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29:近代以来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进步(课件 导学案 练习)

课题29 近代以来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进步
1.了解近现代中国变法和改革的史实及影响。2.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3.了解近代以来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4.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在中国的产生和实行。5.了解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情况。
知识点一 近现代中国的变法改革
1.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戊戌变法(1898年)
背景 民族危机加深,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志士宣传维新思想
内容 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
结果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
影响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_______;在社会上起到________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清末新政
目的 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
措施 改革________、派遣留学生、编练________、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
影响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
(3)民国时期的改革:由于政局动荡,国家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完成________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2)1956~1978年中国的探索
失误 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
成就 初步建立起进行________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________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3)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
①主要进程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2012年 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________________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2013年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2017年 中共十九大将________________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
2019年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
②主要内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改革、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
③历史意义: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知识点二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1.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改革开放前
①1949年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届全体会议先后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②1954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2)改革开放新时期
①1982年,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制定了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②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到2010年底,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①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②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载入国家根本法。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________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2)改革开放新时期:先后开展了“________________”运动、文明创建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 近现代中国货币的演进
时间 概况
晚清 开始铸造银元
中华民国建立后 以________为法定货币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1948年,再次进行________,开始发行金圆券,后又发行银圆券,都以失败告终
新中国成立前后 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在河北石家庄成立____________,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知识点四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制度
(1)近代: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________________,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________,公布《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________”的对外宣言。
(2)现代
①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②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③198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2.个人所得税制度
(1)含义:是以纳税人个人所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2)起步:________时期。
(3)演变
①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但没有实施。
②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____________。
③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④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⑤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知识点五 现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
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1.社会情境——江浙地区维新变法的特点
戊戌期间,上海除以往的《申报》《字林西报》等报刊外,还创办了《时务报》《华报》《富强报》《农学报》等报刊,杭州、无锡等地也有类似传播媒介……(江浙)士绅们的维新宣传则较注意向底层社会伸展。1898年5月11日无锡出版的《无锡白话报》,就是明证。当北京发生政变后,江浙社会仍保持着自己的独立立场,尽力抵制当局的倒行逆施。
思考:指出江浙地区维新变法的特点。
试答:                                    
                                    
2.特别提醒——中共十八大的深远意义
中共十八大对于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比较辨析——“法治”与“法制”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则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中国目前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学术情境——新中国立法的特点
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行进到哪里,立法就要跟进到哪里。从修改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到制定慈善法、反家庭暴力法,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
思考:上述材料指出了新中国立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试答:                                    
                                    
5.特别提醒——依法治国实施的意义
(1)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
(2)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3)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4)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6.图解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
7.概念阐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这两个方面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8.归纳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灵魂: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2)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9.学术情境——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 108万元。
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说明1948年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原因。
试答:                                    
                                    
