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41 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实践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2.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知识点一 十月革命的胜利
1.列宁主义的形成
(1)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俄国__________成立后,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③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2)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也就是列宁主义。
(3)主要内容: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意义
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2.十月革命的胜利
(1)过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2)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
①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________。
知识点二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形势: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____________。
(2)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3)最重要的措施:余粮收集制。
(4)影响: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
(1)内容: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________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2)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苏联“工业化”的基本实现
(1)措施“社会主义工业化”“__________”和两个“五年计划”。
(2)结果:到1937年,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3)作用: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
4.“苏联模式”
(1)含义: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式”。
(2)表现
①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②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3)评价
①积极影响: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______,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②消极影响: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知识点三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1.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2)概况:
①东亚:中国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________,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②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__________,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③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
④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____________”运动。
2.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1)埃及
①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________领导下,通过多种斗争形式,迫使英国作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
②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次年颁布第一部宪法。
(2)摩洛哥
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3)埃塞俄比亚:1935年,____________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
3.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1)阿根廷: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
(2)智利: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3)尼加拉瓜:1926年,________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
(4)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①对内推行________,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②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1.概念阐释——布尔什维克党
“布尔什维克”是俄文“多数派”的音译,布尔什维克党是列宁创建的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与“布尔什维克”相对的是“孟什维克”,俄语意指“少数派”。
2.学习情境——列宁主义的内容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
思考:列宁这一主张的依据是什么?
试答:
3.学习情境——俄国二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思考:二月革命的结果和性质?
试答:
4.学习情境——十月革命的影响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20世纪初)战争和革命的年代促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波高潮。
思考: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里的“战争和革命”的含义及其影响。
试答:
5.思维拓展——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6.社会情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一五”“二五”计划的成就
思考:从图中信息你可以归纳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什么特点?
试答:
7.思维拓展——苏联模式
8.体系构建——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9.知识图示——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0.学术情境——各具特色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改革开放后,学术界对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基本不再作“不彻底”的评价,而是认为这些运动,如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卡德纳斯的改革等,都是从本国、本民族自己的历史、文化、宗教、传统等出发,提出民族独立或民主改革的目标,并动员全国各阶层的力量参加到运动中来,最终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民族独立国家。
思考:学术界为何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有这样的评价?
试答:
11.学习情境——墨西哥独立后的社会现状
经过19世纪初期民族独立战争后,拉丁美洲迟迟没有走上现代化道路。这是因为在经济上,国内的封建大地产制占据统治地位,外国资本垄断着工矿企业等经济命脉,阻碍着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行的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傀儡独裁统治。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墨西哥独立后长期未能走上现代化之路的原因。
试答:
12.体系构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探究点一 开辟新道路——十月革命和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01 史料实证——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史料一 十月革命是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一场震撼世界的理想探索……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实践,让这一理论不再停留于小部分人的思想武器,而是成为更广泛人群的现实力量。苏联也因此成为一个象征和符号,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被统治阶级的希望之所寄。——摘编自徐祎珉《十月革命的现代启示录》
史料二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立即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计划的中心任务,就是改变小农经济,发展国家大机器工业,即发展重工业。列宁指出:“红十月为大规模文化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苏维埃政权要在几年或几十年内“弥补千百年来文化的缺失”。——摘编自吴恩远《十月革命与俄国现代化进程》
【探究】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试答: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理论创新 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使俄国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与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革命道路 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革命阶段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
斗争方式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意义 政治上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
经济上 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开辟了苏维埃政权通向现代化的道路
文化上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和文化得到全面发展
02 分析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史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一种非常态的经济体制的表现,它的提出和推行是与战争形势和物资严重短缺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背离了经济规律,它仍然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即作为“战时经济”的合理性。
——摘编自余伟民等《世界通史(第三编)》
史料二 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史料导读】 史料一主要论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条件及特点。史料二主要说明了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实施的必要性。史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非常态的,与客观条件密切相关的经济政策。史料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列宁认为利用资本主义,用交换和商业的手段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从战对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
试答:
(2)根据史料二,指出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试答:
【史论拓展】 苏俄(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种方式
直接过渡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发展生产力,着眼点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结果忽视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间接过渡 新经济政策则是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高度集中 苏联模式单纯利用行政手段,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通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过渡,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
03 探究论证——毁誉参半的苏联模式
史料
——[苏]库克雷尼克塞(1924~1957年)作,《苏联政治讽刺画选集》(1954年)
【史料导读】 首先分析图片,明显看出图片中人物的两条腿大小不一,粗壮的腿上写着“军事工业”四个字,肚子上写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细小的腿上写的“民用工业”,发现关键信息后再展开分析,研究其史料价值。
【知识迁移】 苏联模式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但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发展。
