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全球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据此可知,唐朝的这种转变( )
A.缩小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忽视对读书人品德考察
C.杜绝了世家子弟的入仕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 ”,可以看出,普通人家的子弟也可以通过科举做官,这样就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缩小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不符合史实;
B. 忽视对读书人品德考察 ,题干中没有提及对读书人品德考察 ,不符合题意;
C. 杜绝了世家子弟的入仕 ,题干中没有提及世家子弟的入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从下表可知,唐太宗、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
唐太宗 唐玄宗
为了考察地方长官,命人把各地都督刺史的名字都写在屏风上,记录其功过行能,以备赏罚。 亲自考察新任命的县令,遣返了德行较差的官员,并贬斥了主持县令选任的两位重要官员。
A.发展农业生产 B.善于虚怀纳谏
C.大力发展科举 D.重视整顿吏治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是注重对地方官吏的整顿治理,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发展农业生产,题干中没有提及发展农业生产,不符合题意;
B. 善于虚怀纳谏 ,题干中没有提及虚怀纳谏 ,不符合题意;
C.大力发展科举,题干中没有提及发展科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王晓撰写的历史小论文中的关键词有“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他研究的人物是( )
A.武则天 B.唐太宗 C.慈禧太后 D.唐玄宗
【答案】A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A:根据所学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A项符合题意;
B: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盛世局面,被称为“贞观之治”,B项不符合题意;
C:慈禧太后是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但不是女皇帝,C项不符合题意;
D: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点,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学生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回答。
4. 制作唐三彩一般要采用二次烧成法。第一次是烧胎,称为素烧,烧成温度约在1000℃左右。然后上釉,给素胎刷涂均匀且有一定厚度的釉料,再进行釉烧,烧成温度约在800"C左右。这说明唐朝( )
A.制陶技术的发达 B.民族关系的和睦
C.世界声名的显赫 D.经济生活的繁荣
【答案】A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A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唐朝的手工业,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B;
世界声名的显赫,题干信息未涉及,排除C;
仅从题干信息并不能说明经济生活的繁荣,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经济的繁荣。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盛唐经济的繁荣,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下图中的路线示意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文成公主人藏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答案】C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该路线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沿丝绸之路,又转而向天竺,最终到达天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玄奘西行天竺的路线,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没有到达天竺,不符合题意;
B. 文成公主人藏 ,文成公主入藏最终到达西藏,没有到天竺,不符合题意;
D.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走的海路,没有在陆地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该路线出发和最终到达的地点,再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6.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被称为“诗史”。下面这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中的转折点是( )
A.宦官专权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答案】D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经济发达,但是经历了安史之乱,唐朝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宦官专权,唐朝并没有出现宦官专权,不符合题意;
B. 藩镇割据 , 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不符合题意;
C.黄巢起义,黄巢起义是在唐朝后期,安史之乱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诗句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识记回答。
7.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该举措(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意在强化专制集权
C.形成了三权分立 D.导致政权动荡局面
【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宋太祖时期,宰相人数较多,而参与宰相群体的人数更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样做就是要分散宰相的权利,强化专制集权,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提高了行政效率 ,参与的人数越多,越不利于提高效率,不符合题意;
C. 形成了三权分立 ,题干中没有显示形成三权分立,不符合题意;
D. 导致政权动荡局面 ,宰相的权利分散,与政权动荡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回答。
8.著名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老大乔峰是契丹人,老二虚竹娶了西夏的公主,老三段誉是大理人。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最显著的特征是( )
A.统一国家建立 B.政权并立民族交融
C.开明的民族政策 D.统一国家巩固
【答案】B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天龙八部》的时代背景是辽宋夏金时期,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B符合题意;统一国家建立是秦朝的时代特征,排除A;
开明的民族政策主要体现在唐朝时期,排除C;
统一国家巩固是汉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辽、西夏、宋、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下面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 )
甲:堂堂一个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
乙:客观上说一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
A.宋夏议和 B.宋辽议和 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可知,这是对宋辽议和的描述。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B符合题意;
宋夏议和后,西夏向宋称臣,排除A;
宋金议和后,南宋向金称臣,排除C;
辽金议和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辽和北宋的和战。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宋辽和议的内容,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依据下图所给的信息,我们能确定该历史人物是( )
他在抗金的战火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军很惧怕他们。在郾城大战中,获得大胜。
A.文天祥 B.辛弃疾 C.韩世忠 D.岳飞
【答案】D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就是其中的一位,他 在抗金的战火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 ,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被称为“岳家军”, 在郾城大战中,获得大胜 ,迫使金军后撤,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文天祥,文天祥抗击的是元军,不是金军,不符合题意;
B.辛弃疾,辛弃疾是南宋词人,没有参与郾城大捷,不符合题意;
