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陕西省版 七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二)(教师版 学生版)


七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二)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他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下列选项中,与材料相符的是(  )
A.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必将灭亡
【答案】D
【知识点】隋朝的灭亡
【解析】与材料相符的是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必将灭亡。隋朝末年,因为隋炀帝暴虐无道,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陷于瓦解。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故D符合题意;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故A不符合题意;
589年,隋朝实现了统一,故 B不符合题意;
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的灭亡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2.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的建立者是(  )
A.李世民 B.李渊 C.杨坚 D.杨广
【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建立
【解析】A.李世民,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18你那,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后来平定全国,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杨坚,不符合史实;
D.杨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3.襦裙装是唐朝在继承前代服装艺术的基础上,将汉族的文质彬彬与北朝民族的豪情健爽的特点相结合,使得女子在追求美和展现美的方式上更为自由、张扬。这体现了唐朝(  )
A.追求奢靡风气 B.爱美意识觉醒
C.妇女地位提高 D.开放兼容并包
【答案】D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A. 追求奢靡风气,不符合题意;
B. 爱美意识觉醒 ,不符合题意;
C. 妇女地位提高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唐朝时期的服装,将汉族和北朝民族特点结合起来,体现了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是开放兼容并包,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4.唐朝僧人鉴真的贡献是(  )
A.七下西洋,交流中外 B.出使西域,开通丝路
C.六次东渡,弘扬佛法 D.西行天竺,求取真经
【答案】C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A. 七下西洋,交流中外 ,不符合题意;
B. 出使西域,开通丝路 ,不符合题意;
C.结合所学可知,鉴真是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携同弟子到达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外友好的伟大实践”,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西行天竺,求取真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5.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变法的措施中,属于“强兵”的是(  )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保甲法
【答案】D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据所学知,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针对军事问题实行保甲法,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又增强了抵御辽和西夏进攻的能力,也减少了军费开支,减轻了北宋政府的财政负担。
ABC三项都不属于“强兵”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D项保甲法属于“强兵”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王安石变法措施的识记和理解。
6.南宋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诸侯》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雅: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里的“胡”是指(  )
A.匈奴 B.女真 C.契丹 D.党项
【答案】B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
【解析】 回顾所学并注意题干中“南宋”这一限制条件可知,南宋时期,与南宋对峙的政权是由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所以南宋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一词中的“胡”指的是女真族,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7.忽必烈还未继承汗位时,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窦默告诉忽必烈“治天下必需三纲五常、正心诚意”。忽必烈依照儒生刘秉忠的意见定国号为大元。这些做法(  )
A.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 B.延缓了国家统一进程
C.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 D.改变了汉族人民的地位
【答案】A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依据材料“ 忽必烈依照儒生刘秉忠的意见定国号为大元。 ”结合所学可知,忽必烈推崇儒家思想,效仿汉族制度和思想,这有利于蒙古族的封建化,A符合题意;
材料内容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进程,排除B;
材料没有强调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排除C;
材料反映的是忽必烈推崇儒家思想,效仿汉族制度和思想,进而促进蒙古族的封建化,与汉族人民的地位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建立与统治。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掌握忽必烈实行汉化统治的措施及影响即可作答。
8.宋代瓦子中除有小唱、杂剧、散乐等表演外,还有如算卦、剃剪、卖饮食(  )
A.都市生活丰富 B.商品交易频繁
C.戏剧空前发达 D.节日习俗多样
【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舍),瓦市中除有小唱、杂剧、散乐等表演外,还有如算卦、剃剪、卖饮食等服务项目,反映当时都市生活丰富。
A项都市生活丰富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瓦子,知道瓦子是宋代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及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宋代的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
9.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为患现象愈演愈烈,明朝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抗击倭寇,倭寇侵扰的省份主要是(  )
A.黑龙江省 B.天津市 C.浙江省 D.山西省
【答案】C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浙江省主要是倭寇侵扰的省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
10.“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黄巢起义
【答案】C
【知识点】李自成起义
【解析】根据“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及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材料反映事件是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北京。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C项正确;
