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
初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BCAAB BCCAD DBCAC
16.(11分)
(1)中国古代史:设置机构,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汉:西域都护府 唐: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册封回鹘 、南诏 、靺鞨首领
元: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北庭都元帅府 清:驻藏大臣 噶厦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金瓶掣签 伊犁将军 (一例2分)(回答和亲,战争不正确)
新中国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的自治区名称也可以)(一例2分)错别字不得分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1分),确立了议会主权,确立君主立宪制(1分)
法国通过《民法典》(1分),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彻底推翻封建秩序(1分)
(3)分权(1分)制衡(1分)美国(1分)
17.(12分)
(1)图片是谢缵泰所画《时局图》,(1分)属于图像史料。(1分)可以直接反映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1分)属于一手史料。(1分)对于研究(言之有理即可)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1分)(共5分)
(2)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艘飞艇,为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石;成立辅仁文社;成立兴中会;划广州起义;创作《时局图》唤醒沉睡的国人;创办《南华早报》宣传革命;发表《中华民国革命史》保留重要史料;研究古代文学艺术,出版书籍发表专论文章和册子等。言之有理即可(共5分,一项一分)
(3)爱国、创新、不惧牺牲,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前途结合起来,具有社会责任感等(共2分,一个一分)(言之有理即可)
18.(12分)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建立军事和民用工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一例即可,史实一分,阐释一分,共2分)。
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式现代化扫除了“三座大山”障碍,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答不全给1分,共2分)
儒家思想或孔子(2分,答一个即可)
意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破西方国家现代化道路模式的固有观念,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榜样示范;推动世界各国用和平发展方式追求现代化发展新道路;有助于世界各国发展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往来;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一条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3)出现时间不同:西方出现早,中国出现于新中国建立后;
价值取向不同:西方追求资本、利润,中国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实现的路径不同:西方采取的是暴力、掠夺,中国是自主和平发展;
最终结果的不同:西方是少数资产阶级利益的最大化,中国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性质不同:西方是资本主义,中国是社会主义等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4分)中国2点,世界2点(一点一分)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
初 三 历 史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15个小题,共15分)
1.李华在历史笔记中记录了“五铢钱” “推恩令” “盐铁官”等关键词,由关键词可以推断出他记录的朝代应该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明朝 D. 清朝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交融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农政全书》
C. 《齐民要术》 D. 《天工开物》
3.17世纪的西方人认为中国是“欧洲的典范”,鸦片战争后中国却遭到西方的全面批判。西方建构的中国形象变化的原因是( )
A.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B.中国的政治体制发生巨变
C.国人开始关注世界形势 D.西方为其殖民活动做辩护
4.绘制示意图有助于整体理解历史。以下示意图中的①处应填写(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遵义会议
5.近代以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电报、电话、咖啡厅、西餐馆、汽车等在中国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出现。这反映出 ( )
A.社会习俗的改变 B.社会生活的变迁
C.大众传媒的出现 D.近代教育的发展
6.“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表中①、②处对应的人物正确的是( )
初三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6 页)
英雄/先锋 林则徐 ① ②
事件 虎门销烟 东北抗日游击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A. ①邓世昌②邱少云 B. ①杨靖宇②王进喜
C. ①邓世昌②焦裕禄 D. ①杨靖宇②黄继光
7、学者金冲及说: “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便从千头万绪中抓住了要端,成为改革开放能够顺利展开的起点。”这里的“端正思想路线”指的是 ( )
A. “双百”方针的提出 B. “两个凡是”的确立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邓小平南方谈话
8.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 “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对两次“分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都实行土地公有制
C.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都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9.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相继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恢复在联合国的法席位。取得以上成就的根本条件是 ( )
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C.美国放宽对中国的压制 D.中苏关系恶化使得中西方关系改善
10.美索不达米亚出土了具有印度河谷文明特色的石印章、玛瑙珠子:印度河谷遗址出土了一些具有美索不达米亚雕刻风格的小人像。这一现象表明 ( )
A.古代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B.世界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地理环境影响区域文明 D.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
11.进入19世纪,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出现了,它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工人们必须守纪律、有节奏的劳动,按固定时间上、下班。材料说明的是( )
A. “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广泛应用
C.机器动力的革新 D.工厂制度的出现
12.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性的“和平”体系,但其帝国主义掠夺性质又使它包含着多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成为潜伏着战争危险的体系。材料旨在说明该体系( )
A.调整了战后列强之间关系 B.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C.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利于全球经济恢复
初三历史试题第 2 页 (共6 页)
13.下面两幅宣传画是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实施的两项经济措施所分别绘制的。这两项措施的实施都( )
