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讲 晚清国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与文化交流
目 录
模拟·基础演练.............................................................................................................1
重难·创新演练.............................................................................................................5
真题·实战演练...........................................................................................................11
1.【晚清国家社会治理】1904 年初,《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依毕业考试结果获相应
的奖励出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这反映了晚清政府( )
A.合育人与取才于一途 B.消弭中外文化的分歧
C.应对迅猛的革命形势 D.建立西方的文官制度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1904 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依毕
业考试结果获相应的奖励出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这表明晚清政府主张创办的新式学堂既有育人的功
能,又发挥国家取才的功能,体现了合育人与取才于一途,A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晚清政府主张创办新
式学堂,无法体现清政府消弭中外文化的分歧,排除 B 项;材料没有说明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的
背景,无法说明晚清政府在应对迅猛的革命形势,排除 C 项;奖励出身带有封建科举残余,无法说明清政
府建立西方文官制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晚清国家社会治理】1864 年,总理衙门规定:“(广州)同文馆学生如三年学成,驻防满汉旗人应准作
为翻译生员,准其翻译乡试(选举翻译举人的考试),并文乡试。其汉人世家子弟,应准作监生,一体乡试,
并均准充翻译官。”这一规定( )
A.加速了学堂选官制度的建立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
C.推动了新式学堂教育的普及 D.旨在应对晚清局势的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 1864 年的中
国。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进京,清政府需要大量外语人才,于是开设了同文
馆。据材料可知,同文馆学生三年学成后即可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可见政府为了应对晚清局势的变化,
培养外语人才而采取措施鼓励学子进入同文馆学习,D 项正确;1904 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着学
堂选官正式设立,排除 A 项;1864 年正值洋务运动期间,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就是“中体西用”,而且材
料无从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突破,排除 B 项;洋务运动时期尚处于新式学堂教育的初创阶段,尚未达
到“普及”的程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3.【晚清国家社会治理】留学生毕业选官是晚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之一、如表是清末留学生考试的
部分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预试 正场考试 廷试
年份 参加人数 合格人数 时间 合格人数 届数 录取人数
1908 178 127
1909 383 235 1905
1388 4 824
1910 721 560 1911
1911 587 526
A.晚清时欧美留学风气日渐兴盛 B.具有明显的旧制度残余
C.留学生成为官员选拔主要对象 D.新式教育体制全面确立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08 年至 1911 年间,清末留学生毕业选官考试人数逐年增加,
廷试人数占比大,说明清末留学生考试具有明显的旧制度残余,B 项正确;晚清时期欧美留学风气的兴盛与
材料中的清末留学生毕业选官考试不符,排除 A 项;在清末,官员选拔仍然以科举为主,留学生只是其中
的一部分,排除 C 项;在清末,新式教育体制正在逐步推进,但并没有完全确立,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4.【晚清国家社会治理】美国历史学者斯蒂芬·哈尔西认为,1850 年后欧洲帝国主义的威胁促使中国开始
进行自 17 世纪以来最具革新性的国家建构活动……在这一期间,中国通过有意识的模仿和自己的摸索尝试,
借鉴了欧洲国家的某些特征。下列属于晚清中国“革新性的国家建构活动”的是( )
A.发动戊戌政变 B.设立学堂选官制
C.洽商“东南互保”协议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近代中国。根据“革新性的国家建构活动”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设立学堂选官制是在清末新政中,
这一选官制度取代了科举制,是革新性的活动,B 项正确;戊戌政变扼杀了维新变法运动,并没有进行革新
性的国家建设活动,排除 A 项;“东南互保”协议是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弱化的表现,不属于革新性的国家建
构活动,排除 C 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民国建立以后,不属于晚清时期,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5.【晚清国家社会治理】有学者在评价晚清教育改革时说:“我国清末之改行新教育制度,在表面上似乎是
教育界的自动,实则当时的外交内政四处都碰着此路不通的钉子,非变法无以图存,教育不过在此种不得
已的情境之下偶然被动而已。”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改良道路在近代中国的艰难 B.晚清教育改革成效显著
C.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核心 D.变法图存成为时代共识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清末的教育制度改革,是在四处碰壁的基础上的被动改
革,体现了当时改良道路的艰难,A 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清末改革的艰难,没有描述其成效,排除 B 项;