【探究】
根据上述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幅漫画对研究20世纪中期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哪些史料价值。
试答:
【史论深化】 苏联模式的影响和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
(1)苏联模式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是一种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的初步尝试,它使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工业国,为其二战期间的斗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对保证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②消极影响,由于这种模式的经济体制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不断下降;党的干部和机关特殊化和官僚化日趋严重,越来越脱离群众;最终也成为制约苏联发展的主要因素,成为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原因。
(2)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
①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②只有不断地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③调整经济政策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符合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④要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
⑤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⑥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探究点二 追求独立自由——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01 史料实证——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背景
史料 大战期间……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起来,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削弱……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黄正柏《世界现代史》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
试答: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1)内部原因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实力壮大
思想基础 民族民主思想的传播
(2)外部原因
①一战过程中,英法等殖民国家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政治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③俄国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02 分析说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史料一
史料二 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1934年,参加过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卡德纳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他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对墨西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史料导读】 史料一展现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重要阶段;史料二阐述了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原因及影响。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探究】
(1)史料一涉及甘地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标志物:土布和食盐。为什么它们会成为当时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武器?其中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试答:
(2)根据史料二,归纳卡德纳斯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试答:
【史论拓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
(1)赋予了民族主义的新内涵:民族主义曾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民族主义在亚非拉演绎出了新的内涵,即全世界各民族平等、平权,世界陆地、海洋为世界人民共有。
(2)形成了反帝统一战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运动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民族民主运动事实上已经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
(3)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民主运动在亚洲、非洲已经造就了很多独立的新兴国家,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向纵深发展,几百年来建立的殖民体系开始瓦解,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打下了基础。
(4)加速了欧洲的衰落:欧洲国家普遍占有较多的殖民地,殖民地的多少是欧洲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加速了欧洲的衰落。
03 探究论证——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史料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辽阔的亚非拉地区,社会经济关系要比欧洲复杂得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远非欧洲所能比拟。在一些国家中,资本主义关系有了较大发展,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形成了这两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组织……在另外一些国家中,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资本主义关系比较薄弱,资产阶级有较多政治经验,而无产阶级还不能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还有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更为落后,封建宗法关系,甚至原始部落经济占着统治地位。
——摘编自彭树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分析》
【史料导读】 史料从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角度阐释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解放运动的类型、特点。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探究】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多元化的表现,并指出其出现的根源。
试答:
【史论深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特点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2·湖南高考,14]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解题流程]
[答案]
【演练1】 命题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2024·九省联考广西卷,14]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仍然强调“流转就是自由贸易,就是资本主义”。5月,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列宁却说“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这一转变旨在( )
A.推动粮食商品化的发展
B.推进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C.保障苏俄前线粮食供应
D.促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演练2】 命题点:新生苏维埃的经济政策
[2022·湖北高考,15]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 )
A.输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
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
【演练3】 命题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2022·全国乙卷,35]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
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
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
【演练4】 命题点:为保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举措
[2021·天津卷,11]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 )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
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
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2024·厦门市高三月考]1918~1930年,彼得格勒(列宁格勒)国家瓷厂生产了主要用于国外巡展的系列陶瓷艺术品,这些陶瓷的设计带有立体派、未来派风格,常用的装饰图案如下图所示。这( )
A.体现政府重视居民的生活资料生产
B.适应了新政权展示国家精神面貌的需求
C.反映两极对峙之下文化竞争的激烈
D.推动了传统艺术与革命意识形态的结合
2.[2024·唐山市检测]下图可以用来说明,苏联( )
A.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
C.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新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3.[2024·山东青岛模拟]1918年11月,扎格鲁尔要求英军撤出埃及,成立立宪的独立埃及政府,并发起了全国性的签名运动。这( )
A.反映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B.迫使英国承认埃及完全独立
C.是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回击
D.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4.[2024·山东滕州五中模拟]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在其总统卡德纳斯领导下进行了社会改革,主要内容如表所示。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简表
经济 加速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经济
实行工业国有化,扩大工人的民主权利
政治 改革政治体制,巩固资产阶级民主制
坚决维护民族独立,反对法西斯的侵略政策
文化 积极推进文教改革
这场改革的深远影响是( )
A.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沉重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
C.动摇了美国殖民主义统治
D.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课题41 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实践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2.提示:俄国现代化结构失衡;资本主义发展并不充分;一战加剧了各种矛盾。
3.提示: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二月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政治斗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提示:含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
影响: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6.提示: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缓慢,国民经济畸形发展。
10.提示:改革开放后,人们视野的不断开阔,对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发展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11.提示:封建大地产制占统治地位;列强控制经济命脉;扶持傀儡独裁。
知识点一
1.(1)社会民主工党 (2)布尔什维主义
2.(2)无产阶级领导 世界格局
知识点二
1.(1)苏维埃政权
2.(1)粮食税
3.(1)农业集体化
4.(2)生产资料公有制 (3)工业化
知识点三
1.(2)国共合作 民族大起义 非暴力不合作
2.(1)华夫脱党 (3)意大利法西斯
