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时作业 (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选择题
1.(2023·湖北·8) 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 )
A.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B.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C.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
2.(2023·山东·5)下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甲是( )
比重年份    货物 甲 乙 丙 丁
1871—1873 2.8 30.2 0.9 0.9
1881—1883 5.8 22.8 0.3 1.1
1891—1893 14.6 20.5 5.9 1.8
1901—1903 18.6 19.7 4.2 1.7
1909—1911 12.8 16.7 4.8 3.0
1919—1921 9.6 18.4 2.4 5.0
A.钢铁 B.棉纱
C.米 D.棉布
3.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
4.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5.(2023·辽宁·7)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
A.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
B.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
C.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
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
6.(2024·天津统考)20世纪初,有人提出“凡德道以修己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体育为本”“供给他一个运动场,发展他的品格”。由此可见,此人提倡在教育中( )
A.贯彻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B.重视发展学校体育运动
C.宣扬儒家道德伦理观念
D.注重体育与德育的融合
7.(2023·云南曲靖)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提出“富强之基,本诸格致”的思想,并坚持“译书为强国第一义”。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主要讨论“中国无科学之原因”“科学与工业”“科学与近世文明”“科学历史之时代”等话题。重视科学思潮的兴起主要由于( )
A.西学东渐的深入 B.民族工业的发展
C.民族危机的加深 D.思想解放的推动
8.(2023·福建莆田)一战爆发后,协约国邀请北洋政府参战。1917 年 8 月 14 日,北洋政府宣布对德宣战,“以工代兵,赴 欧参战” 。此后,中国劳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从事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等等 最艰苦繁重的工作。中国劳工参战( )
A.为了迎合帝国主义的需要
B.体现了军阀政权的腐朽
C.表明中国属于协约国成员
D.目的是为了争取国际地位
9.(2022·全国乙卷)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10.(2023·陕西榆林)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不适合现代潮流。”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B.陈独秀借孔子宣传新文化思想
C.当时儒学已失去思想主流地位
D.陈独秀对孔子的认识较为理性
11.(2023·广东湛江一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陈独秀提出“德先生”与“赛先生”说法的基础上,有人提出,还需要加上“费先生”(Philosophy)或“穆姑娘”(Morality),主张以哲学和道德来补民主与科学的不足,这样才能更为全面地刻画西方现代文明的根本特征。这一认识反映出当时 (  )
A.知识界对西方文明有所反思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C.第一次世界大战诱发了传统文化的转型
D.国人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12.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家的正当地位。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
A.摒弃传统文化全盘西化
B.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C.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
D.批判继承儒家传统学说
二、综合题
13.(2023·湖南湘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的现代化运动和社会政治变迁,通常具有革命性变迁与非革命性变迁两种形式。革命性变迁通过广泛的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以革命的暴力方式,摧毁现存的秩序,并按革命者预想的计划,重建某种新秩序,以求在这一秩序状态下,推进现代化和社会发展。非革命性变迁与上述“断裂性”的发展方式不同,它主张尽可能地运用传统结构内的现存政治和社会资源,来促进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摘编自萧功秦《清末新政与
中国现代化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某方面的“革命性变迁与非革命性变迁”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选择题
1.(2023·湖北·8) 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 )
A.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B.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C.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春天,其原因之一是群众在爱国热情下,纷纷抵制日货,这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但当时民族工业存在恶性竞争,一些公司诋毁其他公司贩卖日货,从而影响其他公司的发展,可知当时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1914年至1918年处于一战时期,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使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民族企业发展并非形势严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丧心病狂之徒”是外国企业,无法得出中外商业之间竞争愈发激烈,排除D项。
2.(2023·山东·5)下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甲是( )
比重年份    货物 甲 乙 丙 丁
1871—1873 2.8 30.2 0.9 0.9
1881—1883 5.8 22.8 0.3 1.1
1891—1893 14.6 20.5 5.9 1.8
1901—1903 18.6 19.7 4.2 1.7
1909—1911 12.8 16.7 4.8 3.0
1919—1921 9.6 18.4 2.4 5.0
A.钢铁 B.棉纱
C.米 D.棉布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甲从1871—1873年的2.8,逐渐上升到1901—1903年的18.6,之后逐渐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棉纱的需求量增多,同时受甲午中日战争和一战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棉纱的需求量更多,但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打击,棉纱的需求量减少,所以甲应是棉纱,B项正确;由于近代中国,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对钢铁的需求量整体占比较低,但是要比大米占比高,而中国作为传统的种植大国,本身米产量较高,需求量应是最少的,所以丙是钢铁,丁是米,与材料设问不符,排除A、C两项;近代中国国门被打开,西方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所以棉布的进口量应是最高的,乙是棉布,排除D项。
3.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13—1918年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忙于大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从国际局势的影响角度看,中国海关税征收额总体下降。一战后,1919—1921年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大幅提高,这与A图吻合,故选A项;由于一战之后西方列强继续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B项图中1918年之后的图示与实际不符,排除;1914—1918年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一战而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所以这期间是海关税收额最低的时候,但C项图中最低点在1913年,排除;1914—1918年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一战而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所以这期间是海关税收额最低的时候,故D项图示与之不符,排除。
4.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解析] 根据材料“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可知,‘五四’初期,新旧之分存在绝对化的倾向,之后有了更高的判别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和否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传播,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逐渐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看待中西方文化,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故选D项;根据所学可知,东西文化论争,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出现,而非‘五四’时期引发,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等人已经对儒家思想予以批判和继承,排除B项;根据材料“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可知,这一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之前过于肯定和否定的理念,但“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