C.韩世忠,韩世忠也是抗金将领,但是没有参与郾城大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1. 南宋时的《陶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陶瓷的专著,其中记载的一种瓷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这种瓷器产自( )
A.河北的定窑 B.河南的汝窑 C.浙江的哥窑 D.江西景德镇
【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作者蒋祈对青白釉质量的高度概和赞美。自此以后,我们的陶瓷典籍中,“饶玉”之说一直沿用,有口皆碑,成为定论。这种瓷器产自江西景德镇,D符合题意;
河北的定窑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排除A;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排除B;
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瓷都景德镇的知识,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南宋的契丹人,其社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文化的交融 B.民族矛盾的缓和
C.社会的繁荣开放 D.海外贸易的兴盛
【答案】A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进入南宋的契丹人, 社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 , 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这些契丹人长期与汉族杂居,民族文化不断交融,最终被同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民族矛盾的缓和 , 民族矛盾的缓和不是同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C. 社会的繁荣开放 , 社会的繁荣开放 与同化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
D. 海外贸易的兴盛 , 海外贸易的兴盛与民族同化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
13.“白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摘白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白话译文)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文天祥作此诗时( )
A.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A:蒙古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掉金。蒙古灭金后,南宋与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A项不符合题意;
B:1234年蒙古灭掉金。蒙古灭金后,南宋与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B项不符合题意;
C: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迁都大都,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和结合所学可知,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建立和统一,考查学生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元朝各行省的重大民政、军政事务均须呈报中书省和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由此可见( )
A.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B.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
C.“腹里”直属中书省 D.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元朝的行省遇到重大事务需要得到中书省的同意,由此可见, 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题干中没有提及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不符合题意;
B. 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 ,题干中没有提及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不符合题意;
C.“腹里”直属中书省 ,题干中没有提及“腹里”直属中书省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下列对宋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词是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B.苏轼的词风豪迈而飘逸
C.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
D.辛弃疾继承了李清照的词风,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辛弃疾是南宋的词人,他继承了苏轼豪迈的词风,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选项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选项AB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词的代表人物及其风格。
16.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这反映了元朝( )
A.中央集权衰落 B.疆域辽阔统一
C.重视科技创新 D.海外贸易发达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A:急递铺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及时掌握地方的状况,维持帝国的运转,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和结合所学可知,元代疆域辽阔,要统治如此广阔的地域,需要发达的信息传递机制保证政令及时传达到各地,同时各地的信息也能够及时传递到中央,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重视科技创新,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海外贸易发达,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急递铺”的设置,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7.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监视官民,明朝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这两个机构合成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A:②③,符合题意;
B:①②,排除;
C:①④,排除;
D:③④,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厂卫制度,只需识记为监视官民,明朝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这两个机构合成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18.英雄从未走远,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被成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驱逐葡萄牙,收回其在澳门居住权
B.击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C.抗击倭寇,基本解涂东南沿海倭患
D.抗击沙俄入侵,划定中俄边界
【答案】C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 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我们要学习戚继光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而战的爱国精神;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英勇斗争的精神。戚继光被称为族英雄,是因为他抗击倭寇,基本解除东南沿海倭患, C 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19.郑和先后七次奉命率船队出海远航,到达了东南亚、南亚西亚直至东非地区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以上信息说明郑和下西洋( )
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 ②发现了非洲大陆
③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④抗击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倭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 郑和先后七次奉命率船队出海远航,到达了东南亚、南亚、西亚直至东非地区的30多个国家。船队所到之处邀请各国前往朝贡,并就地进行交易。以上信息说明郑和下西洋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发现了非洲大陆的不是郑和,抗击倭寇的是戚继光等,不是郑和。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知道郑和下西洋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20.在我国民间有“沧州狮景州塔,赵州石桥大菩萨”的民谚,这里的“赵州石桥”是何时修建的( )
A.隋朝 B.唐朝 C.西汉 D.西晋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重要工程