3.(3)桑地诺 (4)土地改革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1.[提示] 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苏俄社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苏联从原来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发展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2.[提示] (1)特点:适应战争的需要,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2)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3.[提示] 史料价值:苏联巨人肚子上的单词是“资本主义经济”,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却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对研究苏联与西方经济往来有着重要价值。
苏联巨人其中一条大腿极为粗壮,这是“军事工业”,代表着苏联军事工业极为发达,对于研究苏联与西方冷战的开展有着重要价值。
苏联巨人另外一条腿极为瘦小,这是“民用工业”,这说明苏联并不重视民用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这对于研究苏联与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有着一定的价值。
探究点二
1.[提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这些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以不同的方式,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新觉醒;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2.[提示] (1)原因:土布和食盐涉及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穿和吃,可触动每个印度人的民族情绪。精神:维护民族经济,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精神。
(2)原因:宪法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特点:加强政府的权力;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3.[提示] 表现:①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②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如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③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如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的抗美游击战争。④爱国封建贵族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埃塞俄比亚反抗意大利的侵略战争。⑤爱国部落酋长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摩洛哥里夫部落的独立战争。根源: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命题研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答案:D
【演练1】 答案:A
【演练2】 解析:据题干材料“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可知,输出了革命文化,只是一种形式,与题意不完全吻合,排除A项;依据史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实行,十月革命过程中乃至结束后,都需要经济的支持,B项正确;瓷盘的出口不能打破外交孤立,排除C项;“兼有两个时代标记”本身不涉及艺术审美旨趣,排除D项。
答案:B
【演练3】 解析:根据“1917年3月中旬”“临时政府”可知,此时处于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加米涅夫和斯大林的文章主要是强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妥协,反映出其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性认识不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阶段俄国内部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布尔什维克党内部对于革命的任务、方向、路线、方针政策也没有明确的认识,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临时政府是支持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的,A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材料未涉及沙皇残余势力和国际局势对俄国革命的影响,故B、D两项错误。
答案:C
【演练4】 解析: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反映的是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即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到人民内部的矛盾,A项正确;“消失”的说法错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对立依然存在,排除B项;苏维埃俄国的政权基础没有变化,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建设道路探索已经突破,排除D项。
答案:A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展示新政权的精神面貌,制作了用于国外巡展的陶瓷艺术品,故选B项;据材料“国家瓷厂生产了主要用于国外巡展的系列陶瓷艺术品”可知,材料中陶瓷生产主要是为了国外巡展,并不是用于居民生活,排除A项;二战后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排除C项;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已经结束,故与革命意识形态的结合说法错误,且陶瓷设计带有未来派风格,未体现传统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
答案:B
2.解析:根据题中柱状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以后苏联粮食产量不断增加,说明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开始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终止,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还没有开始计划经济,排除C项。
答案:D
3.解析:时间1918年,事件:扎格鲁尔要求英军撤出埃,成立立宪的独立埃及政府,反映了埃及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A项正确。
答案:A
4.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所以这场改革的深远影响是沉重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发展了资本主义,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沉重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发展资本主义,没有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巩固资产阶级民主制,不是动摇了美国殖民主义统治,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内容,没有体现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排除D项。
答案:B(共67张PPT)
课题41 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实践
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2.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命题研析·聚焦高考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 十月革命的胜利
1.列宁主义的形成
(1)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俄国__________成立后,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③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2)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也就是列宁主义。
社会民主工党
布尔什维主义
(3)主要内容: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意义
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2.十月革命的胜利
(1)过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2)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
①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________。
无产阶级领导
世界格局
知识点二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形势: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____________。
(2)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3)最重要的措施:余粮收集制。
(4)影响: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
(1)内容: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________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2)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政权
粮食税
3.苏联“工业化”的基本实现
(1)措施“社会主义工业化”“__________”和两个“五年计划”。
(2)结果:到1937年,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3)作用: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
农业集体化
4.“苏联模式”
(1)含义: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式”。
(2)表现
①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②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3)评价
①积极影响: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______,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②消极影响: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生产资料公有制
工业化
知识点三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1.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2)概况:
①东亚:中国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________,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②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__________,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③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
④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____________”运动。
国共合作
民族大起义
非暴力不合作
2.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1)埃及
①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________领导下,通过多种斗争形式,迫使英国作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
②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次年颁布第一部宪法。
(2)摩洛哥
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3)埃塞俄比亚:1935年,____________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
华夫脱党
意大利法西斯
3.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1)阿根廷: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
(2)智利: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3)尼加拉瓜:1926年,________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
(4)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①对内推行________,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②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桑地诺
土地改革
1.概念阐释——布尔什维克党
“布尔什维克”是俄文“多数派”的音译,布尔什维克党是列宁创建的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与“布尔什维克”相对的是“孟什维克”,俄语意指“少数派”。
2.学习情境——列宁主义的内容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
思考:列宁这一主张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俄国现代化结构失衡;资本主义发展并不充分;一战加剧了各种矛盾。
3.学习情境——俄国二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思考:二月革命的结果和性质?
