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复习
历史观点论述题专项50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下)
时间 大事
1949年10月 开国大典
1950年6月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61年春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据张海鹏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等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1949-1992年中国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1949-1992年中国历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温馨提示:【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历史事件1: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历史事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观点:良法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抗美援朝
1950年冬-1952年底 土地改革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3年 抗美援朝
1953﹣1957年 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1976年 中共八大召开;建成大庆油田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17年 中共十九大召开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据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4.下表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3年 抗美援朝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据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中国“从此站起来”的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
时间 标题
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949年10月1日 万岁,新中国!
1950年7月16日 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
1950年11月6日 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志愿抗美援朝
1953年春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4年9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陈月明《使命与主体:(人民日报)社论(1949-2008)的话语呈现》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7.共和国初期(共5分)
材料:下列历史照片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请从材料的照片中任意选取两个历史事件,并提炼出一个主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照片中的历史事件与提炼主题之间的关系。(要求:主题立意明确精炼;史实选择准确;阐释说明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主题1 照片(填序号) 用所学知识说明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示例② 资本主义工商业等三大改革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
主题2 照片(填序号) 用所学知识说明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0—1953年 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据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编制
(1)请写出1950年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指导文件,并列举一项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成就。
(2)从上表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标题
时间 标题
1949年10月1日 万岁,新中国!
1950年7月16日 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
1950年11月6日 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支援抗美援朝
1953年10月1日 为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远大目标而奋斗
1954年9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
1955年5月1日 用我们的英勇劳动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1)材料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 (会议)上通过的,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2)请你从材料中选取两三个相关联的史事,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10.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实现工业化是我国人民一百年多来梦寐以求的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中国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895年 大生纱厂创建
“一战”期间 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1925年 大生纱厂无力维持,被江浙财团接办,后落入官僚资本手中
九一八事变后 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
解放战争期间 内战使荣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
1956年 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1986年 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
2022年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
(1)根据材料,指出大生纱厂创建者的姓名。
(2)阅读材料,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关联的事件,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
观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论述:大生纱厂无力维待,最终落入官僚资本手中,反映了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挤压。荣氏企业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与剥削,生存艰难,陷入困境。中国的民族工业孕育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在三座大山压迫与剥削下,艰难求生。
结论:综上所述,只有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11.材料论述
时间 历史事件
1898年 戊戌变法
1911年 辛亥革命
1945.4---6月 中共“七大”召开(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强调要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947年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随后,广西、新疆、宁夏、西藏自治区成立)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材料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哪一事件做了准备?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任意选取其中的两个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对提炼的观点加以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0—953年 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两个主题,请你任选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相关联的史事(至少两个),围绕主题,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部分)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 1950年6月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1951年9月 人民解放军先遣支队进驻拉萨 1953年底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6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底 “一五”计划完成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政治、经济、民主法制领域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请从经济角度举出1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2)为解决中国社会温饱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转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自拟标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感悟历史。
材料
时间 标题
1949年9月 政协代表欢聚一堂讨论国旗、国度、纪元
1949年10月1日 举行开国大典
1950年7月 土地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人民无限喜悦
1950年10月19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进朝鲜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
1956年底 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两个主题。请你任选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三个与主题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论述。
作答要求:
(1)表述须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按照“我选的主题—史事—论述”的格式作答。
15.材料:
时间 事件
1949年9月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10月 开国大典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0—1953年 抗美援朝
1953—1956 三大改造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问题: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0—953年 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问题: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17.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923年 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38年 王进喜进旧玉门油矿当童工,干着和大人一样的重活,经常挨工头的打骂。
新中国初期 1950年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从1950年春到1953年秋,王进喜一直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钻工。他说,党把我们当主人,主人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被动地干活。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9年,王进喜被选为建国10周年国庆观礼代表。路过沙滩时,看到行驶的公共汽车上背着"煤气包",才知道国家缺油,蹲在街头痛哭。从此,这个"煤气包"成为他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思想动力之源。
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玉门闯将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克服重重困难,创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
“文革”时期 1966年12月,王进喜到北京向周总理汇报大庆油田生产的严峻形势。返回大庆后,他走遍油田,贯彻总理的指示精神“大庆生产一天也不能停”。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围绕-个观点,选择表中与观点相关联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题目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字数100-150字之间)
18.[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材料: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一个五年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公私合营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文化大革命” 建设成就
以上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第二单元的课题及每课的子目,请围绕单元主题,从单元内容中选取至少两个子目,凝练一个观点,并运用具体史实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9.根据下表所示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 事件
1950年 土地改革
1953年 “一五”计划
1953年 三大改造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事件。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①观点:
②选择的历史事件:
③阐述:
20.新中国政治、经济建设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完成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节选)
时间 重大事件
1954年 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6年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6—1966年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设成功
1956—1966年 我国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
1965年 我国率先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1.在中图近代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人做着各种各样的梦,梦想着自强求富,梦想着变法图强,梦想着民主共和,中国民族复兴的路在何方,民族复兴的力量在何处,让我们跟随百年探索主题展,开启一段探索之旅。
探究一 【百年探索 前赴后继】
材料一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之路简表
领导阶级 重大事件 探索结果及影响
地主阶级 ①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没有让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② 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1)将材料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之路简表》①②处补充完整。
(2)对比中国各阶级的探索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
探究二 【百年征程 波澜壮阔】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括号内填“错误”。
A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为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 )
B地图中的方框内从东至西应填人的地名是“延安——上海”。( )
(4)根据图中所指出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历史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探究三 【百年初心 历久弥坚】
材料三 中国现代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4年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
1971年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8年 实行改革开放
2013年 提出建设“一带一路”
2021年 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5)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2.集社论释史。社论是报纸及其主办方就重大事件和问题发表的评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第三兴趣小组为探究中国的社会变迁,收集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部分时期的社论,并整理出标题与部分内容进行分析。
时间 标题 部分内容
1949年1月1日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1951年1月1日 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人民志愿军证明了中国人民力量和世界人民力量永远不能被战胜的真理……中国人民必须在一九五一年努力发展土地改革工作。
1953年1月1日 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8年8月13日 祝早稻花生双星高照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
1972年1月1日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联合国发生的变化,是国际形势大好的一个生动反映。
1979年1月1日 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1980年1月1日 迎接大有作为的时代 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我们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中心工作。
(1)从1949-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的元旦社论的标题看,其内容反映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填写字母)
A.力争和平解放西藏 B.大力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建立和巩固新政权 D.争取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2)根据所学知识编写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部分内容。
(3)兴趣小组根据上述社论探讨了1953-1980年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并觉得很有启发。如果你参与此次讨论,将作何简要发言?写出你的发言稿。
23.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重大事件(20世纪50—70年代)
时间 事件(部分)
1950年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3年起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1953年 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其中提到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1年 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请选择上述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3年 抗美援朝
1953-1957年 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1976年 中共八大.召开、建成大庆油田、“两弹一星”成功
1978年 小岗村分田包干到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17年 中共十九大召开
2021年 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编制阅读材料,提取两个相关联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5.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人民百年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 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军到达井冈山
1929 年 古田会议
1935年 遵义会议
1945 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
194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3 年 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78 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年 决定在广东、福建设置经济特区
1984 年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根据材料,选择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选择的事件,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6.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险峻而壮丽、艰辛而宽广的中国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代化是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潮流,也寄托着马克思主义先驱对理想社会的期许。错失了工业革命机遇的中国,从所谓“天朝上国”跌落成任人宰割的“鱼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国人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救亡图存之路。一个个方案都试过了,却又屡屡化为泡影。一条条道路都探寻了,却撞得头破血流。只有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根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祸根,实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彻底改造,才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从“四个现代化”目标到“三步走”战略,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设现代化强国……党领导人民不但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而且探索开辟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使我国国家制度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一系列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摘编自宣言《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宣言《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参考示例,观点正确,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示例:
论题: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向西方学习。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马关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资本主义制度,但最终遭到失败。1911年的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革命成果很快被袁世凯窃取。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探索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努力均告失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6年 中共八大召开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年 中共十一屈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4年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5年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年份。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3年—1956年 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8年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83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字数在100—150字之间)
30.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新中国的农村经济政策”进行探讨,下表为该小组整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颁布的农村经济政策(部分)一览表。
时间 政策
1950年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3年12月 中央公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规定》
1978年以来 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请根据该历史学习小组整理的表格任选两个事例,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31.阅读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材料 下表20世纪我国的重大政策简表(部分)
时间 政策 影响
1950—1952年 土地革命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953—1956年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58—197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生产停滞不前
1978至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富裕
32.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 新中国的成立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4年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78年 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83年 在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讲话
2021年 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请选择表格中2个历史事件,通过分析其共同作用,或概括其共同主题,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合理,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3年 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年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决定在广东、福建设置经济特区
1983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1984年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1992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
201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21年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20世纪我国的重大政策简表(部分)政策
时间 政策 影响
1950-1952年 土地革命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953-1956年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58-197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生产停滞不前
