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32: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件 导学案 练习)

课题32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3.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知识点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1.条件: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最早在西亚、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人类从食物的________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2.标志
(1)贫富差距的扩大: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
(2)奴隶制的出现: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沦为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3)国家的出现:在________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4)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和________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知识点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古代文明 主要时段 政治文明 文化成就
两河文明(典型:古巴比伦文明) 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8世纪 (1)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2)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________制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1)创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________ (2)创作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3)发明________,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古埃及文明 公元前3500~公元前3100年左右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1)创立象形文字 (2)制定世界上第一部________
建造金字塔(体现________至上权威,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古印度文明 公元前3千纪至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________ (1)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2)创作世界上著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3)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
古希腊文明 公元前8~前6世纪 (1)公元前8~前6世纪,发展起数量众多、具有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特征的城邦 (2)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________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1)文学:神话、悲剧和喜剧等 (2)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被认为是“________”,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3)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知识点三 古代文明的扩展
1.农耕文明
(1)扩展地域:西亚、北非的大河流域及附近农耕区域。
(2)扩展方式:武力扩张。
(3)影响因素: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________、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2.希腊(海洋)文明
(1)扩展地域: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
(2)扩展方式:移民(或殖民)。
3.古代世界的帝国
(1)波斯帝国: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________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③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________和税收系统。
(2)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①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________,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3)罗马帝国
①地位: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②统治: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知识点四 文明的交流
1.特点: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
2.概况
(1)技术与艺术
①农耕技术: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②冶铁技术:从西亚扩散到________和希腊等地。
③神话: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④雕刻: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2)文字:“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________,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3)中外交往:公元前后,汉朝和________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1.思维拓展——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
人类早期文明,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所孕育的。越是文明初期,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就越大。此外,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性、宗教信仰也会对人类文明产生影响。
2.学术情境——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古代埃及固有的特点,反映在宗教信仰方面,就是对死后生活的关心。古代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厚葬。——令狐若明《古代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
思考: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试答:                                    
3.社会情境——种姓制度
思考: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试答:                                    
4.体系构建——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5.概念阐释——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古人类的定居生活等的发展,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第一次生产力的飞跃,人类进入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地带主要集中在北纬20度到40度之间。这里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域。四大文明古国就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6.思维拓展——希腊人殖民扩张的特点
(1)以移民的方式扩张。
(2)利用希腊高超的航海技术进行扩张。
(3)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和黑海沿岸。
(4)其扩张没有建立统一的帝国,而是形成了众多的城邦。
7.学习情境——波斯帝国统治特点
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
思考:材料的核心主旨是什么?
试答:                                    
                                    
8.体系构建——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探究点一 多元共生——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01 史料实证——古代文明的多元性
史料一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和毛皮;从非洲东部运来的金粉和奴隶。
——摘编自[美]希提《阿拉伯通史》
史料二 印度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它的影响很大……中国的佛教就是从印度传来的,然后又通过朝鲜传到了日本,影响了日本文化。印度文化的影响向南,包括了越南、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我说的影响,不仅是指宗教的影响,还包括印度文学、艺术和哲学。
——摘编自张光璘、李铮《季羡林论印度文化》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方面的作用。
试答: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印度文化的世界影响。
试答: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原因
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亚非文明古国以农业立国,形成了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以工商业见长,形成了开拓进取的海洋文明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巨大,人类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旁边,利用冲积平原进行农业生产。希腊港湾众多,对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及海外贸易有很大的影响
周边环境 西亚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的交汇处,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周边压力较小,外部压力较轻,文明相对稳定
宗教思想 宗教思想深化了文明的多样性。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印度的婆罗门教、中国的儒家思想、罗马帝国的基督教都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分析说明——世界早期文明的发展
史料 人类古典文明在形成过程中,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人类共同体的经济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其社会政治及精神生活。中国黄河流域,平原土地丰饶,农业发达,实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希腊多山、近海,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中国先秦时期形成王权专制政体;古希腊的雅典则建立起城邦公民政体。
——摘编自李学智《古典文明中的地理环境差异与政治体制类型》
【史料导读】 空间信息: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内容信息: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黄河流域,农业发达,封建政治;希腊多山近海,公民政体。
史料说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说明古希腊与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不同。
【探究】
据史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早期文明产生有何共同点?为什么?
