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1.“遇见古埃及:木乃伊文物特展”在遇见博物馆·南京馆开展,同学们可能在博物馆中看到的文物是( )
A.金字塔中的法老石棺 B.《大卫》雕像
C.司母戊鼎 D.释迦牟尼佛像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据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
A.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商业的繁荣
B.是一部体系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C.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D.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课本剧表演是历史课堂的一种呈现形式。课本剧表演社团编写了一部关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剧本。其中符合史实场景的是( )
A.婆罗门在田间耕作 B.国王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C.吠舍在主持祭祀 D.首陀罗在指挥士兵作战
4.雅典在伯里克利时代,主持城邦日常事务的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的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职能。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还建立了津贴制度。这些措施都有利于( )
A.根除贫富分化 B.消灭阶级矛盾 C.保障民主政治 D.聚集军事力量
5.古代东西方都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下列文明成果与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A.万神庙——古代印度 B.佛教——古代中国
C.太阳历——古代埃及 D.甲骨文——古代罗马
6.某同学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时,搜集到如下三幅图片,由此判断他正在学习( )
A.古埃及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D.古希腊文明
7.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材料中的宗教指的是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8.某中学正在举行历史知识抢答赛,有道题的提示信息为:“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此题的答案是( )
A.基督教会 B.西欧庄园 C.自治城市 D.欧洲大学
9.欧洲中世纪常常被认为是最黑暗的时代,但在这黑暗之中也盛开了“最美好的花朵”。“最美好的花朵”指的是( )
A.城市的自治 B.庄园法庭的建立
C.大学的兴起 D.工商业的繁荣
10.7世纪前期,古代日本贵族为了兼并土地,争战不休,社会上出现了“老者啖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与母共死”的惨状,人民开始了反抗,于是日本政府开始学习先进进行改革,他学习的对象是古代中国(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1.由于城市建设时需要设计和规划,祭祀时需要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于是,数学计算就产生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特点是从“1”到“9”每个数都有专字。现代数字就是由这一组数字演化而来。这些数字的发明者是( )
A.古印度人 B.古阿拉伯人 C.古罗马人 D.古中国人
12.一位同学整理了一组有关阿拉伯人的成就。这说明阿拉伯人( )
1.阿拉伯数字
2.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传到欧洲
3.把印度的棉花、食糖传到欧洲
4.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
A.开创了东西方贸易通道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C.推动了亚非人民友好往来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13.14-17世纪,欧洲新的生产关系和新兴阶级出现,推动了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等一系列变革,欧洲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资本主义社会。这反映的欧洲发展阶段是( )
A.步入封建时代 B.进入中世纪
C.走向近代 D.迈入现代
14.下面是某同学在预习《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时设计的部分知识结构图,其中①处应是 ( )
A.手工业行会 B.租地农场
C.手工业者 D.工厂制度
15.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里的“旧时代”、“新时代”分别指( )
A.奴隶时代、封建主义时代 B.奴隶时代、资本主义时代
C.资本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时代 D.封建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时代
16.下列航海家船队在航行途中能够欣赏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处风光的是( )
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郑和船队 D.麦哲伦船队
17.“(新航路的开辟)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该材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的( )
A.历史背景 B.发展过程 C.重要影响 D.主要条件
18.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真实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罗马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B.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形成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C.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D.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其进步性、野蛮性和残酷性
19.“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点是
①体现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②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
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对世界走向整体起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0.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二战后,英语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此现象主要源于英国进行
A.圈地运动、
B.殖民扩张
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
21.法律信仰是人类走向法治和秩序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公元前5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50年左右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
材料三:《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据此可见,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并运用这个法典来为其挽救奴隶制的统治服务。
(1)材料一中的石柱铭刻的古老的法律文献诞生于哪一大河流域?通过它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哪一文明古国的社会状况?
(2)依据材料二可知《十二铜表法》与以前罗马法律相比有何变化?该法律颁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来哪一部法律汇编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2.思想解放促进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节选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
《蒙娜丽莎》
这幅作品一改中世纪肖像画呆板僵硬、面无表情的特点。画中的人物面带微笑,恬静中略显哀伤,富有生命活力。这一形象表现出挣脱宗教禁锢而苏醒了的人性之美和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
材料三:1918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小说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猛烈抨击,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那些吃人的人“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的发源地在哪?