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清末新政的核心是否为教育改革,排除 C 项;变法图存成为时代共识的说法过于
夸大,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6.【晚清国家社会治理】晚清以来,新式学堂不断发展壮大,留学生日益增多,许多士子通过新式选官模
式跻身于仕途。这一变化( )
A.优化了晚清的官僚队伍结构 B.奠定了近代文官制度的基础
C.得益于晚清科举制度的废除 D.表明选官制度进入新的阶段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本题材料“留学生日益增多,许多士子通过新式选官模式跻身于仕途。”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学堂选官以及留学生选官进入仕途的士子,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
上有利于优化晚清的官僚队伍结构,A 项正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近代文官制度的基础,排除 B
项;选官制度的变化得益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非科举制度的废除,排除 C 项;1905 年学部的设立,标志
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7.【晚清国家社会治理】阅读晚清学堂变迁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学堂发展的原因有( )
时间 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 宣统元年(1909 年)
全国学校数 719 所 52000 所
时间 时间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 宣统元年(1909 年)
全国学生数 6943 人 152.617 万人
①《奏定学堂章程》的实施 ②学部的设立
③科举制的废除 ④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1904 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推动了学堂教育的发展,①符合题意;1905 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②符合题意;1905
年科举制的废除促进学堂选官制度的发展,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A 项正确;文官考
试制度的建立是在北洋政府时期,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B 项、C 项和 D 项。故选 A 项。
8.【晚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1872 年,轮船招商局正式在上海成立,清政府设立商局,招徕民间“各商
所有轮船股本”,具体经营由官方委任或指派的总办负责。到 1893 年,轮船招商局共有轮船二十六艘,股
本白银二百万两。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与发展( )
A.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束缚 B.实现了中国航运业独立发展
C.推动了社会经济近代化转型 D.满足了洋务新政的资金需求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 世纪 70-90 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洋务派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创办轮船
招商局,从招徕股本对象、企业经营方式、交通方式等方面入手,推动了晚清社会经济的近代化转型,C 项
正确;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成果,仍以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为指导,排除 A 项;航运业是西方列
强侵华的重要领域,中国航运业无法实现独立发展,排除 B 项;轮船招商局为洋务新政提供了部分资金,
但“满足”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9.【晚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晚清初期,严复鉴于“道、咸订约之时,既以民刑裁判之权,付之领事矣,
又以国家科税之柄公诸外人,则所谓保护政策者,斯无望已”的现状,曾提出“必有海权,乃安国势”“税
则者,有国有土之专权”的主张。据此可知,严复( )
A.主张捍卫国家海洋权益 B.深受传统外交观念的影响
C.极力反对签订辱国条约 D.具有一定的国家主权意识
【答案】D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晚清中国。严复认为领事裁
判权和关税主权被外国人通过不平等条约窃取,这导致国家根本无法保障安全,因此其主张海权和关税主
权应当收回,这说明严复具有一定的国家主权意识,D 项正确;A 项片面解读材料,排除 A 项;严复的主
张带有明显的近代化特征,排除 B 项;C 项极力反对签订辱国条约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0.【晚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晚清台湾产樟脑每石售价 50 元,利润达 30%以上,行销日广,价值日增,
西人甚爱。清廷于是将樟脑贸易改为官办,引发洋人“自由贸易”之争。1868 年,英军开往安平港口,闽
浙总督被迫渡台与英方订立《樟脑条约》,废除樟脑官办并进行赔偿。这反映了当时( )
A.洋务派官办产业路线已趋破产 B.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依附性
C.台湾地区近代化水平高于内地 D.清朝政府主动适应国际规则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材料可
知,台湾的樟脑主要销往西方国家,且西方国家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反对清政府插手和限制樟脑贸易,
目的是将中国变为原料产地,反映列强的经济侵略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依附性,B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将
樟脑贸易改为官办是洋务派的主张,且 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运动处于刚刚开始的时期,尚未到已趋破产的
阶段,排除 A 项;樟脑属于原料,其生产需要的技术水平和工业实力要求不高,仅凭此不能断定台湾近代
化水平高,排除 C 项;清政府是在英国的胁迫之下废除樟脑官办的,并非“主动适应”,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1.【晚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武昌起义后,南京临时政府设立内务部取代晚清民政部。其职权变化如表
