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华山乡中学2023--2024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 秦汉终结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后是隋唐一统,五代后是宋元明清的一统。中国历史上之所以分久必合、走向统一是因为( )
A. 统一是必然趋势 B. 外来势力渗入 C. 国家分裂 D. 民族征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秦汉终结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后是隋唐一统,五代后是宋元明清的一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虽然也出现了短暂的分裂时期,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总体趋势,主要与中国的“大一统”思想有重要的关系,统一是必然趋势,秦汉、隋唐、元明清三朝长达600年的统一说明了这点,A项正确;“外来势力渗入”会加剧分裂,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国家分裂不是中国历史进程的主流,也不是“分久必合、走向统一”的原因,排除C项;“民族征战”会导致国家分裂情况加重,与题干材料“分久必合、走向统一”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
2. 为了加强对地方以及边疆少数民族的控制,进一步巩固封建统治政权,特别是加强东都洛阳和江南地区的联系,控制江南地区,隋炀帝命人开凿了大运河,材料描述的是隋朝大运河开通的( )
A. 原因 B. 过程 C. 性质 D. 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为了加强对地方以及边疆少数民族的控制,进一步巩固封建统治政权……控制江南地区”,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原因,A项正确;没有涉及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具体过程,排除B项;没有涉及相关隋朝大运河的性质信息,排除C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影响,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比如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
3. 下侧目录节选自一本人物传记,他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 )
第八章 求谏与纳谏 第一节 “恐人不言,导之使谏” (一)鼓励极言规谏 (二)直谏者首推魏征 第二节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A. 光武中兴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直谏者首推魏征”结合所学可知,魏征为人耿直不阿,多次告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视民如水,视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唐初治贞观之治的出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材料是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的盛世,B项正确;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排除A项;开元盛世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排除C项;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排除D项。故选B项。
4. 下面示意图反映的是7世纪中期日本与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据此判断,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 都确立了土地私有 B.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 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 都分解了君主权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唐朝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三省长官共议国事,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又彼此制约,加强了皇权;日本模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可见两者都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官制,没有涉及土地私有,排除A项;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而唐朝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排除C项;两者分解了中央官员的权力,加强了君主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
5. 唐代,卖胡饼的店肆非常兴盛,毕罗、胡饼等胡食深受唐人喜爱( )
A. 政治廉洁清明 B. 社会风气开放 C. 农业技术改进 D. 饮食结构单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唐代,卖胡饼的店肆非常兴盛,毕罗、胡饼等胡食深受唐人喜爱”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卖胡饼的店肆非常兴盛、胡饼等胡食深受唐人喜爱,这反映了唐朝社会风气开放,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B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与政治统治、农业技术、饮食结构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6. 《唐律疏议》规定:“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闭门鼓后、开门鼓前行者,皆犯夜”;《大唐六典》要求:“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主要表明唐朝( )
A. 统治者重视法治刑法严酷 B. 商业活动有严格时间限制
C. 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 D. 商业经营场所有明确界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可知,唐代的市场有严格的交易时间限制,B符合题意,B项正确;题干材料说的是商业活动,与刑法严酷无关,排除A项;鼓钲是用来提醒人们时间的工具,而非经商工具,排除C项;商业经营场所有明确界限,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7. 玄奘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僧人,明朝时以他的事迹创作的小说是( )
A. 《大唐西域记》 B. 《三国演义》 C. 《西游记》 D. 《水浒传》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玄奘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僧人,明朝时以他的事迹创作的小说”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游记》出现于明代中期,作者是吴承恩。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以玄奘的事迹创作的小说,C项正确;《大唐西域记》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辩机编撰的地理史籍,记载的是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排除A项;《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排除B项;《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8. 七年级(6)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去图书馆借阅了《遣唐使在长安》《大唐西域记》《海上丝绸之路》《马可·波罗行纪》等书籍,展开历史探究性学习。下列选项符合他们探究主题的是( )
A. 宗教传播与影响 B.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 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D. 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遣唐使在长安》《大唐西域记》《海上丝绸之路》《马可·波罗行纪》”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大唐西域记》反映的是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精义。《海上丝绸之路》反映了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马可·波罗行纪》反映了马可·波罗来华。因此,它们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与世界的文明的交流与互鉴,C项正确;《马可·波罗行纪》不能反映宗教的传播与影响,排除A项;材料与“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排除D项。故选C项。
9. 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 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 朱温建立后梁 D. 契丹族攻入长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排除;B项不是唐朝灭亡的标志,排除;D项攻入长安的是黄巢起义军,排除。故选C。
10.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面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隋炀帝修建了隋朝大运河
B. 明朝时从美洲引进了玉米等作物
C.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
D. 唐朝是一个开放且强大的朝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是一个开放且强大的朝代是对唐朝这个朝代的分析和批判,属于历史解释的范畴,D项正确;隋炀帝修建了隋朝大运河、明朝时从美洲引进了玉米等作物、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是历史事件的真实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 下列历史人物中都属于开国之君的一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要求和图片选取“属于开国之君的一组”,结合所学,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建立者,①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唐朝的建立者是唐太祖李渊而非唐太宗、唐玄宗,排除包含②④的ABC项。故选D项。
12.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但这一时期( )
A. 社会经济获得大发展 B. 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C.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 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D项正确;南方经济有所发展,北方经济没有发展,因此社会经济获得很大发展 ,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没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排除B项;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3. 多数谚语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宋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说明当时社会
A. 重武轻文 B. 重视科学 C. 重文轻武 D. 重视经济
【答案】C
【解析】
【详解】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表明宋朝重文轻武,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故C项符合题意;重武轻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重视科学、重视经济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D项。
14.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王安石此举措有利于( )
A. 限制官僚特权 B. 加强控制人民 C. 增加赋税收入 D. 促进农业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此举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B项正确;材料是对农村人户管理措施,没有涉及到限制官僚特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增加赋税收入,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的保甲法,目的是加强控制人民,没有涉及到促进农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5. 西夏建立后元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 )
①仿唐宋制度 ②订立官制 ③鼓励垦荒 ④创制西夏文字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因此西夏建立后元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①②③④。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10分,17题12分,18题8分,19题10分,共40分)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创立与完善
材料二 工程与工具
(1)材料一该制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图中殿试的创立者是谁?
