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月考 历史模拟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6分)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下面各小题的备选答案A、B、C、D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学习历史要懂得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观的是( )
A.隋朝虽然短暂,却是历史上最为富裕的朝代
B.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C.赵匡胤夺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D.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观点是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及定性、评论,更带有强烈的主观评判色彩,即“是什么性质,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等问题。“隋朝虽然短暂,却是历史上最为富裕的朝代”是对隋朝的定位,属于对隋朝的评论。A正确;
BCD是发生的历史事实的客观叙述,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隋朝的认识。
2.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由此可知,该作者认为隋朝修建大运河( )
A.导致隋朝灭亡 B.导致徭役繁重
C.促进南北交流 D.导致矛盾激化
【答案】C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根据材料“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分析可知,作者皮日休倾向于肯定大运河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C项正确;
开凿大运河加重百姓负担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与“至今千里赖通波”不符,排除A项;
导致徭役繁重,与古诗意思无关,排除B项;
导致矛盾激化,不是作者的主要意图,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运河的认识。
3.据下图推断,唐太宗会采取的措施是()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唐太宗
A.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 唐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这可以推测出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
①开通运河 ②起兵反隋 ③长安称帝 ④重用魏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建立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李世民重用魏征,将其视为自己知得失的镜子。因此,和李渊有关的是②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李渊的主要事迹即可作答。
5.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 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的统治时期,史称(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毛泽东《沁园春 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秦皇指的是秦始皇,汉武指的是汉武帝,唐宗指的唐太宊,宋祖指的是宋太祖。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被誉为“贞观之治”。
故答案选:C。
【点评】 本题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切入点,考查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被誉为“贞观之治”。
6.唐朝诗人王建在其诗作《凉州行》中写道∶"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根据"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可得出吐蕃人过去不懂耕种,通过向汉人学习,如今也会种庄稼了。而汉人也学习胡乐,反映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项正确;
ABC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唐朝民族交融的认识。
7.假如你是一个唐朝人,你的生活中不可能有的情节是( )
A.到茶楼里与朋友饮茶赋诗
B.看到一位老农用筒车浇灌庄稼
C.白天劳作了一天,晚上回到位于长安城西市的家里好好休息
D.买回一件越窑的青瓷送给领导当做礼物
【答案】C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代东市和西市是专门从事商业经营的场所,并不是居住场所,所以“回到位于长安城西市的家里好好休息”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唐朝人可以到茶楼里与朋友饮茶赋诗,不符合题意,排除A;
唐代出现了筒车,所以可以看到一位老农用筒车浇灌庄稼,不符合题意,排除B;
唐代青瓷技术发展成熟,所以可以买回一件越窑的青瓷送给领导当做礼物,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盛唐的认识。
8.“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学
③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发生在元朝,与唐朝无关。其他选项表述均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对外交往的历史内容,唐朝时期与各国对外交往联系密切,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与日本密切交往,作为考试重难点,需要学生掌握并且记忆,难度一般。
9.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相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真和玄奘的相关知识,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学习佛学,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鉴真和玄奘都是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重要人物,鉴真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玄奘西游天竺,历尽辛苦到达天竺,因此①②③④所述都是玄奘和鉴真的共同之处,所以答案是D。
故答案为D。
【点评】玄奘和鉴真都是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使者,学生要注意对比两人的异同点。本题难度适中。
10.下表是对五代开国国君的资料整理,据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
政权 开国君主 原先身份
后梁 朱温 曾任唐朝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曾任唐朝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曾任后唐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曾任后晋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曾任后汉邺城留守
A.经济联系密切 B.武将专权严重
C.南方相对稳定 D.统一趋势增强
【答案】B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五代开国国君都担任过节度使,节度使是武将,掌管地方军政大权,这说明这一时期武将专权严重,故选项B符合题意;
A.经济联系密切,题干中没有显示经济联系,不符合题意;
C.南方相对稳定,题干中没有显示南方稳定,不符合题意;
D.统一趋势增强,题干中没有显示统一趋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表格内容,看出现象,再进行分析理解这一时期的特点回答,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
11.安史之乱的发生,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选项不属于安史之乱的影响的是( )
A.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C.安史之乱是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
D.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唐朝灭亡
【答案】D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根据材料“安史之乱的发生,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安史之乱并未直接导致唐朝灭亡,选择D项;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排除A项;
安史之乱使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B项;
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安史之乱的认识。
12.宋太祖普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在边境重地设立镇节度使
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卫东京
【答案】A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根据题干“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知,宋太祖吸取了五代时期武将夺权,政权更替频繁的教训,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A项正确;
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其长官称节度使,与宋朝无关,排除B项;
分化相权,强化君权是宋为了加强皇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
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卫东京,是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宋朝重文轻武的认识。
13.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时期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地方权力越来越大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扩大 D.封建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重文轻武的政策;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时代的变化,宰相的人数逐步增加,这意味着宰相的权力因宰相人数的增多而受到了切割,相权在不断萎缩,而与相权对立的皇权在不断强化,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发展,故B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中央的相权的变化,不涉及地方权力,故排除A;