所示
时期 名称 主要职权
清政府 民政部 管理全国警察、卫生、户口等事务
管理警察、卫生、宗教、礼俗、户口、田土、水利、工程、善举、公
南京临时政府 内务部
益及地方行政事务,监督所辖各官署及地方官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贯彻民生主义思想 B.意图重建社会秩序
C.尝试扩大阶级基础 D.全面学习西方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武昌起义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武昌起义后,光复诸省各自为政的状况以及南北对峙的背景
下,南京临时政府设立内务部,扩大了原来民政部的职权,尤其是管理和监督所辖各官署的地方行政事务
及地方官,有防范各省政制自行其是乃至分裂割据的用意,反映了当时南京临时政府意图重建社会秩序,B
项正确。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企图解决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也并未真正实施过,排除 A 项;
南京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而且材料内容不能起到扩大阶级基础的作用,排除 C 项;材料主要涉
及对各省地方行政的管控,未体现“全面学习西方制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2.【晚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期间,荆州旗营为改造和添置拍炮船用银 480 两,林则
徐要为此详细上报朝廷核准。至于修筑堤防,修缮城墙、书院、衙署等,无论耗费多少银钱,都要——详
细上类。以精明干练著称的林则徐在任湖广总督的二十个月里,共受三次处分,降级留任,“不准抵销”。
由此推知,晚清( )
A.中央集权有待进一步加强 B.吏治混乱导致官场黑暗腐败
C.地方管理体制烦琐复杂 D.“外重内轻”格局抑制地方活力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的清政府对地方官员和地方事务管理严密,如为改造
和添置拍炮船用银 480 两,林则徐都需要详细上报朝廷核准,这体现了“外重内轻”的格局,该格局不利
于地方的发展,D 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清朝中央集权在雍正时期就已经发展到顶峰了,排除 A 项;材
料的主旨是晚清政府对地方官员和地方事务管理严密,与吏治混乱无关,排除 B 项;“地方管理体制烦琐复
杂”仅为对材料反映现象的概括而非对其深入的分析,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3.【晚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晚清海军学堂虽然在南方沿海地区率先创立,但从地域分布看,其密集区
却在北洋区域,如天津水师学堂、威海卫水师学堂等,此外还有像天津海军医学堂之类的由海军部门专设
的非军事技术类学校。据此可知,晚清海军学堂分布状况主要取决于( )
A.地方对朝廷教育决策的贯彻力 B.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西方列强军事侵略重心的变化 D.晚清整体国防的战略布局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津、威海卫都靠近清廷的政治核心——北京,所
以晚清海军学堂分布于这些区域主要是考虑整体国防的战略布局重点倾斜的原因,D 项正确;晚清海军学
堂分布状况主要取决于晚清整体国防的战略布局,地方对朝廷教育决策的贯彻力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逻辑
关系,排除 A 项;晚清海军学堂分布状况主要取决于晚清整体国防的战略布局,B 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
排除 B 项;晚清海军学堂分布状况主要取决于晚清整体国防的战略布局,材料所述状况与西方列强军事侵
略重心的变化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4.【晚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19 世纪初以来,外来银元已在徽州地区货币使用中占据相当优势。19 世
纪 50 年代中后期至 60 年代中期,徽州地区传统银两的使用却曾一度回升,之后外国银元又在市场重新取
得了绝对优势。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农民战争的影响 B.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强
C.自然经济的抵制 D.晚清货币主权的旁落
【答案】A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 19 世纪(中国)。依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可知,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影响到皖南等地的社会经济秩序,使得传统银两出现
了回潮,并短暂取代了外国银元的地位,A 项正确;列强这一时期以商品输出为主,排除 B 项;自然经济
的抵制是长期存在的,并不会出现材料中所描述的曲折现象,排除 C 项;明清白银货币化进程中,中国就
逐渐丧失了货币主权,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5.【晚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1894 年,湖北枪炮厂初步建成,机器设备订购于德国著名军工企业—克虏
伯公司,初有工匠 1200 多人。1895 年,该厂每月产枪 500 枝,子弹 10 万多发,炮弹 7000 余枚。到 1906
年,该厂共耗银 784.6 万两,主要来源于海关洋税、厘金(行商税)等。该厂的初期发展( )
A.缓解了清朝的统治危机 B.壮大了民族资本主义力量
C.满足了清军的装备需求 D.体现了晚清近代化的潮流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1894 年至 1906 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湖北枪炮厂引入外国先进机器设备,采
用近代工业方式制造武器装备,体现了经济近代化的潮流,D 项正确;20 世纪初,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日益
加剧,湖北枪炮厂未能阻止清朝走向覆亡,排除 A 项;湖北枪炮厂由清政府出资,属于官办企业,无法体
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 B 项;材料只呈现湖北枪炮厂的武器供应能力,没有清朝武器装备需求的信
息,无法判定是否“满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清廷发布谕令:著自明年会试为始,凡一甲之授职修撰、编修,二、三甲之
改庶吉士,用部属中书者,皆令入京师大学堂分门肄业;其在堂肄习之一甲进士、庶吉士、必须领有卒业
文凭,始准送翰林院散馆,并将堂课分数于引见排单内注明,以被酌量录用。清廷此举意在( )
A.建立现代选官制度 B.探索新式人才培养