试答:                                    
                                    
【史论拓展】 古代文明发展的多元格局
(1)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古代东方地域特征为大河文明,经济上体现为农耕经济发达,政治上多实行中央集权;古代希腊罗马的地域特征为海洋文明,经济上体现为海外贸易发达,政治上体现为民主化、法律化。
(2)古代世界基本处于各地区独立发展的区域文明阶段。文明起源多元性、文明发展多样性,古代世界各区域文明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03 探究论证——地理环境影响着古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史料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斑驳陆离、多彩缤纷的,所以,代表人类物质和精神成果之总和的文化也呈多样化的特点。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表现在地域差别上: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环境养育了不同的文化;其次,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时间的差别上: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特点;再次,文化的多样性还表现在其不同的内涵中:从广义上看文化,则文化包罗万象;从狭义上看文化,则文化仅仅是精神产品;上层文化反映的是统治阶级和社会精英的活动,下层的文化反映的是平民百姓的生活……所有这些都说明文化是多样性的。
——摘编自董小川主编《世界文化史》
【史料导读】 史料以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为主旨,从首先、其次、再次三个方面说明文化因地理环境不同而具有多样性。受地理条件的影响,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探究】
围绕史料,结合世界古代史的具体史实,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试答:                                    
                                    
【史论深化】 世界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
(1)经贸往来: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虽然没有扩张和战争引发的交流引人注目,但是,和平的经贸往来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类文明的交往形式。
(2)人口迁徙:导致不同种族、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从而形成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亚地区的人口迁徙最为复杂,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最为活跃。
(3)军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占据优势地位,往往能够大大加速文明的传播速度。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规模交流和交往。
(4)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罗马帝国繁荣时期,亚非欧文明的交流速度加快,奠定了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础。
探究点二 因地制宜——古代文明的扩展与文化交融
01 史料实证——古代社会的商业发展
史料一 上、下埃及之间,利用尼罗河航运的便利,频繁地进行各种贸易。对外贸易的规模在中王国时期的基础上,也日益扩大。交换的产品主要有金银器皿、象牙、香料、纺织品、奴隶等等。但新王国时期的对外贸易主要由国家控制,因此经常伴有军事掠夺。
——乔明顺《简明世界史》
史料二 商业活动不仅限于国内市场。宋朝成立之初,就鼓励对外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朝廷官员出使东南亚国家,怂恿他们的商人来中国;中国商贾也主动出击。……海外贸易的扩大有助于充实国库,尤其是南宋时期,当时的政府已经知道如何卓有成效地征收商业税。
——《剑桥插图中国史》
【探究】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埃及商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有何明显特征?
试答:                                    
                                    
(2)依据史料二指出宋朝政府重视发展海外贸易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试答: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古代社会商贸活动特征
(1)商业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后期,伴随社会分工、剩余产品出现,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产生,分布广泛,遍及各大陆地区。
(2)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中外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各地港口城市的兴盛。
(3)政府色彩浓厚:早期商业行为,深受政府影响,古代中国工商业被政府控制,称为“工商食官”。古埃及的对外贸易也控制在国家手中。
(4)中介作用突出: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5)双向影响显著:中国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琉璃和玻璃等;中国丝绸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
02 探究论证——地理环境影响着古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史料一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史料二 
【史料导读】 (1)史料一出自史学著作,史料二由两幅图片组成,据此可知其史料类型。
(2)史料一关键信息“商队来往……传播……”;史料二注意“东征”等。
【探究】 
(1)根据史料一、二分别指出两则史料的史料类型。
试答:                                    
                                    
(2)根据史料一、二概括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方式有哪两种?“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试答:                                    
                                    
【史论深化】 古代世界主要帝国对东西方文明的传播
(1)波斯帝国:波斯帝国是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同时,希波战争使希腊人对波斯人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揭开了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实质性交流的新篇章。
(2)亚历山大帝国:帝国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是,亚历山大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在被征服地区推广希腊文明,大大促进了希腊化进程。帝国崩溃后形成的国家也基本延续了这一政策,形成一个庞大的希腊化世界。
(3)罗马帝国:一方面,继承希腊文化,罗马帝国将其在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帝国疆域内的亚非欧各文明在和平的环境中不断交流、融合,与东方的中国共同构成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两大重要力量。
(4)汉朝:在整合了中国各地文化的基础上,汉向统一方向进一步发展。并通过佛教开启了与南亚文明的交往,通过丝绸之路开启了与中亚、西亚和罗马帝国的交往。同时,中国文明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地,东亚文化圈开始形成。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3·新课标卷,3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解题流程] 
[答案]     
【演练1】 命题点:古代苏美尔文明和哈拉帕文化的艺术特色
[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31]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艺术造像中的神一般都戴着有多达七副牛角的帽子(图1)。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时期,牛具有某种特定意义,并广泛出现在印度河印章(图2)上。据此可知两地有(  )
 
A.相同的语言文字 B.相似的文化元素
C.相同的文化源头 D.发达的牛耕技术
【演练2】 命题点:史诗关于婆罗多族两支后裔战争的记载
[2023·浙江6月卷]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演练3】 命题点:古代雅典“盛世”的出现
[2023·全国乙卷,32]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该“盛世”的出现,得益于(  )
A. 梭伦改革的制度基础 B.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五百人议事会的产生 D.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
【演练4】 命题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022·全国甲卷,32]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某主战派统帅在战前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在战时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领袖人物具有绝对权威
B.平民与贵族的关系融洽
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
D.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2024·九师联盟高三检测]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其种植发生在九千年前;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粟米、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距今都有上万年的历史;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的产生(  )
A.呈现多元特征 B.起源时间完全一致
C.相互借鉴发展 D.都分布在大河流域
2.[2024·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这表明人类(  )
A.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
B.原始的农耕和畜牧业出现
C.从迁徙到定居到形成聚落
D.社会私有制和国家的形成