10.归纳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关税体系的变化
11.学术情境——近代关税自主权的斗争
《中英关税条约》附件三曾载:“在国民政府采用之国定海关税则中,所有按值征收或根据该税则之特定税率,与1925年关税会议所讨论及暂时议定之税率系属相同,而为对于英国货物所课最高之税率,且此项税率从该税则实行之日起,至少于一年内应继续为该项货物之最高税率。”
思考:依据材料,新税则实施后中国是否取得了关税自主权?试从材料中关于货物和税率的规定及关税权加以说明。
试答:                                    
                                    
12.知识拓展——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因
(1)经济改革动摇了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2)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体制自身存在缺陷,并在实践中造成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
(3)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影响。
探究点 政治智慧——中国近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进步
01 史料实证——预备立宪运动与中国近代宪政制度
史料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战胜俄国,给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动。同年,慈禧诏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西方各国政治。一年之后,五大臣考察归来,建议清政府进行“立宪”,上书指出立宪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弭。”1906年9月,清廷颁发了《宣示预备立宪谕》,明确宣布了立宪的原则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舆论哗然。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月,在内忧外患之下,清政府灭亡。——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史》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立宪的特点。
试答: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宪政制度
(1)君主立宪制的提出与实践
①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派主张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主张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维新派君主立宪的愿望破产。
(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发展历程
①20世纪初开始,孙中山用武力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临时参议院,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但终因袁世凯的上台而失败。
②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基本统一全国后,国民党实行“训政”,即国民党一党专政,实际上是蒋介石独裁统治。
③1946年,国民党召开“制宪国大”,并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02 分析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史料一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提高人的素质,是引导人们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自觉地进行改造,从而提高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归宿。“新人”的标准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思想在中国当前阶段的具体化。
史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形成有利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入课本入课堂、入脑入心……2017年,历史学科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出台。新课标注重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新增了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阐述,深化高中学生对人类发展基本脉络的认知。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课程标准(2017版)等资料整理
【史料导读】 史料一说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史料二提出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要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探究】
(1)根据史料一,说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试答:                                    
                                    
                                    
(2)根据史料二,说明当代中国教育所体现的核心理念。
试答:                                    
                                    
                                    
【史论拓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作用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为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有利于形成尊重公民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03 探究论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国家治理的巨大成就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制度方面不断实践,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40多年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其中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等多方面内容。
【史料导读】 材料主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具体内容涉及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民主法制的完善和新时期外交的拓展等。
【探究】
选取你认为在国家治理方面两个重要的制度,论证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国家治理方面的成就,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三件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试答:                                    
                                    
                                    
【史论深化】 现代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特点及意义
特点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条件、本质要求和核心内容 (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经济根基 (3)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力量、必要条件和成败关键 (4)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道德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支柱
意义 (1)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 (2)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3)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4)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2·湖南卷,10]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解题流程] 
[答案]     
【演练1】 命题点:中国近代对国际公法的认识
[2023·湖南卷]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  )
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
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
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
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
【演练2】 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基层治理的形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022·海南卷,8]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
C.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演练3】 命题点:20世纪60年代,我国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整
[2021·天津卷,8]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
A. 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 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
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演练4】 命题点: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
[2021·湖北卷,10]1981年,中国女排经过顽强拼搏勇夺第三届世界杯冠军。亿万人民通过电视机、收音机收看、收听了这一盛况。女排夺冠后,很快收到数万件海内外的贺信、贺电。全国各地群众纷纷表示,要以女排为榜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由此可见(  )