【解析】根据隋唐科学技术等知识可知,赵州桥建于隋朝大业元年至十一年(605-616),由匠师李春监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故选A项。
考点: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隋唐时期,具有高超的建筑水平,除了赵州桥以外,还有长安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雄伟、富丽堂皇。在技术方面有雕版印刷术等。
21.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将国号由后金改为清的是( )
A. 崇祯 B.皇太极 C.努尔哈赤 D.李自成
【答案】B
【知识点】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1635 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族,1636年改国号为清,故B符合题意;崇祯、努尔哈赤、李自成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皇太极的相关史实,皇太极1635 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族,1636年改国号为清。
22.“开辟荆棒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这一诗句反映的是下列哪次反侵略斗争?(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答案】B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逐荷夷”可知描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军队抵达台湾,1662年2月,郑成功接受荷兰殖民者的投降,收复台湾。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知识.注意题干材料中的“逐荷夷”这个关键信息,并准确识记重要历史人物的重大突出贡献。
23.明朝和清朝前期,商品经济活跃,在长期的商品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他们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其中比较著名的是( )
A.苏商、粤商 B.晋商、徽商 C.浙商、苏商 D.苏商、徽商
【答案】B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例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徽商贾而好儒,富甲一方。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B符合题意;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出现的大的商帮的相关史实。
24.秦朝设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数,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这些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丞相制度的改革 D.地方权力的加强
【答案】B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 B .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从分割丞相权力到废除丞相,这实质上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故 B 正确;
A .咱俩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而不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 A ;
C .清朝设立军机措施已经不存在丞相制度,排除 C ;
D .材料信息与地方权力无关,排除 D 。
故答案为B 。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演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25.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A.都运用丰富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手法
B.都描绘人间的爱情故事
C.都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D.都具有反封建思想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明清小说的繁荣景象
【解析】明朝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之处,即它们反映的时代特点明显具有反封建思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请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白占皆贵中华,贱夷狄(注: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材料三 2020年2月,当中国抗疫进展最紧张的时候,日本捐助中国的医疗物资上贴着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八个字曾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注:诗句出自日本长屋王《绣袈裟衣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实行什么政策?举一例史实说明这个政策实行的效果。(3分)
(2)材料二所述史实中,唐朝先进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涉及哪儿方面?(3分)
(3)据史书记载,材料三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诗句感动了一位唐朝僧人,使他决心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请写出这位僧人的法号和东渡日本的次数。(3分)
(4)综上所述,唐朝呈现出怎样的社会风气值得当今社会借鉴?(3分)
【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干布,加强了汉藏民族的友好。
(2)科技、佛教、文字等方面。
(3)鉴真;6次。
(4)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鉴真与玄奘
【解析】(1)根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可知,反映了唐太宗民族平等的思想,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了书籍、种子、工艺品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根据材料二“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可知,唐朝先进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涉及科技、佛教、文字等方面。
(3)根据材料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和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唐朝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值得当今社会借鉴。
故答案为:
(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举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干布,加强了汉藏民族的友好。
(2)方面:科技、佛教、文字等方面。
(3)法号:鉴真;次数:6次。
(4)借鉴: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点评】本题以四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结合所学结合回答。
27.中学历史课标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唯物史观】
材料一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
单位 总计 北方数 南方数 南方所占比例(%)
贯、石、匹、两 10018153 4414841 5603312 55.93
材料一表中数据反映出宋朝的经济出现了什么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3分)
(2)【史料实证】
材料二 宋代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唐代的水平而进入了比较成熟和高度繁荣的阶段。
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证明材料二中的观点。(3分)
(3)【时空观念】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今天的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4分)
【答案】(1)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等。
(2)宋代商业城市大量兴起;街道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等
(3)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海船上配备了指南针。