(2)指出材料二中肖像画是谁的代表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批判的矛头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第一个举起大旗的人是谁?他在这场运动中首先提出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27000多名官兵……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马引入美洲后,犁耕开始取代过去的锄耕;欧亚大陆的小麦、燕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原产于非洲东北部的咖啡成为北美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并很快传播开来。这种交流也以相反的方向进行:美洲向欧亚大陆输出本地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玉米进入到亚洲,推动了对边远地区的拓荒;美洲的作物比较容易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欧、亚、非的农业歉收问题,使很多地区的人口得到快速增长。
——摘编自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我国哪个朝代?
(2)研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上图是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某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位航海家是谁?他到达的是哪一洲?
(3)据材料三,说明“交流”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为新航路开辟提供的技术支持。
24.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国家长达300年的殖民扩张和掠夺,造成千百万人民的死亡。在美洲的殖民过程中,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整个的部落被消灭。罪恶的奴隶贸易又使非洲丧失1亿左右的壮年黑人。在欧洲殖民强盗的掠夺下,殖民地的社会经济不可避免地陷入停顿甚至倒退。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结合所学知识,将三角贸易的图片补充完整。并说明三角贸易对①处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扩张造成的严重后果。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最先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是哪两个?
参考答案
1.【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性建筑,主要用于埋葬法老(即国王)。法老石棺作为金字塔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盛放法老的遗体或木乃伊,是古埃及文物的重要代表,因此同学们可能在博物馆中看到的文物是金字塔中的法老石棺,A项正确;《大卫》雕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杰作,与古埃及文物无关,排除B项;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属于商朝晚期的文物,与古埃及文明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释迦牟尼佛像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与古埃及的宗教和文物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可知,损坏他人的私有土地需赔偿,这体现出《汉谟拉比法典》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商业的内容,排除;B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其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排除。故选C。
3.【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所以国王对婆罗门毕恭毕敬符合史实场景,B项正确;婆罗门为第一等级掌管祭祀,排除A项;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排除C项;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从事被认为低贱的职业,不能担任官职,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抽签选举制度、公民大会的权威地位以及津贴制度的实施,共同构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这些措施确保了政治权力的广泛分配和公民的政治参与,从而有力地保障了雅典的民主政治,C项正确;雅典的津贴制度虽然有助于缓解贫穷公民的经济压力,使其能够参与政治生活,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富分化,排除A项;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阶级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的。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但并不能完全消灭它,排除B项;题干中描述的制度和措施与军事力量的聚集没有直接关系。它们主要涉及的是雅典的政治制度和公民的政治参与,而非军事力量的组织和动员,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历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历法之一,古埃及人根据对尼罗河河水上涨和天狼星出现的长期观察,制定出一种方便的历法,即太阳历。这种历法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为四个月,年终再加一个月为冬季,共12个月。它起源于埃及,C项正确;万神庙,又称潘提翁神庙,是古罗马时期的经典建筑,以其宏大的规模和完美的建筑比例而闻名,排除A项;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所创立,排除B项;甲骨文是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D
【详解】《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的典型代表;《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D项正确;图片与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两河流域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7.【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宗教指的是基督教。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早期基督教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公元2世纪以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4世纪后期,罗马帝国确定基督教为国教,大大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国土生土长得宗教,排除;C项起源于古印度,流行于亚洲,排除;D项兴起于阿拉伯半岛,排除。故选B。
8.【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领主、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B项正确;基督教会不符合材料“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信息,排除A项;自治城市不符合“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排除C项;欧洲大学于材料“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在这黑暗之中也盛开了‘最美好的花朵’”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C项正确;城市的自治,与材料反映的大学兴起无关,排除A项;庄园法庭的建立,与材料反映的大学兴起无关,排除B项;工商业的繁荣,与材料反映的大学兴起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C
【详解】据题干“7世纪前期,古代日本贵族为了兼并土地,争战不休”“日本政府开始学习先进进行改革”和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C项正确;秦朝、汉朝、宋朝时,日本均没有向中国学习的改革,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婆罗门式”和结合所学知识,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婆罗门是第一种姓,掌握祭祀,创造了“1”到“9”,A项正确;阿拉伯人将印度的数字传播到世界各地,排除B项;古罗马与“婆罗门式”无关,排除C项;古中国人与“婆罗门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D
【解析】依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人则把柏拉图等古希腊思想家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由此可见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D正确。
13.【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欧洲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资本主义社会”可知,材料反映的欧洲发展阶段是走向近代。故选C。
14.【答案】B
【详解】联系所学内容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随着土地集中建立了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故选B。
15.【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里的“旧时代”指的是封建主义时代,而“新时代”则指的是资本主义时代。但丁的作品如《神曲》等,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败,又透露出对新兴资本主义时代的向往,D项正确;“奴隶时代” 并不是但丁所处的时代背景,在但丁生活的时期,欧洲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正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排除A项;奴隶时代与资本主义时代之间隔着封建主义时代,且但丁并非生活在奴隶时代,排除B项;但丁生活在封建主义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的时期,而非资本主义时代向社会主义时代的过渡,排除C项。故选D项。
