于都城中心;街道、建筑大体中轴对称分布。(2分)成因:遵循传统建筑理念;体现皇权独尊地位。(2分)
异:与唐代相比,宋代都城坊市界限逐渐被打破;城市经济功能增强。(2分)成因:较之唐代,宋代城市商品经济更趋繁荣;社会流动性增强,城市人口增多;市民阶层日益壮大。(2分)
(2)考生应从以下角度答题,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每点 3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中外交流:“胡姬酒肆”“胡音”“胡骑”“胡妆”“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船只”等信息,反映了从唐代陆土丝绸之路的繁荣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代兴,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3分)
国内商贸:“金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房屋多用于出租”“城市服务性行业应多于长安”等信息,反映了唐宋间城市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繁荣。(3分)
社会关系:“娶五姓女”“人尚谱牒之学”“不问家世”“不问阀阅”等信息,反映了唐宋间门第观念的淡化与阶层流动性的增强。(3分)
制度变迁:“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进士擢第”“取士不问家世”等信息,反映了唐宋间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更加注重公平竞争,给政治增添了活力。(3分)
17.(11分)
(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西学东渐出现高潮;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失败。(4分。每点 2分,答出其中 2 点即得满分。)
思想内涵:肯定史学对于启迪民众、推动文明进步的重大意义;主张遵循进化理念对史学进行大胆革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褒扬民主立宪政体。(3分。每点 2 分,答出其中 2 点即得满分。)
(2)看法:梁启超的“新史学”蕴含了变法革新、追求民主的政治理念,对于开启民智、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新史学”吸收西方的进化观念改造中国传统史观,革新了历史研究方法,促进了近现代史学研究的进步。(2分)但梁启超的“新史学”过分强调历史的“公理公例”,未能有效结合中国国情分析历史;“进化观念”也并非完全科学,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即唯物史观才真正来到了中国。(2分)
高一历史答案(共2页) 第 1 页
18.(14 分)【示例】
革命·童谣(1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首源于欧洲的童谣曲调在中国的流传,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斗争、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唤起民众伟力、领导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历史见证。(2分)
国民革命时期,因该童谣曲调简单易学、铿锵有力,中共党员罗振声、邝墉等将其改编为《国民革命歌》,新填歌词阐明了国民革命的目标、任务和手段,便于宣传和动员革命,一经面世便广为传唱。土地革命时期,鉴于该曲朗朗上口,苏区军民将其改编为《土地革命歌》,用于宣传党的土地革命政策,激发群众革命积极性。全面抗战时期,党又将其重新填词为《团结抗战歌》,这是我党积极宣传团结抗战主张,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该曲逐渐从革命宣传工具回归为纯粹的儿歌,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一直传唱至今。 (8分)
综上所述,这首欧洲童谣在中国的传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推动革命斗争的历史缩影。它在不同革命时期被改编成充满昂扬战斗精神的革命歌曲,为党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工作、激发群众革命热情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从流传已久的外国童谣变为铿锵有力的革命歌曲,再回归到家喻户晓的中国版童谣,这一历史过程启示我们,只有符合时代需要并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方能成为经典的历史传唱。(3分)
【注】:示例只提示答题角度与评分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
19.(16 分)【示例】
(1)第一阶段:1953-1961年,票证供应制度逐步形成。 (1分)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短缺,缺乏工业化积累;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家统一调配资源和消费品,优先保障工业化与城市基本生活供应。(2分)
第二阶段:1961-1966年,票证供应制度暂时放松。 (1分)说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八字方针”的实施使国民经济情况好转,消费品供应状况有所改善。(2分)
第三阶段:1966-1976年,票证供应严格,拓宽了种类与范围。 (1分)说明:“文革”期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商品供应十分紧张。(2分)
第四阶段:1980-1993年,票证供应制度逐步取消。 (1分)说明:改革开放后得益于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消费品紧缺的状况得到彻底改善,凭票供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逐渐减弱直至最终退出历史舞台。(2分)
【注】:示例只提示答题角度与评分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划分方式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帮助:材料二为实物史料,属历史文物,对我们了解计划经济短缺时代下人们的消费倾向与消费方式有重要的史料价值。(2分)
材料三为文献史料,属官方权威论断,有助于我们理解票证制度的存废与经济体制嬗变之间的历史关联,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党和国家始终在发展中把保障与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的政治理念与执政为民的家国情怀。(2分)
