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
A .虎门销烟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2.与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
A .签订《辛丑条约》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甲午战争中清军战败 D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3.太平天国运动中,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的纲领是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资政新篇》
C . 《劝世良言》 D . 《海国图志》
4.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③表达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
④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5.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为文化上的落后”,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①创立拜上帝教
②奉行平均主义
③重建等级礼制
④提倡效法西方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6.引发如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追签订了( )
(
时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 (
1900
年
933
家
)1894 年前
80 家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7. “虽然这些人的思想和实践没有向政治改革继续前进,但他们确实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 的工具,为社会进步的部分质变和量变创造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中国近代化
的先驱。”“这些人”应包括
A .李鸿章 B .康有为 C .章炳麟 D .孙中山
8.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 103 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它仍然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它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 .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C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 .只重视军事技术的引进, 忽视人才的培养
10.与 1842 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 年的《马关条约》 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
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A .割地赔款 B .开埠通商 C .协定关税 D .设立工厂
11.张华同学在撰写历史小论文时以下面表格内容作为支撑,他的论文标题最有可能是
( )
A .《炮口下的中国 1840》 B .《师夷长技以自强》
C . 《中国蛋糕 1897》 D .《揖美追欧的失败》
12.“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 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 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 西方的冲
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A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 .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C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13.如图所示刊物宣传的共同思想是
A .师夷长技 B .维新变法 C .革命思想 D .扶清灭洋
14.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
守土官长……”最能体现作者描述状况的是某不平等条约中的哪项规定
A .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划定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D .割占领土 150 多万平方千米
15.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香港岛被英国割占
土和主权
C .甲午中日战争——台湾被日本割占
16.造成以下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失败
A .义和团运动 B .洋务运动 C .军阀混战 D . 日本侵华
17. 《申报》曾报道某一时局:“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之分裂,中央政府对之于各
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
局出现在( )
A .太平天国时期 B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8.1912 年 2 月 12 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这一事件表明辛亥革命推翻了
A .资本主义 B .封建制度 C .封建帝制 D .帝国主义
19.邮票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既是历史的记载,又是现实的纪念。 方寸之间浓缩大千世
界。对下图邮票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历史上也称这次起义为“辛亥革命” B .这次起义的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
C .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黄兴 D .这次起义发生地点在广州
20.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 )
A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B .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C .农民反侵略的斗争 D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21.下表“名称”一栏应填写
(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地点
日本东京
时间
1905
年
创建人
孙中山
名称
)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强学会
D .国民党
22. 《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 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这个“大团体”的成立,标志着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大团体”是指
A .强学会 B .兴中会 C .同盟会 D .国民党
23.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这
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A .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 .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 .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24.“若卖国首领未诛,卖国条约未废,亡国之祸终难幸免 ”;“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 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 ”材料反映的
历史事件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五四运动 C .洋务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
25.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是( )
(1)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3)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签和约 (4)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 .(1)(2)(4) B .(2)(3)(4) C .(1)(3)(4) D .(1)(2)(3)
26.五四运动能够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 .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B .工人阶级参加斗争的巨大作用
C .商人罢市的推动 D .北伐战争胜利的鼓舞
27.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28.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中国近代化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
图,请你帮助他们来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师夷长技” — —“ ”——“三民主义” — —
“ ”
①盲目自大②维新变法③民主、科学④对外开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③
29.中共二大在党史上承前启后,诞生了许多“第一”:第一次提出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党章也发源于中共二大。 这里的“ 民主革命
纲领”规定党的主要任务是( )
A .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D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30. “七月南湖水涟涟,烟雨楼台雨如烟……云将收雾将散,湖面上升起引航的帆…… ”
对 于歌词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 . “七月南湖”召开的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 .在“南湖”的“红船”上决定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
C . “云将收,雾将散”意为青年学生登上舞台,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 . “引航的帆”喻意为中共一大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31.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同时也改变着中国社会。 阅读材料, 回
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
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
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顾明义《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材料三: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 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
约割让什么地方给英国?