提示: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二月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政治斗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学习情境——十月革命的影响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20世纪初)战争和革命的年代促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波高潮。
思考: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里的“战争和革命”的含义及其影响。
提示:含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
影响: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5.思维拓展——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6.社会情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一五”“二五”计划的成就
思考:从图中信息你可以归纳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什么特点?
提示: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缓慢,国民经济畸形发展。
7.思维拓展——苏联模式
8.体系构建——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9.知识图示——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0.学术情境——各具特色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改革开放后,学术界对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基本不再作“不彻底”的评价,而是认为这些运动,如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卡德纳斯的改革等,都是从本国、本民族自己的历史、文化、宗教、传统等出发,提出民族独立或民主改革的目标,并动员全国各阶层的力量参加到运动中来,最终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民族独立国家。
思考:学术界为何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有这样的评价?
提示:改革开放后,人们视野的不断开阔,对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发展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11.学习情境——墨西哥独立后的社会现状
经过19世纪初期民族独立战争后,拉丁美洲迟迟没有走上现代化道路。这是因为在经济上,国内的封建大地产制占据统治地位,外国资本垄断着工矿企业等经济命脉,阻碍着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行的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傀儡独裁统治。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墨西哥独立后长期未能走上现代化之路的原因。
提示:封建大地产制占统治地位;列强控制经济命脉;扶持傀儡独裁。
12.体系构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开辟新道路——十月革命和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01 史料实证——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史料一 十月革命是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一场震撼世界的理想探索……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实践,让这一理论不再停留于小部分人的思想武器,而是成为更广泛人群的现实力量。苏联也因此成为一个象征和符号,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被统治阶级的希望之所寄。——摘编自徐祎珉《十月革命的现代启示录》
史料二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立即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计划的中心任务,就是改变小农经济,发展国家大机器工业,即发展重工业。列宁指出:“红十月为大规模文化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苏维埃政权要在几年或几十年内“弥补千百年来文化的缺失”。——摘编自吴恩远《十月革命与俄国现代化进程》
【探究】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提示] 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苏俄社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苏联从原来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发展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理论创新 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使俄国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与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革命道路 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革命阶段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
斗争方式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意义 政治上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
经济上 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开辟了苏维埃政权通向现代化的道路
文化上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和文化得到全面发展
02 分析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史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一种非常态的经济体制的表现,它的提出和推行是与战争形势和物资严重短缺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背离了经济规律,它仍然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即作为“战时经济”的合理性。
——摘编自余伟民等《世界通史(第三编)》
史料二 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史料导读】
史料一主要论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条件及特点。史料二主要说明了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实施的必要性。史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非常态的,与客观条件密切相关的经济政策。史料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列宁认为利用资本主义,用交换和商业的手段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从战对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指出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提示] (1)特点:适应战争的需要,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2)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史论拓展】 苏俄(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种方式
直接过渡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发展生产力,着眼点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结果忽视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间接过渡 新经济政策则是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高度集中 苏联模式单纯利用行政手段,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通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过渡,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
03 探究论证——毁誉参半的苏联模式
史料
——[苏]库克雷尼克塞(1924~1957年)作,《苏联政治讽刺画选集》(1954年)
【史料导读】 首先分析图片,明显看出图片中人物的两条腿大小不一,粗壮的腿上写着“军事工业”四个字,肚子上写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细小的腿上写的“民用工业”,发现关键信息后再展开分析,研究其史料价值。
【知识迁移】 苏联模式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但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发展。
【探究】
根据上述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幅漫画对研究20世纪中期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哪些史料价值。