A.电视机在家庭普及 B.女排精神激励国人
C.排球运动推广全国 D.体育强国梦想实现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2024·河北沧州调研]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开始在学校开设体操课,其内容主要是日本兵式体操和瑞典、德国的普通体操。1912年颁布的《壬癸学制》正式将军国民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学校体育主要内容包括兵式体操和军事技能训练。近代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立(  )
A.开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先河
B.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民权意识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2.[2024·福建泉州高中毕业检测]
表 近代中国海关税率(部分)
年份 1906 1908 1910 1912 1914 1916
税率(%) 4.46 3.77 3.46 3.84 3.63 3.35
据表可知(  )
A.中国关税总收入减少
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
C.中国贸易逆差已出现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受阻
3.[2024·安徽淮南一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年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所占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由22.4%提高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成分由几乎为零提高到5.6%。这一变化说明(  )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已经理顺
B.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企改革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效果显著
D.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课题29 近代以来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进步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1.提示:报刊成为维新思想传播的主要媒介;注意动员底层社会民众;未受政变影响,保持一定独立性和连续性。
4.提示:紧跟时代步伐,回应民众关切。
9.提示:国民党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物价暴涨,法币急剧贬值。
11.提示:未取得。新税则规定,中国税率不得超过1925年列强关税会议规定的税率,还推迟一年执行,所以中国无权自定关税。
知识点一
1.(1)封建制度 思想启蒙 (2)教育 新军
2.(1)社会主义 (2)现代化 经济文化 (3)改革开放 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知识点二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依法治国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1)社会主义 (2)五讲四美三热爱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识点三
银元 币制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
知识点四
1.(1)关税自主权 关税自主 改订新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2.(2)民国 (3)个人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知识点五
1.社会保险法规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
1.[提示] 特点:深受日俄战争外部因素影响;以挽救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以强化皇权为核心;具有明显的欺骗性。
2.[提示] (1)目标: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
(2)核心理念: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强调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教育理念内化。
3.[提示] 论题: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了重大成就。
论述: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的不利条件和复杂形势,党中央果断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针对我国法治建设相对滞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司法不公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的状况,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统筹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建设,统筹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针对来自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围堵、干扰、遏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义利观,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在对外工作上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
命题研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答案:D
【演练1】 解析:由材料可知,光绪年间,曾出使外国的薛福成认识到强国无视国际公法的约束,而弱国则事事求助于国际公法,但是其他国家未必按照国际公法来对待弱国,这表明薛福成认识到在对外交往中自强的重要性,故选C项;当时弱国习惯求助于国际公法,国际公法并不是形同虚设,排除A项;薛福成的观点是弱国求助国际公法为无用之举,只有自身强大才能得到相对公平的对待,并不是认为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排除B项;薛福成的这段言论并不是在推崇西方,排除D项。
答案:C
【演练2】 解析:据材料“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可知建国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反映了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激发了人民建设新政权的积极性,故选C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卫生运动的具体效果,而且群众运动往往用来表示人民群众合法宣泄不满情绪和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依然面临着物质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困境,排除D项。
答案:C
【演练3】 解析:材料反映了1962年后国民经济稳步增长、职工待遇改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等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材料所述数据变化反映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重要成果,B项正确;材料数据反映的是三年困难时期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落后面貌彻底改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而不是20世纪60年代,排除C项;20世纪60年代我国依旧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
答案:B
【演练4】 解析:据材料“以女排为榜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可知,女排顽强拼搏奋勇夺冠空前激发了中华儿女的自豪感,极大鼓舞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故选B项;“普及”说法错误,与“亿万人民通过电视机、收音机收看、收听了这一盛况”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女排精神激励国人,而不是排球运动推广全国,排除C项;单凭女排一个项目夺冠,不能说体育强国梦想“实现”,排除D项。
答案:B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解析:据材料“《壬癸学制》正式将军国民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学校体育主要内容包括兵式体操和军事技能训练”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为适应救亡图存需要,将军国民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宗旨,意在提高人民的军事技能,故选D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排除A项;民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而材料是提高国民的军事技能,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C项。
答案:D
2.解析:根据题干表格数据可知,在20世纪初,中国海关税率处于较低的水平,并且整体还处于下降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海关自主权逐渐丧失,这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为不利,故选D项;题干表格内容述及的是“海关税率”,并不能据此扩大为“关税总收入减少”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表格内容述及的是“海关税率”,这与“资本输出”无关,排除B项;题干表格数据体现出20世纪初中国海关税率整体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属于单方面内容,并不能推断为“贸易逆差已出现”,并且在鸦片战争之前,随着鸦片输入量的不断增加,中国贸易逆差就已经出现,排除C项。
答案:D
