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5月测试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汉谟拉比法典》只有四条是关于买卖奴隶的规定,其中有两条所说明的买卖对象都是外国人。法典还规定债务奴隶三年过后即可恢复自由;王宫或贫人的男奴隶如与富贵者的女子结婚,其所生的子女也算是自由人。这主要反映了古巴比伦( )
A.奴隶主要来源于外部 B.重视对财产权的保护
C.存在明显的等级色彩 D.维护奴隶制度的本质
【答案】D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古巴比伦王国的奴隶来源多样化,如债务奴隶、战俘等,非主要来源于外部,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与对财产权的保护说法无关,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未涉及等级色彩,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法典还规定债务奴隶三年过后即可恢复自由;王宫或贫人的男奴隶如与富贵者的女子结婚,其所生的子女也算是自由人”体现的是古巴比伦王国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买卖奴隶、奴隶婚姻之间的关系,其本质仍然是对奴隶制度的维护,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首先宣布:土地为国有,百姓直属于天皇,罢世袭官吏。又依据贵族官员等级高低赐予不等的采邑,这些采邑世袭受领,其所出赋税皆不上交国家。后又造户籍,以十家为里,里有长,其职在促民纳税、服役;每家以人口多寡受地、纳税服役。这些措施旨在(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维持贵族世袭特权
C.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D.巩固封建等级秩序
【答案】C
【知识点】中古时期的东亚(日本、朝鲜)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条措施不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条罢世袭官吏并非维持贵族特权,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大化改新的内容可知,第一、三条直接加强中央集权,第二条赐予贵族官员采邑是为了减少改革阻力,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条与等级秩序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大化改新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1609年,长期在亚洲经商的葡萄牙商人佩德罗·德·芭萨说:“我所见到的最贵的和在广州城购买的黄金是7个银比索兑换1个金比索,我从没有看见比这个价格再高的了,而在西班牙,1个金比索通常值12个银比索,因此,显而易见从中国购买黄金意味着可以产生75%至80%的利润”。该表述内容反映出( )
A.欧洲商人在中国攫取财富 B.清朝开始实行闭关政策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D.欧洲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西班牙利用掠夺的白银套取中国的黄金,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清朝还没有建立,“ 清朝开始实行闭关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 欧洲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与史实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1599年的《航海全书》全面阐述中国科举制度。1657年的《英雄的美德》介绍了孔子及其思想,宣传孔子哲人形象。到18世纪的《世界公民》称赞中国有完善的道德和法律制度。中国热的出现( )
A.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复兴 B.适应了欧洲社会变革需要
C.推动了西学东渐的发展 D.导致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热的出现的确有利于人文精神复兴,但这只能反映材料部分影响,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1599年的《航海全书》全面阐述中国科举制度。1657年的《英雄的美德》介绍了孔子及其思想,宣传孔子哲人形象。到18世纪的《世界公民》称赞中国有完善的道德和法律制度,16-18世纪时欧洲社会变革的时期期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兴起、启蒙运动、政治革命等,中国热的出现适应了不同时期社会变革的需要,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热是属于东学西渐,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导致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夸大了中国热的作用,排除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启蒙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下表为1967年后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这( )
1 我们可以从古代非洲帝国学到什么?
2 讨论1957年加纳独立对其他非洲国家的影响。
3 “津巴布韦”是非洲人的成就,评价该说法。
A.关注非洲国家间的联合 B.聚焦非洲的历史进程
C.标志第三世界开始崛起 D.受到多极化趋势影响
【答案】B
【知识点】非洲古代文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没有体现那非洲国家的联合,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在1967年后是对非洲文明的问题设计,表明聚焦非洲发展的历史进程,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 标志第三世界开始崛起与史实不符,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历史问卷的设计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非洲文明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6.(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20世纪20年代开始,英国认为德国可以作为手中的一个砝码,用来“平衡”法国和俄国的势力,而且这一砝码必须有一定的分量,否则难以达成目的。英国意在( )
A.适度调整凡尔赛体系 B.落实民族自决原则
C.重建欧洲大陆的霸权 D.确立集体安全体制
【答案】A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英国在20世纪20年代采取“扶德抑法”政策,通过扶持德国作为手中的砝码,英国试图“平衡”法国和俄国的势力,确保自己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适度调整凡尔赛体系,从抑制德国,到扶助德国,以“平衡”法国和俄国的势力,确保自己在欧洲大陆的均势政策,进而继续掌握欧洲的霸权,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民族自决原则更多地是关注民族独立和自决权,而不是大国之间的势力平衡,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意在通过扶助德国造就欧洲大陆的均势来继续掌握欧洲的霸权,而不是重建欧洲大陆的霸权,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集体安全体制曾是国际联盟的主要内容,但不是英国用来平衡法国和俄国势力的主要手段,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凡尔赛体系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1918年4月,列宁指出,由于不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不能以继续向资本进攻这个简单的公式来规定当前的任务”,“为了今后进攻的胜利,目前应当‘暂停’进攻”。随后,列宁批评了左派共产主义者关于“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就是罪恶”的观点。这反映出列宁( )
A.改变了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B.认清了苏俄生产力发展水平
C.着眼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急于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B
【知识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此时十月革命已经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目标并未变化,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为了今后进攻的胜利,目前应当‘暂停’进攻”可判断列宁主张“退却”而不是“进攻”,说明其认识到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认清了苏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列宁并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此时苏维埃政权正处于三年内战期间,战时共产主义仍然实施,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8.(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有学者指出:相较于丘吉尔和罗斯福毫无顾忌地使他们国家的人民增加种种负担,德国政府在战争期间却没有要求向本国人民增加过多负担,并且在劳动力的全国总动员上始终拖拖拉拉。德国政府的这一行为旨在( )
A.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战争进行 B.弘扬制度优势,打赢舆论战争
C.减少国家干预,促进经济发展 D.保障劳工权益,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A
