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二)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隋炀帝时期,开凿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有效地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该水利工程的中心在( )
A.咸阳 B.江都 C.洛阳 D.余杭
【答案】C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有效地加强了南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存在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这个"短暂"王朝统一南北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907年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在589年,派兵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南北统一,B正确,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和统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他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材料中的“鼎盛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答案】C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辅佐下实施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使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C符合题意;
“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排除A;
“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时期,排除B;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是对武则天的评价,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4.“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答案】C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实行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C符合题意;
“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A不符合题意;
“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时期,B不符合题意;
“贞观之治”是李世民时期的治世局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的知识。难度较低,理解材料,掌握“开元盛世的基本知识即可作答。”
5.同学们表演历史短剧“吐蕃使者求亲”时,用了阎立本的这幅画作为屏幕背景。这幅画的名称是( )
A.《步辇图》 B.《女史箴图》
C.《天王送子图》 D.《洛神赋图》
【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描绘唐太宗接见吐蕃松赞干布求婚使节情景的画的名称是《步辇图》.唐朝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的画笔力刚健,线条像盘屈的铁丝,人物神形兼备。名作之一是《步辇图》.《步辇图》取材于唐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唐朝的艺术成就的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 的基本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加强
B.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国家的建立
D.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并且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所以隋唐时期的社会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国古代历史时期与阶段特征相吻合的是隋唐时期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7.对外开放、双向交流是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能反映这一特点的历史事件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
C.安史之乱
D.西北少数民族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佛经,并根据西行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传播唐朝文化,由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可以看出,对外开放、双向交流是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B符合题意;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蕃之间的交流,没有涉及中外交流,排除A;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排除C;
西北少数民族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反映的是唐朝与少数民族的交往,没有涉及中外交流,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流。难度较低,理解题意,掌握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8.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某小组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和亲”“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中华文明的起源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鉴真与玄奘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和亲”“鉴真东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显示了唐朝的经济繁荣, 唐蕃和亲、鉴真东渡显示了唐朝的开发的社会风气,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不符合题意;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不符合题意;
D.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一个都不能少,切记。
9.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 )
A.皇族的后代 B.外戚
C.宦官 D.掌握兵权的武将
【答案】D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的相关史实。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B.黄巢起义给唐朝致命打击,唐朝灭亡;
C.武则天发展运用科举制,开创殿试制度;
D.“澶渊之盟”促成了辽宋之间长期的和平局面。
【答案】B
【知识点】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符合史实,A排除;
“黄巢起义给唐朝致命打击,唐朝灭亡”,907年,朱温灭唐。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武则天发展运用科举制,开创殿试制度”符合史实,C排除;
“澶渊之盟”促成了辽宋之间长期的和平局面,符合史实,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黄巢起义的知识。难度适中,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1.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武将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高于文官
B.有利于政权稳固,社会安定;
C.弊端是削弱了宋朝军队的战斗力
D.目的是防止武将专权,发生兵变政移的现象。
【答案】A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武将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高于文官说法错误,A项符合题意;
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重文轻武政策。难度适中,掌握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即可作答。
12.在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北宋与辽、西夏长期进行战争
B.北宋与辽、西夏在边界进行贸易
C.北宋给辽、西夏岁币
D.元昊向北宋称臣
【答案】A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北宋与辽、西夏虽然有战争,但是不是长期作战,而是有战争,有和平,以和平为主体,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北宋与辽、西夏在边界进行贸易 ,不符合题意;
C. 北宋给辽、西夏岁币 ,不符合题意;
D. 元昊向北宋称臣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正确”字样,细心分析辨别回答。
13.中国历史上曾以大散关——淮水为界的两个民族政权是( )
A.北宋和辽 B.辽和西夏 C.南宋和金 D.北宋和金
【答案】C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大散关——淮水为界形成南北对峙的是南宋和金,这是1141年宋金议和的结果, C符合题意;
北宋和辽不处在划界而治的情况,排除A;
辽和西夏是北宋北方和西北方的两个政权,淮水、大散关属于北宋地界,排除B;
北宋和金不存在划界而治的情况,金在灭辽后的1127年将北宋灭亡,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宋金和议的内容。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A.唐朝四川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北宋四川
【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符合题意;
唐朝四川,不符合史实,排除A;
北宋东京,不符合史实,排除B;
南宋临安,不符合题意,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难度较低,掌握世界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即可作答。
15.“征战终生,统一蒙古”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成吉思汗 D.元昊
【答案】C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 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C符合题意;