3.解析:由材料可知,全民所有制企业所占比重虽有下降但仍占59.7%,集体经济提高到34.6%,非公有制成分提高到5.6%,这表明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通过经济结构、管理制度的调整,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故选D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以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才得以理顺,排除A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1992年十四大以后深化城市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排除C项。
答案:D(共58张PPT)
课题 29 近代以来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进步
1.了解近现代中国变法和改革的史实及影响。2.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3.了解近代以来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4.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在中国的产生和实行。5.了解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情况。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命题研析·聚焦高考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 近现代中国的变法改革
1.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戊戌变法(1898年)
背景 民族危机加深,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志士宣传维新思想
内容 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
结果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
影响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_______;在社会上起到________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封建制度
思想启蒙
(2)清末新政
(3)民国时期的改革:由于政局动荡,国家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目的 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
措施 改革________、派遣留学生、编练________、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
影响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
教育
新军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完成________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2)1956~1978年中国的探索
失误 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
成就 初步建立起进行________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________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社会主义
现代化
经济文化
(3)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
①主要进程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2012年 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_____________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2013年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2017年 中共十九大将____________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
2019年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
改革开放
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②主要内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改革、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
③历史意义: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知识点二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1.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改革开放前
①1949年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届全体会议先后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②1954年,通过《_________________》等,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改革开放新时期
①1982年,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制定了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②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到2010年底,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①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②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载入国家根本法。
依法治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________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2)改革开放新时期:先后开展了“______________”运动、文明创建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
五讲四美三热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识点三 近现代中国货币的演进
时间 概况
晚清 开始铸造银元
中华民国建立后 以________为法定货币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1948年,再次进行________,开始发行金圆券,后又发行银圆券,都以失败告终
新中国成立前后 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在河北石家庄成立____________,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银元
币制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
知识点四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制度
(1)近代: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__________,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________,公布《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________”的对外宣言。
(2)现代
①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②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③198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关税自主权
关税自主
改订新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2.个人所得税制度
(1)含义:是以纳税人个人所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2)起步:________时期。
(3)演变
①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但没有实施。
②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____________。
③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④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⑤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国
个人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知识点五 现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____________。
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社会保险法规
1.社会情境——江浙地区维新变法的特点
戊戌期间,上海除以往的《申报》《字林西报》等报刊外,还创办了《时务报》《华报》《富强报》《农学报》等报刊,杭州、无锡等地也有类似传播媒介……(江浙)士绅们的维新宣传则较注意向底层社会伸展。1898年5月11日无锡出版的《无锡白话报》,就是明证。当北京发生政变后,江浙社会仍保持着自己的独立立场,尽力抵制当局的倒行逆施。
思考:指出江浙地区维新变法的特点。
提示:报刊成为维新思想传播的主要媒介;注意动员底层社会民众;未受政变影响,保持一定独立性和连续性。
2.特别提醒——中共十八大的深远意义
中共十八大对于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比较辨析——“法治”与“法制”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则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中国目前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学术情境——新中国立法的特点
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行进到哪里,立法就要跟进到哪里。从修改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到制定慈善法、反家庭暴力法,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
思考:上述材料指出了新中国立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提示:紧跟时代步伐,回应民众关切。
5.特别提醒——依法治国实施的意义
(1)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
(2)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3)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4)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6.图解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