大泽乡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材料没有反映,排除A项;
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
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后期,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李自成起义的认识。
11.下侧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清朝经济兴盛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丝绸之路开辟
【答案】A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7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几乎和整个欧洲相当,到了18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整个欧洲,这说明当时的中国经济非常兴盛,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江南地区开发,不符合题意;
C.海外贸易繁荣,不符合题意;
D.丝绸之路开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首先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看出这一时期我国与欧洲所占的比重,看懂图片含义之后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看懂图片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2.清朝小说发展到最高峰。代表作品为(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明清小说的繁荣景象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清朝小说发展到最高峰,代表作品为《红楼梦》,并形成了一种学问叫红学,故A符合题意;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均是明代名著,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小说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红楼梦》的相关史实。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共3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境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等,上统于中央政府。
材料二:
材料三:元朝在西藏地区,因俗而治,多制并举。对于民政,委托地方僧俗首领负责。同时,设立宣政院,具体实施元朝中央的各项政令,专管元朝驻藏军队,负责驿站。为了使各项政令及时通达地广险远的西藏边陲,元朝在西藏设大站28处,小站7处。
——摘编自胡小鹏《试论元代边疆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4分)
(2)材料二图中①处是   ;②处是   ;宋真宗时期,北宋在澶州击败辽军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盟约被称为“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在西藏地区采取的管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时期开始形成的新民族。(4分)
【答案】(1)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2)东京(开封);中京;澶渊之盟
(3)措施:以西藏僧俗首领负责民政;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当地设置驿站,保障各项政令畅通;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新民族:回族。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辽与北宋的和战;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1)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根据材料一“ 贞观十四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 ”可得出,唐朝与边疆各族交往的方式有和亲和会盟;根据材料一“ 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可知,唐朝与边疆各族交往的方式有册封。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本题考查宋朝时期的并立政权。根据材料二“北宋时期形势图”结合所学可知, ①是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②是中京,是辽朝最大的陪都; 宋真宗时期,北宋在澶州击败辽军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盟约被称为“澶渊之盟”。
(3)本题考查元朝的统治。根据材料三“ 对于民政,委托地方僧俗首领负责。同时,设立宣政院,具体实施元朝中央的各项政令,专管元朝驻藏军队,负责驿站。为了使各项政令及时通达地广险远的西藏边陲,元朝在西藏设大站28处,小站7处。 ”结合所学可知,元朝 以西藏僧俗首领负责民政;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当地设置驿站,保障各项政令畅通;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民族大交融,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故答案为:(1) 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2)第1空、东京(开封);第2空、中京;第3空、澶渊之盟。
(3) 措施:以西藏僧俗首领负责民政;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当地设置驿站,保障各项政令畅通;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新民族:回族。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宋朝并立的政权,元朝的统治。难度较大,熟悉教材插图,识记教材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材料二:元朝建立后,中央政府将山东、山西等“腹里”地区交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岭北、辽阳等地设立了十个行中书省。而行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掌管一省的军政,与中书省互为表里,代朝廷统摄节制地方。元朝所设的十个行省当中,岭北、辽阳、甘肃、云南、湖广等都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地方制度的确立,无疑将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了边远地区。且在这些地区驻军、屯田、征收赋税,从而加强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增进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
材料三:自秦汉以来,中国政区常以大江大河作为政区边界,但当中央政府式微时地方容易割据称雄。基于这一现象,元朝在设置划政区时,打破了自然地理疆界,由于行省的设置不在同一时间,设置时所面临的军事、政治形势也不一样,因此在划分疆域的时候采用犬牙交错的形式。如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地处蒙古帝国兴起发家之地,主要考虑的是防卫祖宗之地;河南江北、云南、四川等军事扼要之地则派驻蒙古骑兵驻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策略,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元朝在西藏地区和东南地区设置的地方管理机构的名称。(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管理地方的制度,概括改制度的设立带来的积极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秦汉相比,元朝时期的地区规划的不同。(3分)
(4)从我国古代行政规划的发展演变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3分)
【答案】(1)管辖策略:因地制宜。西藏地区:宣政院。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
(2)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与控制;扩展了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往。
(3)秦汉依据自然地理疆界划分;元朝打破这一传统,采取犬牙交错的形式。