【知识点】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二战期间,英、美等国都开展了全国性动员,而德国政府并不愿意开展相关的运动。英、美处于反法西斯阵营,在战争中占据道德的制高点,而德国处于侵略者一方,在道德中处于劣势,如果给本国人民过度负担,易引发人民对战争的反对,进而影响对外侵略战争的开展,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纳粹德国是极权主义国家,且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处于舆论低点,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二战时期,德国实行的是战时经济,国家掌控着社会经济运转,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未涉及保障劳工权益,缓和社会矛盾的相关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9.(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20世纪20年代初,在甘地的努力下,印度国大党相继在中央和各邦设置了常设机构,并努力将分部向广大农村推广。改革后的国大党不仅鼓励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加入,还积极吸收工农群众。国大党的这些举措( )
A.开创了印度民族独立斗争新形式
B.为政治变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C.意在与无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
D.利于促进印度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答案】D
【知识点】甘地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不涉及民族独立斗争的形式变化,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国大党致力于印度的民族独立斗争,而非印度政治变革,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国大党的包容性增强,这与“争夺革命领导权”无关,且材料不涉及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在甘地的努力下,国大党的组织机构逐渐向农村扩张,并积极吸收工农群众加入其中,这有利于把国大党的民族独立思想向更广泛的印度民众宣传,促进印度民众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0.(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1957年11月,12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会议,通过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共同纲领《莫斯科宣言》。1960年11月10日至12月1日,8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议。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
A.得益于苏联力量的强大 B.带来了两大阵营的对立
C.促进了不结盟运动形成 D.推动着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A
【知识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两次会议显示出全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与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基本都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和建设的,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两大阵营对立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已形成,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未涉及不结盟运动,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的是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多极化趋势加强与主旨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1.(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二战后,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西方社会的福利增长呈现出刚性升势,但其经济增长却是周期性地在萧条与增长之间摇摆。因此,在某些时刻,西方社会普遍出现“超水平的社会福利”。最符合材料中“某些时刻”表现的是( )
A.20世纪40年代末,“马歇尔计划”实施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有化浪潮兴起
C.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持续蔓延
D.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在全球活跃
【答案】C
【知识点】“福利国家”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40年代福利持续增长,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末福利持续增长,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由于“超水平的社会福利”导致经济危机“滞胀”发生,因此,西方国家又减少福利支出,体现了福利增长呈现出刚性升势,经济增长却是周期性地在萧条与增长之间摇摆,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在全球活跃和“超水平的社会福利”没有关系,且9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增长趋势,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滞胀”危机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2.(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波兰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逐年增长,外贸总额占比从1970年的25.8%上升到1975年的49.3%。1979年,匈牙利的农产品和食品出口量有一半运往西方发达国家。这一动向( )
A.使东欧国家融入了市场经济 B.缓解了美苏之间的紧张形势
C.促进东欧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D.加深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矛盾
【答案】D
【知识点】东欧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剧变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当时东欧各国的改革并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不能称之为“市场经济”,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东欧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经贸联系的加强并不能缓解美苏之间的紧张形势,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影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减缓,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贸联系日益加强,这一动向很可能对苏联在该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构成威胁,从而加深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苏联与东欧国家之间的矛盾,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东欧国家改革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3.(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二战后,国际上出现了一股移民潮。约180万人自阿尔及利亚和印度支那返回法国,约100万人从非洲返回葡萄牙,约30万人从东印度返回荷兰。此外,英国和比利时也有数量不等的本国国民返回国内。这股移民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美苏冷战日益加剧 B.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国家间的文化冲突 D.国际政治新秩序形成
【答案】B
【知识点】“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新兴的独立国家大多不与美苏结盟,美苏冷战的焦点在欧洲,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二战后移民潮主要是殖民地、半殖殖民地的宗主国人民返回本国。由于二战后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国家间的文化冲突,不是移民回国的主要原因,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国际政治新秩序形成是指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与宗主国人民回国关系不大,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据统计,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为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则多在10年以内,如原子能实现应用的时间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仅为1年。这体现出第三次科技革命( )
A.多学科有机配合 B.领域呈现分散性
C.发展进程高速化 D.功能趋向社会化
【答案】C
【知识点】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现代科技进步的影响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科技发展进程加快,未涉及多学科相互配合,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主要说明科技发展速度,未涉及科技领域状况,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科技成果从发现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最多84年,最少1年,这说明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未提及科技的功能,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5.(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双方已有超2万人丧生,其中70%是妇女和儿童;另有超过190万人流离失所。冲突同时持续产生外溢效应,其带来的负面情绪不仅对埃及、约旦、黎巴嫩等国旅游业造成严重打击,还导致各国的餐饮、投资等行业出现一定的衰退。这表明( )