3.[2024·广东高三联考]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考古发现埃及距今约2 600年前的墓葬中,有用纯金和宝石制成的护身符等陪葬品,共计上万件 古埃及奴隶制商品经济发达
B 考古发现一块公元前3200年前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 楔形文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
C 伊朗考古发现波斯帝国时期武士群雕像 波斯帝国凭借武力征服西亚
D 广西合浦汉墓出土一只罗马玻璃碗 罗马商人大量来华进行贸易
4.[2024·重庆模拟]
从公元1世纪中期开始,木乃伊肖像画在埃及地区大量出现。如图,画中男子手持玫瑰花束,玫瑰花易在希腊罗马地区生长,在希腊是丰饶女神阿芙洛狄特的象征。据此可知(  )
A.古代埃及盛行神灵崇拜
B.埃及希腊文化交流交融
C.古代埃及绘画倾向写实
D.希腊文化开始传入埃及
课题32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2.提示:古代埃及王权神授,权威至上,宗教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核心。
3.提示:是一种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严格的等级制度。
7.提示:突出了波斯国王作为专制君主的地位。
知识点一
1.采集者
2.(3)阶级矛盾 (4)管理
知识点二
 君主专制 楔形文字 60进制 太阳历 法老 种姓制度 寡头政治 史学之父
知识点三
1.(3)社会分工
3.(1)国王 官僚体系 (2)君权神授 
知识点四
2.(1)埃及 (2)希腊字母 (3)罗马帝国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1.[提示] (1)作用: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影响: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印度的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提示] 共同点:大多邻近大河流域(或海洋);基本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受地理或历史条件的影响,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并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农耕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
原因:气候温和,适合人类生存;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
3.[提示] 示例:
论题:文化因地理环境不同而具有多样性。
阐述:古希腊中心地区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发展起来,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民主政治形式,孕育了古希腊光辉灿烂的文化,例如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喜剧、史学、哲学成就。
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南为尼罗河谷地,北为地中海,东为红海,西为撒哈拉沙漠。因此古代埃及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较少受到外来入侵。同时,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古埃及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和尼罗河提供的优越生活条件,使得古代埃及成为最早的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古埃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诞生了象形文字、第一部太阳历,建造了金字塔、神庙等。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古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探究点二
1.[提示] (1)条件:手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尼罗河航运的便利。特征:主要由国家控制,常伴有军事掠夺。
(2)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影响:促进了国内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加强了中国与亚洲等国家与地区的交流与联系,增加了财政收入。
2.[提示] (1)史料一:文献史料;史料二:图片史料。
(2)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态度: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战争和恐怖主义都遭到了人类的普遍唾弃,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和相互促进学习,所以我们今天要珍爱和平,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命题研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答案:B
【演练1】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河流域文化苏美尔人善于用牛作装饰,在印度河文明中,公牛具有神性,代表力量、伟大,两地都重视“牛”这一文化元素,说明两地有相似的文化元素,B项正确;根据所学,印度的语言文字与两河流域不同,排除A项;苏美尔人起源于两河流域,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两者文化源头不同,排除C项;材料只说明两者重视“牛”这一文化元素,不等同于两地的牛耕技术发达,偷换概念,排除D项。故选B项。
答案:B
【演练2】 解析:据材料“婆罗多族”“雅利安人”可以推断,该史诗为《摩诃婆罗多》,产生于古代印度,故A项正确。
答案:A
【演练3】 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94年,梭伦担任雅典“执政兼仲裁”一职后进行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在庇西特拉图主政时期,在政治、军事、外交、工业、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延续了梭伦改革的路线,A项正确;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在公元前6世纪末,排除B项;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确立了五百人议事会,排除C项;“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的表述太过绝对,只是打击了贵族特权,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A
【演练4】 解析:梭伦等人需要获得民众的支持,说明领袖人物没有绝对的权威,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平民与贵族的关系,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梭伦等人争取民众的支持,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梭伦鼓动雅典民众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某主战派统帅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等反映出雅典公民直接参与城邦的事务,D项正确。
答案:D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解析:据材料“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可知,西亚、东亚和美洲都有各自特色的农作物,各自进行独立发展,说明人类文明呈现多元特征,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文明起源时间并不完全一致,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西亚、东亚和美洲有各自特色的农作物,并没有相互借鉴发展,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文明并没有都产生于大河流域,排除D项。
答案:A
2.解析:据材料“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可知,人类逐步走向定居生活,生产逐渐由游牧走向农耕,说明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故选A项;原始农耕和畜牧业出现于材料中人类定居生活之前,排除B项;材料中只提到从迁徙到定居,还没有形成聚落,排除C项;社会私有制和国家形成于定居生活开始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排除D项。
答案:A
3.解析:被发现的这块公元前3200年前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是楔形文字的主要载体,故选B项;纯金和宝石制成的护身符等上万件陪葬品,不能说明古代埃及实施了奴隶制,也不能说明其商品经济发达,排除A项;仅凭武士群雕像不能说明波斯依靠武力扩张,只能说明波斯帝国具有尚武精神,排除C项;仅凭一只罗马玻璃碗不能得出大量罗马人来华贸易的结论,也有可能通过其他外商以间接的方式进入中国,排除D项。
答案:B
4.解析:据材料“画中男子手持玫瑰花束,玫瑰花易在希腊罗马地区生长,在希腊是丰饶女神阿芙洛狄特的象征”可知,埃及文化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故选B项;据材料“画中男子手持玫瑰花束”可知,材料中的绘画并没有涉及神灵崇拜,排除A项;仅由材料中的一幅肖像画不能得出古代埃及绘画倾向写实,排除C项;从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东征开始,希腊文化开始传入埃及,也就是希腊化时代开始,排除D项。
答案:B(共59张PPT)
课题 32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3.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命题研析·聚焦高考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1.条件: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最早在西亚、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人类从食物的________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2.标志
(1)贫富差距的扩大: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
(2)奴隶制的出现: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沦为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3)国家的出现:在________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4)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和________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采集者
阶级矛盾
管理
知识点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古代文明 主要时段 政治文明 文化成就
