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历史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汉
2.秦长城起止地点是
A.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 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C. 西起陇西,东到辽东 D.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3.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包括( )①国内开明的民族政策 ②经济繁荣 ③对外开放的政策 ④中华文化昌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 市舶司 B. 澎湖巡检司 C. 行省 D. 宣政院
5.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某朝代著名建筑卡片,其中名称部分应该填写的是( )
名称:
朝代:明朝
地位: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A. 万里长城 B. 紫禁城 C. 布达拉宫 D. 圆明园
6.“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颂的是带兵收复新疆、开发新疆的哪一位将领
A. 李鸿章 B. 左宗棠 C. 林则徐 D. 琦善
7.民国时期旅顺学生刘汉成,到当时汉口谋生。当店主问他读多少书,他亮出了其“小学毕业证”,毕业时间是“民国三十八年二月五日”,请问应是公元( )
A. 1947年 B. 1948年 C. 1949年 D. 1950年
8.1935年1月的一次会议上,一向发言很少准备提纲的毛泽东这次却破例了。他不仅说明军事失利问题的原因在于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得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而且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以下说法与这次会议相关的是( )
A.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 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 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9.某同学讲述人民解放军的故事,符合主题的有( )
A. 百团大战 B. 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0.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A. 粤汉铁路 B. 淞沪铁路 C. 滇越铁路 D. 平汉铁路
11.“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材料中的“此翁”及其主要贡献是( )
A. 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 B.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 屠呦呦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D. 焦裕禄以身作则改变兰考面貌
12.中国能在国际舞台上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 )
A.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融入国际社会
B.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C.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
13.《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在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人 D. 中共十五大
14.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在宗教上被认为是“神之子”的是( )
A. 皇帝 B. 诸侯王 C. 法老 D. 单于
15.东罗马帝国定都于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该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最终摧毁这一帝国的国家是(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西罗马帝国 C. 奥斯曼土耳其 D. 阿拉伯帝国
16.他是一位英国的“戏剧全才”,不论是喜剧还是悲剧,都能深刻地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充分体现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下列作品属于他的是( )
A. 《哈姆雷特》 B. 《蒙娜丽莎》 C. 《神曲》 D. 《十日谈》
17.拿破仑成为自己的称帝这样辩解道:“如果是个法国人,而又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我想他就不会是华盛顿……至于我,是戴着王冠的华盛顿。”对“戴着王冠的华盛顿”一语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资产阶级皇帝 B. 专制制度的复辟者
C. 法国民主制度的开创者 D. 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18.九年级(1)班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他们搜集到的资料有:马克思、恩格斯的画像、《共产党宣言》《国际歌》歌词等。可见,说明他们要探究的主题是( )
A. 近代社会主流思想 B. 资产阶级运动 C.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 民族解放运动
19.如图人物命运多舛,28岁患耳疾,后来两耳完全失聪,但勇于与命运抗争,创作出了《英雄交响曲》等不朽乐章。这位音乐家是( )
A. 贝多芬
B. 牛顿
C. 聂耳
D. 但丁
20.这一条约的签订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的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得出这一条约是( )
A. 《凡尔赛和约》 B. 《四国条约》 C. 《北大西洋公约》 D. 《九国公约》
21.2011年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90周年。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和美国罗斯福新政共同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为摆脱经济困难 B. 都是在保留现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进行
C. 都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D. 都强化了市场经济
22.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断升级,波及范围越来越广。下列行径中,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的是( )
A. 日军进犯卢沟桥 B. 德军入侵波兰 C. 德军入侵苏联 D. 日军偷袭珍珠港
23.当今世界,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分别是( )
A. 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 B. 联合国和欧盟
C. 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 D. 二十二国集团和世界贸易组织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运动席卷整个非洲大陆。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其主要领导人是纳赛尔
B. 1953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C. 国家宣布将巴拿马运河收归国有
D. 它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2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是( )
A. 科教兴国 B. 尤里卡计划 C. 星球大战 D. 科技立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不断深化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这次改革的范围?
材料二: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北魏书 咸阳王禧传》
(2) 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这次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 1957--1978 年间的 2.1%提高到了 1979--1984 年间的 4.9%.人民的人均收入从 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元
(3) 我国的“农村改革”指什么?这次改革发生的地点?
材料四: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4) 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材料五: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5) 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设计师是谁?
27.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创立了什么学派?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 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成哪本书?
(3)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政见的权利,如果你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会学习哪家的思想?为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指什么?请举两例说明,这次“变革”是如何“彻底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什么?“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是从哪两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开始的?