C.彻底废止科举制度 D.借鉴西方文官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著自明年会试为始,凡一甲之授职修撰、编修,二、三甲之改庶吉士,
用部属中书者,皆令入京师大学堂分门肄业;其在堂肄习之一甲进士、庶吉士、必须领有卒业文凭,始准
送翰林院散馆,并将堂课分数于引见排单内注明,以被酌量录用”可知,清政府在原有科举选官制度的基
础上选拔出来的人才,还要进入京师大学堂接受教育,然后才可正式录用,这体现了清政府探索新式人才
的培养,B 项正确;清政府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要建立现代选官制度,也不会建立现代选官制度,排除 A
项;此时科举制尚未废除,排除 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借鉴西方文官制度的内容,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晚清湘籍官僚集团崛起有着显著的职场“雁阵效应”,湘军集团官至督抚者达 27 人,“各省共总督八缺,
湖南已居其五。巡抚曾国荃、刘蓉、郭嵩焘皆楚人也,可谓盛矣”。这( )
A.说明了中央权力下移 B.导致了洋务运动速败
C.摧毁了封建统治根基 D.造就了军阀割据局面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晚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权威逐渐减弱,地方势力开
始抬头。湖南籍官僚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通过建立地方军队(如湘军)和参与地方治理,逐步扩大了自
己的影响力。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使得地方官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拥有
了相对独立的地位,说明了中央权力下移,A 项正确;洋务运动速败的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排除 B 项;
封建统治根基是封建小农经济,但是材料主要涉及政治领域,排除 C 项;材料主旨“中央权力下移”,而
“军阀割据局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3.1901 年 7 月,清政府发布上谕,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此后相继设立学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民政部
等机构。至此,中国传统的六部制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这表明当时( )
A.君主专制制度已被推翻 B.中国社会出现转型趋势
C.科举选官制度土崩瓦解 D.基层治理体系逐渐完善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此后相继设立学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民政部等机构”
可知,晚清时期,清政府通过改革,在政治机构设置上逐步向近代接轨,说明的是中国社会出现转型趋势,
B 项正确;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是在 1912 年,排除 A 项;1905 年,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度,排除 C 项;
当时基层治理体系并不完善,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4.1900 年夏,蔡元培的原配夫人王昭病逝,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人,蔡元培写了一张征婚启事(如图所示)。
消息传开,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这突出反映了( )
(一)女子须不缠足者;
(二)须识字者;
(三)男子不娶妾;
(四)男死后,女可再嫁;
(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
A.民国初创社会展现新气象 B.晚清社会风俗受启蒙思潮冲击
C.社会上出现新式婚姻风俗 D.蔡元培冲破禁忌挑战传统思想
【答案】B
【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 1900 年夏(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蔡元培张贴征婚启事,其内容为
“女子须不缠足者”“须识字者”“男死后,女可再嫁”“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等,这些征婚启事内容体
现了女性解放、婚姻自由等新思想,说明晚清社会风俗受启蒙思潮冲击,B 项最佳;材料为蔡元培的征婚启
事,仅代表蔡元培个人行为,不能确定社会上是否出现新式婚姻风俗,也不能确定蔡元培的目的是挑战传
统思想,材料依据不足,CD 项有一定道理/次佳;材料时间为 1900 年夏,此时还不是民国时期,排除 A 项。
故答案为:B 项;CD 项;A 项。
5.下表是 1842—1894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比较表(岁入:两,比重:%)。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田赋 盐课 厘金 关税
年代
岁入 比重 岁入 比重 岁入 比重 岁入 比重
1842 19,575,722 76 4,981,845 13 4,130,455 11
1885 32,356,768 48 7,394,228 11 12,811,708 19 14,472,766 22
1888 33,243,347 42 7,507,128 10 13,600,733 18 23,167,892 30
1894 32,669,086 43 6,737,469. 9 13,286,816 18 22,523,605 30
A.农业税收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B.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
C.财政收入结构日益走向近代 D.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1842-1894 年(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关税收入从 1842-1883 年呈增长趋势,1883-1894 年略有
下降,关税比重增加趋势,说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C 项正确;田赋是农业税,“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说法错误,农业税收入有增有降,排除 A 项;“出超、入
超”需要进出口货物数值的变化,而材料未涉及,排除 B 项;材料反映政府财政收入结构,未涉及民族工
业的情况,同时洋务运动时期民族工业出现,还未获得较快发展,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6.某外国学者在“新全球史”著作中,把晚清历史放在第六部分(如图所示)“革命、工业和帝国的时代”这