[提示] 史料价值:苏联巨人肚子上的单词是“资本主义经济”,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却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对研究苏联与西方经济往来有着重要价值。
苏联巨人其中一条大腿极为粗壮,这是“军事工业”,代表着苏联军事工业极为发达,对于研究苏联与西方冷战的开展有着重要价值。
苏联巨人另外一条腿极为瘦小,这是“民用工业”,这说明苏联并不重视民用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这对于研究苏联与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有着一定的价值。
【史论深化】 苏联模式的影响和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
(1)苏联模式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是一种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的初步尝试,它使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工业国,为其二战期间的斗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对保证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②消极影响,由于这种模式的经济体制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不断下降;党的干部和机关特殊化和官僚化日趋严重,越来越脱离群众;最终也成为制约苏联发展的主要因素,成为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原因。
(2)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
①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②只有不断地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③调整经济政策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符合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④要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
⑤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⑥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探究点二 追求独立自由——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01 史料实证——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背景
史料 大战期间……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起来,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削弱……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黄正柏《世界现代史》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
[提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这些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以不同的方式,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新觉醒;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1)内部原因
(2)外部原因
①一战过程中,英法等殖民国家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政治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③俄国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实力壮大
思想基础 民族民主思想的传播
02 分析说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史料一
史料二 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1934年,参加过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卡德纳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他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对墨西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史料导读】
史料一展现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重要阶段;史料二阐述了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原因及影响。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探究】
(1)史料一涉及甘地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标志物:土布和食盐。为什么它们会成为当时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武器?其中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2)根据史料二,归纳卡德纳斯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提示] (1)原因:土布和食盐涉及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穿和吃,可触动每个印度人的民族情绪。精神:维护民族经济,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精神。
(2)原因:宪法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特点:加强政府的权力;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史论拓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
(1)赋予了民族主义的新内涵:民族主义曾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民族主义在亚非拉演绎出了新的内涵,即全世界各民族平等、平权,世界陆地、海洋为世界人民共有。
(2)形成了反帝统一战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运动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民族民主运动事实上已经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
(3)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民主运动在亚洲、非洲已经造就了很多独立的新兴国家,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向纵深发展,几百年来建立的殖民体系开始瓦解,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打下了基础。
(4)加速了欧洲的衰落:欧洲国家普遍占有较多的殖民地,殖民地的多少是欧洲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加速了欧洲的衰落。
03 探究论证——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史料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辽阔的亚非拉地区,社会经济关系要比欧洲复杂得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远非欧洲所能比拟。在一些国家中,资本主义关系有了较大发展,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形成了这两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组织……在另外一些国家中,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资本主义关系比较薄弱,资产阶级有较多政治经验,而无产阶级还不能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还有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更为落后,封建宗法关系,甚至原始部落经济占着统治地位。
——摘编自彭树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分析》
【史料导读】 史料从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角度阐释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解放运动的类型、特点。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探究】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多元化的表现,并指出其出现的根源。