随着宰相人数的增多,宰相的权力在缩小,故排除C;
材料反映的是相权的萎缩与皇权的相对强化,与民主无关,故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认识。
14.“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描绘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生活( )
A.西夏 B.契丹 C.党项 D.女真族
【答案】B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
【解析】契丹人居住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和渔猎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七言绝句是北宋太子少师苏颂于使辽时对契丹人生活的写照,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契丹人的生活状况。
15.澶渊之盟签订双方是( )
A.南宋与金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西夏 D.北宋与西夏
【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签订的。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抵达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澶渊之盟”与金无关。选B答案。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本题以拍摄电视剧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熟悉程度。辽宋夏金民族并立时期,北宋给辽岁币、北宋给西夏岁币、南宋给金岁币。
16.澶渊之盟是( )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辽澶渊之盟的认识,根据图片信息,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国经过长年累次的战争,最后在澶洲城下两国签订的一份休战协议。因澶洲其西有湖泊曰澶渊,澶州亦名澶渊郡,因地而名,史称“澶渊之盟”,本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除了澶渊之盟的签订时间,影响外,学生还要知道:澶渊之盟是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屈辱求和的结果。对宋而言,这是丧权辱国的和约,不仅燕云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输金纳绢以求辽国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需索,使北宋国威扫地。辽国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不过,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17.岳飞受到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他( )
A.支持北方义军的斗争 B.上述宋高宗要求还都开封
C.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D.促进了宋金议和
【答案】C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朝灭亡北宋后,为了迅速消灭新生的南宋政权,多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来金军再次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又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受到人民的尊敬。所以答案选择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岳飞。
18.下面是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答案】D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南宋的偏安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的民族政权并立的有关知识。可以用排除法解答此题。北宋灭亡了辽,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因此南宋不可能与辽并存。排除②,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宋朝的民族政权并立的有关知识。
19.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广州 B.开封 C.泉州 D.临安
【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临安作为南宋的都城,也是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
A:广州,排除;
B:开封,排除;
C:泉州,排除;
D: 临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宋的都城临安,只需识记临安作为南宋的都城,也是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即可。
20.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隋朝 B.唐朝 C.南宋 D.东汉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如从图中可以看出,西汉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北重南轻,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到南宋时期,我们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
C项南宋与图中①相对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2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一代天骄”是我国哪一民族的首领( )
A.党项族 B.蒙古族 C.女真族 D.契丹族
【答案】B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
【解析】蒙古族是北方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12世纪时部落之间混战,又受金的奴役。蒙古族的杰出首领是铁木真,他组织军队,打败各部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B项蒙古族首领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对铁木真的识记能力。本题注意区分铁木真和忽必烈,二者一个建立蒙古政权,一个建立元朝。
22.成吉思汗主要功绩是( )
A.灭亡西夏 B.定都大都 C.建立元朝 D.统一蒙古
【答案】D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
【解析】十二世纪时,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金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成吉思汗就出生于这个动乱年月,他名叫铁木真,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征战,打败周围各部,统一蒙古。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成吉思汗主要功绩。
23.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开始于(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A.汉朝,不符合史实;
B.唐朝,不符合题意;
C.宋朝,不符合史实;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24.“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其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就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这个超越汉唐的王朝是( )
A.辽 B.北宋 C.金 D.元朝
【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它完成统一的重大意义体现在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D 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疆域,元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5.某校历史社团准备选取以下元素再现中国古代的场景,该场景的主题是( )
A.明清的科技文学 B.元朝的辽阔疆域
C.宋元的都市生活 D.宋元的中外交通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每月举行多次庙会;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肆、瓦子;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C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明清无关,排除A;
题干反映的是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元朝的辽阔疆域无关,排除B;
题干反映的是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中外交通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难度适中,准确理解图片信息,掌握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本题考查宋词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被称为长短句。题干中《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苏轼,他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
【点评】本题考查宋词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27.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传播的过程中,作出贡献最大的是 ( )
A.日本遣唐使 B.意大利传教士
C.阿拉伯商人 D.中国的航海家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传播者。根据课本知识可知: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阿拉伯国家、欧洲等地。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欧洲之后,给欧洲社会产生巨大地影响,从而影响了人类地整个进程。故选C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四大发明的传播。还可从四大发明的时间、影响考察。