两河文明(典型:古巴比伦文明) 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8世纪 (1)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2)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________制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1)创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________
(2)创作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3)发明________,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君主专制
楔形文字
60进制
古埃及文明 公元前3500~公元前3100年左右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1)创立象形文字
(2)制定世界上第一部________
建造金字塔(体现________至上权威,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古印度文明 公元前3千纪至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________ (1)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2)创作世界上著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3)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
太阳历
法老
种姓制度
古希腊文明 公元前8~前6世纪 (1)公元前8~前6世纪,发展起数量众多、具有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特征的城邦 (2)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________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1)文学:神话、悲剧和喜剧等
(2)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被认为是“________”,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3)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寡头政治
史学之父
知识点三 古代文明的扩展
1.农耕文明
(1)扩展地域:西亚、北非的大河流域及附近农耕区域。
(2)扩展方式:武力扩张。
(3)影响因素: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________、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2.希腊(海洋)文明
(1)扩展地域: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
(2)扩展方式:移民(或殖民)。
社会分工
3.古代世界的帝国
(1)波斯帝国: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________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③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________和税收系统。
(2)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①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________,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3)罗马帝国
①地位: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②统治: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国王
官僚体系
君权神授
知识点四 文明的交流
1.特点: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
2.概况
(1)技术与艺术
①农耕技术: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②冶铁技术:从西亚扩散到________和希腊等地。
③神话: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④雕刻: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埃及
(2)文字:“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________,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3)中外交往:公元前后,汉朝和________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希腊字母
罗马帝国
1.思维拓展——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
人类早期文明,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所孕育的。越是文明初期,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就越大。此外,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性、宗教信仰也会对人类文明产生影响。
2.学术情境——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古代埃及固有的特点,反映在宗教信仰方面,就是对死后生活的关心。古代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厚葬。——令狐若明《古代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
思考: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提示:古代埃及王权神授,权威至上,宗教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核心。
3.社会情境——种姓制度
思考: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是一种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严格的等级制度。
4.体系构建——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5.概念阐释——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古人类的定居生活等的发展,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第一次生产力的飞跃,人类进入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地带主要集中在北纬20度到40度之间。这里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域。四大文明古国就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6.思维拓展——希腊人殖民扩张的特点
(1)以移民的方式扩张。
(2)利用希腊高超的航海技术进行扩张。
(3)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和黑海沿岸。
(4)其扩张没有建立统一的帝国,而是形成了众多的城邦。
7.学习情境——波斯帝国统治特点
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
思考:材料的核心主旨是什么?
提示:突出了波斯国王作为专制君主的地位。
8.体系构建——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多元共生——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01 史料实证——古代文明的多元性
史料一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和毛皮;从非洲东部运来的金粉和奴隶。 ——摘编自[美]希提《阿拉伯通史》
史料二 印度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它的影响很大……中国的佛教就是从印度传来的,然后又通过朝鲜传到了日本,影响了日本文化。印度文化的影响向南,包括了越南、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我说的影响,不仅是指宗教的影响,还包括印度文学、艺术和哲学。——摘编自张光璘、李铮《季羡林论印度文化》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方面的作用。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印度文化的世界影响。
[提示] (1)作用: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影响: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印度的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原因
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亚非文明古国以农业立国,形成了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以工商业见长,形成了开拓进取的海洋文明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巨大,人类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旁边,利用冲积平原进行农业生产。希腊港湾众多,对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及海外贸易有很大的影响
周边环境 西亚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的交汇处,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周边压力较小,外部压力较轻,文明相对稳定
宗教思想 宗教思想深化了文明的多样性。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印度的婆罗门教、中国的儒家思想、罗马帝国的基督教都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分析说明——世界早期文明的发展
史料 人类古典文明在形成过程中,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人类共同体的经济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其社会政治及精神生活。中国黄河流域,平原土地丰饶,农业发达,实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希腊多山、近海,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中国先秦时期形成王权专制政体;古希腊的雅典则建立起城邦公民政体。
——摘编自李学智《古典文明中的地理环境差异与政治体制类型》
【史料导读】 空间信息: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内容信息: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黄河流域,农业发达,封建政治;希腊多山近海,公民政体。
史料说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说明古希腊与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不同。
【探究】
据史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早期文明产生有何共同点?为什么?