(2)材料二中, “ 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指的是哪次战争?该战争后签订的条
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3)材料三中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中的
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两个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反抗外来侵略
的事例。
(5)清政府在近代的反侵略斗争中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给
了我们什么启示?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假设孙中山会发朋友圈
请回答:
(1)分析孙中山先生的第一条“朋友圈”, 1905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什么新团体?这个
新团体是什么性质的组织?该团体的机关刊物是什么?该团体的政治纲领是什么?
(2)分析孙中山先生的第二条“朋友圈”1911 年 10 月让他“震惊、意外”的大事件是什
么?
(3)分析孙中山先生的第三条“朋友圈”1912 年 1 月 1 日,他在南京宣告了哪一个政府
的成立?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哪一部法律?
(4)分析孙中山先生的第四条“朋友圈”1915 年 12 月,他号召大家“誓死戮此民贼”, 这个“民贼”是谁?为什么要“誓死戮此民贼”?评论中出现的蔡锷是如何“戮此民贼”
的?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 年夏至 1921 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 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
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
材料二:(中共一大)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 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
传工作,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
材料三:“拒签和约”是……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坚决斗争。天津、陕西 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 有声”, 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
们只好以死力争。”
材料四:6 月 5 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 机器、纺纱、印刷、公
共交通、 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提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哪些历史条件
(2)材料二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请你举出一个例子证明。
(3)材料三与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运动的情况 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 6 月以后这
场运动出现的新变化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回答“学生的要求”是什么 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
哪些精神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详解】
根据所学,洋务运动的开展,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 B 项正确; A 项是鸦片战争的
导火线,排除 A;CD 项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不符合,排除。
2 .B
【详解】
由“1860 年英法联军入侵路线”结合所学,图片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 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闯入圆明园,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使被誉
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变为断壁残垣的废
解析: B
【详解】
由“1860 年英法联军入侵路线”结合所学,图片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 年英法联 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使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
明园变为断壁残垣的废墟, B 符合题意。签订《辛丑条约》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A 不符合题意。甲午战争中清军战败与图片内容无关, C 不符合题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
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 D 不符合题意。所以 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B。
3 .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 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
女,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
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所以 A 项符合题意;B
项是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提出向西方学习、 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
外交主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排除; C 项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 排除; D 项是魏源
所写,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排除。故选 A。
4 .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往农民起义的革命任务是反封建,而太平天国则担负起反侵略和反 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②符合题意。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的真理, 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 提出了向西方学习、 改革内政等主张,④符合题意。 运动规 模空前巨大、表达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不属于“新时代特点”, ①③不符合题意。
所以 D 符合题意, 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D。
5 .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创立拜上帝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他们 奉行平均主义说明具有空想性;重建等级礼制说明具有落后性。 因此选项①②③都是落后 的体现。选项④提倡效法西方; 在当时是文化上的进步,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因此只有
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 A。
6 .C
【详解】
依据题干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 《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的条约内容不符合题
意, 排除; 故选 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表格内容,结合时间是 1894 和 1900 年,分析此段时间中国的历 史,得出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 ,允许外国在中国开办工厂 ,掀起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狂潮,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7 .A
【详解】
考查点:洋务运动。解题思路:根据“这些人的思想和实践没有向政治改革继续前进”、
“中国近代化的先驱”等信息可知,这批人物所掀起的运动是洋务运动。这批人物是中国 近代化的先驱,他们并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 世纪 60 年代 到 90 年代期间,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始了洋务运动,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 先进技术来救亡图存,虽然改革没有触及到封建制度但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企业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A 正确;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章炳麟、孙中 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所领导、参与的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组
成,与题意不符,排除 BCD。综上故选 A。
8 .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戊戌变法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④表述错误, 不符合题意,故把包含④的 ABC 项排除,①②③项内容都是关于戊戌变法的正确表述,符
合题意,所以 D 符合题意,故选择 D。
9 .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19 世纪 60---90 年代,以李鸿章为首的地主 阶级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创办近代军事和 民用工业等,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其根本原因是只学习
西方先进技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C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C。
10 .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1895 年, 《马关条约》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工厂,这反映了帝国主义 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 资本输出,D 项正确; 割地赔款、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这均是