1978-至今 A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富裕
(1)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A”处的政策补充完整。
(2)阅读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20世纪我国的重大政策简表(部分)
时间 政策
1950年 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958年 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3年 新中国实行“三大改造”
20世纪70年代末 中国开始农村改革
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6.经济建设与中国特色。
陈东同学在“历史知识进校园”活动中承担“经济建设与中国特色”展板的设计任务。通过搜集整理,摘抄出如下资料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0年 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3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视察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践;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2001年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2017年 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请为陈东同学设计的展报提建议,需提炼主题,选取材料,并叙述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可从经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对外开放、理论思想的关系任选角度展开论述。)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现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摘编自习近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
阅读上述材料,从材料中选择一个观点或自己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50字以上。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包产到户责任制在中国历史上曾三起三落。包产到户的第一次兴起是在1956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认为脱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包产到户被迫终止。第二次兴起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各地又重新建立起生产责任制,但仅过三四个月就中断,被作为复辟资本主义的做法而遭到批判。1959—1961年,为了克服困难,实行生产责任制的问题重新被提了出来,包产到户第三次兴起。但1962年8月再次被作为“复辟资本主义”的活动而遭到批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凤阳县进行了大包干的试点。大包干属于包产到户的另一种形式,用群众的话说叫作“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与此同时,包产到户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恢复发展起来。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
(1)请写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展开的生产关系调整的政策全称。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子目 相关关键词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
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1)根据以上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党和政府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得益于哪一次会议?
(2)选择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论证“改革(对外开放)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先写题目,后例出两个历史事件,之后围绕材料给出的关键词进行说明,最后总结扣题。论证观点正确,条理清楚,史论结合。)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重庆市巴渝学校筹备“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研学实践活动,准备瞻仰中国共产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重要纪念场所等。
请在下图中选取两个地点,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
41.根据如下表所示的中国改革开放的部分事件,解答下列问题。
选择材料中的三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己拟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时间 历史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国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大事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逐渐推行
1980年 我国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4年 “一国两制”方针正式提出
1984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92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香港回归祖国
1999年 澳门回归祖国
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5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会面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上表中的哪件大事奠定了思想基础?
(2)从上表中提取三件或四件大事,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选大事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部分)
时间 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年 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 国有企业改革
1984年 设立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8年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 开放重庆、武汉等城市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44.改革是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是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实施的政策。
政策 作用
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一五计划;国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制度创新”的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通畅)
45.【深圳速度与中国式现代化】
深圳发展大事记(部分)
1978年 深圳镇面积只有2.9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城区道路不足3公里。镇的周围都是农田。
1979年 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建市时面积为2020平方公里。
1980年 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经济特区,这天被世人称为深圳生日。
1981年 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
1984年 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8年 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
1992年 邓小平第二次视察深圳,发表了极为重要的谈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特区姓“社”不姓“资”。
1992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2004年 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无农村无农民的城市。
2018年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9个区,总面积1997.4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27.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02.66万人,城镇人口1302.66万人,城镇化率100%,是中国第一个全部城镇化的城市。
——摘编自《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深圳发展”为主题,自拟观点,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字数100字以上)
46.实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表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成就表(部分)
项目 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 从1978年的3678.7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990865.1亿元
进出口贸易总额 从1978年的355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27.8万亿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1978年的171元,提高到2018年的28228元
贫困人口 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7.7亿,到2019年底减少到551万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什么重要成就?
材料二 中国经济特区分布图(见下图)
(2)观察材料二,写出图中的②代表的经济特区的名称。图中经济特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材料三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诞生过程:
时间 会议 内容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③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将③空格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4)根据以上材料,围绕“改革开放”或“邓小平理论指导”自定一个观点,在材料中选取至少两个相关的史实,展开论述。(要求:观点简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7.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请从以下材料中选取2—3个事件,结合所学围绕“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阐述或说明。要求:阐明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不少于100字。
事件 简介
中共一大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 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8.读表,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与发展历程
时期 相关史实 成就(意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 ①________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三大改造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稳步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 ②________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③___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表的空白处填写。
①
②
③
(2)综合上述材料,围绕主题,自拟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时间 会议 内容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2年 中共十三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即坚持以①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97年 ②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三次重要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
材料三:中国梦,富强梦;中国梦,振兴梦;中国梦,幸福梦.....睡狮猛醒巨龙飞腾,中国道路坎坷踏平,万里长城巍巍昆仑,中国精神如日东升。
——京歌《中国梦》节选
材料四:经历了5000多年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必然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美国发起的对华贸易战,不过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小坎儿,没什么大不了,中国必将坚定决心、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斗出一片新天地……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暴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暴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2019年5月14日新闻联播
(1)请将材料一表格①②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2)举例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
(3)材料二的三次会议上分别确立了哪些党的指导思想?