[提示] 共同点:大多邻近大河流域(或海洋);基本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受地理或历史条件的影响,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并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农耕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
原因:气候温和,适合人类生存;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
【史论拓展】 古代文明发展的多元格局
(1)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古代东方地域特征为大河文明,经济上体现为农耕经济发达,政治上多实行中央集权;古代希腊罗马的地域特征为海洋文明,经济上体现为海外贸易发达,政治上体现为民主化、法律化。
(2)古代世界基本处于各地区独立发展的区域文明阶段。文明起源多元性、文明发展多样性,古代世界各区域文明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03 探究论证——地理环境影响着古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史料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斑驳陆离、多彩缤纷的,所以,代表人类物质和精神成果之总和的文化也呈多样化的特点。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表现在地域差别上: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环境养育了不同的文化;其次,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时间的差别上: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特点;再次,文化的多样性还表现在其不同的内涵中:从广义上看文化,则文化包罗万象;从狭义上看文化,则文化仅仅是精神产品;上层文化反映的是统治阶级和社会精英的活动,下层的文化反映的是平民百姓的生活……所有这些都说明文化是多样性的。
——摘编自董小川主编《世界文化史》

【史料导读】 
史料以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为主旨,从首先、其次、再次三个方面说明文化因地理环境不同而具有多样性。受地理条件的影响,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探究】
围绕史料,结合世界古代史的具体史实,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提示] 示例:
论题:文化因地理环境不同而具有多样性。
阐述:古希腊中心地区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发展起来,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民主政治形式,孕育了古希腊光辉灿烂的文化,例如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喜剧、史学、哲学成就。
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南为尼罗河谷地,北为地中海,东为红海,西为撒哈拉沙漠。因此古代埃及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较少受到外来入侵。同时,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古埃及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和尼罗河提供的优越生活条件,使得古代埃及成为最早的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古埃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诞生了象形文字、第一部太阳历,建造了金字塔、神庙等。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古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史论深化】 世界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
(1)经贸往来: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虽然没有扩张和战争引发的交流引人注目,但是,和平的经贸往来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类文明的交往形式。
(2)人口迁徙:导致不同种族、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从而形成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亚地区的人口迁徙最为复杂,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最为活跃。
(3)军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占据优势地位,往往能够大大加速文明的传播速度。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规模交流和交往。
(4)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罗马帝国繁荣时期,亚非欧文明的交流速度加快,奠定了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础。
探究点二 因地制宜——古代文明的扩展与文化交融
01 史料实证——古代社会的商业发展
史料一 上、下埃及之间,利用尼罗河航运的便利,频繁地进行各种贸易。对外贸易的规模在中王国时期的基础上,也日益扩大。交换的产品主要有金银器皿、象牙、香料、纺织品、奴隶等等。但新王国时期的对外贸易主要由国家控制,因此经常伴有军事掠夺。
——乔明顺《简明世界史》
史料二 商业活动不仅限于国内市场。宋朝成立之初,就鼓励对外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朝廷官员出使东南亚国家,怂恿他们的商人来中国;中国商贾也主动出击。……海外贸易的扩大有助于充实国库,尤其是南宋时期,当时的政府已经知道如何卓有成效地征收商业税。
——《剑桥插图中国史》
【探究】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埃及商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有何明显特征?
(2)依据史料二指出宋朝政府重视发展海外贸易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提示] (1)条件:手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尼罗河航运的便利。特征:主要由国家控制,常伴有军事掠夺。
(2)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影响:促进了国内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加强了中国与亚洲等国家与地区的交流与联系,增加了财政收入。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古代社会商贸活动特征
(1)商业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后期,伴随社会分工、剩余产品出现,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产生,分布广泛,遍及各大陆地区。
(2)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中外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各地港口城市的兴盛。
(3)政府色彩浓厚:早期商业行为,深受政府影响,古代中国工商业被政府控制,称为“工商食官”。古埃及的对外贸易也控制在国家手中。
(4)中介作用突出: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5)双向影响显著:中国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琉璃和玻璃等;中国丝绸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
02 探究论证——地理环境影响着古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史料一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史料二 
【史料导读】 (1)史料一出自史学著作,史料二由两幅图片组成,据此可知其史料类型。
(2)史料一关键信息“商队来往……传播……”;史料二注意“东征”等。
【探究】 
(1)根据史料一、二分别指出两则史料的史料类型。
(2)根据史料一、二概括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方式有哪两种?“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提示] (1)史料一:文献史料;史料二:图片史料。
(2)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态度: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战争和恐怖主义都遭到了人类的普遍唾弃,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和相互促进学习,所以我们今天要珍爱和平,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史论深化】 古代世界主要帝国对东西方文明的传播
(1)波斯帝国:波斯帝国是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同时,希波战争使希腊人对波斯人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揭开了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实质性交流的新篇章。
(2)亚历山大帝国:帝国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是,亚历山大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在被征服地区推广希腊文明,大大促进了希腊化进程。帝国崩溃后形成的国家也基本延续了这一政策,形成一个庞大的希腊化世界。
(3)罗马帝国:一方面,继承希腊文化,罗马帝国将其在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帝国疆域内的亚非欧各文明在和平的环境中不断交流、融合,与东方的中国共同构成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两大重要力量。