A.民族问题威胁区域和平与发展
B.发展中国家是巴以冲突的唯一受害者
C.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已严重失衡
D.中东国家的发展道路受制于国际局势
【答案】A
【知识点】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巴以冲突不仅导致大量人口丧生和流离失所,对附近国家也产生众多负面影响。巴以冲突属于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族的民族矛盾,材料中的现象正是民族问题对区域和平与发展负面影响的表现,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唯一受害者”的说法过于夸大,巴以冲突带来的中东地区不稳定,给世界安全和稳定形成了一定冲击,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未涉及国际力量对比,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部分中东国家发展形势受阻,与发展道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巴以冲突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6.(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征服者彻底劫掠了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帝国中易于获得的宝藏,征服者无视物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只是简单地把他们融化成金块或银块。大多数的美洲白银通过大西洋运往西班牙以及整个欧洲市场……他们迅速在整个世界流散开来,有力地刺激着全球贸易的发展。这反映出( )
A.西班牙殖民者毁灭了北美文明 B.早期殖民侵略的典型特征
C.白银流通使得全球白银货币化 D.西班牙加快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B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帝国是南美洲和中美洲文明而不是北美洲文明,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说明西班牙统治通过暴力掠夺金银,体现了早期殖民侵略的典型特征,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白银流通使得全球白银货币化表述太绝对,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当时西班牙是刚刚兴起的封建国家,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初期,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太学的发展相对缓慢。到神宗之时,由于王安石的推动,太学取得较大发展。据记载,北宋太学初置时,大约百余人;神宗时增至2400余人;徽宗崇宁时达到高峰,人数一度达到3800余人。宋以前的太学,生员主要是各级官员的子弟,宋代的太学,基本凭考试升进,生员的来源范围扩大明显。太学在当时具有独特的地位,它对地方官学,乃至民办学校起到了导向作用。北宋不少太学生不畏强权,敢于上书直言,论列时政,如钦宗上台不久,太学生陈东就上书请求惩办蔡京、童贯等人,后来梁师成等获罪,与陈东上书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之,北宋太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划上了浓重的一笔。
——摘编自闰孟祥、贾明杰《宋代太学教育》
材料二 12世纪,欧洲开始出现大学。据统计,13世纪欧洲约有大学22所,16世纪已有80多所。当时,大学成为僧侣政治和行政权力、教权和主权并列的第三种力量,但它并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束缚。大学团体的正式成员都有表决权,参与决策校内事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有资格被选为校长。13世纪,教皇教令和大学法规已对课程内容有明确规定,如文学课程主要开设文法、修辞等“七艺”,天文学几乎限于历法和复活节日期的推算,神学课程为《意见集》和《圣经》等。中世纪大学吸收来自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成员,组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他们之间通用拉丁语进行对话,不断地交流学识、探索科学。当时,教皇也准许某些名牌大学的教师在许多大学同时任教,学生有迁移权。
——摘编自张晓丹《试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太学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特点并评价中世纪欧洲大学。
【答案】(1)原因:封建政治、经济的发展;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王安石变法的推动等。
影响: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刺激了宋代教育的发展;提升了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热情;对后世文化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特点:具有一定独立性;民主性;课程内容比较规范;与宗教神学关系密切;国际性。
评价:一方面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等:另一方面,仍未便脱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束缚,其研究内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等。
【知识点】中古西欧文化;欧洲的大学教育;文化传承的载体
【解析】【分析】(1)原因:据材料“到神宗之时,由于王安石的推动,太学取得较大发展。”可知,王安石变法的推动等;据所学可知,北宋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鉴于五代藩镇割据的教训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在此政策影响下,扩大取士规模;北宋时期,随着局部统一的实现,政治逐步稳定、经济得到发展,在政治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得到发展。影响:据材料“太学在当时具有独特的地位,它对地方官学,乃至民办学校起到了导向作用。”可知,刺激了宋代教育的发展;据材料“北宋太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划上了浓重的一笔。”可知,对后世文化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所学可知,北宋太学教育的发展,使得平民子弟可以通过考试做官,此举扩大了统治基础;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太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考试为官,而且非常关注时政,如钦宗上台不久,太学生陈东就上书请求惩办蔡京、童贯等人,可见太学教育提升了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热情。
(2)特点:据材料“但它并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束缚。”可知,具有一定独立性;据材料“大学团体的正式成员都有表决权,参与决策校内事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有资格被选为校长。”可知,民主性;据材料“教皇教令和大学法规已对课程内容有明确规定”可知,课程内容比较规范;据材料“神学课程为《意见集》和《圣经》等”、“但它并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束缚。”可知,与宗教神学关系密切;据材料“中世纪大学吸收来自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成员”可知,国际性。评价:据所学可知,中世纪欧洲大学属于高等教育,它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层次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世纪欧洲大学为社会培养了许多进步人才,在一定层度上为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等;据材料“但它并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束缚。”“神学课程为《意见集》和《圣经》等。”可知,另一方面,仍未便脱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束缚,其研究内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北宋太学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影响,理解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特点并评价中世纪欧洲大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8.(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西方近代社会转型】
材料一:17世纪,英国出现了向现代政治体制转变的必要性。革命的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专制制度出现时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因为它克服了封建分裂的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但这种制度最不合理之处就在于它以民族的名义统一了国家,却把国家的权力放在国王一个人手里,因此它与民族的对立迟早是不可避免的。代表民众意愿的是议会,议会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将王权置于议会的约束之下。18世纪,君主立宪制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作为一个崭新的政体,它适合于英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建立起现代类型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二:蒸汽机不仅取代了水车和风车,也取代了马、牛,甚至人,承担了大量的牵引、挖掘、起重、运输、钻探、消防等任务。有了蒸汽机提供的无穷动力,奴隶劳动力就变得不经济了,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说法,资本主义消灭了奴隶制。大片的荒野变成了“被开垦的土地”,“让布法罗草原化为美国的早餐”。收割机、脱粒机、轧花机纷纷来到田头地角。我们的注意力从黑人的体力前进到了地壳中的有机蕴藏,在那里,千万年的生命力以煤炭的形式储存着……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每个人的力量也成百倍增加。这是人类自从“发明”火以来最大的一次飞跃。数万年来,人类文明从未出现过如此剧烈的转折和提速。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专制制度”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法律依据及政治原则。