耶律阿保机统一的是契丹族各部,排除A;
完颜阿骨打逐步完成了女真族各部的统一,排除B;
元昊是党项族的首领,建立了西夏政权,与题意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蒙古的兴起。难度较低,掌握成吉思汗的贡献即可作答。
16.我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澎湖巡检司 B.西域都护 C.御史台 D.枢密院
【答案】A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 我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澎湖巡检司。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当时称为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A项正确;
西域都护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御史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枢密院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建立、统一和巩固的相关史实。
17.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有人认为火箭的出现得益于火药的发明。关于火药的发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C.北宋时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领域
D.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火药的发明和应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为监视官民,朱元琼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该机构是( )
A.三司 B.锦衣卫 C.三省六部 D.军机处
【答案】B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根据材料" 为监视官民,朱元琼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可知这一机构直接由皇帝控制,主要掌管监察职能,同时还可以缉捕犯法官民,这一机构主要指的是明朝时期的锦衣卫,B符合题意;
明朝时期“三司”主要指的是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其中都指挥使司是军事总机构,承宣布政使司是民政总机构,提刑按察使司是司法总机构,排除A;
三省六部是隋唐时期的中央行政机构,排除C;
军机处是清朝设立的机构,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9.明朝有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该童谣见证的历史是( )
A.郑和下西洋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回台湾
【答案】C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意思是倭寇来了也不用紧张,我们有戚继光大人带兵抵抗,由此可知戚爷是指戚继光,戚继光抗倭,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C符合题意;
A,郑和下西洋与倭寇无关,A不符合题意;
B,文天祥抗元发生于宋末元初,B不符合题意;
D,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回台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戚继光的历史功绩和影响。
20.当代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古代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
A.《伤寒杂病论》 B.《千金方》
C.《梦溪笔谈》 D.《本草纲目》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医学成就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故D符合题意;
《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著作,故A不符合题意;
《千金方》是唐朝孙思邈的著作,故B不符合题意;
《梦溪笔谈》是沈括的著作,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代《本草纲目》的作者。
21.1925年闻一多先生挥笔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诗人将当年被列强侵占的七块土地比作离开母亲怀抱的七个儿女。其中七子之一的澳门在16世纪被哪个国家攫取了居住权。( )
A. 英国 B.葡萄牙 C.法国 D.西班牙
【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解析】明朝中期,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我国澳门的居住权,B项正确;
英国、法国、西班牙,均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澳门回归相关史实,注意相关国家和地区。
22.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的划定中俄边界的条约是( )
A.《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B.《尼布楚条约》
C.《瑷珲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B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1685和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B符合题意;
A,《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于1864年,A不符合题意;
C,《瑷珲条约》签订于1858年,C不符合题意;
D,《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23.清朝大城市的工商业非常繁荣。史载乾隆时期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城市是( )
A.苏州 B.北京 C.广州 D.杭州
【答案】A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A.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清朝大城市的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城市,有的地段“土值寸金”。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北京,不符合题意;
C.广州,不符合题意;
D.杭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24.乾隆皇帝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外来)货物以通有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当时唯一开放的一处对外贸易港口是哪座城市( )
A.广州 B.深圳 C.珠海 D.泉州
【答案】A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清朝前期,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政府特许设立了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A项广州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当时唯一开放的一处对外贸易港口,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5.“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典故出自我国古代哪一部古典名著(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明清小说的繁荣景象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的各种矛盾冲突。“草船借箭”、“三顾茅庐”都是《三国演义》中的典故。B符合题意;
《水浒传》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成功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A不符合题意;
《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C不符合题意;
《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演义》的内容的相关史实,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4分,第29题
14分,共50分)
26.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她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2分)
制度创新
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治世出现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科技创新
材料三:
A B
合同为一家
材料四:“自古皆贵(认为……尊责)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包容开放
材料五: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材料中的“这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分)
(2)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2分)
(3)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写出图中唐朝出现的两例新农业生产工具的名称。(3分)
(4)材料中唐太宗为做到“爱之如一”,实行何种民族政策?请用一例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3分)
(5)上述材料中的“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2分)
【答案】(1)隋炀帝设进士科
(2)唐玄宗
(3)曲辕犁;筒车
(4)开明的民族政策;举例: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密切了唐蕃关系。
(5)《大唐西域记》
【知识点】“开元盛世”;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盛唐经济的繁荣;鉴真与玄奘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制度是科举制,隋炀帝时期,创立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确立;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这显示的是开元盛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盛世是在唐玄宗统治前期;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出现的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太宗为做到“爱之如一”,实行 开明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密切了唐蕃关系 ;