个全球大背景下,标以“处在十字路口的社会”历史节点,以“被围攻下的中华帝国”审视晚清社会,这种叙述
方式有利于理解( )
A.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 B.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源
C.晚清改革失败的原因 D.晚清政府衰败的表现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晚清时期中国。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题干信息
涉及“革命、工业和帝国的时代(1750—1914 年)”可见,依据材料可以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A 项正
确;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源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与材料中“革命、工业和帝国的时代”这个全球大背
景不符,排除 B 项;晚清政府改革包括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其失败的主要原因都是内因,排除 C 项;晚
清政府衰败的表现与材料信息“革命、工业和帝国的时代(1750—1914 年)”不相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7.著名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因辅助左宗棠镇压太平军和收复新疆有功,被清廷授予布政使衔,官居二品。
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时,采取了“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吸收私人资本入股,后来
私人资本更是超过“官股”。这表明( )
A.近代政商之间存在合作互惠关系 B.洋务运动促进了官僚资本主义发展
C.晚清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明显增强 D.近代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
【答案】A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材料通过胡雪
岩辅助左宗棠,清廷授予其二品官职,以及李鸿章引进私人资本办洋务,私人资本也因此得到发展的事例,
说明近代政商之间存在一种相对良好的关系,A 项正确;胡雪岩还只是传统徽商的代表,不属于资产阶级,
且官僚资本主义一般认为是形成于 1927 年后,排除 B 项;私人资本入股洋务企业,材料只反映其实力得到
壮大,未反映其背后社会阶层变动情况,排除 C 项;虽然“轮船招商局”带有一定的近代化因素,但胡雪
岩等徽商基本采用的还是票号等传统经营方式,D 项只反映了部分材料信息,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8.1865 年,京师同文馆举行了第一次翻译大型考试,考试内容以洋文为主,并增加了文学翻译和口语会话,
其中翻译考试注重综合性以及时事性,学生需要了解国家大事并且掌握相关翻译理论知识才可以通过翻译
考试。这反映了( )
A.“师夷长技”成为社会的共识 B.学习西方的时代诉求
C.学堂选官引发教育的根本变革 D.变革制度的社会潮流
【答案】B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 1865 年(中国)。由材料可
知,1865 年京师同文馆的翻译考试注重对时事的掌握,体现了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的时代诉求,B 项正
确;洋务运动期间,学习西方依然受到部分顽固势力的攻击,排除 A 项;1905 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实行学
堂选官制度,排除 C 项;洋务运动并未涉及制度的变革,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9.除北京同文馆外,1863 年清政府开办上海同文馆,1864 年开办广东同文馆,后来又分别增设东文馆、
普(德)文馆,开设西学课程,以学习外语为主,以满足中外交涉的翻译需要。这表明( )
A.晚清士大夫思想开始觉醒 B.近代外交理念已经确立
C.清政府逐渐融入西方世界 D.新旧理念冲突不断加剧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863 年清政府开办上海同文馆,1864 年开办广东同文馆,……以满足中外交
涉的翻译需要。”及所学可知,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清政府开设西式学馆,主动学习西方知识,这体现了
清政府融入西方世界的特征,C 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晚清士大夫思想开始觉醒,排除 A 项;1901 年外务
部的设立标志近代中国外交体制的正式确立,排除 B 项;材料体现不出新旧理念冲突不断加剧的相关信息,
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0.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为解决军费紧缺的问题,清廷认可地方督抚抽取厘金等“就地筹款”的措施。其后, “无
论田赋、盐茶,一切征椎悉归地方督抚”。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民族矛盾空前尖锐 B.中央无力控制地方
C.晚清统治基础动摇 D.地方督抚实力增强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中国)。根据材料“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廷认可地方督抚抽取厘金等‘就地筹款’的措施,加上“无论田
赋……悉归地方督抚”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廷认可地方自筹经费,这有助于地方督抚实力的增强,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外来侵略导致的“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排除 A 项;此时地方实力得到增强,但是
中央还不至于“无力”控制地方,排除 B 项;“东南互保”政策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排除 C 项。故
选 D 项。
1.(2022·河北卷)优贡考试是清廷废除科举后保留的善后举措。据 1907 年《时报》载:在浙江优贡考试
期间,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当地士子对新学的了解相当“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他
“不禁为吾浙前途悲”。据此可知,当时( )
A.风俗习惯新旧杂糅 B.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
C.社会呈现转型特征 D.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不禁为吾浙前途悲”可知,科举