商品输出阶段的典型特征,排除 ABC 三项。选 D 项。
11 .C
【详解】
由表格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列强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甲午中日战争 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和划 分“势力范围”。所以他的论文标题最有可能是《中国蛋糕 1897》,C 符合题意; 《炮口
下的中国 1840》表格中没有涉及, A 排除; 《师夷长技以自强》反映的是 19 世纪 60-90
年代进行的洋务运动, B 排除; 《揖美追欧的失败》反映的是 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表
格中没有涉及, D 排除。故选择 C。
12 .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始向西方学习; 甲
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 ,引发了中国的公车上书运动, 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
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做出反应的是义和团运动。所以 ABD 项关系对应错误,C
项符合题意,故选 C。
13 .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图片都是都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纸。其中影响最大 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B 正确;“师夷长技”是洋务运动时期 的思想, A 排除;辛亥革命时期宣传革命思想, C 排除;“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 D
排除;故选 B。
14 .B
【详解】
依据题干“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结合课本所 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 形式的反帝活动。 从清政府开始帝国主义服务, 成为洋人的守土长官, 被称为“洋人的朝
廷”。 B 项符合题意;排除 ACD 三项,故选择 B。
【点睛】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是解题的关键,即中国 的朝廷已经名存实亡了, 成为了洋人的官长、朝廷。据所学,《辛丑条约》内容“清政府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标志着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15 .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是 1900 年,辛亥革命失败的时间是 1912 年,二者没有因果关系,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都是正确的,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16 .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1916 年,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混战局面,军队增多,战争不断,
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故 C 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是 1898 到 1900 年,洋务运动是从十
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 日本侵华是从 1931 年到 1945 年,故 ABD 均不符合题意。故
选 C。
17 .D
【详解】
据“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可知这一时局出现在北洋军阀 统治时期, 反映的是军阀割据混战。 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1916 年袁世凯死 后, 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 成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军阀割据混战, D 符合题意;太平天国、义和
团运动、辛亥革命与“皖直交斗 ”等信息不符,排除 ABC。故选 D。
18 .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述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是辛亥革命的成 果,由此可见,题干意在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 C 正确; 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故排除 A;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推翻封建制度,新
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推翻了封建制度,故排除 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性质,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后,北洋军阀成为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代言人,故排除
D。故选 C。
19 .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 1911 年 4 月,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 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 烈牺牲。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 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不是辛亥革命,故 A 符合题意; BC 不符合
题意; 黄花岗起义的地点在广州,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0 .D
【详解】
依据课本知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符合题意,
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D。
21 .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05 年 8 月, 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确立了“驱除鞑 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中国同盟 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 B 符合题意,ACD 与题干信息不
符,故选 B。
22 .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并结 合所学可知,“大团体 ”是指同盟会。 1905 年 8 月, 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 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 地权”为纲领,把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中国同盟会是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所以 C 项符合题意; A 项与宣传维新变法有关,排 除;B 项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排除;D 项中国国民党的前身为
中国同盟会, 1912 年改组为国民党,排除。故选 C。
23 .A
【详解】
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 中”可知,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是因为,广大人民权重团结一心,形成了斗争合力,彻 底地反帝反封,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强调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取得胜利,排除 B 项;材 料中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排除 C 项;材料中无法体现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且表述不符合史实, 鸦片战争后, 中国人开始不断觉醒,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4 .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
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 ”可知, 此内容与五四运动有关。1919 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激起北大学生的愤慨, 1919 年 5 月 4 日,北大学生打着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外争国
权,内惩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开始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故 B 符合
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与题干的“若卖国首领未诛,卖国条约未废,亡国之祸终难幸免”无
关,排除 A;洋务运动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C;太平天国运动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D。
故此题选 B。
25 .D
【详解】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 霖等。 6 月初,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成为主力。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
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故(1)
(2)(3)符合题意, D 符合题意;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不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排除(4),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26 .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学生被捕后, 上海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 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在 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 罢免了曹汝霖等人 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A 正确;BC 是 原因的一部分,不全面,排除;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 年,北伐战争发生在 1926 年。北伐