16.【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D项正确;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好望角,排除A项;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排除B项;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影响,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是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发展过程包括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等,主要条件之一是资本主义开拓市场的需求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材料均未体现,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8.【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真实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结论。”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其进步性、野蛮性和残酷性”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看法和结论,属于历史观点,D项正确;“罗马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是对罗马帝国版图范围的真实描述,“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形成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是对德、法、意三国形成的客观描述,“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是对殖民争霸战争结果的真实描述,ABC均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19.【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冲破了封建教会的束缚,是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体现了人们的创新精神;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开辟”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锤炼了人们的探险精神,发挥了人们的创造性;促进了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所以,“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都体现了人们的创新精神,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②④两项符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符合“文艺复兴”,需排除含②或④的ACD三项。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熟悉“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文艺复兴”是“人被发现”,“新航路开辟”是“世界被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体现了人们的创新精神,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0.【答案】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争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B项符合题意;圈地运动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从而大大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发展,A项不合题意;1688年宫廷政变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C项不合题意;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1.【答案】(1)流域:两河流域。古国:古巴比伦
(2)变化:罗马法律从习惯法变为成文法。原因:罗马以前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
(3)目的:维护皇权无限和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基础:《罗马民法大全》
【详解】(1)流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图片为出土于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
古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变化:根据材料二“《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公元前5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50年左右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可知《十二铜表法》与以前罗马法律相比的变化为罗马法律从习惯法变为成文法。
原因:根据材料二“《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公元前5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50年左右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可知原因是罗马以前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
(3)目的:根据材料三“《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可知目的为维护皇权无限和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
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2.【答案】(1)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发源地:意大利。
(2)人物:达 芬奇。实质:文艺复兴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3)矛头:儒家传统道德。人物:陈独秀。口号:民主、科学。
【详解】(1)核心思想:根据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发源地:结合所学,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
(2)人物:结合所学,《蒙娜丽莎》的创作者是达 芬奇。实质: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实质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3)矛头:根据材料三“小说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猛烈抨击”可知,新文化运动批判的矛头是儒家传统道德。人物: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第一个举起大旗的人是陈独秀。口号:结合所学,陈独秀在这场运动中首先提出的两大口号是民主、科学。
23.【答案】(1)特点:时间长、规模大、航程远、地域广。
朝代:明朝。
(2)航海家:哥伦布。
大洲:美洲。
(3)影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丰富人们的饮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促进人口增长。
技术支持:指南针。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可知,郑和下西洋的时间长;根据材料“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27000多名官兵”可知,郑和下西洋规模大;根据材料“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知,航程远、地域广。
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为了展示其强大的国力和军事实力,并震慑周边国家,派遣了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多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
(2)航海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船队向南偏西航行,经过加那利群岛后,进入大西洋深处。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船队于1492年10月12日抵达了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岛屿(哥伦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即瓜纳哈尼岛)。这是欧洲人首次踏上美洲大陆。
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船队于1492年10月12日抵达了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岛屿(哥伦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即瓜纳哈尼岛),这是欧洲人首次踏上美洲大陆。
(3)影响:由材料“马引入美洲后,犁耕开始取代过去的锄耕”可知,“交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由材料“原产于非洲东北部的咖啡成为北美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并很快传播开来。玉米进入到亚洲,推动了对边远地区的拓荒”可知,“交流”丰富人们的饮食;由材料“美洲的作物比较容易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欧、亚、非的农业歉收问题,使很多地区的人口得到快速增长。”可知,“交流”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促进人口增长。
技术支持:结合所学知识,指南针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使得船只能够在茫茫大海中确定方向,不再完全依赖于天文导航或海岸地标。
24.【答案】(1)内容:欧洲,黑人奴隶。
影响: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2)后果:造成殖民地人民大量死亡,阻碍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详解】(1)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在大西洋进行三角贸易,从欧洲出发,在非洲将黑人奴隶贩卖到美洲,因此①是欧洲,②是黑人奴隶。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三角贸易的开展,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2)后果:根据材料二“罪恶的奴隶贸易又使非洲丧失1亿左右的壮年黑人。在欧洲殖民强盗的掠夺下,殖民地的社会经济不可避免地陷入停顿甚至倒退”分析可知西方国家殖民扩张造成殖民地人民大量死亡,阻碍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沿着新航路,他们最早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2025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