(4)阅读材料四,从国家富强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50.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现代化之路探索大事件(部分)
建国后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53年 建国之初,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4年 建立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84年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0世纪末 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2013年 提出“一带一路”,追求共赢共享发展
2021年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第一次消除了绝对贫困
2022年 来自各行各业的2296名党代表出席了中共二十大
请选择上表两个事件,确定一个观点,结合所学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复习
历史观点论述题专项50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下)
时间 大事
1949年10月 开国大典
1950年6月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61年春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据张海鹏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等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1949-1992年中国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1949-1992年中国历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温馨提示:【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历史事件1: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历史事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观点:良法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答案】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论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起,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国际地位,维护了国际和平。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是小论文题,写小论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选择开国大典、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结合抗美援朝,确定观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然后,进行论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起,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国际地位,维护了国际和平,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抗美援朝
1950年冬-1952年底 土地改革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答案】【角度一】
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论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决定首都、代国歌、国旗、公元纪年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总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国,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角度二】
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
论述: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抗美援朝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总之,建国之初,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分别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巩固了新生政权,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角度三】
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论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抗美援朝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得分。根据题干材料可以选取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一事件,这次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可以再选取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这一事件,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由此可以确定一个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然后结合所学知识针对这一观点展开论述即可。如: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论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决定首都、代国歌、国旗、公元纪年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总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国,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从其他角度选取事件,确定观点也可以。如: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论述: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抗美援朝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总之,建国之初,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分别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巩固了新生政权,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论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抗美援朝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3年 抗美援朝
1953﹣1957年 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1976年 中共八大召开;建成大庆油田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17年 中共十九大召开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据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论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国际地位,维护了国际和平。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起,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解析】本题是小论文题,写小论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结合土地改革,确定观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关于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国际地位,维护了国际和平。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起,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4.下表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3年 抗美援朝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据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结合土地改革,确定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国际地位,维护了国际和平。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选择有相关性的事件,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如: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结合土地改革,确定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国际地位,维护了国际和平。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此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即可)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中国“从此站起来”的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观点: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新生政权;论述: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人民得到了土地,拥护政府,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1953年7月,中朝人民取得抗美斗争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取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巩固了新生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新生政权,为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政权。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解析】(1)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
开放性设问,围绕观点回答,注意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观点: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新生政权;论述: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人民得到了土地,拥护政府,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1953年7月,中朝人民取得抗美斗争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取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巩固了新生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新生政权,为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政权。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
时间 标题
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949年10月1日 万岁,新中国!
1950年7月16日 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
1950年11月6日 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志愿抗美援朝
1953年春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4年9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陈月明《使命与主体:(人民日报)社论(1949-2008)的话语呈现》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示例一:历史事件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历史事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观点:民主政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论述: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等共同参加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标志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正式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建立民主政治不断探索,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民主政治逐步发展,不断完善。
示例二:历史事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历史事件2:土地改革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坚强领导力的政党。
论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开展士地改革运动,使人民政权更加现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推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
【解析】示例一:根据表格内容可选择历史事件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历史事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此可归纳出观点为:民主政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论述:可围绕观点,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的相关知识点以及影响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等共同参加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标志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正式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建立民主政治不断探索,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民主政治逐步发展,不断完善。
学生根据题干,也可以选择其它两个历史事件,提出相关的观点,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示例二:历史事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历史事件2:土地改革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坚强领导力的政党。
论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开展士地改革运动,使人民政权更加现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推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
7.共和国初期(共5分)
材料:下列历史照片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请从材料的照片中任意选取两个历史事件,并提炼出一个主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照片中的历史事件与提炼主题之间的关系。(要求:主题立意明确精炼;史实选择准确;阐释说明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主题1 照片(填序号) 用所学知识说明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示例② 资本主义工商业等三大改革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
主题2 照片(填序号) 用所学知识说明
【答案】
主题1 照片(填序号) 用所学知识说明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示例② 资本主义工商业等三大改革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
示例③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主题2 照片(填序号) 用所学知识说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图片信息进行分析即可。选择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④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确定主题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完善。结合史实论述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0—1953年 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据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编制
(1)请写出1950年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指导文件,并列举一项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成就。
(2)从上表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答案】(1)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的成就:武汉长江大桥、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
(2)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论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国际地位,维护了国际和平。1951年西藏地区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地区获得了统一。总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从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解析】(1)文件: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成就: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取得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观点必须积极、正确,论述时,史实准确,并揭示史实的意义;如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等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都是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措施,故可拟定观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国际地位,维护了国际和平。1951年西藏地区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地区获得了统一。总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从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标题
时间 标题
1949年10月1日 万岁,新中国!