[提示] 表现:①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②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如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③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如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的抗美游击战争。④爱国封建贵族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埃塞俄比亚反抗意大利的侵略战争。⑤爱国部落酋长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摩洛哥里夫部落的独立战争。根源: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史论深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特点
命题研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2·湖南高考,14]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答案:D
[解题流程]
【演练1】 命题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2024·九省联考广西卷,14]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仍然强调“流转就是自由贸易,就是资本主义”。5月,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列宁却说“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这一转变旨在( )
A.推动粮食商品化的发展
B.推进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C.保障苏俄前线粮食供应
D.促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答案:A
【演练2】 命题点:新生苏维埃的经济政策
[2022·湖北高考,15]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 )
A.输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
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
答案:B
解析:据题干材料“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可知,输出了革命文化,只是一种形式,与题意不完全吻合,排除A项;依据史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实行,十月革命过程中乃至结束后,都需要经济的支持,B项正确;瓷盘的出口不能打破外交孤立,排除C项;“兼有两个时代标记”本身不涉及艺术审美旨趣,排除D项。
【演练3】 命题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2022·全国乙卷,35]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
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
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1917年3月中旬”“临时政府”可知,此时处于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加米涅夫和斯大林的文章主要是强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妥协,反映出其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性认识不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阶段俄国内部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布尔什维克党内部对于革命的任务、方向、路线、方针政策也没有明确的认识,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临时政府是支持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的,A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材料未涉及沙皇残余势力和国际局势对俄国革命的影响,故B、D两项错误。
【演练4】 命题点:为保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举措
[2021·天津卷,11]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 )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
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
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
答案:A
解析: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反映的是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即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到人民内部的矛盾,A项正确;“消失”的说法错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对立依然存在,排除B项;苏维埃俄国的政权基础没有变化,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建设道路探索已经突破,排除D项。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2024·厦门市高三月考]1918~1930年,彼得格勒(列宁格勒)国家瓷厂生产了主要用于国外巡展的系列陶瓷艺术品,这些陶瓷的设计带有立体派、未来派风格,常用的装饰图案如下图所示。这( )
A.体现政府重视居民的生活资料生产
B.适应了新政权展示国家精神面貌的需求
C.反映两极对峙之下文化竞争的激烈
D.推动了传统艺术与革命意识形态的结合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展示新政权的精神面貌,制作了用于国外巡展的陶瓷艺术品,故选B项;据材料“国家瓷厂生产了主要用于国外巡展的系列陶瓷艺术品”可知,材料中陶瓷生产主要是为了国外巡展,并不是用于居民生活,排除A项;二战后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排除C项;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已经结束,故与革命意识形态的结合说法错误,且陶瓷设计带有未来派风格,未体现传统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
2.[2024·唐山市检测]下图可以用来说明,苏联( )
A.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
C.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新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答案:D
解析:根据题中柱状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以后苏联粮食产量不断增加,说明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开始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终止,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还没有开始计划经济,排除C项。
3.[2024·山东青岛模拟]1918年11月,扎格鲁尔要求英军撤出埃及,成立立宪的独立埃及政府,并发起了全国性的签名运动。这( )
A.反映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B.迫使英国承认埃及完全独立
C.是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回击
D.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A
解析:时间1918年,事件:扎格鲁尔要求英军撤出埃,成立立宪的独立埃及政府,反映了埃及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A项正确。
4.[2024·山东滕州五中模拟]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在其总统卡德纳斯领导下进行了社会改革,主要内容如表所示。
这场改革的深远影响是( )
A.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沉重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
C.动摇了美国殖民主义统治
D.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简表
经济 加速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经济
实行工业国有化,扩大工人的民主权利
政治 改革政治体制,巩固资产阶级民主制
坚决维护民族独立,反对法西斯的侵略政策
文化 积极推进文教改革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所以这场改革的深远影响是沉重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发展了资本主义,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沉重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发展资本主义,没有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巩固资产阶级民主制,不是动摇了美国殖民主义统治,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内容,没有体现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排除D项。课题训练41 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实践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34]20世纪初,俄国群众中曾传播着这样的传单:“长久等待的时候已经到来!人民正在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革命已经开始……士兵同志们和工人同志们!选出代表,建立能够战胜专制统治的组织,工人代表苏维埃组织!”该传单体现了当时俄国( )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将要被推翻