7.概念阐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这两个方面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8.归纳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灵魂: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2)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9.学术情境——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 108万元。
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说明1948年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原因。
提示:国民党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物价暴涨,法币急剧贬值。
10.归纳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关税体系的变化
11.学术情境——近代关税自主权的斗争
《中英关税条约》附件三曾载:“在国民政府采用之国定海关税则中,所有按值征收或根据该税则之特定税率,与1925年关税会议所讨论及暂时议定之税率系属相同,而为对于英国货物所课最高之税率,且此项税率从该税则实行之日起,至少于一年内应继续为该项货物之最高税率。”
思考:依据材料,新税则实施后中国是否取得了关税自主权?试从材料中关于货物和税率的规定及关税权加以说明。
提示:未取得。新税则规定,中国税率不得超过1925年列强关税会议规定的税率,还推迟一年执行,所以中国无权自定关税。
12.知识拓展——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因
(1)经济改革动摇了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2)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体制自身存在缺陷,并在实践中造成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
(3)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影响。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 政治智慧——中国近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进步
01 史料实证——预备立宪运动与中国近代宪政制度
史料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战胜俄国,给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动。同年,慈禧诏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西方各国政治。一年之后,五大臣考察归来,建议清政府进行“立宪”,上书指出立宪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弭。”1906年9月,清廷颁发了《宣示预备立宪谕》,明确宣布了立宪的原则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舆论哗然。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月,在内忧外患之下,清政府灭亡。——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史》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立宪的特点。
[提示] 特点:深受日俄战争外部因素影响;以挽救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以强化皇权为核心;具有明显的欺骗性。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宪政制度
(1)君主立宪制的提出与实践
①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派主张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主张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维新派君主立宪的愿望破产。
(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发展历程
①20世纪初开始,孙中山用武力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临时参议院,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但终因袁世凯的上台而失败。
②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基本统一全国后,国民党实行“训政”,即国民党一党专政,实际上是蒋介石独裁统治。
③1946年,国民党召开“制宪国大”,并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02 分析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史料一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提高人的素质,是引导人们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自觉地进行改造,从而提高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归宿。“新人”的标准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思想在中国当前阶段的具体化。
史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形成有利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入课本入课堂、入脑入心……2017年,历史学科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出台。新课标注重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新增了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阐述,深化高中学生对人类发展基本脉络的认知。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课程标准(2017版)等资料整理
【史料导读】 
史料一说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史料二提出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要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探究】
(1)根据史料一,说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说明当代中国教育所体现的核心理念。
[提示] (1)目标: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
(2)核心理念: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强调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教育理念内化。
【史论拓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作用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为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有利于形成尊重公民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03 探究论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国家治理的巨大成就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制度方面不断实践,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40多年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其中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等多方面内容。
【史料导读】 材料主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具体内容涉及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民主法制的完善和新时期外交的拓展等。
【探究】
选取你认为在国家治理方面两个重要的制度,论证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国家治理方面的成就,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三件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提示] 论题: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了重大成就。
论述: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的不利条件和复杂形势,党中央果断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针对我国法治建设相对滞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司法不公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的状况,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统筹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建设,统筹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针对来自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围堵、干扰、遏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义利观,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在对外工作上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
【史论深化】 现代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特点及意义
特点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条件、本质要求和核心内容
(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经济根基
(3)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力量、必要条件和成败关键
(4)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道德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支柱
意义 (1)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