高一历史答案(共 2 页) 第2 页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高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与夏商大约同一时期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近年来在祭祀坑内新出土了成组的青铜尊等青铜礼器,这些器物大都采用了与中原青铜器相同的“泥模块铸法”,但其中的“顶尊跪坐人像”为该地区仅见。这可用于佐证
A.青铜文明的宗教色彩 B.不同区域间文化趋同
C.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D.三星堆文化独立发展
2.在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之前,其它各诸侯国也推行过一些针对土地制度的改革。如公元前684年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公元前 594年鲁国的“初税亩”,公元前 538年郑国子产“作丘赋”。这主要说明,当时
A.变革生产关系是大势所趋 B.中央集权制度萌芽
C.土地私有制取得合法地位 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3.汉代,循吏的主要特征是“施教导民”“奉法循理”“奉职循理”,酷吏则“以猛服民”“专任刑罚”“刻削少恩”。二者虽风格迥异,但同受朝廷重视。这一制度安排旨在
A.提升中央行政效率 B.厉行思想文化专制
C.削弱豪强大族势力 D.强化地方治理效能
4.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记载:“自兵兴以后,经费不充,于是征敛多名,且无恒数……其丁狡猾者,即多规避,或假名入仕,或托迹为僧……钝劣者即被征输,困竭日甚。建中新令……恒额既立,加益莫由,浮浪悉收,规避无所。”“建中新令”指的是
A.租庸调制 B.均田制 C.一条鞭法 D.两税法
高一历史试题(共8页) 第1页
5.宋代画家在绘制自然物象前常进行“格物穷理”的观察,主要体现在用散点透视、移步换景的方法 360度观察,力求更全面地了解客观物象,穷尽其广大与细微之处,且不只客观记录山水,更将自己的主观精神融合其中,体现了他们“观物察己”的自然观。这说明,宋代
A.艺术创作深受理学影响 B.市民文化得到长足发展
C.绘画技法强调科学写实 D.士人群体崇尚个性解放
6.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廷开始禁止汉民到蒙地耕种,明令:“民人(汉族)所典蒙古地亩,应计所典年份,依次还给原主”,而内地诸省百姓往往蜂拥而至,难以阻挡。 到道光元年(1821年),清廷遂议定:“(蒙古)敖汉旗招民(汉族)开垦之地一律给予印照,按亩交租”。清政府这一政策调整反映出,当时
A.国家财政亏空愈发严重 B.内地人地矛盾日趋尖锐
C.朝廷极力奉行重农理念 D.蒙汉边地互市数量增多
7.1860年代以后的晚清,江南地区土布业“即用手拉梭机,自纺自织,后即逐步改用铁木机,织改良土布,并开始染色 产地遍布于江阴、常熟、武进、无锡 以江阴、常熟为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A.自然经济基本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农副产品出口激增 D.纺织行业的近代化初显
8.1896 年,盛宣怀在上奏中指出,“时下用人之机,然文科之士多空谈性理,武人则粗陋不堪,于洋务全然无用”,只有“于文武举之外,另设一科,使新学堂卒业者同有出身正途,同能进侍科第,方能安心专攻有用之学”。 由此可知,他力图
A.推动学堂教育 B.否定科举制度 C.提倡实业救国 D.发展近代科学
9.1915 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中曾申明“批评时政非其旨也”,1920年时则说:“你谈政治也罢,不谈政治也罢。除非逃在深山人迹绝对不到的地方,政治总会寻着你的……我现在所谈的政治不是普通政治问题,更不是行政问题,乃是关系国家民族根本存亡的政治根本问题。”陈独秀的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
A.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1929-1932年,湘鄂西苏区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劳动互助社和犁牛合作社,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发展军需工业、民用工业等措施。这些举措
A.保证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B.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需要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解决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
高一历史试题( 共8页) 第2页
11.表1是1944年山东清河区抗日根据地的参议会人员构成情况表。这可用来说明,清河区抗日根据地
表 1
地区 行政委员数目 共产党员 进步人士 中间力量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清河 96 29 31% 29 31% 38 38%
博兴 51 16 31% 12 23% 23 46%
垦利 56 29 51% 24 42% 3 7%
A.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B.大力推行减租减息政策
C.努力建设抗日民主政权 D.重点关注抗战宣传工作
12.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面对复杂的斗争形势,我们必须积极处理好同各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在总方针上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该主张意在强调,党和政府应当
A.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 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C.孤立并打击主要敌人 D.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3.图1是广西 1952年和1957年主要行业生产总值的对比情况。这表明,当时广西
A.商业出现公私合营高潮 B.工业领域增长率最高
C.国民经济比例明显改善 D.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
14.1978年,全国社队企业(乡镇企业的前身)的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 37%,但到198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标志着中国农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农民就业观念的更新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C.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D.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