A.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 B.反映了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C.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14. 1946年,杜鲁门认为: “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 一定要拒绝承认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我们应该在伊朗问题上表明我们的坚定立场,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 “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
A.杜鲁门对苏联强硬对抗的立场 B.美国正式向苏联发起冷战
C.美苏不同对外战略构想的碰撞 D.美苏竭力维持世界的和平
15. 2024年10月,第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博览会在广州举行,来自世界的210多家参展商、采购商通过线上、线下平台交流合作,充分体现了“广交世界,互利天下”的理念。这反映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
A.社会信息化 B.政治多极化 C.经济全球化 D.区域集团化
初三历史试题 第 3 页 (共6 页)
二、材料分析题(3个大题,共35分)
16. (11分)国家治理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到问题。
材料一 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在治理理念上,既重视“要在中央”,强调天下一统、五方之民共天下、四海之内皆兄弟,又强调因俗而异,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这种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
——摘自习近平2014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17~18世纪,欧美有多个国家都爆发了革命。这些国家都曾遇到一个问题,即革命后的国家治理。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于次年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此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法国在大革命期间历经多次政局动荡、社会混乱。1804年,拿破仑亲自参与和签字批准的《民法典》正式生效。这部法典巩固了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使革命前的封建秩序在法国再也不可能得到恢复。
材料三 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利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刀,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的治理一个社会(国家)。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别列举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上中央政府“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治理措施。(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法两国在革命后采取的国家治理措施有何不同 (4分)
(3)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国家治理观念的核心是什么 这一理念最早在哪个国家得到了实践 (3分)
17.(12分)谢缵泰,一生见证了无数风云的变幻,亲身参与了众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谢缵泰, 生于1871 年, 祖籍广东,出生于澳大利亚悉尼华侨家庭。12 岁时,谢缵泰便许下诺言, 长大后一定要回到中国,尽自己的能力, 帮助推反清廷,复兴中华。
16岁的谢缵泰迁居香港。1894年至1899年间,谢缵泰倾注无数心血绘制出了飞艇的详细设计蓝图,将其呈献给清政府却被弃之如敝屣。谢缵泰最后不得
初三历史试题 第 4 页 (共6 页)
不求助于英国友人墨克西。在其帮助下,谢缵泰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艘飞艇。将飞艇命名为“CHINA号”。当时世界上许多报刊刊登了他的飞艇设计方案,轰动一时。
遗憾的是, “CHINA号”在成功试飞之后最终未能实现大规模生产。谢缵泰却以敏锐·又超前的眼光,洞察到了航空技术在军事领域的重大价值,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19世纪90年代,谢缵泰和杨衢云等有志青年一起成立了“辅仁文社”,评论政治国是,探讨救国良方, 策划革命。1895年春,孙中山与谢缵泰、杨衢云等人合组了新的政治团体,仍名兴中会。他们筹划于1895年 10月 26日发动武装起义,攻打广州。却由于计划被叛徒泄漏给清廷官员,胎死腹中。1899年,谢缵泰再次筹划组织武装力量攻打广州,同样,由于计划被泄露,第二次广州起义再次失败。
《时局图》正创作于谢缵泰为革命奔走呼号的时期, 最早发表于 1898年的《辅仁文社社刊》。谢缵泰感慨时事,不忍见神州陆沉,希望通过漫画唤醒沉睡的国人。 《时局图》堪称我国首幅具有近代意义的漫画, 宛如平地惊雷,发人深省。
1903年,谢缵泰在香港创办《南华早报》,致力于革命宣传工作。1924年,在该报发表了英文日记体裁的回忆录《中华民国革命秘史》,记述了兴中会的有关活动,保留了一些较重要的史料。
谢缵泰晚年专心钻研古代中国文学艺术,致力于“人类起源”、 “人种发祥地”和“诺亚洪水真相”等问题的历史、科学和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并在香港出版了有关这方面问题的两本书,20多本小册子和一些专论文章。
1938年, 谢缵泰病逝于香港, 终年66 岁。
——摘编自卜松竹《谢缵泰绘制<时局图>拒蒋介石百万购照片》;程方毅《语境交织与媒介跨越——清末<时局图>再探》;刘荣,米燕等《谢缵泰:惊才绝艳吹鼓手》
初三历史试题 第 5 页 (共6 页)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图片的史料价值。 (5分)
(2)根据材料,概括谢缵泰人生历程中的历史贡献。 (5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谢缵泰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2分)
18.(12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出现的以追求工业化、民主化和民族独立化为中心的现代化,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来说可称之为近代化,也可称之为早期现代化。中国早期现代化呈现为一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与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有诸多仿效之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式现代化扫除了“三座大山”障碍,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的成立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端。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三大特性》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强行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其本质上蕴含着“仁” “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表明中国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刘纯明等《比较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经验与世界意义》
材料三 大约从1500年起,西方靠殖民掠夺奠定了其“起手优势”,又靠对劳动者的剥削压榨进行原始积累,并且通过不平等贸易强化了其在“世界体系”中的支配地位,这是西方现代化的“共性”。中国式现代化还走出了一条与西方现代化迥异的道路,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靠自身的努力和创造成功推进和拓展了现代化进程,表现出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可持续等基本特征。
——摘编自韩震《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运用史实阐释“中国早期现代化………与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有诸多仿效之处”。结合材料分析“新中国的成立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端”的原因 。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出“仁’ ‘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理论根源在何处 进一步简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 (4分)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区别。 (4分)
初三历史试题 第 6 页 (共6 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答案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3-2024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