(2)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3)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4)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命题研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2·湖南卷,10]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D
[解题流程] 
【演练1】 命题点:中国近代对国际公法的认识
[2023·湖南卷]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  )
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
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
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
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光绪年间,曾出使外国的薛福成认识到强国无视国际公法的约束,而弱国则事事求助于国际公法,但是其他国家未必按照国际公法来对待弱国,这表明薛福成认识到在对外交往中自强的重要性,故选C项;当时弱国习惯求助于国际公法,国际公法并不是形同虚设,排除A项;薛福成的观点是弱国求助国际公法为无用之举,只有自身强大才能得到相对公平的对待,并不是认为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排除B项;薛福成的这段言论并不是在推崇西方,排除D项。
【演练2】 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基层治理的形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022·海南卷,8]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
C.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可知建国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反映了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激发了人民建设新政权的积极性,故选C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卫生运动的具体效果,而且群众运动往往用来表示人民群众合法宣泄不满情绪和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依然面临着物质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困境,排除D项。
【演练3】 命题点:20世纪60年代,我国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整
[2021·天津卷,8]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
A. 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 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
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1962年后国民经济稳步增长、职工待遇改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等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材料所述数据变化反映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重要成果,B项正确;材料数据反映的是三年困难时期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落后面貌彻底改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而不是20世纪60年代,排除C项;20世纪60年代我国依旧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
【演练4】 命题点: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
[2021·湖北卷,10]1981年,中国女排经过顽强拼搏勇夺第三届世界杯冠军。亿万人民通过电视机、收音机收看、收听了这一盛况。女排夺冠后,很快收到数万件海内外的贺信、贺电。全国各地群众纷纷表示,要以女排为榜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由此可见(  )
A.电视机在家庭普及 B.女排精神激励国人
C.排球运动推广全国 D.体育强国梦想实现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以女排为榜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可知,女排顽强拼搏奋勇夺冠空前激发了中华儿女的自豪感,极大鼓舞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故选B项;“普及”说法错误,与“亿万人民通过电视机、收音机收看、收听了这一盛况”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女排精神激励国人,而不是排球运动推广全国,排除C项;单凭女排一个项目夺冠,不能说体育强国梦想“实现”,排除D项。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2024·河北沧州调研]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开始在学校开设体操课,其内容主要是日本兵式体操和瑞典、德国的普通体操。1912年颁布的《壬癸学制》正式将军国民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学校体育主要内容包括兵式体操和军事技能训练。近代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立(  )
A.开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先河
B.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民权意识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壬癸学制》正式将军国民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学校体育主要内容包括兵式体操和军事技能训练”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为适应救亡图存需要,将军国民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宗旨,意在提高人民的军事技能,故选D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排除A项;民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而材料是提高国民的军事技能,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C项。
2.[2024·福建泉州高中毕业检测]
据表可知(  )
A.中国关税总收入减少
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
C.中国贸易逆差已出现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受阻
表 近代中国海关税率(部分)
年份 1906 1908 1910 1912 1914 1916
税率(%) 4.46 3.77 3.46 3.84 3.63 3.35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数据可知,在20世纪初,中国海关税率处于较低的水平,并且整体还处于下降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海关自主权逐渐丧失,这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为不利,故选D项;题干表格内容述及的是“海关税率”,并不能据此扩大为“关税总收入减少”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表格内容述及的是“海关税率”,这与“资本输出”无关,排除B项;题干表格数据体现出20世纪初中国海关税率整体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属于单方面内容,并不能推断为“贸易逆差已出现”,并且在鸦片战争之前,随着鸦片输入量的不断增加,中国贸易逆差就已经出现,排除C项。
3.[2024·安徽淮南一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年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所占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由22.4%提高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成分由几乎为零提高到5.6%。这一变化说明(  )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已经理顺
B.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企改革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效果显著
D.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全民所有制企业所占比重虽有下降但仍占59.7%,集体经济提高到34.6%,非公有制成分提高到5.6%,这表明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通过经济结构、管理制度的调整,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故选D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以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才得以理顺,排除A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1992年十四大以后深化城市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排除C项。课题训练29 近代以来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进步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安徽a10联盟高三联考]1901年清廷宣布“新政”。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1906年,颁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1911年成立皇族内阁,立宪成为一场骗局。这些措施表明(  )
A.改革加速了革命的进程
B.清末新政加深了民族危机
C.清廷主动适应时代潮流
D.民主政治成为社会的共识
2.[2024·兰州市一模]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为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决议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这表明(  )
A.辛亥革命推动民主建设