(2)根据材料二,概括蒸汽机促成“人类文明”飞跃的表现。结合所学,简述此次“剧烈的转折和提速”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
【答案】(1)作用:克服了封建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法律依据:《权利法案》
政治原则: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王权受到限制。
(2)表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近代交通工具出现;蒸汽机成为近代工业生产的动力机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范围大大扩展。
重要影响: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基础建设提升。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1)作用:依据材料“专制制度出现时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因为它克服了封建分裂的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可知,克服了封建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法律依据:依据材料“代表民众意愿的是议会,议会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将王权置于议会的约束之下”并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政治原则:依据材料“代表民众意愿的是议会,议会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将王权置于议会的约束之下”可知,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王权受到限制。
(2)表现:依据材料“有了蒸汽机提供的无穷动力,奴隶劳动力就变得不经济了”可知,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近代交通工具出现;依据材料“有了蒸汽机提供的无穷动力,……我们的注意力从黑人的体力前进到了地壳中的有机蕴藏,在那里,千万年的生命力以煤炭的形式储存着”可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范围大大扩展;依据材料“蒸汽机不仅取代了水车和风车,也取代了马、牛,甚至人,承担了大量的牵引、挖掘、起重、运输、钻探、消防等任务”可知,蒸汽机成为近代工业生产的动力机器。
影响:依据材料“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每个人的力量也成百倍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基础建设提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法律依据及政治原则,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9.(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的全球史”
近代以来,英国的时间概念经历了国家化和全球化的过程。
片段一 时间国家化
1675年,英国建立了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负责测量经度。
1714年,英国政府成立“经度委员会”,提供奖金及专利来征求准确测量经度的方法。
1735-1761年,哈里森发明精确的海钟,以时间测量经度(1小时对应15度),经度诞生。从此,英国的舰船能够到达地球的任何角落。
1771年,英国工厂主阿克莱特在报纸上发布招聘广告:“本人急需两名精通机械零部件设计业务的钟表匠,同时诚聘熟悉轮齿啮合连接业务的技术人员若干名。”
1798年,英国钟表匠发起抗税请愿活动,他们认为:“棉纺业和毛纺业完全受惠于钟表制造工匠……”
1840-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设置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片段二 时间全球化
1864年,通过连接格林尼治时钟的电信电缆,开普敦鸣放正午炮,传达英帝国时间。
1884年,华盛顿国际天文学家代表大会召开,法国人强调中立原则来反抗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权威地位,并联络其他国家反对英美发起的决议,但大会最终以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成为世界计算时间和空间的起点。
1924年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美】奥格尔《时间的全球史》
(1)根据片段一、分析英国能完成“时间国家化”的原因。
(2)根据片段二、指出英国推进“时间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时间的全球史”的认识。
【答案】(1)原因:英国政府政策的支持;科学家的努力;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
(2)矛盾: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强国,英法两国是竞争对手,拥有制定时间标准的权利,法国打击英国霸权;英国拥有较多的殖民地,在殖民地推行“时间全球化”会遭到被殖民国家和地区的反抗。
(3)认识:对时间的掌握象征着权力,制定时间体系和发布时间规则,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时间标准的制定过程也就是国家实力较量的过程,把经过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本初子午线,以格林威治时间作为世界各地的参考时间,实质是英国霸权地位的具体表现 。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1)原因:据材料“1714年,英国政府成立‘经度委员会’,提供奖金及专利来征求准确测量经度的方法。”得出英国政府政策的支持;据材料“1735—1761年,哈里森发明精确的海钟,以时间测量经度(1小时对应15度),经度诞生。”得出科学家的努力;据材料“1771年,英国工厂主阿克莱特在报纸上发布招聘广告:‘本人急需两名精通机械零部件设计业务的钟表匠,同时诚聘熟悉轮齿啮合连接业务的技术人员若干名。’”得出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
(2)矛盾:据材料“法国人强调中立原则来反抗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权威地位,并联络其他国家反对英美发起的决议”得出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强国,英法两国是竞争对手,拥有制定时间标准的权利,法国打击英国霸权;英国拥有较多的殖民地,在殖民地推行“时间全球化”会遭到被殖民国家和地区的反抗。
(3)认识:结合所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知对时间的掌握象征着权力,制定时间体系和发布时间规则,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时间标准的制定过程也就是国家实力较量的过程,把经过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本初子午线,以格林威治时间作为世界各地的参考时间,实质是英国霸权地位的具体表现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0.(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1世纪以来,一些国家和利益集团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公然违反国际规则,制造各种事端威胁世界和平,阻碍共同发展。世界发展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能否顶住逆风逆流冲击继续延伸展开,关系全人类的前途命运。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是时代强音。任何逆风逆流都不可阻挡历史大势的深度演进,任何试图破坏世界和平、阻碍世界发展的行为都必将是徒劳的。
——摘编自齐卫平《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特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论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方案。
阐述:如今,各国各地区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引领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威胁着世界和平,逆全球化态势上升,大国竞争明显回归。面对这些共同的挑战,各国需要携手解决。面对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总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知识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分析】首先,阅读材料和题目要求,拟定论题,由“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能否顶住逆风逆流冲击继续延伸展开”和“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是时代强音。”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当前世界变局,中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拟出论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方案。其次,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等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具体阐述如下:如今,各国各地区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引领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威胁着世界和平,逆全球化态势上升,大国竞争明显回归。面对这些共同的挑战,各国需要携手解决。面对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5月测试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汉谟拉比法典》只有四条是关于买卖奴隶的规定,其中有两条所说明的买卖对象都是外国人。法典还规定债务奴隶三年过后即可恢复自由;王宫或贫人的男奴隶如与富贵者的女子结婚,其所生的子女也算是自由人。这主要反映了古巴比伦( )