(5)依据材料五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他”是玄奘,他为后人留下的经典著作是《大唐西域记》;
故答案为:(1) 隋炀帝设进士科
(2)唐玄宗
(3) 曲辕犁;筒车
(4) 开明的民族政策;举例: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密切了唐蕃关系。
(5)《大唐西域记》
【点评】(1)(2)(5)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事件和人物,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识记图片,看懂图片进行回答,这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读懂材料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材料二:《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西夏先发制人,在1040、1041、1042年连续三年中,三次大败宋朝军队,并试图向关中进军,1043年前后,北宋内部农民起义渐成为燎原之势。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宋朝方面才急于求和、西夏方面,也被战争的消耗和北宋的经济封锁拖得疲惫不堪,民怨沸腾,1044年宋夏议和。
——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从材料一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不得照抄原文)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一中的“二敌”分别是指什么政权?(4分)
(2)材料二建立政权①的是哪个朝代?图中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2分)
(3)材料三中西夏政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根据材料三,概括宋夏议和的背景。联系所学知识说说宋夏议和的内容是什么?(4分)
【答案】(1)采用皇帝称号;仿行中原王朝的官职;任用汉族人为官;学习中原文化;穿汉族服装; 实行汉族法令制度。辽和西夏
(2)北宋;女真族
(3)党项族;背景:北宋内忧外患,西夏阶级矛盾尖锐。内容:元昊向 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
【解析】(1)由材料三“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可知,辽和西夏效仿中国的官制,任用汉族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文化。辽和西夏开发了我国的边疆地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交融。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开封),作为都城,史称北宋;1127年,北宋灭亡。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1234年蒙古灭金。
(3)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自立为帝,建立西夏。由于北宋内忧外患,西夏人力物力有限,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宋夏议和。宋夏和议的内容是西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
故答案为:(1)采用皇帝称号;仿行中原王朝的官职;任用汉族人为官;学习中原文化;穿汉族服装; 实行汉族法令制度。辽和西夏。
(2)北宋;女真族。
(3)党项族;背景:北宋内忧外患,西夏阶级矛盾尖锐。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两宋时期主要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与战和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两宋时期主要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与战和的相关知识。
28.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下)
材料三:
材料四: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唐朝实行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请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说出唐朝在加强中外交往方面的事例。(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置了哪一管理机构?(3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要事件?这次活动最远到达什么地方?这次活动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其反映的清朝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消极影响。(3分)
【答案】(1)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2)市舶司。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④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宋代的经济发展;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可知,唐朝在加强中外交往方面的事例有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和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鉴真东渡日本,加强了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
(2)根据所学可知,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置的管理机构是市舶司。
(3)根据材料图片以及文字“明、刘家港、天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是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根据材料四“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可知,其反映的清朝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政策,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故答案为:
(1)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2)市舶司。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对外交往史实、宋朝市舶司的设置、郑和下西洋以及历史意义、闭关锁国政策以及消极影响、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政策变化以及启示等知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须常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了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摘自《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他是中国的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为中国人开凿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材料四: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片板不准入海”。后来,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活动,必须由政府指定的商人“管束稽查”。
(1)从材料一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列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为管理海外贸易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
(3)材料三中的"他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3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什么?(3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有哪些启示?(3分)
【答案】(1)对外开放。鉴真东渡日本(或玄奘西行天竺)。
(2)市舶司。
(3)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对外政策:闭关锁国。影响:导致清廷固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5)对外开放,国家富强;闭关锁国,国家落后。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叙述可知,唐朝政府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包括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
(2)根据所学可知,宋朝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在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
(3)材料三中的“他”是郑和,到1433年,郑和前后7次下西洋。郑和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据材料四内容可知,反映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闭塞,不能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5)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对外开放国家富强、闭关锁国国家落后。
故答案为:
(1)对外开放;鉴真东渡日本或玄奘西行天竺。
(2)市舶司。
(3)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对外政策:闭关锁国。影响:导致清廷固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5)对外开放国家富强;闭关锁国,国家落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唐朝、宋朝、明清时期的外交及影响。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七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二)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隋炀帝时期,开凿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有效地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该水利工程的中心在( )
A.咸阳 B.江都 C.洛阳 D.余杭