(4)汉朝:在整合了中国各地文化的基础上,汉向统一方向进一步发展。并通过佛教开启了与南亚文明的交往,通过丝绸之路开启了与中亚、西亚和罗马帝国的交往。同时,中国文明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地,东亚文化圈开始形成。
命题研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3·新课标卷,3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答案:B
[解题流程] 
【演练1】 命题点:古代苏美尔文明和哈拉帕文化的艺术特色
[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31]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艺术造像中的神一般都戴着有多达七副牛角的帽子(图1)。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时期,牛具有某种特定意义,并广泛出现在印度河印章(图2)上。据此可知两地有(  )
A.相同的语言文字
B.相似的文化元素
C.相同的文化源头
D.发达的牛耕技术
图1 苏美尔神像  图2 印度河印章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河流域文化苏美尔人善于用牛作装饰,在印度河文明中,公牛具有神性,代表力量、伟大,两地都重视“牛”这一文化元素,说明两地有相似的文化元素,B项正确;根据所学,印度的语言文字与两河流域不同,排除A项;苏美尔人起源于两河流域,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两者文化源头不同,排除C项;材料只说明两者重视“牛”这一文化元素,不等同于两地的牛耕技术发达,偷换概念,排除D项。故选B项。
【演练2】 命题点:史诗关于婆罗多族两支后裔战争的记载
[2023·浙江6月卷]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婆罗多族”“雅利安人”可以推断,该史诗为《摩诃婆罗多》,产生于古代印度,故A项正确。
【演练3】 命题点:古代雅典“盛世”的出现
[2023·全国乙卷,32]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该“盛世”的出现,得益于(  )
A. 梭伦改革的制度基础 B.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五百人议事会的产生 D.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94年,梭伦担任雅典“执政兼仲裁”一职后进行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在庇西特拉图主政时期,在政治、军事、外交、工业、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延续了梭伦改革的路线,A项正确;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在公元前6世纪末,排除B项;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确立了五百人议事会,排除C项;“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的表述太过绝对,只是打击了贵族特权,排除D项。故选A项。
【演练4】 命题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022·全国甲卷,32]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某主战派统帅在战前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在战时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领袖人物具有绝对权威
B.平民与贵族的关系融洽
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
D.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
答案:D
解析:梭伦等人需要获得民众的支持,说明领袖人物没有绝对的权威,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平民与贵族的关系,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梭伦等人争取民众的支持,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梭伦鼓动雅典民众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某主战派统帅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等反映出雅典公民直接参与城邦的事务,D项正确。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2024·九师联盟高三检测]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其种植发生在九千年前;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粟米、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距今都有上万年的历史;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的产生(  )
A.呈现多元特征 B.起源时间完全一致
C.相互借鉴发展 D.都分布在大河流域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可知,西亚、东亚和美洲都有各自特色的农作物,各自进行独立发展,说明人类文明呈现多元特征,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文明起源时间并不完全一致,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西亚、东亚和美洲有各自特色的农作物,并没有相互借鉴发展,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文明并没有都产生于大河流域,排除D项。
2.[2024·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这表明人类(  )
A.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
B.原始的农耕和畜牧业出现
C.从迁徙到定居到形成聚落
D.社会私有制和国家的形成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可知,人类逐步走向定居生活,生产逐渐由游牧走向农耕,说明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故选A项;原始农耕和畜牧业出现于材料中人类定居生活之前,排除B项;材料中只提到从迁徙到定居,还没有形成聚落,排除C项;社会私有制和国家形成于定居生活开始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排除D项。
3.[2024·广东高三联考]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考古发现埃及距今约2 600年前的墓葬中,有用纯金和宝石制成的护身符等陪葬品,共计上万件 古埃及奴隶制商品经济发达
B 考古发现一块公元前3200年前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 楔形文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
C 伊朗考古发现波斯帝国时期武士群雕像 波斯帝国凭借武力征服西亚
D 广西合浦汉墓出土一只罗马玻璃碗 罗马商人大量来华进行贸易
答案:B
解析:被发现的这块公元前3200年前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是楔形文字的主要载体,故选B项;纯金和宝石制成的护身符等上万件陪葬品,不能说明古代埃及实施了奴隶制,也不能说明其商品经济发达,排除A项;仅凭武士群雕像不能说明波斯依靠武力扩张,只能说明波斯帝国具有尚武精神,排除C项;仅凭一只罗马玻璃碗不能得出大量罗马人来华贸易的结论,也有可能通过其他外商以间接的方式进入中国,排除D项。
4.[2024·重庆模拟] 从公元1世纪中期开始,木乃伊肖像画在埃及地区大量出现。如图,画中男子手持玫瑰花束,玫瑰花易在希腊罗马地区生长,在希腊是丰饶女神阿芙洛狄特的象征。据此可知(  )
A.古代埃及盛行神灵崇拜
B.埃及希腊文化交流交融
C.古代埃及绘画倾向写实
D.希腊文化开始传入埃及
答案:B
解析:据材料“画中男子手持玫瑰花束,玫瑰花易在希腊罗马地区生长,在希腊是丰饶女神阿芙洛狄特的象征”可知,埃及文化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故选B项;据材料“画中男子手持玫瑰花束”可知,材料中的绘画并没有涉及神灵崇拜,排除A项;仅由材料中的一幅肖像画不能得出古代埃及绘画倾向写实,排除C项;从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东征开始,希腊文化开始传入埃及,也就是希腊化时代开始,排除D项。课题训练32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九省联考新疆卷,32]苏美尔文明时期,两河流域盛行多神教,王权对宗教信仰不加干涉;巴比伦人主导两河流域地区后,继承了苏美尔人的传统。由此可见两河流域(  )
A.王权衰微 B.文化宽容
C.经济落后 D.政治孤立
2.[2024·滨州市高三检测]《汉谟拉比法典》第23条规定:“如果没有抓住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这一规定(  )
A.强调政府责任 B.蕴涵人人平等原则
C.体现贵族意志 D.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3.[2024·济南市高三模拟]在古埃及,主神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威莫测;在古希腊诸神的地位并没有明显的等级划分。这反映了(  )
A.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同构性
B.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的特点
C.理性精神与宗教神学有机结合
D.各地的神话传说渗透人文精神
4.[2024·聊城市检测]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曾提议:富有阶层如为底层公民参加政治活动提供津贴,公民大会则需要豁免富人所承担的一些不必要的公益捐助义务;忠诚于城邦精神的德摩斯梯尼也有类似的主张,在强调富人的责任与义务的同时,又要求平民为城邦作出应有的牺牲。上述主张突出说明,当时的雅典(  )
A.贫富阶层间矛盾突出 B.城邦认同意识较强
C.公民的法律意识淡漠 D.对外扩张战争频繁
5.