B.革命对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C.工人阶级为十月革命做好准备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将爆发
2.[2024·河南豫南九校高三联考]俄国二月革命前后只有八天时间,先后发生工人罢工与和平示威,而后才发展为武装起义;而十月武装起义也是在合法斗争的外衣掩护下进行的。材料说明十月革命( )
A.是俄国历史上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
B.是和平合法斗争与武装起义的结合
C.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2024·西宁市高三一模]下图所示为俄国十月革命时期的两幅海报,图1中文字为“临时革命政府万岁”;图2中横幅上的文字为“土地自由”“民主与共和国”等。两幅海报反映了俄国革命( )
图1 图2
A.队伍的迅速壮大 B.目标的不相一致
C.发展的阶段特征 D.结果的事与愿违
4.[2024·山东日照高三校际联考]1919年,苏俄建立了总局管理体制,即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面按工业部门设立总管理局,为企业下达生产计划,调拨原材料,收缴制成品,垂直管理企业。其首要目的是( )
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工业扶持农业 D.加快工业建设步伐
5.[2024·广东高州一模]下图为苏联部分农产品产量示意图(单位:百万吨/头)
据此图可以得出( )
A.斯大林模式阻碍了农业现代化
B.西方国家对苏联的禁运已奏效
C.苏联工农业生产结构严重失衡
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生产积极性
6.[2024·广州高三调研]1925年,斯大林指出:“尽力做到使每个戈比(货币单位)都用得合理,把每个戈比用到某一时期所绝对必须发展的事业上去。”1929年至1930年,苏联的行政管理费用占国家预算的比重同1926年至1927年相比,从8.1%降到3.9%。这( )
A.利于扩大集体农庄规模
B.促进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C.加强政府机关廉政建设
D.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
7.[2024·湖南师大附中模拟]1919年3月,印度因抗议“罗拉特法”而举行总罢工;5月,中国发生五四运动;6月,埃及的开罗、亚历山大等地发生了反英暴动;7月,土耳其的凯末尔提出民族自决。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 )
A.终结欧美列强的侵略
B.标志亚非民族意识的觉醒
C.动摇殖民体系的秩序
D.导致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
8.[2024·重庆缙云教育联盟高三模拟]印度国大党激进派领袖提拉克用古印度典籍《薄伽梵歌》论证民族派政治纲领的合理性,认为宗教是民族历史的依托,利用庆祝宗教节日对民众教化。提拉克的做法( )
A.增强了印度的民族独立意识
B.开启了印度民族抗英的斗争
C.沉重打击了印度的种姓制度
D.表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9.[2024·湖南湖湘名校高三联考]下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示意图(1500~1975年),其中两次殖民收缩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B.殖民地人民的觉醒与独立运动
C.两次大战削弱宗主国与苏联的成功实践
D.启蒙思想的传播与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10.[2024·湖南邵阳一模]一战后,西方殖民国家调整南亚、东南亚殖民政策。英国实行所谓宪政改革;美国实行“菲律宾化”,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荷兰继续奉行所谓给殖民地以权力和福利的“道义改革”。这些调整( )
A.基于宗主国一战后实力衰退
B.使古老亚洲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旨在以退为进维护原有统治
D.旨在破旧立新直接控制殖民地
11.[2024·安徽合肥一模]1918年,阿根廷首先在拉美组建了共产党,随后墨西哥、乌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先后成立了共产党。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拉美共产党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世界和平以及在反对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拉美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
A.摧毁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B.标志着拉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得益于国际工人组织正确领导
D.加快了拉美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12.[2024·山东滨州高三测试]这幅漫画发表于1922年2月。漫画中燃烧的烈焰中写的是“印度”“埃及”“爱尔兰”,右侧是英国纳税人手持斧头,上面写着“要求国防裁军”,左侧是时任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丘吉尔,他两边的军人分别是“海军废物”和“陆军废物”。漫画反映的状况表明( )
A.一战后英国殖民体系发生动摇
B.英国内部两党的斗争愈演愈烈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
D.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崩溃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4分,第14题12分)
13.[2024·江苏盐城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的札记)》是列宁1923年1月16日和17日口授的一篇具有纲领意义的重要文章。文章批驳了苏汉诺夫等人借口俄国缺乏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来否定十月革命的论调,科学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应不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根本性问题。列宁认为苏汉诺夫等人对马克思的“在革命时刻要有极大的灵活性”这个指示,他们完全不理解,甚至没有注意到。针对苏汉诺夫等人的批评,列宁明确指出“首先要投入真正的战斗,然后便见分晓”。列宁回顾十月革命以来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后指出,我们“然后就看到了像布列斯特和约或新经济政策等这样的发展中的细节(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细节)。现在已经毫无疑问,我们基本上是胜利了”。
——摘编自崔志雄《重温列宁〈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的札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说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对“在革命时刻要有极大的灵活性”这一指示的实践。(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认为“我们基本是胜利了”的历史依据。(10分)
14.甘地的思想是留给印度和世界的一笔宝贵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建立在印度文明——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的基础之上的真理和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中心是手工纺织和印度村社……对于当代发达的工业社会而言,甘地的思想也无疑是一副适当的解毒剂。
——摘编自何新华《评甘地的反工业主义思想:对世界反现代化思潮的个案分析》
根据材料,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解析:根据材料“士兵同志们和工人同志们!选出代表,建立能够战胜专制统治的组织,工人代表苏维埃组织!”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俄国群众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因此为1917年的二月革命前夕,由此可知当时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将爆发,D项正确;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历史上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个是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十月革命要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A项;此时的革命对象仍然是沙皇专制统治,排除B项;十月革命的斗争对象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符合材料中“建立能够战胜专制统治的组织”,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D
2.解析:由材料“而十月武装起义也是在合法斗争的外衣掩护下进行的”,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是和平合法斗争与武装起义结合的典范,故B项正确;A、C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是二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排除。