制度废除后,仍有大量的学子对新学不了解,不禁让人为国家前途担忧,说明此时新旧思想在碰撞,社会
呈现转型特征,C 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新学,没有体现风俗习惯,排除 A 项;教育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
动,排除 B 项;材料中描述的“新”是新文化、新思想,而不是所谓的新政,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2022·天津卷)1897 年,因听闻科举欲求变新,浙江很多人纷纷购买主张维新的《时务报》,以备应试,
但很少有人“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当年科举考试“犹然故辙”,购报者遂意兴索然。
此现象说明当时的科举( )
A.侧重选拔时务人才 B.极大促进西学传播
C.尚未发生实质变化 D.深刻推动制度革新
【答案】C
【解析】科举考试“犹然故辙”是指科举考试还是之前的内容,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沉重打击了想要了
解维新变法的群体,C 项正确;此时的科举考试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因此不是侧重选拔实务人才,更不可能
极大促进西学的传播和深刻推动制度革新,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3.(2023·全国乙卷)19 世纪 70 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
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
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由于中国产茶,中国出口的茶叶价格高低影响伦敦市场茶叶价格高低,
19 世纪 70 年代后,随着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价格和销量深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印度和日本
茶叶进入市场,使中国茶叶面对的竞争对手增多,客观上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D 项正确;材
料强调的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价格和销售数量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表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
中国茶叶出口的数值在材料中无法得知,排除 A 项;材料反映了中国茶叶出口的销量“随着世界经济的变
动而波动”,但没有涉及其他出口商品的数量,也没有涉及中国进口商品的总数量,不能反映中国对外贸易
入超状况是否改变,且据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 70 年代前后,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状况并非改变,排除 B 项;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有机整体,
此时期不是促成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4.(2023·浙江卷 1 月)1896 年,盛宣怀上奏:“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
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近年中外士大夫灼见本末,亦多建开设银行之议”
“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据此可知,盛宣怀
建议开设银行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对外贸易垄断 B.与外商争夺利权
C.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D.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
可知,盛宣怀打算创办银行,抵制洋行的经济侵略,与外商争夺利权,B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垄断对外贸易,
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抵制洋货,排除 C 项;民族工业在洋务运动后期就产生了,排除 D 项。故选 B 项。第 12 讲 晚清国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与文化交流
目 录
模拟·基础演练.............................................................................................................1
重难·创新演练.............................................................................................................3
真题·实战演练.............................................................................................................6
1.【晚清国家社会治理】1904 年初,《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依毕业考试结果获相应
的奖励出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这反映了晚清政府( )
A.合育人与取才于一途 B.消弭中外文化的分歧
C.应对迅猛的革命形势 D.建立西方的文官制度
2.【晚清国家社会治理】1864 年,总理衙门规定:“(广州)同文馆学生如三年学成,驻防满汉旗人应准作
为翻译生员,准其翻译乡试(选举翻译举人的考试),并文乡试。其汉人世家子弟,应准作监生,一体乡试,
并均准充翻译官。”这一规定( )
A.加速了学堂选官制度的建立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
C.推动了新式学堂教育的普及 D.旨在应对晚清局势的变化
3.【晚清国家社会治理】留学生毕业选官是晚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之一、如表是清末留学生考试的
部分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预试 正场考试 廷试
年份 参加人数 合格人数 时间 合格人数 届数 录取人数
1908 178 127
1909 383 235 1905
1388 4 824
1910 721 560 1911
1911 587 526
A.晚清时欧美留学风气日渐兴盛 B.具有明显的旧制度残余
C.留学生成为官员选拔主要对象 D.新式教育体制全面确立
4.【晚清国家社会治理】美国历史学者斯蒂芬·哈尔西认为,1850 年后欧洲帝国主义的威胁促使中国开始