(2)图1中连接A、B两点的是大运河的哪一段?分析大运河开通的作用。图2中工具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答案】(1)隋炀帝始建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形成;人物:武则天。
(2)哪一段:永济渠;作用: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图2:曲辕犁、筒车。
(3)感悟:大一统王朝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标志:根据材料一中图片信息“进士”'举人”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制度是指科举制,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创立者:根据所学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因此,殿试的创立者是武则天。
【小问2详解】
哪一段: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分为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因此,A、B两点的是大运河永济渠;
作用:根据所学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工具: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因此图2中工具分别为:曲辕犁、筒车。
【小问3详解】
综合上述材料中科举制的创立,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的史实和影响,可以得出的感悟是:大一统王朝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7 解读唐诗,品味历史
某校七年级2班的历史老师发起了“搜集唐诗,解读历史”的系列探究活动。以下是系列活动之一,请你也积极参与吧!
【搜集唐诗】
(1)请你分享一下,搜集唐诗的途径有哪些?
【唐诗解读】以下是2班同学搜集到的两组唐诗,请你参与到对唐诗的解读过程中。
第一组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
②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王建《凉州行》
③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李白《哭晁卿衡》
第二组
①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
②重镇如割据,轻权绝纪纲。军州体不一,宽猛性所将。……
——杜甫《入衡州》
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2)第一组诗句分别从哪些方面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3)第二组诗句中的①②两句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
(4)《不第后赋菊》的作者为了实现“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愿望,采取了什么行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主题归纳】
(5)依据上述两组唐诗及其解读,归纳此次探究的主题。
【答案】(1)上网查找、去图书馆查找、历史博物馆搜集等。
(2)经济(或人口); 民族关系; 对外交往
(3)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4)发动了黄巢起义;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5)唐朝的兴衰(或者唐朝的繁盛与衰落)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可得出方法有上网查找、去图书馆查找、历史博物馆搜集等。
(2)根据“小邑犹藏万家室”可得出当时人口很多,因此是经济(或人口); 根据“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可得出是少数民族学会汉族的耕种方式,因此是民族关系; 根据“日本晁卿辞帝都”可得出与日本有关,是对外交往方面。
(3)根据“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可得出是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根据“重镇如割据,轻权绝纪纲。军州体不一,宽猛性所将。”可得出是藩镇割据。
(4)根据所学可得出是发动了黄巢起义; 唐末的农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5)结合材料的主旨可得出是唐朝的兴衰(或者唐朝的繁盛与衰落)
18. 中华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命运共同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允许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等在内的大量物品,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农药、历法等书籍。
材料二 “澶渊之盟”签订后,宋每年送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澶洲之盟”对北宋并非是完全消极的和议,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通使不断,平等相待。沿边开设榷场,进行互市贸易。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实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的和亲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澶渊之盟”后三个政权的方位示意因,并简述“澶渊之盟”的影响。
【答案】(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积极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答出一点即可)
(2)图
影响: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和政府的财政压力;客观上使辽宋之间保持较为和平的局面,南北方交流密切,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南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的加强和社会的进步。(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政策: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可知,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积极作用:据材料“唐太宗允许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等在内的大量物品,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农药、历法等书籍”可知,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等在内的大量物品,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农药、历法等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小问2详解】
示意图:据所学可知,1005年澶渊之盟签订,辽宋对峙局面形成;同时,宋的西北还有党项族建立的夏,因为位于宋的西北,又称西夏。
影响:据材料“‘澶渊之盟’签订后,宋每年送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可知, “澶渊之盟”签订后,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和政府的财政压力;据材料“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通使不断,平等相待。沿边开设榷场,进行互市贸易”可知,“澶渊之盟”签订后,客观上使辽宋之间保持较为和平的局面,南北方交流密切,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南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的加强和社会的进步。
19. 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汉初,诸侯王拥兵自重,对中央造成严重威胁。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进行巡视监察。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收回齐国等诸侯国的私铸权,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这些措施,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图二:北宋建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后者有统兵权、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1)上述两幅图片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有关政策(措施)方面的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答案】(1)A (2)强化中央集权的朝代名称;强化中央集权的相关具体措施或内容;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等