答案:B
3.解析:据图,可知俄国十月革命进程中,士兵们从拥护少数人的“临时革命政府”到后来满足普通老百姓对土地、和平的要求,反映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阶段特征,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俄国革命的保护对象,而非强调革命队伍,排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目标一直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排除B项;图1反映了结果事与愿违,所以才转为图2保卫和平与土地,排除D项。
答案:C
4.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即战时经济体制,将全国大中小企业全面收归国有,由国家对社会资源进行统一调配,以实现集中力量取得战争胜利的目标,故选A项;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正式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将所有的粮食优先保证战时供应,排除C项;苏联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工业化建设,排除D项。
答案:A
5.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1928~1932年苏联农产品呈现下降趋势,据所学可知,1928年苏联开始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下降,故选D项;苏联农业集体化为现代化开辟了道路,排除A项;冷战期间西方国家对苏联实行禁运政策,排除B项;表格中只有苏联农产品产量示意图,无法判断工农业生产结构状况,排除C项。
答案:D
6.解析:据材料“用到某一时期所绝对必须发展的事业上去”以及“行政管理费用占国家预算的比重”的下降可知,此时苏联节省资金集中力量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即工业化,故选D项;扩大集体农庄规模是指农业方面,据所学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模式可知,苏联此时的重点是实现工业化,排除A项;促进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受到战争的影响,国民经济遭到破坏,时间不符,排除B项;加强政府机关廉政建设是指预防和惩治腐败,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答案:D
7.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之后,印度、中国、埃及、土耳其均爆发了反对殖民侵略的暴动或革命运动,这些运动极大的冲击了列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统治,动摇了殖民体系的秩序,故选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印度终结列强的侵略是在二战之后,排除A项;亚非民族意识觉醒是在一战之前,如中国的辛亥革命、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等,排除B项;亚非拉民族国家大规模独立,殖民主义体系最终崩溃是在二战之后,排除D项。
答案:C
8.解析:根据材料“印度国大党激进派领袖提拉克用古印度典籍《薄伽梵歌》论证民族派政治纲领的合理性,认为宗教是民族历史的依托,利用庆祝宗教节日对民众教化”可知,提拉克用古印度典籍唤醒民众,有利于提升印度的民族性,增强印度的民族独立意识,故选A项;19世纪中期印度已经爆发起义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B项;提拉克针对的是英国殖民者,而种姓制度属于印度传统社会的产物,排除C项;20世纪初孟买工人大罢工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排除D项。
答案:A
9.解析:据上表,可知19世纪初和20世纪60年代处于殖民收缩期,结合所学19世纪初拉美开始民族解放运动,20世纪60年代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故选B项;20世纪60、70年代为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时间不符,排除A项;一战发生在1914~1918年,无法解释19世纪初期殖民收缩的原因,排除C项;启蒙思想的传播与拿破仑战争的影响是19世纪初期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原因,但不是20世纪6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背景,排除D项。
答案:B
10.解析:据题干“一战后,西方殖民国家调整南亚、东南亚殖民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亚洲人民的反抗迫使西方殖民国家进行调整,旨在以退为进维护原有统治,故选C项;“实力衰退”以偏概全,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而实力增强,排除A项;“开始觉醒”不符合时空,亚洲觉醒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直接控制”不合逻辑,题干提及西方殖民国家放松了对南亚、东南亚殖民地的控制,排除D项。
答案:C
11.解析:十月革命后,在拉美出现了阿根廷共产党,共产国际成立之后,更多的拉美国家成立共产党,并为拉美独立和民主运动以及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说明拉美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了国际工人运动的鼓舞和支持,其发展得益于国际工人组织的正确领导,故选C项;世界殖民体系的摧毁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A项;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一般在共产党成立之前,排除B项;虽然拉美共产主义运动在不断发展,但是拉美政治经济一体化至今尚未实现,排除D项。
答案:C
12.解析:题干漫画提及1922年,“印度”“埃及”“爱尔兰”等国家或地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英国纳税人对英国海军、陆军深表失望,要求裁军以缓和债务危机,这与“一战后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相吻合,故选A项;题干反映的是英国国内纳税人与殖民地事务机构的矛盾,排除B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只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一个方面,排除C项;“崩溃”不合时空,“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崩溃”在二战后,排除D项。
答案:A
13.解析:第(1)问实践:结合十月革命过程分析,如领导二月革命,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发表《四月提纲》,提出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七月流血事件后,果断发动武装起义。第(2)问历史依据:依据材料“看到了像布列斯特和约或新经济政策等这样的发展中的细节”并联系所学可得,《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为巩固政权赢得时机;满足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恢复和发展了生产力,巩固了政权;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答案:(1)实践:领导二月革命,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发表《四月提纲》,提出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七月流血事件后,果断发动武装起义。(4分)
(2)依据:《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为巩固政权赢得时机;满足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恢复和发展了生产力,巩固了政权;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0分)
14.解析:第一小问经济思想,据材料“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建立在印度文明——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得出,印度不能以西方工业文明为发展模式,要建立与印度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重建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印度的国家、民族命运及农村经济状况分析甘地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从甘地的教育经历及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主观因素。
答案:思想:印度不能以西方工业文明为发展模式;建立与印度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重建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6分)
原因:社会背景: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农村经济衰败。(3分)
个人经历:接受印度传统教育;目睹西方工业文明现状。(3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41: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实践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件 导学案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