如图所示石板制作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有学者认为这是用于纪念埃及第一个国王那尔迈。石板两面刻画着那尔迈分别戴着后来象征上埃及的白冠和下埃及的红冠。它可用于佐证(  )
A.楔形文字的广泛应用 B.那尔迈初步统一埃及
C.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 D.尼罗河对埃及的影响
6.[2024·山东烟台一模]下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这表明(  )
地区 成果
两河流域 城邦治理、泥版文书、法典、学校以及帝国的实践
埃及 国家治理、象形文字、金字塔、灌溉农业
古罗马 共和制、拉丁文、大竞技场、罗马法、地中海诸国的一统
中国 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科举制、四大发明
A.世界古代文明发展普遍缺乏连续性
B.文明优劣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文明的发展以地区间的交流为前提
D.不同地区文明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7.[2024·吉林长春一模]许多古代文明成就在北纬30度地区诞生,如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国的三星堆文化区和美洲的玛雅文明遗址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B.文明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C.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
D.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特征
8.如图为世界古代文明史中三部基于神话传说而撰写的长篇英雄史诗巨著。这些著作反映出(  )
A.古代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B.历史认知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C.古代文明带有明显宗教色彩
D.各地的交流推动文化的趋同
9.[2024·湖南湖湘名校高三联考]英国学者赫伯特认为:“所谓文明就是人类集群定居在农田附近,拥有可长期居住的正式房屋、城郭,并且有集群内部的共同守则。”这反映出文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剩余产品的出现 B.定居催生了文明
C.农业催生了文明 D.早期国家的形成
10.[2024·河北沧州调研]公元前四千年代中期,古埃及人发明了图画式象形文字;公元前三千年,两河流域的古巴伦出现了楔形文字;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中国的黄河中下游流域出现了甲骨文,与此同时,西亚的腓尼基人充分利用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创造了22个辅音字母文字。这些可用来证明,人类文明(  )
A.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B.因社会的不同分工而产生
C.在交融中逐渐趋同
D.起源于国家和文字的成熟
11.[2024·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考古发现苏美尔人的一块石碑上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穿长褶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在同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表明,当时(  )
A.两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B.政教合一的国家产生
C.希腊文明缺乏文献的记载
D.民众深受统治者压迫
12.[2024·山西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柏拉图强调审美教育第一步从只爱某一个形体开始,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综合,掌握美的普遍性,进而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为珍贵”,并更深层次领悟由“行为和制度的美”到“各科学问知识的美”,最后达到理念美的境界。他意在强调(  )
A.科学对美育的重要性
B.审美教育的理性精神
C.审美教育的步骤方法
D.城邦制度的发展完善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4分,第14题12分)
13.[2024·福建百校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种姓制度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印度历史上,许多富有改革精神的统治者和思想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试图消除或改革这一制度,但没有一个人成功。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被认为是最早反对种姓制度的宗教领袖,他曾抨击种姓制度和与之相联系的婆罗门教,力倡“四姓平等”。但即便是在佛教最盛时代,种姓制度也没有销声匿迹,它不仅仍在一般民众中起作用,而且深刻影响了印度佛教本身,印度佛教教徒也按种姓分成不同的集团。印度历史上统治王朝不断更迭交替,外来文化冲击,一次接一次,但种姓制度一直没有灭亡。
——摘编自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材料二 印度学者维兰德拉·辛格指出,印度种姓制将亲族、地位、等级、职业、阶级、人种(文化)以及权力等都协调地组织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强大、错综完整的分层体系。这个体系十分适合早期国家组织治理下的农业生产,因为它严格地区分了主要生产资源的所有者和非所有者。
——摘编自张红《试析印度的原工业化及其中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种姓制度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影响。(8分)
14.[2024·河北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从人类文明史开创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人类进化历史,从蛮荒走向文明,是在不同地域和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一开始就带有不同的特色。因此,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存在着文明多样性。进一步说,人类正是在多样性的竞争和融合中取得文明进步,推动社会发展。从现实来说,正是有了文明多样性才使我们的世界如此绚丽多彩。
——摘编自吴兴唐《文明多样性刍议》
以“文明多样性”为主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解析:根据材料“盛行多神教,王权对宗教信仰不加干涉”“继承了苏美尔人的传统”可知,古代两河流域文化政策较为宽容,故B项正确;王权对宗教信仰不加干涉,并不代表王权衰微,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古代两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对外交往情况,排除C、D两项。
答案:B
2.解析:按照《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规定,如果遭抢劫之后,没有抓住强盗,则“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据此可知,政府要对本区域内的抢劫案件负责,即强调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故选A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政府要对本地区的治安负责任,与“人人平等”无关,排除B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遭抢劫者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述及“贵族”这一阶层,排除C项;根据题干内容中“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体现出这一规定的实用性,而不是“形式主义”,排除D项。
答案:A
3.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埃及建立起以法老为核心的等级制度,而古希腊则推行民主制度,因此现实世界中的社会关系反映到神学领域即“在古埃及,主神高高在上;在古希腊诸神的地位并没有明显的等级划分”,反映出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同构性,故选A项。
答案:A
4.解析:据材料可知,亚里士多德和德摩斯梯尼都主张富有阶层要对平民提供参加政治活动的津贴,强调富人的责任,侧面反映出当时雅典的贫富阶层矛盾突出,故选A项;城邦认同意识体现在公民对城邦安全的捍卫,而材料更多强调富人对底层公民的义务,其目的是缓和贫富矛盾,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的是亚里士多德和德摩斯梯尼的提议和主张,不具备法律效力,且二者强调的是富人的责任与义务,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据材料“亚里士多德曾提议:富有阶层如为底层公民参加政治活动提供津贴”可知,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富人在政治活动中承担的责任,无法体现对外战争,排除D项。