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习总书记还代表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并表示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据此可知,当前中国正致力于
A.推动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发展 B.构建新型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C.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伟大复兴 D.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大国责任
高一历史试题(共8页) 第3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14分)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唐宋社会变迁”主题探究活动时,搜集到如下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唐】李白《少年行》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唐】元稹《法曲》
·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曰:“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
—【唐】刘餗《隋唐嘉话》
材料三
·宋代朝廷官员出使东南亚国家,常怂恿他们的商人来中国:……载着中国商人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船只,取代了南亚和西南亚的商船。……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 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自隋唐而上,官有薄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所以人尚谱牒之学,家藏谱系之书。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阈阅。
——【宋】郑樵《通志略》
·关于唐长安两市及北宋开封城内各有多少服务性行业,史书虽无明确记载,但宋敏求《长安志》卷八《东市》条记载,唐代长安东市有220行,《西湖老人繁盛录》记载南宋临安有414行。据此可约略推断介于其间的北宋,城市服务性行业应多于长安而少于南宋。
——摘编自宁欣《唐宋城市经济社会变迁的思考》
(1)比较图 2、图 3,概括指出唐宋都城的城市布局有何异同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各自的成因。(8分)
(2)对比材料二、三,哪些信息可作为解释“唐宋社会变迁”的证据 概括说明理由。(6分)
高一历史试题(共8页) 第4页
17.(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梁启超与“新史学”
材料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修史的传统。以《史记》《汉书》等为代表的二十四史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书写典范,塑造了中国传统史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人历史观念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时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史学”对中国传统史观进行了彻底颠覆。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历史者,以过去之进化,导未来之进化者也。……史家所以尽此义务之道,即求得前此进化之公理公例。
——摘编自梁启超《新史学》(1900年)
·中国二十四史,以一朝为一史。只见有君主,不见有国民也。 就其事变之著大而有影响於社会者,各以己意约举而分之,以便读者。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第二中世史,自秦一统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中央集权之制度,日就完整,君主专制政体全盛之时代也。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於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君主专制政体渐就湮灭,而数千年未经发达之国民立宪政体,将嬗代兴起之时代也,此时代今初萌芽。虽阅时甚短,而其内外之变动,实皆为二千年所未有,故不得不自别为一时代。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史叙论》(1901年)
·梁氏“新史学”未能解决历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史家的世界视野与本土情怀之间的张力问题。梁启超醉心于“历史”的“公理公例”,甚至套用欧洲历史经验对中国历史作出“脸谱化”评判。……梁启超所援引的文明进步、社会进化观念,其实与真正的历史规律还有相当距离。
—摘编自李恭忠《梁启超的“中国史”自觉及其限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创立“新史学”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内涵。(7分)
(2)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梁启超“新史学”的看法。(4分)
高一历史试题(共8页) 第5页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传唱:一首童谣
材料 童谣《两只老虎》,以其简洁、动人的曲调被广为传唱。 该曲曲调源于欧洲童谣,被各国的不同语言传唱为多种版本,传唱度较高。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后,即被黄埔军校中的中共党员罗振声、邝墉等填词而成为《国民革命歌》,其歌词言简意明,曲调铿锵有力,一字一音,充满昂扬的战斗精神,一经面世便广为传唱。 其后历经多次填词改编,最后又演变成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中国版童谣。
《国民革命歌》(中共党员罗振生、邝墉等填词)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土地革命歌》(中央苏区广泛流行)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和劣绅,和劣绅! 我们要做主人,我们要做主人,分田地,分田地!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 我们要做主人,我们要做主人,真欢喜,真欢喜!