进行自 17 世纪以来最具革新性的国家建构活动……在这一期间,中国通过有意识的模仿和自己的摸索尝试,
借鉴了欧洲国家的某些特征。下列属于晚清中国“革新性的国家建构活动”的是( )
A.发动戊戌政变 B.设立学堂选官制
C.洽商“东南互保”协议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晚清国家社会治理】有学者在评价晚清教育改革时说:“我国清末之改行新教育制度,在表面上似乎是
教育界的自动,实则当时的外交内政四处都碰着此路不通的钉子,非变法无以图存,教育不过在此种不得
已的情境之下偶然被动而已。”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改良道路在近代中国的艰难 B.晚清教育改革成效显著
C.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核心 D.变法图存成为时代共识
6.【晚清国家社会治理】晚清以来,新式学堂不断发展壮大,留学生日益增多,许多士子通过新式选官模
式跻身于仕途。这一变化( )
A.优化了晚清的官僚队伍结构 B.奠定了近代文官制度的基础
C.得益于晚清科举制度的废除 D.表明选官制度进入新的阶段
7.【晚清国家社会治理】阅读晚清学堂变迁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学堂发展的原因有( )
时间 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 宣统元年(1909 年)
全国学校数 719 所 52000 所
时间 时间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 宣统元年(1909 年)
全国学生数 6943 人 152.617 万人
①《奏定学堂章程》的实施 ②学部的设立
③科举制的废除 ④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晚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1872 年,轮船招商局正式在上海成立,清政府设立商局,招徕民间“各商
所有轮船股本”,具体经营由官方委任或指派的总办负责。到 1893 年,轮船招商局共有轮船二十六艘,股
本白银二百万两。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与发展( )
A.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束缚 B.实现了中国航运业独立发展
C.推动了社会经济近代化转型 D.满足了洋务新政的资金需求
9.【晚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晚清初期,严复鉴于“道、咸订约之时,既以民刑裁判之权,付之领事矣,
又以国家科税之柄公诸外人,则所谓保护政策者,斯无望已”的现状,曾提出“必有海权,乃安国势”“税
则者,有国有土之专权”的主张。据此可知,严复( )
A.主张捍卫国家海洋权益 B.深受传统外交观念的影响
C.极力反对签订辱国条约 D.具有一定的国家主权意识
10.【晚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晚清台湾产樟脑每石售价 50 元,利润达 30%以上,行销日广,价值日增,
西人甚爱。清廷于是将樟脑贸易改为官办,引发洋人“自由贸易”之争。1868 年,英军开往安平港口,闽
浙总督被迫渡台与英方订立《樟脑条约》,废除樟脑官办并进行赔偿。这反映了当时( )
A.洋务派官办产业路线已趋破产 B.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依附性
C.台湾地区近代化水平高于内地 D.清朝政府主动适应国际规则
11.【晚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武昌起义后,南京临时政府设立内务部取代晚清民政部。其职权变化如表
所示
时期 名称 主要职权
清政府 民政部 管理全国警察、卫生、户口等事务
管理警察、卫生、宗教、礼俗、户口、田土、水利、工程、善举、公
南京临时政府 内务部
益及地方行政事务,监督所辖各官署及地方官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贯彻民生主义思想 B.意图重建社会秩序
C.尝试扩大阶级基础 D.全面学习西方制度
12.【晚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期间,荆州旗营为改造和添置拍炮船用银 480 两,林则
徐要为此详细上报朝廷核准。至于修筑堤防,修缮城墙、书院、衙署等,无论耗费多少银钱,都要——详
细上类。以精明干练著称的林则徐在任湖广总督的二十个月里,共受三次处分,降级留任,“不准抵销”。
由此推知,晚清( )
A.中央集权有待进一步加强 B.吏治混乱导致官场黑暗腐败
C.地方管理体制烦琐复杂 D.“外重内轻”格局抑制地方活力
13.【晚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晚清海军学堂虽然在南方沿海地区率先创立,但从地域分布看,其密集区
却在北洋区域,如天津水师学堂、威海卫水师学堂等,此外还有像天津海军医学堂之类的由海军部门专设
的非军事技术类学校。据此可知,晚清海军学堂分布状况主要取决于( )
A.地方对朝廷教育决策的贯彻力 B.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西方列强军事侵略重心的变化 D.晚清整体国防的战略布局
14.【晚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19 世纪初以来,外来银元已在徽州地区货币使用中占据相当优势。19 世
纪 50 年代中后期至 60 年代中期,徽州地区传统银两的使用却曾一度回升,之后外国银元又在市场重新取
得了绝对优势。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农民战争的影响 B.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强
C.自然经济的抵制 D.晚清货币主权的旁落
15.【晚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1894 年,湖北枪炮厂初步建成,机器设备订购于德国著名军工企业—克虏
伯公司,初有工匠 1200 多人。1895 年,该厂每月产枪 500 枝,子弹 10 万多发,炮弹 7000 余枚。到 1906
年,该厂共耗银 784.6 万两,主要来源于海关洋税、厘金(行商税)等。该厂的初期发展( )
A.缓解了清朝的统治危机 B.壮大了民族资本主义力量
C.满足了清军的装备需求 D.体现了晚清近代化的潮流
1.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清廷发布谕令:著自明年会试为始,凡一甲之授职修撰、编修,二、三甲之
改庶吉士,用部属中书者,皆令入京师大学堂分门肄业;其在堂肄习之一甲进士、庶吉士、必须领有卒业
文凭,始准送翰林院散馆,并将堂课分数于引见排单内注明,以被酌量录用。清廷此举意在( )
A.建立现代选官制度 B.探索新式人才培养
C.彻底废止科举制度 D.借鉴西方文官制度
2.晚清湘籍官僚集团崛起有着显著的职场“雁阵效应”,湘军集团官至督抚者达 27 人,“各省共总督八缺,
湖南已居其五。巡抚曾国荃、刘蓉、郭嵩焘皆楚人也,可谓盛矣”。这( )
A.说明了中央权力下移 B.导致了洋务运动速败
C.摧毁了封建统治根基 D.造就了军阀割据局面