28.我国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影响最大,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比欧洲早了约( )
A.200年 B.300年 C.400年 D.500年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这一知识点。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第一子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的内容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前后的隋朝,人类早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的平民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经验,反复试验,制成了胶泥活字。故选C项。
【点评】此题难度较小,考察活字印刷术这一识记知识点。还可从活字印刷术的时间、人物、影响等方面考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64分)
29.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社会发展变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借鉴的地方。根据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和谐】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来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忆昔》
【君主与大臣的和谐】
材料二:李世民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纳谏防止和改正错误,因此他提倡和鼓励诤谏……使君臣共商国是成为了当时的政治特色,对巩固君臣关系和臣属的忠君思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齐康允
【国家与人才的和谐】
材料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摘自高明《琵琶记》
【人与自然的和谐】
材料四: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个盛世局面?缔造这一盛世的君主是谁?请写出唐朝另一个盛世局面。(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时期著名的一对相处融洽的君臣。(3分)
(3)材料三描述的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武则天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哪一制度?(3分)
(4)材料四是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哪一重要水利工程?该工程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哪里?该工程的开通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答案】(1)开元盛世;唐玄宗;贞观之治。
(2)唐太宗--魏征。
(3)进士科的创立;殿试制度。
(4)大运河;余杭、涿郡;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大运河的开通;女皇武则天
【解析】(1)据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知,这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朝出现的盛世局面还有贞观之治。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结合课本所学,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与臣子和平相处。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唐太宗还任命富裕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
(3)据材料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可知,为改变世家子弟独霸政府的局面,隋文帝最早改用“考试的方法”,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制度。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大运河。隋朝时开凿了大运河,它的最南端是余杭,最北端是涿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30.【影响世界的唐朝】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实行开放政策,唐代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文化远远超出了中华民族固有文化的内容,波斯、阿拉伯、拜占庭、印度、日本、朝鲜等国都和隋、唐两代有着程度不同的各种交往,这种交往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因此,当时的长安不仅是唐代文化的中心,而且也是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
——摘编自牛致功的《隋唐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材料三 唐朝中外交通图
(1)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在历史上“影响世界”的表现。(3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能够“影响世界”的原因。(3分)
【答案】(1)表现:唐朝的货币铸造影响日本;唐文化影响范围扩大;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2)原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政策开放;文化发展;交通便利等。
【知识点】“开元盛世”;盛唐经济的繁荣;鉴真与玄奘
【解析】(1)依据材料一、二信息,可以看出,唐朝在历史上“影响世界”,表现在: 唐朝的货币铸造影响日本;唐文化影响范围扩大;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能够“影响世界”的原因有: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政策开放;文化发展;交通便利等 ;
故答案为:(1) 表现:唐朝的货币铸造影响日本;唐文化影响范围扩大;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
(2) 原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政策开放;文化发展;交通便利等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图片含义,进行分析理解,理解之后再概括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理解唐朝影响世界的原因,注意从多方面思考,尽可能回答全面。
材料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一选自毛泽东《沁园春 雪》
材料二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一南宋·陆游《示儿》
(1)《沁园春 雪》中提到的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的名字分别叫什么 (3分)
(2)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相同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3分)
(3)《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是要推翻女真族建立的什么政权 南宋“北定中原”的代表人物是谁 (3分)
【答案】(1)李世民、赵匡胤。
(2)维护国家统一。
(3)金;岳飞。
【知识点】“贞观之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南宋的偏安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描述了五位历史人物,秦皇指的是秦始皇嬴政 ;汉武指的是汉武帝刘彻;唐宗指的是唐太宗,即李世民;宋祖指的是宋太祖,即赵匡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指的是铁木真。因为问题中问的是两位帝王的名字,所以,在这里只能回答李世民和赵匡胤。
(2)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和宋太祖共同的历史贡献。唐朝初年,天下未定,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割据政权。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先后灭掉多个割据政权,使得天下统一,社会逐渐安定。赵匡胤960年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后,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的局面。所以,他们的共同历史贡献是维护国家统一。
(3)本题考查的是女真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和岳飞抗金。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建立金朝。明朝女真族也建立过政权: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金,史称后金。后来,皇太极改后金为清,改女真族为满族。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大片失地,后来,宋高宗和秦桧解除岳飞的兵权,并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有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材料二:宋朝的制度和文化有了重大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自唐朝中期开始的南北经济格局的演变到南宋时最终完成;世界上最早的“货币革命”在一个偏远的四川地区开启;海外贸易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
材料三:
材料四:这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政策的原因及积极作用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经济格局的演变”指的是什么。这里的“货币革命”是指什么货币的出现?宋朝时期政府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什么?(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图中政权①②的名称,并归纳960-1276年间中国政治呈现什么趋势和特点。
(3分)
(4)材料四指出“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是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对今影响有哪些?(3分)【答案】(1)重文轻武政策;原因: 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 ;积极作用:杜绝了武将专权和兵变导致的政权转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2)经济重心南移;纸币饺子的出现;市舶司;