1950年7月16日 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
1950年11月6日 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支援抗美援朝
1953年10月1日 为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远大目标而奋斗
1954年9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
1955年5月1日 用我们的英勇劳动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1)材料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 (会议)上通过的,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2)请你从材料中选取两三个相关联的史事,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答案】(1)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示例一: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同时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综上所述,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示例二:主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史事:土地改革;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
说明:1952年年底,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同时,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1)会议:根据材料“《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标题”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所以,材料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制度:根据材料“《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标题”和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所以,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根据材料信息,提炼出主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根据主题选取三个史事,第一,新中国成立;第二,巩固政权的措施的史事有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阐述三个史事与主题之间相互关联。提炼主题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根据主题选取三个史事,第一,土地改革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者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准备,起了铺垫作用。第二,三大改造的完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接下来阐述三个史事与主题之间相互关联。接着用具体的史事进行阐述。示例如下:
示例一: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同时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综上所述,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示例二:主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史事:土地改革;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
说明:1952年年底,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同时,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实现工业化是我国人民一百年多来梦寐以求的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中国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895年 大生纱厂创建
“一战”期间 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1925年 大生纱厂无力维持,被江浙财团接办,后落入官僚资本手中
九一八事变后 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
解放战争期间 内战使荣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
1956年 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1986年 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
2022年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
(1)根据材料,指出大生纱厂创建者的姓名。
(2)阅读材料,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关联的事件,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
观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论述:大生纱厂无力维待,最终落入官僚资本手中,反映了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挤压。荣氏企业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与剥削,生存艰难,陷入困境。中国的民族工业孕育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在三座大山压迫与剥削下,艰难求生。
结论:综上所述,只有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答案】(1)张謇。
(2)观点:国家独立是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论述: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大生纱厂的发展受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描残,大生纱厂最终无力维持,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先后建成了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至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设了武汉钢铁基地、大庆油田等现代工业。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等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初步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大生纱厂是张謇于清末创办的一所私营棉纺织企业。
(2)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结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大生纱厂的无力维持、我国的一五计划、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归纳观点:国家独立是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结合史实论述为: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大生纱厂的发展受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描残,大生纱厂最终无力维持,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先后建成了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至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设了武汉钢铁基地、大庆油田等现代工业。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等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初步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结论:综上所述,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1.材料论述
时间 历史事件
1898年 戊戌变法
1911年 辛亥革命
1945.4---6月 中共“七大”召开(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强调要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947年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随后,广西、新疆、宁夏、西藏自治区成立)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材料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哪一事件做了准备?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任意选取其中的两个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对提炼的观点加以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
(2)答案示例:
观点:民主政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论述:戊戌变法提倡兴民权,开发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共七大召开,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说明了我国初步建立了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于新中国成立前夕,会上通过的一系列决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2)根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结合题干材料史实,从不同角度分析提炼出观点,并加以论述。例如,表格中的事均与民主政治有关,通过不同事件分析出一个观点,即不同阶层人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0—953年 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两个主题,请你任选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相关联的史事(至少两个),围绕主题,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答案】示例一: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论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维护了国际和平,提高了国际地位;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从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示例二:观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论述: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总之,一五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任选一个作答即可)
【解析】论述:本题为开放性轮试题,按照要求选取一个主题,从材料中选取相关史事,论述时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对于第一个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结合所学可知,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有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可以从中选取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等三个事件,结合三个事件的意义,围绕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进行阐述即可。具体示例如下:
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论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维护了国际和平,提高了国际地位;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总结:总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从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对于第二个主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之相关的事件有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可以围绕这三个事件的影响来阐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具体示例如下:
观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论述: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结论:总之,一五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部分)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 1950年6月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1951年9月 人民解放军先遣支队进驻拉萨 1953年底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6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底 “一五”计划完成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政治、经济、民主法制领域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请从经济角度举出1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2)为解决中国社会温饱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转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自拟标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1)【示例一】
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示例二】
“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示例三】
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示例】