(4)认识:不同时期行政制度的不同是由当时的政治形势决定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不适应客观形势的行政制度必然会被废除;恰当的管理制度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巩固国家的统一;我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反映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比较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可知,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策略是因地制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行政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 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与控制;扩展了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往。
(3)根据材料“自秦汉以来,中国政区常以大江大河作为政区边界,但当中央政府式微时地方容易割据称雄。基于这一现象,元朝在设置行省辖区时,打破了自然地理疆界,由于行省的设置不在同一时间,设置时所面临的军事、政治形势也不一样,因此在划分疆域的时候采用犬牙交错的形式。”可知,与秦汉相比,元朝时期的地区规划的不同表现在秦汉依据自然地理疆界划分;元朝打破这一传统,采取犬牙交错的形式。
(4)从我国古代行政规划的发展演变中,我能得出的认识是不同时期行政制度的不同是由当时的政治形势决定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不适应客观形势的行政制度必然会被废除;恰当的管理制度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巩固国家的统一;我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反映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故答案为:(1)管辖策略:因地制宜。西藏地区:宣政院。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
(2)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与控制;扩展了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往。
(3)秦汉依据自然地理疆界划分;元朝打破这一传统,采取犬牙交错的形式。
(4)认识:不同时期行政制度的不同是由当时的政治形势决定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不适应客观形势的行政制度必然会被废除;恰当的管理制度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巩固国家的统一;我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反映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策略、元朝在西藏地区和东南地区设置的地方管理机构的名称、与秦汉相比,元朝时期的地区规划的不同、从我国古代行政规划的发展演变中得出的认识等知识。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悠久,由唐朝至清朝,我国贸易政策也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另又据中西交通史专家张星烺之统计:唐代到广州贸易的外国商船,全年多达4000被,来到广州港登岸之客商,一年就有80万人次之多……唐代广州当局设置了蕃坊和蕃学,以安置与管理外侨及教育其子女。
——摘编自周兴禄《广州海丝之路溯源及其发展过程研究》
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摘编自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所谓盛极而衰,在引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航海潮流后……曾经开放的海上大国开始施,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鸵鸟般但求自保的心态虽然在一段时间内防范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但同时也形成了十分被动的局面。
——摘编自熊显华《海权简史:海权与大国兴衰》
(1)根据材料一,指出“蕃坊和蕃学”的职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广州外国“商船”、“客,”众多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积极推广海外贸易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如果一位外国商,要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应该在泉州哪个机构办理手续?(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引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航海潮流”的历史事件的原因,并归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影响。(4分)
【答案】(1)职能: 安置与管理外侨及教育其子女;原因:唐朝经济繁荣发达;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贸易繁荣;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唐朝科技文化发达等;
(2)原因: 为政府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 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市舶司;
(3)原因: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明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明朝的航海技术先进等;影响:清政府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得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唐代广州当局设置了蕃坊和蕃学,以安置与管理外侨及教育其子女。 ”, 蕃坊和蕃学的职能是: 安置与管理外侨及教育其子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代广州外国“商船”、“番客”众多的原因有: 唐朝经济繁荣发达;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贸易繁荣;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唐朝科技文化发达等;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宋朝积极推广海外贸易的原因有:为政府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因此,外国商人到泉州销售,应该在市舶司办理手续;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引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航海潮流的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有: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明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明朝的航海技术先进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影响:清政府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得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故答案为:(1)职能: 安置与管理外侨及教育其子女;原因:唐朝经济繁荣发达;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贸易繁荣;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唐朝科技文化发达等;
(2)原因: 为政府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 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市舶司;