(3)①是北宋,②是金;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
(4)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直到今天还在沿用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女真族的崛起;宋代的经济发展;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反映的是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 ;积极作用:杜绝了武将专权和兵变导致的政权转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南北经济格局的演变指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货币革命指的是宋朝出现了纸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宋朝时期政府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市舶司;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处政权开始于960年,灭亡于1127年,这是北宋;②处政权开始于1115年,灭亡于1234年,这是金;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960-1276年间中国政治呈现处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是行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直到今天还在沿用;
故答案为:(1)重文轻武政策;原因: 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 ;积极作用:杜绝了武将专权和兵变导致的政权转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2)经济重心南移;纸币饺子的出现;市舶司;
(3)①是北宋,②是金;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
(4)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直到今天还在沿用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后面的两问,需要学生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主要是朝代的起止时间,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需要学生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材料时间,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分析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有三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字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派别,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英国近代思想家)
(1)材料中“在战争上”、“在航海上”的发明分别指什么?
(3分)
(2)“第一种在文字上”的发明是指宋代的活字印刷术,它的发明者是谁?“第三种在航海上”的发明对人类的事业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三种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它们在传播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的是谁?(3分)(4)从三种发明以及它们的运用和传播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3分)
【答案】(1)火药指南针
(2)毕昇促进世界航海业的发展
(3)阿拉伯人
(4)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骄傲,这三大发明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最早发明火药和火药武器,但未能飞向宇宙;有罗盘针却没能成为海上强国,而西方列强依靠罗盘针的指引打开了我国的国门,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超越,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 (1)材料中“在战争上”、“在航海上”的发明分别指火药和指南针。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应用,传入欧洲后,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指南针在宋朝时已广泛应用于航海,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2) “第一种在文字上”的发明是指宋代的活字印刷术,它的发明者是北宋的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印刷的效率,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第三种在航海上”的发明对人类的事业产生的影响是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 "三种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它们在传播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的是阿拉伯人。四大发明由中国在向外传播过程中,阿拉伯人的贡献最大。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术,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骄傲,这三大发明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或中国最早发明火药和火药武器,但未能飞向宇宙;有罗盘针却没能成为海上强国,而西方列强依靠罗盘针的指引打开了我国的国门,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超越,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丝绸之路、宋代南方经济发展、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内容。
34.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3分)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体现这一政策的事实一例。(3分)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3分)
(4)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分)
【答案】(1)秦始皇;郡县制。
(2)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
(3)元朝疆域辽阔。
(4)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可知,新皇帝指的是秦始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唐太宗曾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促进了唐与吐蕃的关系;
(3)根据材料:(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可知;元朝疆域非常辽阔,汉朝和唐朝最强盛时都不如它;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唐太宗和元朝统治者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故答案为:(1)秦始皇;郡县制;
(2)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
(3)元朝疆域辽阔;
(4) 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统一与巩固,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疆域,只需解读材料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学生需要整体分析材料方可破题。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第三次月考 历史模拟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6分)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下面各小题的备选答案A、B、C、D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学习历史要懂得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观的是( )
A.隋朝虽然短暂,却是历史上最为富裕的朝代
B.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C.赵匡胤夺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D.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2.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由此可知,该作者认为隋朝修建大运河( )
A.导致隋朝灭亡 B.导致徭役繁重
C.促进南北交流 D.导致矛盾激化
3.据下图推断,唐太宗会采取的措施是()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唐太宗
A.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4.“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
①开通运河 ②起兵反隋 ③长安称帝 ④重用魏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 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的统治时期,史称(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6.唐朝诗人王建在其诗作《凉州行》中写道∶"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7.假如你是一个唐朝人,你的生活中不可能有的情节是( )
A.到茶楼里与朋友饮茶赋诗
B.看到一位老农用筒车浇灌庄稼
C.白天劳作了一天,晚上回到位于长安城西市的家里好好休息
D.买回一件越窑的青瓷送给领导当做礼物
8.“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学
③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相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下表是对五代开国国君的资料整理,据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
政权 开国君主 原先身份
后梁 朱温 曾任唐朝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曾任唐朝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曾任后唐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曾任后晋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曾任后汉邺城留守