A.奴隶主要来源于外部 B.重视对财产权的保护
C.存在明显的等级色彩 D.维护奴隶制度的本质
2.(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首先宣布:土地为国有,百姓直属于天皇,罢世袭官吏。又依据贵族官员等级高低赐予不等的采邑,这些采邑世袭受领,其所出赋税皆不上交国家。后又造户籍,以十家为里,里有长,其职在促民纳税、服役;每家以人口多寡受地、纳税服役。这些措施旨在(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维持贵族世袭特权
C.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D.巩固封建等级秩序
3.(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1609年,长期在亚洲经商的葡萄牙商人佩德罗·德·芭萨说:“我所见到的最贵的和在广州城购买的黄金是7个银比索兑换1个金比索,我从没有看见比这个价格再高的了,而在西班牙,1个金比索通常值12个银比索,因此,显而易见从中国购买黄金意味着可以产生75%至80%的利润”。该表述内容反映出( )
A.欧洲商人在中国攫取财富 B.清朝开始实行闭关政策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D.欧洲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4.(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1599年的《航海全书》全面阐述中国科举制度。1657年的《英雄的美德》介绍了孔子及其思想,宣传孔子哲人形象。到18世纪的《世界公民》称赞中国有完善的道德和法律制度。中国热的出现( )
A.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复兴 B.适应了欧洲社会变革需要
C.推动了西学东渐的发展 D.导致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5.(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下表为1967年后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这( )
1 我们可以从古代非洲帝国学到什么?
2 讨论1957年加纳独立对其他非洲国家的影响。
3 “津巴布韦”是非洲人的成就,评价该说法。
A.关注非洲国家间的联合 B.聚焦非洲的历史进程
C.标志第三世界开始崛起 D.受到多极化趋势影响
6.(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20世纪20年代开始,英国认为德国可以作为手中的一个砝码,用来“平衡”法国和俄国的势力,而且这一砝码必须有一定的分量,否则难以达成目的。英国意在( )
A.适度调整凡尔赛体系 B.落实民族自决原则
C.重建欧洲大陆的霸权 D.确立集体安全体制
7.(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1918年4月,列宁指出,由于不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不能以继续向资本进攻这个简单的公式来规定当前的任务”,“为了今后进攻的胜利,目前应当‘暂停’进攻”。随后,列宁批评了左派共产主义者关于“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就是罪恶”的观点。这反映出列宁( )
A.改变了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B.认清了苏俄生产力发展水平
C.着眼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急于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有学者指出:相较于丘吉尔和罗斯福毫无顾忌地使他们国家的人民增加种种负担,德国政府在战争期间却没有要求向本国人民增加过多负担,并且在劳动力的全国总动员上始终拖拖拉拉。德国政府的这一行为旨在( )
A.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战争进行 B.弘扬制度优势,打赢舆论战争
C.减少国家干预,促进经济发展 D.保障劳工权益,缓和社会矛盾
9.(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20世纪20年代初,在甘地的努力下,印度国大党相继在中央和各邦设置了常设机构,并努力将分部向广大农村推广。改革后的国大党不仅鼓励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加入,还积极吸收工农群众。国大党的这些举措( )
A.开创了印度民族独立斗争新形式
B.为政治变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C.意在与无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
D.利于促进印度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10.(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1957年11月,12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会议,通过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共同纲领《莫斯科宣言》。1960年11月10日至12月1日,8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议。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
A.得益于苏联力量的强大 B.带来了两大阵营的对立
C.促进了不结盟运动形成 D.推动着多极化趋势加强
11.(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二战后,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西方社会的福利增长呈现出刚性升势,但其经济增长却是周期性地在萧条与增长之间摇摆。因此,在某些时刻,西方社会普遍出现“超水平的社会福利”。最符合材料中“某些时刻”表现的是( )
A.20世纪40年代末,“马歇尔计划”实施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有化浪潮兴起
C.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持续蔓延
D.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在全球活跃
12.(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波兰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逐年增长,外贸总额占比从1970年的25.8%上升到1975年的49.3%。1979年,匈牙利的农产品和食品出口量有一半运往西方发达国家。这一动向( )
A.使东欧国家融入了市场经济 B.缓解了美苏之间的紧张形势
C.促进东欧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D.加深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矛盾
13.(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二战后,国际上出现了一股移民潮。约180万人自阿尔及利亚和印度支那返回法国,约100万人从非洲返回葡萄牙,约30万人从东印度返回荷兰。此外,英国和比利时也有数量不等的本国国民返回国内。这股移民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美苏冷战日益加剧 B.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国家间的文化冲突 D.国际政治新秩序形成
14.(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据统计,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为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则多在10年以内,如原子能实现应用的时间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仅为1年。这体现出第三次科技革命( )
A.多学科有机配合 B.领域呈现分散性
C.发展进程高速化 D.功能趋向社会化
15.(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双方已有超2万人丧生,其中70%是妇女和儿童;另有超过190万人流离失所。冲突同时持续产生外溢效应,其带来的负面情绪不仅对埃及、约旦、黎巴嫩等国旅游业造成严重打击,还导致各国的餐饮、投资等行业出现一定的衰退。这表明( )
A.民族问题威胁区域和平与发展
B.发展中国家是巴以冲突的唯一受害者
C.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已严重失衡
D.中东国家的发展道路受制于国际局势
16.(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征服者彻底劫掠了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帝国中易于获得的宝藏,征服者无视物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只是简单地把他们融化成金块或银块。大多数的美洲白银通过大西洋运往西班牙以及整个欧洲市场……他们迅速在整个世界流散开来,有力地刺激着全球贸易的发展。这反映出( )
A.西班牙殖民者毁灭了北美文明 B.早期殖民侵略的典型特征
C.白银流通使得全球白银货币化 D.西班牙加快资本主义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初期,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太学的发展相对缓慢。到神宗之时,由于王安石的推动,太学取得较大发展。据记载,北宋太学初置时,大约百余人;神宗时增至2400余人;徽宗崇宁时达到高峰,人数一度达到3800余人。宋以前的太学,生员主要是各级官员的子弟,宋代的太学,基本凭考试升进,生员的来源范围扩大明显。太学在当时具有独特的地位,它对地方官学,乃至民办学校起到了导向作用。北宋不少太学生不畏强权,敢于上书直言,论列时政,如钦宗上台不久,太学生陈东就上书请求惩办蔡京、童贯等人,后来梁师成等获罪,与陈东上书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之,北宋太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划上了浓重的一笔。
——摘编自闰孟祥、贾明杰《宋代太学教育》
材料二 12世纪,欧洲开始出现大学。据统计,13世纪欧洲约有大学22所,16世纪已有80多所。当时,大学成为僧侣政治和行政权力、教权和主权并列的第三种力量,但它并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束缚。大学团体的正式成员都有表决权,参与决策校内事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有资格被选为校长。13世纪,教皇教令和大学法规已对课程内容有明确规定,如文学课程主要开设文法、修辞等“七艺”,天文学几乎限于历法和复活节日期的推算,神学课程为《意见集》和《圣经》等。中世纪大学吸收来自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成员,组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他们之间通用拉丁语进行对话,不断地交流学识、探索科学。当时,教皇也准许某些名牌大学的教师在许多大学同时任教,学生有迁移权。