(3)原因: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明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明朝的航海技术先进等;影响:清政府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得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方面思考,注意尽可能回答全面;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郑和下西洋,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归纳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进行理解,理解之后再归纳回答。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七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二)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他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下列选项中,与材料相符的是(  )
A.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必将灭亡
2.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的建立者是(  )
A.李世民 B.李渊 C.杨坚 D.杨广
3.襦裙装是唐朝在继承前代服装艺术的基础上,将汉族的文质彬彬与北朝民族的豪情健爽的特点相结合,使得女子在追求美和展现美的方式上更为自由、张扬。这体现了唐朝(  )
A.追求奢靡风气 B.爱美意识觉醒
C.妇女地位提高 D.开放兼容并包
4.唐朝僧人鉴真的贡献是(  )
A.七下西洋,交流中外 B.出使西域,开通丝路
C.六次东渡,弘扬佛法 D.西行天竺,求取真经
5.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变法的措施中,属于“强兵”的是(  )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保甲法
6.南宋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诸侯》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雅: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里的“胡”是指(  )
A.匈奴 B.女真 C.契丹 D.党项
7.忽必烈还未继承汗位时,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窦默告诉忽必烈“治天下必需三纲五常、正心诚意”。忽必烈依照儒生刘秉忠的意见定国号为大元。这些做法(  )
A.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 B.延缓了国家统一进程
C.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 D.改变了汉族人民的地位
8.宋代瓦子中除有小唱、杂剧、散乐等表演外,还有如算卦、剃剪、卖饮食(  )
A.都市生活丰富 B.商品交易频繁
C.戏剧空前发达 D.节日习俗多样
9.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为患现象愈演愈烈,明朝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抗击倭寇,倭寇侵扰的省份主要是(  )
A.黑龙江省 B.天津市 C.浙江省 D.山西省
10.“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黄巢起义
11.下侧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清朝经济兴盛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丝绸之路开辟
12.清朝小说发展到最高峰。代表作品为(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共3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境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等,上统于中央政府。
材料二:
材料三:元朝在西藏地区,因俗而治,多制并举。对于民政,委托地方僧俗首领负责。同时,设立宣政院,具体实施元朝中央的各项政令,专管元朝驻藏军队,负责驿站。为了使各项政令及时通达地广险远的西藏边陲,元朝在西藏设大站28处,小站7处。
——摘编自胡小鹏《试论元代边疆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4分)
(2)材料二图中①处是   ;②处是   ;宋真宗时期,北宋在澶州击败辽军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盟约被称为“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在西藏地区采取的管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时期开始形成的新民族。(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材料二:元朝建立后,中央政府将山东、山西等“腹里”地区交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岭北、辽阳等地设立了十个行中书省。而行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掌管一省的军政,与中书省互为表里,代朝廷统摄节制地方。元朝所设的十个行省当中,岭北、辽阳、甘肃、云南、湖广等都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地方制度的确立,无疑将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了边远地区。且在这些地区驻军、屯田、征收赋税,从而加强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增进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
材料三:自秦汉以来,中国政区常以大江大河作为政区边界,但当中央政府式微时地方容易割据称雄。基于这一现象,元朝在设置划政区时,打破了自然地理疆界,由于行省的设置不在同一时间,设置时所面临的军事、政治形势也不一样,因此在划分疆域的时候采用犬牙交错的形式。如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地处蒙古帝国兴起发家之地,主要考虑的是防卫祖宗之地;河南江北、云南、四川等军事扼要之地则派驻蒙古骑兵驻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策略,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元朝在西藏地区和东南地区设置的地方管理机构的名称。(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管理地方的制度,概括改制度的设立带来的积极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秦汉相比,元朝时期的地区规划的不同。(3分)
(4)从我国古代行政规划的发展演变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3分)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悠久,由唐朝至清朝,我国贸易政策也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另又据中西交通史专家张星烺之统计:唐代到广州贸易的外国商船,全年多达4000被,来到广州港登岸之客商,一年就有80万人次之多……唐代广州当局设置了蕃坊和蕃学,以安置与管理外侨及教育其子女。
——摘编自周兴禄《广州海丝之路溯源及其发展过程研究》
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摘编自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所谓盛极而衰,在引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航海潮流后……曾经开放的海上大国开始施,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鸵鸟般但求自保的心态虽然在一段时间内防范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但同时也形成了十分被动的局面。
——摘编自熊显华《海权简史:海权与大国兴衰》
(1)根据材料一,指出“蕃坊和蕃学”的职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广州外国“商船”、“客,”众多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积极推广海外贸易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如果一位外国商,要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应该在泉州哪个机构办理手续?(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引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航海潮流”的历史事件的原因,并归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影响。(4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陕西省版 七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二)(教师版 学生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