观点: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富起来”了。
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获得大丰收;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引进了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经过改革开放,到201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且一直稳居第二位置。总之,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全面复苏,促使中国逐步富起来。
【解析】(1)开放性题目,回答合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领域的重大变化有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可从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示例一】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示例二】“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示例三】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开放性题目,回答合理即可。【示例】观点: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富起来”了。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获得大丰收;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引进了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经过改革开放,到201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且一直稳居第二位置。总之,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全面复苏,促使中国逐步富起来。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感悟历史。
材料
时间 标题
1949年9月 政协代表欢聚一堂讨论国旗、国度、纪元
1949年10月1日 举行开国大典
1950年7月 土地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人民无限喜悦
1950年10月19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进朝鲜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
1956年底 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两个主题。请你任选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三个与主题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论述。
作答要求:
(1)表述须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按照“我选的主题—史事—论述”的格式作答。
【答案】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史实,按要求的格式简述认识即可。学生作答符合题意、符合初中生实际即可,不苛求认识高大、史实全面、论述深全。
示例一
我选的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
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数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
我选的主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史事: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
论述:为改变成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1953 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 1957 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它史事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首先依据材料提取三个事件,然后围绕主题进行论述。比如可以从“开国大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个事件中提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这一主题。说明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回答。
还可以从“土地改革、过渡时期总路线、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个事件中提取“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主题。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同时,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材料:
时间 事件
1949年9月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10月 开国大典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0—1953年 抗美援朝
1953—1956 三大改造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问题: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1: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论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维护了国际和平,提高了国际地位。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总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从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示例2:观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论述: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总之,“一五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从表格信息可知,主要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与巩固和社会主义建立的事件,可从这两方面确立观点,结合史实进行论述即可。如观点1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维护了国际和平,提高了国际地位。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总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从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如观点2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论述: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总之,“一五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0—953年 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问题: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答案】【角度一】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论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维护了国际和平,提高了国际地位。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从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角度二】观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论述: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总之,“一五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本题是小论文题,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围绕“表格:新中国的重大事件(1949—1954年)”,从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提炼一个观点;紧扣观点,选择能够证明观点的典型史实,进行论述;论述要全面深入、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要规范。
示例一:
观点: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西藏和平解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内外威胁,外有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内有阶级敌人的破坏运动,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都是为巩固新生的共和国而采取的措施。由此可提炼观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维护了国际和平,提高了国际地位。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总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从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示例二:
观点:选取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起到了助力推动作用;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由此可提炼观点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总之,“一五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7.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923年 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38年 王进喜进旧玉门油矿当童工,干着和大人一样的重活,经常挨工头的打骂。
新中国初期 1950年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从1950年春到1953年秋,王进喜一直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钻工。他说,党把我们当主人,主人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被动地干活。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9年,王进喜被选为建国10周年国庆观礼代表。路过沙滩时,看到行驶的公共汽车上背着"煤气包",才知道国家缺油,蹲在街头痛哭。从此,这个"煤气包"成为他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思想动力之源。
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玉门闯将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克服重重困难,创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
“文革”时期 1966年12月,王进喜到北京向周总理汇报大庆油田生产的严峻形势。返回大庆后,他走遍油田,贯彻总理的指示精神“大庆生产一天也不能停”。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围绕-个观点,选择表中与观点相关联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题目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字数100-150字之间)
【答案】示例:
“铁人”王进喜
王进喜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缺油,行驶在首都北京公路上的公共汽车上也背着“煤气包”。王进喜看到的这种情况,成为他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思想动力之源。1960年,在松辽石油大会战中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里,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解析】根据材料“1950年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可得出题目:“铁人”王进喜。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王进喜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缺油,行驶在首都北京公路上的公共汽车上也背着“煤气包”。王进喜看到的这种情况,成为他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思想动力之源。1960 年,在松辽石油大会战中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里,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18.[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材料: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一个五年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公私合营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文化大革命” 建设成就
以上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第二单元的课题及每课的子目,请围绕单元主题,从单元内容中选取至少两个子目,凝练一个观点,并运用具体史实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答案示例】
观点:新中国建国前三十年,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由此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
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防实力大大增强,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根据材料任选至少两个子目,围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拟定主题,如新中国建国前三十年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明确写出选择的材料中的历史事实,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补充的历史事实。接着根据主题,运用这两个历史事实对该主题进行论述,可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两个角度阐述,指出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论述过程中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示例:
观点:新中国建国前三十年,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由此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
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防实力大大增强,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根据下表所示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 事件
1950年 土地改革
1953年 “一五”计划
1953年 三大改造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事件。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①观点:
②选择的历史事件:
③阐述:
【答案】(1)三大改造。
(2)[参考一]
①观点:制定政策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
②选择的历史事件: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选择两项即可)
③阐述: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一五”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对国情认识不足,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结论,国家制定政策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
[参考二]
①观点: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②选择的历史事件: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文化大革命”开始
③阐述: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966年“文化大革命”,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秩序陷入混乱。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结论,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解析】(1)事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根据材料任选几个历史事件,如选择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合所学可知在,这几个事件都是国家在不同时期制定的政策,符合客观规律的就促进国家发展,因此可以确定观点:制定政策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在阐述的时候结合这几个历史事件的影响来论述即可,如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一五”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对国情认识不足,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最后结论进行升华,国家制定政策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
20.新中国政治、经济建设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完成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节选)
时间 重大事件
1954年 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6年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6—1966年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设成功
1956—1966年 我国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
1965年 我国率先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论题:一五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论述:新中国建国后,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基础薄弱。为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生产出来,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在上海组装成功。
综上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论题得当可,论证部分只要能够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可。其他答案只要论题明确,论证合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可归纳出论点是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阐释围绕新中国建国后,我国政府编制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原因及成就进行分析即可;如论题: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论述:新中国建国后,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基础薄弱。为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生产出来,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在上海组装成功。综上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在中图近代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人做着各种各样的梦,梦想着自强求富,梦想着变法图强,梦想着民主共和,中国民族复兴的路在何方,民族复兴的力量在何处,让我们跟随百年探索主题展,开启一段探索之旅。
探究一 【百年探索 前赴后继】
材料一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之路简表
领导阶级 重大事件 探索结果及影响
地主阶级 ①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没有让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② 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1)将材料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之路简表》①②处补充完整。
(2)对比中国各阶级的探索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
探究二 【百年征程 波澜壮阔】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括号内填“错误”。
A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为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 )
B地图中的方框内从东至西应填人的地名是“延安——上海”。( )
(4)根据图中所指出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历史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探究三 【百年初心 历久弥坚】
材料三 中国现代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4年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
1971年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8年 实行改革开放
2013年 提出建设“一带一路”
2021年 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5)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①洋务运动 ②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2)原因:其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主力军是包含工人和农民在内的广大人民;领导革命的先进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指导思想是科学的,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实现共产主义或者社会主义,消灭剥削和压迫。
(3) 正确 错误
(4)超势: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原因:党在不同时期采取恰当的土地政策,动员了人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其他言之有理即可)(或回答:革命重心由南到北由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原因: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
(5)【示例一】观点: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论述:1950-195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了土地改革,全国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主地改革废除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上地所有制,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部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该观点还可以用实行改革开放、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进行论述)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示例二】观点: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主心骨。
论述:1971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过不断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其他可能的观点:
①国家建设(制度建设)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②建国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参加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国为世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参加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④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政第,坚持与时俱进。(土地改革、改革开放、提出建设一带一路)
【解析】(1)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没有让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
②: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可知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由无产阶级领导,主力军是包含工人和农民在内的广大人民;领导革命的先进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指导思想是科学的,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实现共产主义或者社会主义,消灭剥削和压迫。
(3)①:根据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为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故A正确
②:根据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方框内从东至西应填人的地名是“上海--延安”,故B错误。
(4)趋势:根据材料二图片可知是党员人数不断增加(或回答:革命重心由南到北由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党在不同时期采取恰当的土地政策,动员了人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所以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原因: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
(5)观点:根据土地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可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论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了土地改革,全国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主地改革废除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上地所有制,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部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该观点还可以用实行改革开放、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进行论述)
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实行改革开放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主心骨。
论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过不断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上所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其他可能的观点:
①国家建设(制度建设)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②建国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参加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国为世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参加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④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政第,坚持与时俱进。(土地改革、改革开放、提出建设一带一路)
22.集社论释史。社论是报纸及其主办方就重大事件和问题发表的评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第三兴趣小组为探究中国的社会变迁,收集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部分时期的社论,并整理出标题与部分内容进行分析。