《团结抗战歌》(中共第二战区政治部《政治工作》1938年刊载)
反对摩擦,反对摩擦,除汉奸,除汉奸! 巩固统一战线,巩固统一战线,救中国,救中国!
反对倒退,反对倒退,除汉奸,除汉奸! 大家努力进步,大家努力进步,救中国,救中国!
反对妥协,反对妥协,除汉奸,除汉奸! 坚持抗战到底,坚持抗战到底,救中国,救中国!
《两只老虎》(抗战胜利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广泛流行)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 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据马乐、卢烈炎《革命与童谣:从〈国民革命歌〉到〈两只老虎〉》
与燕毅《《国民革命歌》及其他》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革命·童谣”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14分)
(要求:表述成文,结构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正确,条理清晰。)
高一历史试题(共8页) 第6页
19.(16 分)票证供应制度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时代一项重要的消费分配制度,除人民币外,各类全国通用票证是当时唯一在全国流通的支付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 2 新中国票证供应制度大事记
时间 大事
1953年11月 政务院颁布《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命令》,新中国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正式确立,规定粮食统一由居民凭借购粮证或户口簿在国营商店购粮
1954 年3月 城镇粮油统销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普遍实行
1954年9月 全国发行通用布票
1955年8月 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四证三票制度”,即: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市镇饲料供应证和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和地方饲料票
1955年9月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的名义印制的 1955年版全国通用粮票开始在全国发行使用,同时印发油票
1957年7月 商业部印发肉票,此外还对烟酒糖票、蛋票、豆制品票、糕点票以及各类副食进行计划供应
1959年 发行各类日常工业品消费券
1961年 凭票供应“放松”,人均供应量增加
1962年 在全国范围内发放日用工业品消费券,如火柴、肥皂、暖壶、脸盆等,此后逐步发放手表票、收音机票、缝纫机票、自行车票、电视机票等
1966-1976年 凭票供应的商品种类与范围拓宽
1980年 各地相继开始取消糕点票
1983年12月1日 商业部宣布取消布票
1985年1月 国家正式取消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
1988-1990年 国家先后取消烟酒票、肉票、蛋票及糖类等副食票
1992年 各省市相继放开根食价格
1993年4月1日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中正式宣告取消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的举措,“四证三票”随之全面取消
—据高倩《凭票供应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1953-1978)》、
李崴《票证:家国巨变的方寸记忆》等整理
高一历史试题( 共8页) 第7 页
材料二
—选自李三台《票证里的中国》
材料三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 年 12月 18日)
(1)根据材料一,采用一个合适的时间尺度,对新中国票证供应制度的演变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分别说明划分依据。(12分)
(2)材料二、三对我们深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城乡居民消费状况有何帮助 (4分)
高一历史试题(共8页) 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