A.经济联系密切 B.武将专权严重
C.南方相对稳定 D.统一趋势增强
11.安史之乱的发生,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选项不属于安史之乱的影响的是( )
A.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C.安史之乱是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
D.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唐朝灭亡
12.宋太祖普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在边境重地设立镇节度使
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卫东京
13.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时期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地方权力越来越大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扩大 D.封建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14.“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描绘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生活( )
A.西夏 B.契丹 C.党项 D.女真族
15.澶渊之盟签订双方是( )
A.南宋与金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西夏 D.北宋与西夏
16.澶渊之盟是( )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17.岳飞受到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他( )
A.支持北方义军的斗争 B.上述宋高宗要求还都开封
C.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D.促进了宋金议和
18.下面是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19.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广州 B.开封 C.泉州 D.临安
20.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隋朝 B.唐朝 C.南宋 D.东汉
2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一代天骄”是我国哪一民族的首领( )
A.党项族 B.蒙古族 C.女真族 D.契丹族
22.成吉思汗主要功绩是( )
A.灭亡西夏 B.定都大都 C.建立元朝 D.统一蒙古
23.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开始于(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4.“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其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就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这个超越汉唐的王朝是( )
A.辽 B.北宋 C.金 D.元朝
25.某校历史社团准备选取以下元素再现中国古代的场景,该场景的主题是( )
A.明清的科技文学 B.元朝的辽阔疆域
C.宋元的都市生活 D.宋元的中外交通
2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27.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传播的过程中,作出贡献最大的是 ( )
A.日本遣唐使 B.意大利传教士
C.阿拉伯商人 D.中国的航海家
28.我国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影响最大,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比欧洲早了约( )
A.200年 B.300年 C.400年 D.500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64分)
29.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社会发展变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借鉴的地方。根据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和谐】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来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忆昔》
【君主与大臣的和谐】
材料二:李世民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纳谏防止和改正错误,因此他提倡和鼓励诤谏……使君臣共商国是成为了当时的政治特色,对巩固君臣关系和臣属的忠君思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齐康允
【国家与人才的和谐】
材料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摘自高明《琵琶记》
【人与自然的和谐】
材料四: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个盛世局面?缔造这一盛世的君主是谁?请写出唐朝另一个盛世局面。(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时期著名的一对相处融洽的君臣。(3分)
(3)材料三描述的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武则天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哪一制度?(3分)
(4)材料四是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哪一重要水利工程?该工程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哪里?该工程的开通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30.【影响世界的唐朝】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实行开放政策,唐代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文化远远超出了中华民族固有文化的内容,波斯、阿拉伯、拜占庭、印度、日本、朝鲜等国都和隋、唐两代有着程度不同的各种交往,这种交往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因此,当时的长安不仅是唐代文化的中心,而且也是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
——摘编自牛致功的《隋唐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材料三 唐朝中外交通图
(1)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在历史上“影响世界”的表现。(3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能够“影响世界”的原因。(3分)
材料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一选自毛泽东《沁园春 雪》
材料二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一南宋·陆游《示儿》
(1)《沁园春 雪》中提到的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的名字分别叫什么 (3分)
(2)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相同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3分)
(3)《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是要推翻女真族建立的什么政权 南宋“北定中原”的代表人物是谁 (3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有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材料二:宋朝的制度和文化有了重大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自唐朝中期开始的南北经济格局的演变到南宋时最终完成;世界上最早的“货币革命”在一个偏远的四川地区开启;海外贸易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
材料三:
材料四:这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政策的原因及积极作用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经济格局的演变”指的是什么。这里的“货币革命”是指什么货币的出现?宋朝时期政府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什么?(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图中政权①②的名称,并归纳960-1276年间中国政治呈现什么趋势和特点。
(3分)
(4)材料四指出“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是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对今影响有哪些?(3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有三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字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派别,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英国近代思想家)
(1)材料中“在战争上”、“在航海上”的发明分别指什么?
(3分)
(2)“第一种在文字上”的发明是指宋代的活字印刷术,它的发明者是谁?“第三种在航海上”的发明对人类的事业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三种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它们在传播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的是谁?(3分)(4)从三种发明以及它们的运用和传播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3分)
34.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3分)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体现这一政策的事实一例。(3分)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3分)
(4)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北省版 七年级下学期 第三次月考 历史模拟试卷(一)(教师版 学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