B.中央集权开始受到冲击
C.清末新政探索政治改革
D.基层直接民主不断深化
3.[2024·广东四校高三联考]1938年,边区政府向各分区和县区乡政府发出训令,改边区议会为边区参议会。至此,边区议会正式改为边区参议会,并行使各项监督权利;边区以下各级议会也相应改为参议会。这些规定(  )
A.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
B.有助于联合抗日局面最终形成
C.深入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D.体现了中共对民主政体的探索
4.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
A.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B.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
C.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适应了解放区建设的需要
5.[2024·广州市高三测试]195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规定了职工在遇到生、老、病、死、伤、残等困难时,有获得各项保险待遇的权利。为此,许多人喊出“农民有土地,工人有劳保”的口号;有的职工还准备捐献自己的养老积蓄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这反映了(  )
A.劳保条例奠定全民医疗保障基础
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
C.民生关怀利于建构社会大众认同
D.计划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6.[2024·江苏南通一模]如图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中的伍拾圆券。据此可知,该票券(  )
A.展示出新中国的国家形象
B.助力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体现了政治上的工农联盟
D.遏制了国统区的法币通货膨胀
7.[2024·安徽a10联盟高三联考]1953年《选举法》确定了农村与城镇每个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8∶1,1982年修改选举法时,将这一比例缩小为4∶1,2010年的《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选举法》的修订过程说明(  )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B.城乡之间实现均衡发展
C.我国基本政治制度逐步成熟
D.基层民主取得重大突破
8.[2024·福建龙岩检测]下表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制定的若干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  )
时间 法律文件
1981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1986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暂行条例》
1993年12月 《分司法》《会计法》
1998年12月 《证券法》
2005年10月 修改《公司法》《证券法》
A.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表明我国立法程序日益规范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9.[2024·安徽a10联盟高三联考]1979~2009年,我国先后制定或修订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婚姻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继承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企业破产法、著作权法、收养法、证券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这些法律的制定(  )
A.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C.全方位回应了群众对民生关切问题
D.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有益的经验
10.[2024·重庆一中月考]1985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其中进口税率平均水平比1951年下降了10%,包括发展新技术需进口的新材料、新技术产品、信息传输设备和与改善人民生活相关的餐料、物品、食品等税目。此次关税改革(  )
A.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推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展开
C.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做积极准备
D.适应了改革开放战略推进的需要
11.[2024·天津市红桥区一模]1986年,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由原来的国家—单位制向国家主导、社会与个人共同分担的方向改革。这一变化原因在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2.[2024·河北高三联考]2015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乡镇、街道,县区和设区的市等先后设立1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这些“开在家门口”的立法联系点让老百姓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立法。这一做法(  )
A.维护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威严
B.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C.借鉴了西方基层民主自治的经验
D.强化了对立法机关的群众监督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4分,第14题12分)
13.[2024·贵州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晚清是中国社会治理发生变革的重要时期,官方系统与民间系统之间原有的力量对比被打破。从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事到咸同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清朝官方的基层治理系统逐渐失灵,以乡绅为中心的团练组织成为应对社会动乱的重要力量,民间治理系统开始一枝独大。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冲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这促使国人逐渐觉醒,寻求救亡图存之道。因此,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在原有的“公”与“私”两大系统之外,逐渐衍生出新的治理主体。晚清时期,各种社团逐渐出现,对基层社会治理产生了较大影响。譬如爱育善堂、广仁善堂、崇正善堂等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充当了重要角色。虽然清末成立的地方自治研究社和警察组织受到西方的影响,但在中国固有传统中依然可以找到其身影。
——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
材料二 全面抗战爆发后,边区政府通过在军事上采用集中清剿和在政治上分化瓦解的手段平息匪患问题、此外还建立和整肃自卫军和保安队以增强地方武装力量来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土匪。陕甘宁边区前后颁布了20多项相关法令来禁烟禁毒,设立专门机构,专门负责处理禁烟禁毒相关事宜。1937年至1945年,因天灾、战争,大量难民、灾民涌入边区,总计达266 619人。边区鼓励移、难灾民开荒自救,安置移、难灾民。政府规定:移入边区的难民或灾民享有请求政府分配土地及房屋,协助解决生产工具,免纳两年至五年之土地税,减免义务劳动负担等方面的优待;移民享受和边区人民同等的民主权利。并颁布了多个有关婚姻的法律文件,明确规定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同时废除早婚陋习,彻底革除旧式婚姻,努力从各方面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此外,边区政府还注重采取多种措施改造游民,营造新风。
——摘编自姜秀华《陕甘宁边区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社会治理发生变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基层社会治理措施。(8分)
14.民法典正式施行是中国人民民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表(部分)
20世纪五 六十年代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立法、司法和法学研究完全中断
20世纪七 八十年代 1979年,开始新中国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八十年代先后出台《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
20世纪九 十年代 为适应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要求,1993年开始起草《合同法》,1998年开始起草《物权法》
21世纪 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撰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发展脉络梳理》
从表格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解析:据材料“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立宪成为一场骗局”可知,清末“新政”的一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但“皇族内阁”的成立激化了矛盾,不少立宪派人士转而支持革命,加速了革命的进程,故选A项;清末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没有加深民族危机,排除B项;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被迫适应时代潮流,推行“新政”,排除C项;“1911年成立皇族内阁,立宪成为一场骗局”说明清政府仍实行专制统治,而非民主政治,排除D项。
答案:A
2.解析:根据材料“设立议事会为决议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可知清末新政时期通过积极引进西方选举制度对我国传统的基层治理模式进行改革,故选C项;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时间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太平天国时期地方督抚的势力开始扩大,中央权力下移,使晚清时期中央集权开始受到冲击,排除B项;清末新政事实证明只是一场骗局,随着清政府的灭亡而告终,难以对我国近代基层民主起到深化作用,排除D项。
答案:C