(4)①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②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③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④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⑤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宋朝时期,南方地区的经济超过北方,表明这一时期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等;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宋代城市商业发展表现在: 宋代商业城市大量兴起;街道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等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有: 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海船上配备了指南针;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①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②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③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④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⑤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
故答案为:(1) 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等。
(2) 宋代商业城市大量兴起;街道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等
(3) 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海船上配备了指南针
(4) ①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②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③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④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⑤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数据的变化对比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回答,注意从多方面思考;
(2)(3)属于同一类型,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注意从多方面思考,尽可能的回答全面;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除了与唐朝进行贸易,还学习中国科技、政治制度等。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统编七年级历史教材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例子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出的新特点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
(3分)
(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消极影响。(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根据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谈谈给你的启示。(3分)
【答案】(1)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
(2)海外贸易的国家数量多、规模大超过前代;海外贸易成为政府重要的收支来源,设立海外贸易机构;市舶司。
(3)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闭塞,错失了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落伍于世界。
(4)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提高综合国力等。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宋代的经济发展;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是唐朝开放的对外交往是史实。
(2)根据材料"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可概括出宋代海外贸易的新特点:海外贸易的国家数量多、规模大超过前代;根据材料"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可概括出新特点:海外贸易成为政府重要的收支来源;格局材料"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可概括出新特点:设立海外贸易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宋朝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根据材料"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闭塞,错失了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落伍于世界。
(4)本问是开放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闭关缺国使国家落后,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提高综合国力等。
【点评】 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流、宋朝的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9.某班同学以“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什么?请写出唐朝设置的,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的机构两例。(4分)
(2)渤海国首领、回纥首领、南诏首领分别被唐玄宗册封为什么?(3分)
(3)641年入藏的唐朝公主是谁?唐蕃和亲有什么影响?(4分)
(4)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3分)
【答案】(1)被尊奉为:天可汗
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2)册封:渤海郡王,怀仁可汗,云南王。
(3)公主:文成公主;
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如何处理:各民族团结友爱,平等相处,友好往来,共同繁荣。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2)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3)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书籍、种子、工艺品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各民族团结友爱,平等相处,友好往来,共同繁荣等。
故答案为:
(1)被尊奉为:天可汗;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2)册封:渤海郡王,怀仁可汗,云南王。
(3)公主:文成公主;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如何处理:各民族团结友爱,平等相处,友好往来,共同繁荣。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交往,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结合课本所学很容易回答。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七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全球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据此可知,唐朝的这种转变( )
A.缩小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忽视对读书人品德考察
C.杜绝了世家子弟的入仕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从下表可知,唐太宗、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
唐太宗 唐玄宗
为了考察地方长官,命人把各地都督刺史的名字都写在屏风上,记录其功过行能,以备赏罚。 亲自考察新任命的县令,遣返了德行较差的官员,并贬斥了主持县令选任的两位重要官员。
A.发展农业生产 B.善于虚怀纳谏
C.大力发展科举 D.重视整顿吏治
3.王晓撰写的历史小论文中的关键词有“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他研究的人物是( )
A.武则天 B.唐太宗 C.慈禧太后 D.唐玄宗
4. 制作唐三彩一般要采用二次烧成法。第一次是烧胎,称为素烧,烧成温度约在1000℃左右。然后上釉,给素胎刷涂均匀且有一定厚度的釉料,再进行釉烧,烧成温度约在800"C左右。这说明唐朝( )
A.制陶技术的发达 B.民族关系的和睦
C.世界声名的显赫 D.经济生活的繁荣
5.下图中的路线示意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文成公主人藏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6.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被称为“诗史”。下面这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中的转折点是( )
A.宦官专权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7.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该举措(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意在强化专制集权
C.形成了三权分立 D.导致政权动荡局面
8.著名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老大乔峰是契丹人,老二虚竹娶了西夏的公主,老三段誉是大理人。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最显著的特征是( )