时间 标题 部分内容
1949年1月1日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1951年1月1日 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人民志愿军证明了中国人民力量和世界人民力量永远不能被战胜的真理……中国人民必须在一九五一年努力发展土地改革工作。
1953年1月1日 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8年8月13日 祝早稻花生双星高照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
1972年1月1日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联合国发生的变化,是国际形势大好的一个生动反映。
1979年1月1日 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1980年1月1日 迎接大有作为的时代 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我们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中心工作。
(1)从1949-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的元旦社论的标题看,其内容反映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填写字母)
A.力争和平解放西藏 B.大力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建立和巩固新政权 D.争取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2)根据所学知识编写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部分内容。
(3)兴趣小组根据上述社论探讨了1953-1980年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并觉得很有启发。如果你参与此次讨论,将作何简要发言?写出你的发言稿。
【答案】(1)C
(2)内容即可以围绕1978年历史大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的内容,也可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主题展望未来;既可以是史实的陈述,也可以是对史实的解释评价,围绕社论主题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根据材料对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把握准确,有逻辑地围绕史料展开论述。
【解析】(1)主要任务:根据材料“将革命进行到底”“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可知,建国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巩固新生政权,C项正确;和平解放西藏是任务之一,不是主要任务,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B项;抗美援朝战争是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不能全面概括当时的任务,排除D项。故选C项。
(2)编写: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内容既可以围绕 1978年历史大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的内容,也可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主题展望未来;既可以是史实的陈述,也可以是对史实的解释评价,围绕社论主题言之成理即可。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
(3)发言稿: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但要根据材料对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把握准确,有逻辑地围绕史料展开论述。如题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阐述: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1949年的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实行对农业、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发展生产力和改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建国初期,我国相继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历了“文革”的挫折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总之,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对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重大事件(20世纪50—70年代)
时间 事件(部分)
1950年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3年起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1953年 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其中提到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1年 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请选择上述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事例:土地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观点: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论述:新中国成立时,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同时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1950年,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制定与调整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重大事件(20世纪50—70年代),我们可以选取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做到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即可。如选取土地改革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两个事例,综合分析这两件事的相同点可知,土地改革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都是从实际出发制定或调整的经济政策,因此可以拟定观点为“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论述时,可以从土地改革与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新中国成立时,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同时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1950年,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完成论述后,进行总结,呼应论点:由此可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制定与调整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3年 抗美援朝
1953-1957年 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1976年 中共八大.召开、建成大庆油田、“两弹一星”成功
1978年 小岗村分田包干到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17年 中共十九大召开
2021年 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编制阅读材料,提取两个相关联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观点1: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事件: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论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三年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至1957年底,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强国的征途上不断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中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结论: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并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观点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保障。
观点3:国家独立是国家走向富强的起点。
观点4:符合国情的政策推动国家发展。
【解析】根据表格可以选取两个历史事件: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两个历史事件都是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因此可以确定观点为: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论述的时候结合一五计划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北京、内容和意义进行阐述,如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三年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至1957年底,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强国的征途上不断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中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正在变成现实。最后结论进行升华,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并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25.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人民百年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 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军到达井冈山
1929 年 古田会议
1935年 遵义会议
1945 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
194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3 年 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78 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年 决定在广东、福建设置经济特区
1984 年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根据材料,选择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选择的事件,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示例观点:中国共产党的历次重要会议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事件: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论述:为了加速抗战的胜利,1945年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结论:从中共七大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的历次重要会议都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解析】此题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观点必须正确,论述时,史实要典型,并揭示其意义,如,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观点:中国共产党的历次重要会议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事件: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论述:为了加速抗战的胜利,1945年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由此得出结论:从中共七大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的历次重要会议都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26.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险峻而壮丽、艰辛而宽广的中国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代化是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潮流,也寄托着马克思主义先驱对理想社会的期许。错失了工业革命机遇的中国,从所谓“天朝上国”跌落成任人宰割的“鱼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国人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救亡图存之路。一个个方案都试过了,却又屡屡化为泡影。一条条道路都探寻了,却撞得头破血流。只有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根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祸根,实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彻底改造,才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从“四个现代化”目标到“三步走”战略,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设现代化强国……党领导人民不但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而且探索开辟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使我国国家制度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一系列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摘编自宣言《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春统编八下历史期中复习必刷题】历史观点论述题精选50题(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