——摘编自张晓丹《试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太学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特点并评价中世纪欧洲大学。
18.(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西方近代社会转型】
材料一:17世纪,英国出现了向现代政治体制转变的必要性。革命的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专制制度出现时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因为它克服了封建分裂的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但这种制度最不合理之处就在于它以民族的名义统一了国家,却把国家的权力放在国王一个人手里,因此它与民族的对立迟早是不可避免的。代表民众意愿的是议会,议会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将王权置于议会的约束之下。18世纪,君主立宪制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作为一个崭新的政体,它适合于英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建立起现代类型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二:蒸汽机不仅取代了水车和风车,也取代了马、牛,甚至人,承担了大量的牵引、挖掘、起重、运输、钻探、消防等任务。有了蒸汽机提供的无穷动力,奴隶劳动力就变得不经济了,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说法,资本主义消灭了奴隶制。大片的荒野变成了“被开垦的土地”,“让布法罗草原化为美国的早餐”。收割机、脱粒机、轧花机纷纷来到田头地角。我们的注意力从黑人的体力前进到了地壳中的有机蕴藏,在那里,千万年的生命力以煤炭的形式储存着……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每个人的力量也成百倍增加。这是人类自从“发明”火以来最大的一次飞跃。数万年来,人类文明从未出现过如此剧烈的转折和提速。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专制制度”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法律依据及政治原则。
(2)根据材料二,概括蒸汽机促成“人类文明”飞跃的表现。结合所学,简述此次“剧烈的转折和提速”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
19.(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的全球史”
近代以来,英国的时间概念经历了国家化和全球化的过程。
片段一 时间国家化
1675年,英国建立了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负责测量经度。
1714年,英国政府成立“经度委员会”,提供奖金及专利来征求准确测量经度的方法。
1735-1761年,哈里森发明精确的海钟,以时间测量经度(1小时对应15度),经度诞生。从此,英国的舰船能够到达地球的任何角落。
1771年,英国工厂主阿克莱特在报纸上发布招聘广告:“本人急需两名精通机械零部件设计业务的钟表匠,同时诚聘熟悉轮齿啮合连接业务的技术人员若干名。”
1798年,英国钟表匠发起抗税请愿活动,他们认为:“棉纺业和毛纺业完全受惠于钟表制造工匠……”
1840-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设置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片段二 时间全球化
1864年,通过连接格林尼治时钟的电信电缆,开普敦鸣放正午炮,传达英帝国时间。
1884年,华盛顿国际天文学家代表大会召开,法国人强调中立原则来反抗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权威地位,并联络其他国家反对英美发起的决议,但大会最终以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成为世界计算时间和空间的起点。
1924年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美】奥格尔《时间的全球史》
(1)根据片段一、分析英国能完成“时间国家化”的原因。
(2)根据片段二、指出英国推进“时间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时间的全球史”的认识。
20.(2024高一下·铅山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1世纪以来,一些国家和利益集团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公然违反国际规则,制造各种事端威胁世界和平,阻碍共同发展。世界发展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能否顶住逆风逆流冲击继续延伸展开,关系全人类的前途命运。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是时代强音。任何逆风逆流都不可阻挡历史大势的深度演进,任何试图破坏世界和平、阻碍世界发展的行为都必将是徒劳的。
——摘编自齐卫平《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特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古巴比伦王国的奴隶来源多样化,如债务奴隶、战俘等,非主要来源于外部,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与对财产权的保护说法无关,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未涉及等级色彩,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法典还规定债务奴隶三年过后即可恢复自由;王宫或贫人的男奴隶如与富贵者的女子结婚,其所生的子女也算是自由人”体现的是古巴比伦王国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买卖奴隶、奴隶婚姻之间的关系,其本质仍然是对奴隶制度的维护,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答案】C
【知识点】中古时期的东亚(日本、朝鲜)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条措施不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条罢世袭官吏并非维持贵族特权,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大化改新的内容可知,第一、三条直接加强中央集权,第二条赐予贵族官员采邑是为了减少改革阻力,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条与等级秩序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大化改新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西班牙利用掠夺的白银套取中国的黄金,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清朝还没有建立,“ 清朝开始实行闭关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 欧洲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与史实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热的出现的确有利于人文精神复兴,但这只能反映材料部分影响,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1599年的《航海全书》全面阐述中国科举制度。1657年的《英雄的美德》介绍了孔子及其思想,宣传孔子哲人形象。到18世纪的《世界公民》称赞中国有完善的道德和法律制度,16-18世纪时欧洲社会变革的时期期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兴起、启蒙运动、政治革命等,中国热的出现适应了不同时期社会变革的需要,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热是属于东学西渐,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导致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夸大了中国热的作用,排除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启蒙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答案】B
【知识点】非洲古代文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没有体现那非洲国家的联合,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在1967年后是对非洲文明的问题设计,表明聚焦非洲发展的历史进程,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 标志第三世界开始崛起与史实不符,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历史问卷的设计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非洲文明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6.【答案】A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英国在20世纪20年代采取“扶德抑法”政策,通过扶持德国作为手中的砝码,英国试图“平衡”法国和俄国的势力,确保自己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适度调整凡尔赛体系,从抑制德国,到扶助德国,以“平衡”法国和俄国的势力,确保自己在欧洲大陆的均势政策,进而继续掌握欧洲的霸权,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民族自决原则更多地是关注民族独立和自决权,而不是大国之间的势力平衡,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意在通过扶助德国造就欧洲大陆的均势来继续掌握欧洲的霸权,而不是重建欧洲大陆的霸权,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集体安全体制曾是国际联盟的主要内容,但不是英国用来平衡法国和俄国势力的主要手段,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凡尔赛体系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答案】B