A.统一国家建立 B.政权并立民族交融
C.开明的民族政策 D.统一国家巩固
9.下面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 )
甲:堂堂一个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
乙:客观上说一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
A.宋夏议和 B.宋辽议和 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10.依据下图所给的信息,我们能确定该历史人物是( )
他在抗金的战火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军很惧怕他们。在郾城大战中,获得大胜。
A.文天祥 B.辛弃疾 C.韩世忠 D.岳飞
11. 南宋时的《陶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陶瓷的专著,其中记载的一种瓷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这种瓷器产自( )
A.河北的定窑 B.河南的汝窑 C.浙江的哥窑 D.江西景德镇
12.“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南宋的契丹人,其社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文化的交融 B.民族矛盾的缓和
C.社会的繁荣开放 D.海外贸易的兴盛
13.“白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摘白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白话译文)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文天祥作此诗时( )
A.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14.元朝各行省的重大民政、军政事务均须呈报中书省和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由此可见( )
A.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B.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
C.“腹里”直属中书省 D.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5.下列对宋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词是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B.苏轼的词风豪迈而飘逸
C.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
D.辛弃疾继承了李清照的词风,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
16.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这反映了元朝( )
A.中央集权衰落 B.疆域辽阔统一
C.重视科技创新 D.海外贸易发达
17.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8.英雄从未走远,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被成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驱逐葡萄牙,收回其在澳门居住权
B.击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C.抗击倭寇,基本解涂东南沿海倭患
D.抗击沙俄入侵,划定中俄边界
19.郑和先后七次奉命率船队出海远航,到达了东南亚、南亚西亚直至东非地区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以上信息说明郑和下西洋( )
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 ②发现了非洲大陆
③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④抗击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倭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在我国民间有“沧州狮景州塔,赵州石桥大菩萨”的民谚,这里的“赵州石桥”是何时修建的( )
A.隋朝 B.唐朝 C.西汉 D.西晋
21.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将国号由后金改为清的是( )
A. 崇祯 B.皇太极 C.努尔哈赤 D.李自成
22.“开辟荆棒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这一诗句反映的是下列哪次反侵略斗争?(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23.明朝和清朝前期,商品经济活跃,在长期的商品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他们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其中比较著名的是( )
A.苏商、粤商 B.晋商、徽商 C.浙商、苏商 D.苏商、徽商
24.秦朝设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数,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这些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丞相制度的改革 D.地方权力的加强
25.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A.都运用丰富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手法
B.都描绘人间的爱情故事
C.都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D.都具有反封建思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请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白占皆贵中华,贱夷狄(注: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材料三 2020年2月,当中国抗疫进展最紧张的时候,日本捐助中国的医疗物资上贴着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八个字曾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注:诗句出自日本长屋王《绣袈裟衣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实行什么政策?举一例史实说明这个政策实行的效果。(3分)
(2)材料二所述史实中,唐朝先进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涉及哪儿方面?(3分)
(3)据史书记载,材料三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诗句感动了一位唐朝僧人,使他决心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请写出这位僧人的法号和东渡日本的次数。(3分)
(4)综上所述,唐朝呈现出怎样的社会风气值得当今社会借鉴?(3分)
27.中学历史课标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唯物史观】
材料一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
单位 总计 北方数 南方数 南方所占比例(%)
贯、石、匹、两 10018153 4414841 5603312 55.93
材料一表中数据反映出宋朝的经济出现了什么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3分)
(2)【史料实证】
材料二 宋代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唐代的水平而进入了比较成熟和高度繁荣的阶段。
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证明材料二中的观点。(3分)
(3)【时空观念】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今天的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除了与唐朝进行贸易,还学习中国科技、政治制度等。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统编七年级历史教材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例子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出的新特点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
(3分)
(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消极影响。(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根据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谈谈给你的启示。(3分)
29.某班同学以“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什么?请写出唐朝设置的,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的机构两例。(4分)
(2)渤海国首领、回纥首领、南诏首领分别被唐玄宗册封为什么?(3分)
(3)641年入藏的唐朝公主是谁?唐蕃和亲有什么影响?(4分)
(4)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3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版 七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二)(教师版 学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