战争是五四运动之后,D 排除;故选 A。
27 .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5 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开始, A 项正确;李大
钊、鲁迅、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排除 BCD 三项。选 A 项。
28 .D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化中思想主张变化的先后顺序是鸦片战争后魏源等人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员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
发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19 世纪
末,康有为等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并掀起了一场戊戌变法运动, 1905 年, 孙中山等革命 派创立革命政党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推翻清王 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 但是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中国的社会现状没有
根本改变,1915 年, 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又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高举民主、 科学的旗
帜,猛烈批判封建道德礼教,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因此中国近代化运动中的思想解放 潮流经历了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进程,②③正确,①④
排除。 D 正确,ABC 排除。故选 D。
29 .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 1922 年,中共二大召开,大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任务是打倒军 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命纲领,也就是提出了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C 符合题意;建立共产党早
期组织是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前, A 排除;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中共一大的内容, B 排除;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是中共一大的内容, D 排除。故选择 C。
30 .D
【详解】
依据题干“七月南湖水涟涟,烟雨楼台雨如烟……云将收雾将散,湖面上升起引航的
帆……”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提出党的中心任务
是领导工人运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提出党的中心工作和最终奋斗目
标,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D 项符合题意;1922 年,中共二大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 项不正确;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 项不符合题
意; 五四运动青年学生登上舞台, C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
二、材料分析题
31. (1)鸦片战争。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甲午中日战争。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辛丑条约》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落后
解析: (1)鸦片战争。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甲午中日战争。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辛丑条约》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
【详解】
第(1)问,结合所学可知, 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 ”指鸦片战争;“界碑”的含义是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问,材料二中,中国被一个岛国打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危害最大的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 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 展,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3)问,材料三中所描写的现象和《辛丑条约》 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条约中
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充分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
第(4)问,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第(5)问,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清政府在近代的反侵略斗争中屡战屡败的
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给我们的启示是落后就要挨
打。
32.(1)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民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
民国,平均地权(或三民主义)。
(2)武昌起义。
(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袁世凯;因其复辟帝制;发动护
解析: (1)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民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
均地权(或三民主义)。
(2)武昌起义。
(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袁世凯;因其复辟帝制;发动护国战争。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 1905 年 8 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 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
为革命目标。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
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
指导思想。
(2)根据所学知识, 1911 年 10 月 10 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
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 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 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武昌起义后推选黎元洪
为湖北军政府都督,所以黄兴评论说“黎元洪捡了个大便宜”。
(3)根据所学知识, 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 府,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 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4)根据所学可知, 1915 年 12 月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了维护共和,孙中山要“誓死戮此
民贼”; 蔡锷为“戮此民贼”发动了护国战争。
33.(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国共产党早
期组织建立。
(2)领导工人运动; 1923 年 2 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3)五四运动;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为以工人为主体。
解析: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
立。
(2)领导工人运动; 1923 年 2 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3)五四运动;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为以工人为主体。
(4)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学习他们爱国主义、 敢于创新以及忧国忧民等。
【详解】
(1)依据材料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归纳出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依据材料“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 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可
得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2)依据材料二“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可知是领导工人运动;依
据所学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进行列举。
(3)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起国内五四运动的爆发,因此依据材料三“拒签和约”“学生代表” 和材料四“中国工人首先罢工”可知是五四运动;依据材料三可知此运动以学生为主,依据 材料四可知是以工人运动为主,因此 6 月以后这场运动出现的新变化是五四运动以学生为
主体转变为以工人为主体。
(4)依据材料三“拒签和约是一项重要成果”可知,学生的“诉求”是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依 据材料中五四运动时期学生的表现和所学从学习他们爱国主义、 敢于创新以及忧国忧民等
回答。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