【知识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此时十月革命已经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目标并未变化,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为了今后进攻的胜利,目前应当‘暂停’进攻”可判断列宁主张“退却”而不是“进攻”,说明其认识到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认清了苏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列宁并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此时苏维埃政权正处于三年内战期间,战时共产主义仍然实施,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8.【答案】A
【知识点】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二战期间,英、美等国都开展了全国性动员,而德国政府并不愿意开展相关的运动。英、美处于反法西斯阵营,在战争中占据道德的制高点,而德国处于侵略者一方,在道德中处于劣势,如果给本国人民过度负担,易引发人民对战争的反对,进而影响对外侵略战争的开展,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纳粹德国是极权主义国家,且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处于舆论低点,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二战时期,德国实行的是战时经济,国家掌控着社会经济运转,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未涉及保障劳工权益,缓和社会矛盾的相关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9.【答案】D
【知识点】甘地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不涉及民族独立斗争的形式变化,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国大党致力于印度的民族独立斗争,而非印度政治变革,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国大党的包容性增强,这与“争夺革命领导权”无关,且材料不涉及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在甘地的努力下,国大党的组织机构逐渐向农村扩张,并积极吸收工农群众加入其中,这有利于把国大党的民族独立思想向更广泛的印度民众宣传,促进印度民众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0.【答案】A
【知识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两次会议显示出全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与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基本都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和建设的,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两大阵营对立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已形成,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未涉及不结盟运动,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的是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多极化趋势加强与主旨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1.【答案】C
【知识点】“福利国家”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40年代福利持续增长,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末福利持续增长,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由于“超水平的社会福利”导致经济危机“滞胀”发生,因此,西方国家又减少福利支出,体现了福利增长呈现出刚性升势,经济增长却是周期性地在萧条与增长之间摇摆,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在全球活跃和“超水平的社会福利”没有关系,且9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增长趋势,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滞胀”危机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2.【答案】D
【知识点】东欧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剧变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当时东欧各国的改革并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不能称之为“市场经济”,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东欧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经贸联系的加强并不能缓解美苏之间的紧张形势,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影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减缓,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贸联系日益加强,这一动向很可能对苏联在该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构成威胁,从而加深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苏联与东欧国家之间的矛盾,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东欧国家改革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3.【答案】B
【知识点】“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新兴的独立国家大多不与美苏结盟,美苏冷战的焦点在欧洲,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二战后移民潮主要是殖民地、半殖殖民地的宗主国人民返回本国。由于二战后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国家间的文化冲突,不是移民回国的主要原因,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国际政治新秩序形成是指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与宗主国人民回国关系不大,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答案】C
【知识点】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现代科技进步的影响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科技发展进程加快,未涉及多学科相互配合,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主要说明科技发展速度,未涉及科技领域状况,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科技成果从发现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最多84年,最少1年,这说明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未提及科技的功能,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5.【答案】A
【知识点】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巴以冲突不仅导致大量人口丧生和流离失所,对附近国家也产生众多负面影响。巴以冲突属于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族的民族矛盾,材料中的现象正是民族问题对区域和平与发展负面影响的表现,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唯一受害者”的说法过于夸大,巴以冲突带来的中东地区不稳定,给世界安全和稳定形成了一定冲击,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未涉及国际力量对比,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部分中东国家发展形势受阻,与发展道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巴以冲突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6.【答案】B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帝国是南美洲和中美洲文明而不是北美洲文明,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说明西班牙统治通过暴力掠夺金银,体现了早期殖民侵略的典型特征,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白银流通使得全球白银货币化表述太绝对,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当时西班牙是刚刚兴起的封建国家,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7.【答案】(1)原因:封建政治、经济的发展;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王安石变法的推动等。
影响: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刺激了宋代教育的发展;提升了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热情;对后世文化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特点:具有一定独立性;民主性;课程内容比较规范;与宗教神学关系密切;国际性。
评价:一方面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等:另一方面,仍未便脱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束缚,其研究内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等。