3.1901 年 7 月,清政府发布上谕,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此后相继设立学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民政部
等机构。至此,中国传统的六部制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这表明当时( )
A.君主专制制度已被推翻 B.中国社会出现转型趋势
C.科举选官制度土崩瓦解 D.基层治理体系逐渐完善
4.1900 年夏,蔡元培的原配夫人王昭病逝,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人,蔡元培写了一张征婚启事(如图所示)。
消息传开,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这突出反映了( )
(一)女子须不缠足者;
(二)须识字者;
(三)男子不娶妾;
(四)男死后,女可再嫁;
(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
A.民国初创社会展现新气象 B.晚清社会风俗受启蒙思潮冲击
C.社会上出现新式婚姻风俗 D.蔡元培冲破禁忌挑战传统思想
5.下表是 1842—1894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比较表(岁入:两,比重:%)。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田赋 盐课 厘金 关税
年代
岁入 比重 岁入 比重 岁入 比重 岁入 比重
1842 19,575,722 76 4,981,845 13 4,130,455 11
1885 32,356,768 48 7,394,228 11 12,811,708 19 14,472,766 22
1888 33,243,347 42 7,507,128 10 13,600,733 18 23,167,892 30
1894 32,669,086 43 6,737,469. 9 13,286,816 18 22,523,605 30
A.农业税收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B.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
C.财政收入结构日益走向近代 D.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
6.某外国学者在“新全球史”著作中,把晚清历史放在第六部分(如图所示)“革命、工业和帝国的时代”这
个全球大背景下,标以“处在十字路口的社会”历史节点,以“被围攻下的中华帝国”审视晚清社会,这种叙述
方式有利于理解( )
A.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 B.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源
C.晚清改革失败的原因 D.晚清政府衰败的表现
7.著名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因辅助左宗棠镇压太平军和收复新疆有功,被清廷授予布政使衔,官居二品。
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时,采取了“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吸收私人资本入股,后来
私人资本更是超过“官股”。这表明( )
A.近代政商之间存在合作互惠关系 B.洋务运动促进了官僚资本主义发展
C.晚清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明显增强 D.近代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
8.1865 年,京师同文馆举行了第一次翻译大型考试,考试内容以洋文为主,并增加了文学翻译和口语会话,
其中翻译考试注重综合性以及时事性,学生需要了解国家大事并且掌握相关翻译理论知识才可以通过翻译
考试。这反映了( )
A.“师夷长技”成为社会的共识 B.学习西方的时代诉求
C.学堂选官引发教育的根本变革 D.变革制度的社会潮流
9.除北京同文馆外,1863 年清政府开办上海同文馆,1864 年开办广东同文馆,后来又分别增设东文馆、
普(德)文馆,开设西学课程,以学习外语为主,以满足中外交涉的翻译需要。这表明( )
A.晚清士大夫思想开始觉醒 B.近代外交理念已经确立
C.清政府逐渐融入西方世界 D.新旧理念冲突不断加剧
10.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为解决军费紧缺的问题,清廷认可地方督抚抽取厘金等“就地筹款”的措施。其后, “无
论田赋、盐茶,一切征椎悉归地方督抚”。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民族矛盾空前尖锐 B.中央无力控制地方
C.晚清统治基础动摇 D.地方督抚实力增强
1.(2022·河北卷)优贡考试是清廷废除科举后保留的善后举措。据 1907 年《时报》载:在浙江优贡考试
期间,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当地士子对新学的了解相当“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他
“不禁为吾浙前途悲”。据此可知,当时( )
A.风俗习惯新旧杂糅 B.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
C.社会呈现转型特征 D.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
2.(2022·天津卷)1897 年,因听闻科举欲求变新,浙江很多人纷纷购买主张维新的《时务报》,以备应试,
但很少有人“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当年科举考试“犹然故辙”,购报者遂意兴索然。
此现象说明当时的科举( )
A.侧重选拔时务人才 B.极大促进西学传播
C.尚未发生实质变化 D.深刻推动制度革新
3.(2023·全国乙卷)19 世纪 70 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
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
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4.(2023·浙江卷 1 月)1896 年,盛宣怀上奏:“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
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近年中外士大夫灼见本末,亦多建开设银行之议”
“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据此可知,盛宣怀
建议开设银行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对外贸易垄断 B.与外商争夺利权
C.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D.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2讲 晚清国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与文化交流(练习)(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