(3)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两幅图片中的文物属于与当事人直接相关的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建立后,有针对性采取了一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可获取相关的朝代名称;依据“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相……”可获取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内容;依据“这些措施,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可获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等等。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可知,从西汉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到北宋建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中央集权,可得出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 秦汉终结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后是隋唐一统,五代后是宋元明清的一统。中国历史上之所以分久必合、走向统一是因为( )
A. 统一是必然趋势 B. 外来势力渗入 C. 国家分裂 D. 民族征战
2. 为了加强对地方以及边疆少数民族的控制,进一步巩固封建统治政权,特别是加强东都洛阳和江南地区的联系,控制江南地区,隋炀帝命人开凿了大运河,材料描述的是隋朝大运河开通的( )
A. 原因 B. 过程 C. 性质 D. 影响
3. 下侧目录节选自一本人物传记,他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 )
第八章 求谏与纳谏 第一节 “恐人不言,导之使谏” (一)鼓励极言规谏 (二)直谏者首推魏征 第二节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A. 光武中兴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4. 下面示意图反映是7世纪中期日本与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据此判断,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 都确立了土地私有 B.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 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 都分解了君主权力
5. 唐代,卖胡饼的店肆非常兴盛,毕罗、胡饼等胡食深受唐人喜爱( )
A. 政治廉洁清明 B. 社会风气开放 C. 农业技术改进 D. 饮食结构单一
6. 《唐律疏议》规定:“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闭门鼓后、开门鼓前行者,皆犯夜”;《大唐六典》要求:“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主要表明唐朝( )
A. 统治者重视法治刑法严酷 B. 商业活动有严格时间限制
C. 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 D. 商业经营场所有明确界限
7. 玄奘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僧人,明朝时以他的事迹创作的小说是( )
A. 《大唐西域记》 B. 《三国演义》 C. 《西游记》 D. 《水浒传》
8. 七年级(6)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去图书馆借阅了《遣唐使在长安》《大唐西域记》《海上丝绸之路》《马可·波罗行纪》等书籍,展开历史探究性学习。下列选项符合他们探究主题的是( )
A. 宗教的传播与影响 B.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 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D. 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9. 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 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 朱温建立后梁 D. 契丹族攻入长安
10.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面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隋炀帝修建了隋朝大运河
B. 明朝时从美洲引进了玉米等作物
C.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
D. 唐朝是一个开放且强大的朝代
11. 下列历史人物中都属于开国之君一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2.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但这一时期( )
A. 社会经济获得大发展 B. 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C.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 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13. 多数谚语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宋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说明当时社会
A. 重武轻文 B. 重视科学 C. 重文轻武 D. 重视经济
14.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王安石此举措有利于( )
A. 限制官僚特权 B. 加强控制人民 C. 增加赋税收入 D. 促进农业发展
15 西夏建立后元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 )
①仿唐宋制度 ②订立官制 ③鼓励垦荒 ④创制西夏文字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10分,17题12分,18题8分,19题10分,共40分)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创立与完善
材料二 工程与工具
(1)材料一该制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图中殿试的创立者是谁?
(2)图1中连接A、B两点的是大运河的哪一段?分析大运河开通的作用。图2中工具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17. 解读唐诗,品味历史
某校七年级2班的历史老师发起了“搜集唐诗,解读历史”的系列探究活动。以下是系列活动之一,请你也积极参与吧!
【搜集唐诗】
(1)请你分享一下,搜集唐诗的途径有哪些?
【唐诗解读】以下是2班同学搜集到的两组唐诗,请你参与到对唐诗的解读过程中。
第一组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
②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王建《凉州行》
③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李白《哭晁卿衡》
第二组
①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
②重镇如割据,轻权绝纪纲。军州体不一,宽猛性所将。……
——杜甫《入衡州》
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2)第一组诗句分别从哪些方面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3)第二组诗句中的①②两句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
(4)《不第后赋菊》的作者为了实现“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愿望,采取了什么行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主题归纳】
(5)依据上述两组唐诗及其解读,归纳此次探究的主题。
18. 中华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命运共同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允许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等在内的大量物品,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农药、历法等书籍。
材料二 “澶渊之盟”签订后,宋每年送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澶洲之盟”对北宋并非是完全消极的和议,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通使不断,平等相待。沿边开设榷场,进行互市贸易。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实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的和亲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澶渊之盟”后三个政权的方位示意因,并简述“澶渊之盟”的影响。
19. 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汉初,诸侯王拥兵自重,对中央造成严重威胁。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进行巡视监察。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收回齐国等诸侯国的私铸权,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这些措施,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图二:北宋建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后者有统兵权、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1)上述两幅图片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有关政策(措施)方面的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华山乡中学2023--2024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