(3)以上两次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分别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4)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道理?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四点五亿两,以海关税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 写出与材料一、三相关的条约名称。
(2) 与材料二相关的条约中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
(3) 一、二两个材料中规定的内容中相同的有哪些?(找出两个点即可)
(4) 与材料一三相关的事件,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5) 材料三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题文中的“殷”是商朝的都城,因为公元前14世纪,商朝的国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所以商朝又名殷朝。商朝的青铜制造业发达,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所以答案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商朝的建立与灭亡的历史。需要重点掌握商朝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长城的起止点。根据所学: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故选A。
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由所学可知,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其原因有多方面,如:唐朝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朝文化昌盛,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了高度发展;同时,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这些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和学者等。由此分析,②③④都是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而民族政策,与对外交往无关。所以ABC不正确,故选D。
4.【答案】A
【解析】宋代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宋朝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属于海外贸易,所以,宋朝政府给她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市舶司,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宣政院管理西藏,行省是元朝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故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市舶司。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5.【答案】B
【解析】明朝时期,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石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明清紫禁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据题干关键信息“朝代:明朝;地位: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并结合所学,名称部分应该填写的是紫禁城。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紫禁城。题干关键信息“朝代:明朝;地位: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解答本题要把握紫禁城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可见上述诗颂扬了左宗棠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业绩。故选B。
7.【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民国成立于1912年,与旧年历相差1年,月、日、置闰则同公历。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换算是:民国年=公元年-1911,公元年=民国年+1911,所以民国三十八年二月五日是:1911+38=1949年,所以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纪年方法。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掌握中华民国的纪年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的内容。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答案】C
【解析】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近代交通的出现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擅建了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从上海到吴淞的淞沪铁路,全长14.5公里。英国商人修建的淞沪铁路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是投入运营的铁路。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可知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B符合题意;王进喜被称为“铁人”、焦裕禄被称为“人民好干部”,排除AD;屠呦呦的成就是医药学,排除C。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贡献。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贡献。
12.【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是中国能在国际舞台上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根本原因。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能在国际舞台上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根本原因。重点掌握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十五大的相关知识。1997年,中共十五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故选项D符合题意;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以及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高度评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且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综上所述,排除选项ABC,故选D。
14.【答案】C
【解析】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古代埃及的最高统治者称法老,在宗教上被认为是“神之子”。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埃及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法老是古代埃及的最高统治者。
15.【答案】C
【解析】曾经盛极一时的拜占廷帝国因6世纪后四处征讨,财尽民穷,外患不断,于13世纪上半期被西方军队征服,后虽复国,但领土大为缩小,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古老的千年帝国灭亡.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拜占廷帝国.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拜占廷帝国灭亡的相关史实.
16.【答案】A
【解析】据题干“他是一位英国‘戏剧全才’不论是写喜剧,还是悲剧,都能深刻理解人类的精神状态。”可知,评价的是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脸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掌握莎士比亚的主要成就。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文艺复兴的内容与影响。
1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拿破仑之所以可以与华盛顿相提并论,是因为两者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拿破仑颁布了《民法典》,华盛顿颁布1787年宪法。两者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但是他又加冕称帝,因此他是资产阶级皇帝。故选A。
18.【答案】C
【解析】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惨败,引发法国9月4日革命,资产阶级建立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卖国,对内镇压人民。在这种情况下,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后来,巴黎公社遭到血腥镇压,“五月流血周”标志着巴黎公社的失败。巴黎公社失败后,为了纪念公社、鼓励无产阶级的斗志,欧仁 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歌词,狄盖特为它谱曲,《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成为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画像、《共产党宣言》《国际歌》歌词”及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他们要探究的主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国际歌》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
19.【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贝多芬命运多舛,他创作的《英雄交响曲》标志着他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故选项A符合题意;牛顿是科学家,聂耳是中国音乐家,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故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贝多芬的艺术成就的相关史实。理解《英雄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贝多芬的艺术成就的相关史实。
20.【答案】D
【解析】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等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主导会议的是美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然而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九国公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九国公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共同影响。本题中A、B两个选项都是三个事件的共同点,但A是目的,B是前提,罗斯福新是强化了计划经济,所以A、B、D都不符合题意。故应选C。
2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二战”的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本军队偷袭美军事基地珍珠港,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战争。日军进犯卢沟桥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战争是在亚洲。德军入侵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二战爆发。德军入侵苏联标志着二战战火扩大。故选D。
23.【答案】A
【解析】世界贸易组织(WTO)是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1945年10月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当今世界,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是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
故选:A。
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世界贸易组织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的相关知识。
24.【答案】A
【解析】二战以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在北非展开。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获得埃及的真正独立。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A叙述正确。BCD叙述均错误。
故选A。
本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运动席卷整个非洲大陆为依托,考查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亚非拉美的奋起。
25.【答案】D
【解析】1974-1975年,日本受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经济发展减缓。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科技立国”政策。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日本“科技立国”政策。
26.【答案】【小题1】(1)依据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土地改革逐步展开。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止鲜卑语等汉化措施,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放弃鲜卑族的旧俗,依然决然进行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的社会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1980年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的历史事件分别是:新中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5)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故答案为:
(1)土地改革运动。新解放区。
(2)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的社会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4)新中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5)邓小平。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本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相关知识的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本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7.【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汉武帝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成《论语》。
(3)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政见的权利,如果我们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会学习儒家思想,因为儒家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故答案为:
(1)儒家学派;核心:“仁”。
(2)《论语》。
(3)我会学习儒家思想,因为儒家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正确认识各家学派思想的基础上可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思想观点、百家争鸣的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思想观点、百家争鸣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8.【答案】(1)据材料“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世界的面貌”可知,材料一中所说“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指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轮船、火车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据材料“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可知,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是从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开始的。1885能德国人卡尔 本次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3)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是电力和内燃机的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围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作答。
故答案为:
(1)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轮船、火车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
(3)“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本题以两次革命的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应重点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内容及其影响。
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内容及其影响。
29.【答案】【小题1】(1)据材料“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相关的条约是《南京条约》;据材料“清政府赔赏白银四点五亿两,以海关税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相关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2)据材料“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相关的条约是《马关条约》;与材料二相关的条约中危害最大的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根据材料“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賞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等”可知,两个材料中规定的内容中都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表明清廷的主权已经尽丧,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极力维护帝国主义的利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
(1)《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2)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都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
(4)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和影响。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