5.(2023·辽宁·7)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
A.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
B.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
C.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
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
[解析] 根据材料“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可知,商会与地方官厅的行文存在等级差异,这反映了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专制思想,与白话文使用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愚昧观念和改良思想,排除B、C两项。
6.(2024·天津统考)20世纪初,有人提出“凡德道以修己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体育为本”“供给他一个运动场,发展他的品格”。由此可见,此人提倡在教育中( )
A.贯彻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B.重视发展学校体育运动
C.宣扬儒家道德伦理观念
D.注重体育与德育的融合
[解析] 材料强调体育的基础地位以及对德育的促进作用,反映了提倡在教育中注重体育与德育的融合,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涉及儒家道德伦理观念,排除C项。
7.(2023·云南曲靖)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提出“富强之基,本诸格致”的思想,并坚持“译书为强国第一义”。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主要讨论“中国无科学之原因”“科学与工业”“科学与近世文明”“科学历史之时代”等话题。重视科学思潮的兴起主要由于( )
A.西学东渐的深入 B.民族工业的发展
C.民族危机的加深 D.思想解放的推动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提出一系列主张是为了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1915年以后中国进一步掀起重视科学的思潮,也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C项正确;西学东渐是外因,排除A项;民族工业的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思想解放运动对于科学思潮的兴起有推动作用,但材料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福建莆田)一战爆发后,协约国邀请北洋政府参战。1917 年 8 月 14 日,北洋政府宣布对德宣战,“以工代兵,赴 欧参战” 。此后,中国劳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从事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等等 最艰苦繁重的工作。中国劳工参战( )
A.为了迎合帝国主义的需要
B.体现了军阀政权的腐朽
C.表明中国属于协约国成员
D.目的是为了争取国际地位
[解析] 材料“中国劳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从挖掘战壕到修筑工事、从野战救护到掘埋尸体、从筑路架桥到解运粮草弹药,华工从事的都是最艰苦繁重的工作”体现了华工对一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的是为了争取国际地位,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项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项。
9.(2022·全国乙卷)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解析] 根据材料“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可知,五四初期,新旧之分存在绝对化的倾向,之后有了更高的判别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和否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传播,开始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看待问题,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主张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故选D项;根据所学,东西文化论争,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出现,“五四”前后争论尤为激烈,而非五四时期引发,排除A项;根据所学,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等人已经对儒家思想予以批判和继承,排除B项;根据材料“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可知,这一转变在一定程度打破了之前过于肯定和否定的理念,但“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
10.(2023·陕西榆林)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不适合现代潮流。”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B.陈独秀借孔子宣传新文化思想
C.当时儒学已失去思想主流地位
D.陈独秀对孔子的认识较为理性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批判礼教,不是反对孔子,反映陈独秀对孔子的认识较为理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陈独秀借用孔子,而是理性认识孔子及其思想,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前,儒学仍占主流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3·广东湛江一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陈独秀提出“德先生”与“赛先生”说法的基础上,有人提出,还需要加上“费先生”(Philosophy)或“穆姑娘”(Morality),主张以哲学和道德来补民主与科学的不足,这样才能更为全面地刻画西方现代文明的根本特征。这一认识反映出当时 (  )
A.知识界对西方文明有所反思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C.第一次世界大战诱发了传统文化的转型
D.国人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解析:题干所示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人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知识界一些人认识到西方社会的弊端、开始反思西方文明,“主张以哲学和道德来补民主与科学的不足”,A项正确;“以哲学和道德来补民主与科学的不足”不能反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B项错误;“传统文化的转型”不符合题干主旨和史实,C项错误;伴随着列强对华侵略的加深,国人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D项错误。
12.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家的正当地位。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
A.摒弃传统文化全盘西化
B.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C.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
D.批判继承儒家传统学说
解析:陈独秀和胡适对儒家学说和孔子的观点说明二人是在客观看待传统文化,这是对其进行的理性思考,故选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陈独秀和胡适对儒家思想的肯定和认可,所以不能据此得出摒弃传统文化和全盘西化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提到对立的观点,陈独秀和胡适都是在认可孔子和儒家学说,排除C项;题干只提到了陈独秀和胡适认可或肯定儒家思想和孔子,并没有提到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所以不能得出批判继承儒家传统学说的结论,排除D项。
二、综合题
13.(2023·湖南湘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的现代化运动和社会政治变迁,通常具有革命性变迁与非革命性变迁两种形式。革命性变迁通过广泛的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以革命的暴力方式,摧毁现存的秩序,并按革命者预想的计划,重建某种新秩序,以求在这一秩序状态下,推进现代化和社会发展。非革命性变迁与上述“断裂性”的发展方式不同,它主张尽可能地运用传统结构内的现存政治和社会资源,来促进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摘编自萧功秦《清末新政与
中国现代化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某方面的“革命性变迁与非革命性变迁”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答案] 示例
标题: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变革。(革命性变迁)
阐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篡夺革命派的胜利果实后,在思想领域大搞“尊孔复古”逆流。面对这一情况,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口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为了更好地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即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得到了陈独秀的支持。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艰涩的旧文学,代之以新鲜、通俗的新文学。白话文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白话文的使用推动了近代中国文化的革新,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时作业 (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