3.解析:据材料中边区政府的职权可知,边区政府成员由选举产生,这是中共政治体制的体现,故选D项;据材料1938年、边区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规定,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江西于1927年建立,这时中共的革命根据地已成为国民政府的地方政府即边区政府,不符合时空观念,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利于联蒋抗日,1937年七七事变后联合抗日局面最终形成,而材料内容呈现的时间是1938年,时空观念不符合,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形成与新中国建国后,而材料内容呈现的时间是1938年,时空观念不符合,排除C项。
答案:D
4.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8年12月,大决战正在进行并不断取得胜利,解放区不断扩大,革命胜利在望,解放区经济建设提上日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D项正确;战略反攻时间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是在建国以后,排除B项;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经济封锁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答案:D
5.解析:由材料“农民有土地,工人有劳保”可知政府对农民、工人生活的保障和关怀,由材料“有的职工还准备捐献自己的养老积蓄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可知政府获得民众对国家政权的高度支持和拥护,说明民生关怀利于建构社会大众认同,故选C项;劳保条例与医疗保障之间没有关系,排除A项;1952年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排除B项;1956年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答案:C
6.解析:据图片信息,图片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工人和农民的装扮,象征着工农联盟,故选C项;图片中的纪年方式依然采用民国纪年,说明新中国尚未成立,排除A项;“民国三十八年”是指1949年,战略反攻已经结束,排除B项;材料中人民币主要在解放区流通,排除D项。
答案:C
7.解析:据材料可知,农村每一个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和城市每一个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由不同到相同,取消城乡差别,开启“同票同权”时代,说明我国在不断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故选A项;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不等于城乡之间实现均衡发展,且此项表述错误,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而非基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基层民主指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主要有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答案:A
8.解析:根据表格材料内容可知,改革开放后立足于经济发展我国颁布了若干法律内容,从税收到企业等各个领域,结合基础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立法工作与此时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故选D项;2001年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且立法本身是为了规范市场而非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到法律内容的设计与调整,没有明确立法的具体程序,排除B项;材料所涉及的法律大部分是经济法,没有明确其他内容的法律规定,排除C项。
答案:D
9.解析:据材料可知,1979~2009年,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范企业经营、维护人民权益等,这些法律的制定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借鉴,故选D项;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4年,第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B项;民生指人民的日常生活事项,例如衣、食、住、行、就业、娱乐等,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答案:D
10.解析:根据材料“1985年……其中进口税率平均水平比1951年下降了10%”“包括发展新技术需进口的新材料、新技术产品、信息传输设备和与改善人民生活相关的餐料、物品、食口等税目”并结合所学可知关税是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而1985年进口关税的大幅度降低,便于发展新技术和改善人民生活需要的产品进入中国,加强了中外的经济联系,适应了改革开放的战略需要,故选D项;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开放由农村走向城市,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题干中“1985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根据所学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才成立,排除C项。
答案:D
11.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后,所有制发生变化,为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因此社会保障体制变为国家主导、社会与个人共同分担的体制,故选A项;1986年我国尚未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排除B项;材料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在城市实行,并非农村,排除C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D项。
答案:A
12.解析:“开在家门口”的立法联系点让老百姓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立法,是基层民众参与立法决策的真实表现,属于人民民主的范畴,所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故选B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民众直接参与国家立法不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范畴,排除A项;老百姓直接参与国家立法是基层民主的真实表现,但并不属于基层民主自治的范畴,排除C项;题干体现的是民众直接参与国家立法,而不是对立法机关的群众监督问题,排除D项。
答案:B
13.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从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事到咸同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清朝官方的基层治理系统逐渐失灵”得出地方起义活动使得官方基层治理系统逐渐失灵;由材料一“以乡绅为中心的团练组织成为应对社会动乱的重要力量”得出民间治理系统逐渐扮演重要角色;由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冲击”得出西方列强对传统社会的冲击;由材料一“清末成立的地方自治研究社和警察组织受到西方的影响”得出西方社会治理思想的传播;由材料一“在中国固有传统中依然可以找到其身影”得出传统社会治理方法的影响。第(2)问由材料二“边区政府通过在军事上采用集中清剿和在政治上分化瓦解的手段平息匪患问题、此外还建立和整肃自卫军和保安队以增强地方武装力量来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土匪”得出打击土匪,增强地方武装力量;由材料二“前后颁布了20多项相关法令来禁烟禁毒”得出颁布禁烟法律;由材料二“边区鼓励移、难灾民开荒自救,安置移、难灾民”得出采取多种举措安置移民;由材料二“颁布了多个有关婚姻的法律文件,明确规定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同时废除早婚陋习,彻底革除旧式婚姻,努力从各方面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出革除旧式婚姻,颁布婚姻法律,提高女性地位。
答案:(1)原因:地方起义活动使得官方基层治理系统逐渐失灵;民间治理系统逐渐扮演重要角色;西方列强对传统社会的冲击;西方社会治理思想的传播;传统社会治理方法的影响。(6分)
(2)措施:打击土匪,增强地方武装力量;颁布禁烟法律;采取多种举措安置移民;革除旧式婚姻;颁布婚姻法律,提高女性地位。(8分)
14.解析:材料表格内容主要叙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七八十年代”“20世纪九十年代”“21世纪”这四个时间段内,有关编纂《民法典》的相关内容,根据这些具体内容拟定论题,结合史实进行论证。在论述的结尾部分,还要从整体上对这一历程做出一个小结,一是使得论述结构更加完整,二是使论题更为深化,如:新中国民法典发展的历程,反映的正是现代中国法治建设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步完善的过程。
答案:示例
论题:现代中国的时代变迁影响民法典建设。(2分)
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l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中国法治建设奠定基础。1953~1956年,在开展“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同时,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草案》。“文化大革命”前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民法典建设被迫中断。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生活越来越活跃。20世纪八十年代出台《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等多部民事单行法律,民事法律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保障公民民事权利、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法典的建设步伐加快。202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正式诞生。(8分)
总之,新中国民法典发展的历程,反映的正是现代中国法治建设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步完善的过程。(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29:近代以来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进步(课件 导学案 练习)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