2.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存在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这个"短暂"王朝统一南北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907年
3.“他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材料中的“鼎盛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5.同学们表演历史短剧“吐蕃使者求亲”时,用了阎立本的这幅画作为屏幕背景。这幅画的名称是( )
A.《步辇图》 B.《女史箴图》
C.《天王送子图》 D.《洛神赋图》
6.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 的基本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加强
B.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国家的建立
D.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7.对外开放、双向交流是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能反映这一特点的历史事件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
C.安史之乱
D.西北少数民族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8.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某小组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和亲”“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中华文明的起源
9.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 )
A.皇族的后代 B.外戚
C.宦官 D.掌握兵权的武将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B.黄巢起义给唐朝致命打击,唐朝灭亡;
C.武则天发展运用科举制,开创殿试制度;
D.“澶渊之盟”促成了辽宋之间长期的和平局面。
11.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武将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高于文官
B.有利于政权稳固,社会安定;
C.弊端是削弱了宋朝军队的战斗力
D.目的是防止武将专权,发生兵变政移的现象。
12.在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北宋与辽、西夏长期进行战争
B.北宋与辽、西夏在边界进行贸易
C.北宋给辽、西夏岁币
D.元昊向北宋称臣
13.中国历史上曾以大散关——淮水为界的两个民族政权是( )
A.北宋和辽 B.辽和西夏 C.南宋和金 D.北宋和金
1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A.唐朝四川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北宋四川
15.“征战终生,统一蒙古”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成吉思汗 D.元昊
16.我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澎湖巡检司 B.西域都护 C.御史台 D.枢密院
17.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有人认为火箭的出现得益于火药的发明。关于火药的发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C.北宋时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领域
D.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8.为监视官民,朱元琼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该机构是( )
A.三司 B.锦衣卫 C.三省六部 D.军机处
19.明朝有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该童谣见证的历史是( )
A.郑和下西洋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回台湾
20.当代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古代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
A.《伤寒杂病论》 B.《千金方》
C.《梦溪笔谈》 D.《本草纲目》
21.1925年闻一多先生挥笔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诗人将当年被列强侵占的七块土地比作离开母亲怀抱的七个儿女。其中七子之一的澳门在16世纪被哪个国家攫取了居住权。( )
A. 英国 B.葡萄牙 C.法国 D.西班牙
22.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的划定中俄边界的条约是( )
A.《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B.《尼布楚条约》
C.《瑷珲条约》 D.《北京条约》
23.清朝大城市的工商业非常繁荣。史载乾隆时期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城市是( )
A.苏州 B.北京 C.广州 D.杭州
24.乾隆皇帝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外来)货物以通有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当时唯一开放的一处对外贸易港口是哪座城市( )
A.广州 B.深圳 C.珠海 D.泉州
25.“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典故出自我国古代哪一部古典名著(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4分,第29题
14分,共50分)
26.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她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2分)
制度创新
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治世出现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科技创新
材料三:
A B
合同为一家
材料四:“自古皆贵(认为……尊责)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包容开放
材料五: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材料中的“这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分)
(2)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2分)
(3)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写出图中唐朝出现的两例新农业生产工具的名称。(3分)
(4)材料中唐太宗为做到“爱之如一”,实行何种民族政策?请用一例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3分)
(5)上述材料中的“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材料二:《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西夏先发制人,在1040、1041、1042年连续三年中,三次大败宋朝军队,并试图向关中进军,1043年前后,北宋内部农民起义渐成为燎原之势。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宋朝方面才急于求和、西夏方面,也被战争的消耗和北宋的经济封锁拖得疲惫不堪,民怨沸腾,1044年宋夏议和。
——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从材料一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不得照抄原文)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一中的“二敌”分别是指什么政权?(4分)
(2)材料二建立政权①的是哪个朝代?图中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2分)
(3)材料三中西夏政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根据材料三,概括宋夏议和的背景。联系所学知识说说宋夏议和的内容是什么?(4分)
28.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下)
材料三:
材料四: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唐朝实行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请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说出唐朝在加强中外交往方面的事例。(4分)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置了哪一管理机构?(3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要事件?这次活动最远到达什么地方?这次活动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其反映的清朝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消极影响。(3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须常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了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摘自《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他是中国的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为中国人开凿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材料四: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片板不准入海”。后来,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活动,必须由政府指定的商人“管束稽查”。
(1)从材料一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列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为管理海外贸易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
(3)材料三中的"他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3分)
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什么?(3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有哪些启示?(3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云南版 七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二)(教师版 学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