【知识点】中古西欧文化;欧洲的大学教育;文化传承的载体
【解析】【分析】(1)原因:据材料“到神宗之时,由于王安石的推动,太学取得较大发展。”可知,王安石变法的推动等;据所学可知,北宋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鉴于五代藩镇割据的教训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在此政策影响下,扩大取士规模;北宋时期,随着局部统一的实现,政治逐步稳定、经济得到发展,在政治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得到发展。影响:据材料“太学在当时具有独特的地位,它对地方官学,乃至民办学校起到了导向作用。”可知,刺激了宋代教育的发展;据材料“北宋太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划上了浓重的一笔。”可知,对后世文化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所学可知,北宋太学教育的发展,使得平民子弟可以通过考试做官,此举扩大了统治基础;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太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考试为官,而且非常关注时政,如钦宗上台不久,太学生陈东就上书请求惩办蔡京、童贯等人,可见太学教育提升了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热情。
(2)特点:据材料“但它并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束缚。”可知,具有一定独立性;据材料“大学团体的正式成员都有表决权,参与决策校内事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有资格被选为校长。”可知,民主性;据材料“教皇教令和大学法规已对课程内容有明确规定”可知,课程内容比较规范;据材料“神学课程为《意见集》和《圣经》等”、“但它并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束缚。”可知,与宗教神学关系密切;据材料“中世纪大学吸收来自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成员”可知,国际性。评价:据所学可知,中世纪欧洲大学属于高等教育,它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层次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世纪欧洲大学为社会培养了许多进步人才,在一定层度上为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等;据材料“但它并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束缚。”“神学课程为《意见集》和《圣经》等。”可知,另一方面,仍未便脱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束缚,其研究内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北宋太学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影响,理解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特点并评价中世纪欧洲大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8.【答案】(1)作用:克服了封建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法律依据:《权利法案》
政治原则: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王权受到限制。
(2)表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近代交通工具出现;蒸汽机成为近代工业生产的动力机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范围大大扩展。
重要影响: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基础建设提升。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1)作用:依据材料“专制制度出现时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因为它克服了封建分裂的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可知,克服了封建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法律依据:依据材料“代表民众意愿的是议会,议会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将王权置于议会的约束之下”并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政治原则:依据材料“代表民众意愿的是议会,议会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将王权置于议会的约束之下”可知,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王权受到限制。
(2)表现:依据材料“有了蒸汽机提供的无穷动力,奴隶劳动力就变得不经济了”可知,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近代交通工具出现;依据材料“有了蒸汽机提供的无穷动力,……我们的注意力从黑人的体力前进到了地壳中的有机蕴藏,在那里,千万年的生命力以煤炭的形式储存着”可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范围大大扩展;依据材料“蒸汽机不仅取代了水车和风车,也取代了马、牛,甚至人,承担了大量的牵引、挖掘、起重、运输、钻探、消防等任务”可知,蒸汽机成为近代工业生产的动力机器。
影响:依据材料“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每个人的力量也成百倍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基础建设提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法律依据及政治原则,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9.【答案】(1)原因:英国政府政策的支持;科学家的努力;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
(2)矛盾: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强国,英法两国是竞争对手,拥有制定时间标准的权利,法国打击英国霸权;英国拥有较多的殖民地,在殖民地推行“时间全球化”会遭到被殖民国家和地区的反抗。
(3)认识:对时间的掌握象征着权力,制定时间体系和发布时间规则,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时间标准的制定过程也就是国家实力较量的过程,把经过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本初子午线,以格林威治时间作为世界各地的参考时间,实质是英国霸权地位的具体表现 。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1)原因:据材料“1714年,英国政府成立‘经度委员会’,提供奖金及专利来征求准确测量经度的方法。”得出英国政府政策的支持;据材料“1735—1761年,哈里森发明精确的海钟,以时间测量经度(1小时对应15度),经度诞生。”得出科学家的努力;据材料“1771年,英国工厂主阿克莱特在报纸上发布招聘广告:‘本人急需两名精通机械零部件设计业务的钟表匠,同时诚聘熟悉轮齿啮合连接业务的技术人员若干名。’”得出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
(2)矛盾:据材料“法国人强调中立原则来反抗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权威地位,并联络其他国家反对英美发起的决议”得出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强国,英法两国是竞争对手,拥有制定时间标准的权利,法国打击英国霸权;英国拥有较多的殖民地,在殖民地推行“时间全球化”会遭到被殖民国家和地区的反抗。
(3)认识:结合所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知对时间的掌握象征着权力,制定时间体系和发布时间规则,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时间标准的制定过程也就是国家实力较量的过程,把经过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本初子午线,以格林威治时间作为世界各地的参考时间,实质是英国霸权地位的具体表现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0.【答案】论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方案。
阐述:如今,各国各地区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引领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威胁着世界和平,逆全球化态势上升,大国竞争明显回归。面对这些共同的挑战,各国需要携手解决。面对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总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知识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分析】首先,阅读材料和题目要求,拟定论题,由“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能否顶住逆风逆流冲击继续延伸展开”和“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是时代强音。”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当前世界变局,中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拟出论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方案。其次,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等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具体阐述如下:如今,各国各地区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引领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威胁着世界和平,逆全球化态势上升,大国竞争明显回归。面对这些共同的挑战,各国需要携手解决。面对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历史5月测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