答案:A
5.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王那尔迈戴着后来象征上埃及的白冠和下埃及的红冠,所以此石板可以用于佐证那尔迈初步统一埃及,B项正确;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文字,排除A项;由石板信息无法得出制定了太阳历,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尼罗河对埃及的影响,排除D项。
答案:B
6.解析:根据材料“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泥版文书、法典”“象形文字、金字塔”“共和制、拉丁文”“罗马法”“科举制、四大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埃及、古罗马以及中国孕育出不同特色的文明,体现出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特征,故选D项;“世界古代文明发展普遍缺乏连续性”表述过于绝对,并且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排除A项;世界文明无优劣之分,B项说法错误,排除;古代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排除C项。
答案:D
7.解析:许多古代文明成就在北纬30度地区诞生,这表明特定的地理环境推动了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即文明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故B项正确;人类文明的产生环境较为复杂,包括河流、海洋等,不能一概而论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文明并非呈现出多元一体特征,故D项错误。
答案:B
8.解析:《荷马史诗》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结合神话传说,广泛地反映出当时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情况;《吉尔伽美什》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摩诃婆罗多》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据此可知,题干中的三部作品反映出历史认知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故选B项;题干内容中所列举的三部作品都反映出各自地区的大致面貌,并没有体现出“一体”的特点,排除A项;三部作品中都有神话色彩,而不是“宗教色彩”,排除C项;三部作品代表不同地区的文化成就,其内容并没有“趋同”的趋势,并且在题干内容中也没有涉及“文明交流”的问题,排除D项。
答案:B
9.解析:据材料“所谓文明就是人类集群定居在农田附近,拥有可长期居住的正式房屋、城郭,并且有集群内部的共同守则”可知,赫伯特强调农业对文明的作用,进而才过上定居生活,故选C项;剩余产品的出现是农业发展、文明进步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A项;先有农业生产然后定居,定居促进了文明发展,排除B项;早期国家形成属于文明产生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D项。
答案:C
10.解析:据材料内容可知,古代埃及、巴比伦、中国、西亚等地区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文字,说明人类文明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故选A项;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起源的前提,排除B项;据材料“西亚的腓尼基人充分利用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创造了22个辅音字母文字”可知,西亚将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结合起来创造了字母文字,故趋同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国家、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排除D项。
答案:A
11.解析:根据“统治者”“宗教仪式”“奉献产品的民众”等信息可知,当时的苏美尔人中出现了等级层次和宗教、赋税等类似内容,说明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态,进入了文明时代,故选A项;政教合一的国家体现在政权和教权合二为一,有宗教仪式不代表教权强大,排除B项;石碑上的内容也属于文献记载,排除C项;民众受统治者压迫要从阶级矛盾方面体现,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答案:A
12.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审美教育第一步……最后达到理念美的境界”可知,审美教育的整个过程需要比较、综合,最后才能达到美的教育,这个过程充满理性精神,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科学对美育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不是在强调审美教育的方法,排除C项;此时雅典城邦统治的弊端日益凸显,排除D项。故选B。
答案:B
13.解析:第(1)问结合种姓制度的作用可知,种姓制度适应了稳定社会统治秩序的需要;结合种姓制度的内容可知,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对其神圣性的诠释;结合种姓制度的影响范围可知,种姓制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2)问据材料二“印度种姓制将亲族、地位、等级、职业、阶级、人种(文化)以及权力等都协调地组织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强大、错综完整的分层体系”可知,种姓制度的长期实施,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社会结构的稳定;结合种姓制度的内容可知,较好地协调了神权和王权(世俗权力)的矛盾;据材料二“这个体系十分适合早期国家组织治理下的农业生产,因为它严格地区分了主要生产资源的所有者和非所有者”可知,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各行业劳动力的数量;据材料一“它不仅仍在一般民众中起作用,而且深刻影响了印度佛教本身,印度佛教教徒也按种姓分成不同的集团”可知,影响了印度本土宗教的发展;从种姓制度对等级身份的限制、阶层的固化、思想的束缚等方面分析可知,造成了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固化,阻碍了阶层流动;使印度农业文明难以孕育革命性的变化;导致社会不公长期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众的思想解放。
答案:(1)原因:种姓制度以古印度农业发展模式为根基;种姓制度适应了稳定社会统治秩序的需要;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对其神圣性的诠释;种姓制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6分)
(2)评价:进步:种姓制度的长期实施,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社会结构的稳定;较好地协调了神权和王权(世俗权力)的矛盾;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各行业劳动力的数量;影响了印度本土宗教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4分)
局限:造成了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固化,阻碍了阶层流动;使印度农业文明难以孕育革命性的变化;导致社会不公长期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众的思想解放。(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4分)
14.解析:首先,根据材料“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存在着文明多样性。进一步说,人类正是在多样性的竞争和融合中取得文明进步,推动社会发展”可以拟定论题为“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而且在相互交融中发展”,其次,根据所学文明的产生与交流相关知识展开分析,如世界古代史上,由于受生产力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汉朝与罗马帝国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最后,进行总结:因此,应该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答案:示例:
论题: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而且在相互交融中发展。(2分)
阐述:世界古代史上,由于受生产力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汉朝与罗马帝国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8分)
因此,应该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32: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件 导学案 练习)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