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云南省昆明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
1.B【解析】考点:中华文明的产生。题干提及与甲骨卜辞多记载神灵相比,西周青铜铭文多载人事,“而
少言神灵”,结合所学可知,在“敬天保民”思想的指引下,西周时期神灵的地位下降,人的作用上升,故选B项。“遭到普遍怀疑”不合史实,与“敬天”思想相悖,排除A项 ;C项史实错误;题干未见“礼乐等级秩序”的信息,排除D项。
2.A【解析】考点:秦汉至隋唐行政制度的变革。以官名印为主,实际说明政府的各项职能与重要官员直接挂钩,行政事务的分派以官员为单位。以官署印强调政府事务的分派以机构为主体,机构长官的职权依托于机构。这一变化体现了从“设官分职”到“分司统职”的政府组织方式的变化。
3.D【解析】考点: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社会经济取得重大进展,商品流通活跃,与州、县城市相比,市镇作为基层经济中心,较少受到各种规章制度束缚,自由度更高,因此市镇在短期内快速发展。市镇的兴起和经济性的增强势必会带来管理的诉求,因此原本的司法制度设置被打破,市镇获得了原本属于县治的部分行政权力。
4.D【解析】考点: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书院原为汉民族士人特有的文化教育现象。汉族士人创建书院、执教于书院对蒙古人、色目人的文化取向影响很大。蒙古征服者在武功上获得了成功,但要取得被征服的文化上拥有更优势地位的汉民族的认可,必须适应、认同汉文化,甚至取得某种成果。
5.C【解析】考点:古代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万历中期以前,云南社会经济发展仍较为缓慢,商品种类有限,商品交换频率低、价值低,使用贝币仍能发挥等价物作用。伴随着云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换种类增多,交换频率加快,贝币作为天然货币已不能满足需求,金属货币成为流通主币。但明中后期,内地商品经济繁荣,白银扮演重要角色,铜钱为辅币,而在云南,铜钱作为主币流行,表明云南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与内地仍有差异。
6.D【解析】考点:英国殖民与云南地方边疆。材料中“英缅通商互市”、“孟加拉湾”沿海地区说明了英国人的商业目的,由于设问是“最终目的”,可结合纲要上第17课地图和纲要下12课地图,再结合英国在亚洲殖民扩张的最终目的地是中国,即可得出答案。
7.B【解析】考点:晚清外交与晚清思想解放潮流的渐进性。两句材料都强调了对西方政治的敏感性与避讳,以减少了解西方情报信息的社会阻力。因此需要在“了解”与“阻力”之间寻求中介,这个“中介”就是情报文本形式的改变。
8.A【解析】考点:民族战争与两个中国之命运。材料强调解放区战场对国民党战场的贡献,体现了人民民主力量的增强。之前的表述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现在的表示是解放区战场与国民党战场,也体现了这一点。
9.C【解析】考点:朝鲜战争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且稳步推进,但由于战时体制、苏联模式影响及美国的封锁外交迫使新中国经济体制发生改变。
10.A【解析】考点:城市化进程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矛盾内容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三句材料中的生育率、老龄化、城镇人口都是城镇中国的表现,也是矛盾中“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体现。
11.A【 解析】此题考查古代文明的扩展。古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他们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建立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喜剧《鸟》以艺术化的方式再现了这一过程。
12.A【 解析】此题考查文艺复兴。图1的内容梗概显示,该著作展现了人类个体的尊严、情感和理性。它强调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核心价值。
13.C【 解析】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列宁强调,空想主义往往基于虚构和幻想的理想社会,而马克思主义则强调将社会变革视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深入研究并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14.B【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材料中的批评不符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状况。
15.D【解析】此题考查二战后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新兴国家增多。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又出现了一批新兴国家。这些新兴国家发行本国货币,导致世界货币数量增多。
16.【解析】本题通过古滇国的史料,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古滇国确实存在;古滇国灭亡后融入汉朝大一统王朝,并设益州郡管理;古滇国持续的时间存疑。
(2)存疑:材料一、二认为滇国存在约40年;材料三认为滇国存在300余年。辨析:双方都有一定道理,但滇国时间依然无法确定。
理由:历史是一门证据学科。根据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前者依据的是《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资料;后者依据的是石寨山考古墓葬、铜鼓贮贝器资料。
尽管如此,随着碳-14年代测定法、分子遗传学、神话学、田野调查与图像物证等跨学科方法的运用,滇国时间会逐步确定。
(3)史料收集与辨析是历史解释的出发点;史料辨析过程推动史学去伪存真及研究方法的进步;史料辨析的结果有利于历史结论的科学化及史学研究范式的更新。
17.【解析】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1)古希腊时期,热带的天象性与不可居性两重含义统一。希腊化时代,热带的天象性与不可居性两重含义开始分离,认识到部分天象性热带地区可以居住。中古时期,天象性热带包含了烧焦带和洋河,洋河为不可居热带。近代以来,不可居热带的认识逐渐消失,对热带的认识科学化。(12分)
(2)新航路的开辟,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科学革命的推动,关于世界的地理认知科学化;殖民活动的
扩展,欧洲人对热带地区的考察和定居: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使得人类对热带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能
力增强。(8分)
18.【解析】图像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本题不仅反映了年画是国人春节期间用来装饰生活环境的一种装饰画,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时代的印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示例:
《新得的黄牛》赏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在农村,全国尚有约占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广大农民渴望获得土地。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开始。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逐步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该幅作品展示了农民获得土地和耕牛的喜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给我们勾画出了建国后农村建设的美好愿景。昆明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
历史试卷
命题人:夏仁贵 税光华 胡新荣 张慰审题人:历史学科命题组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现在已经面世的甲骨卜辞,除了极少数是记事刻辞之外,其他绝大部分是对祖先神灵的贞问。大量的卜辞材料所表现的思想,乃是神灵为历史的主宰,神意左右着历史的发展。到了西周时期,彝器铭文则多载人事,而少言神灵。这一转变
A. 表明天命神学在西周遭到普遍怀疑 B. 对民本思想的产生有了重大影响
C. 标志西周时期的国家形态已经成熟 D. 推动西周礼乐等级秩序开始形成
2. 南北朝以前,官印以官名印为主,如汉代“丞相之印章”“御史大夫章”“尉卫之印章”“尚书令印”“上将军印章”。至隋代,官署印取代官名印成为正印,成为真正的机构权力凭信。这一变迁实质上反映了
A. 政府组织形态走向成熟 B. 政府职能划分更加精细
C. 政府行政流程得到优化 D. 政府机构设置愈发冗繁
3. 宋代司法系统最初只设计到县一级,但南宋绍兴年间,某些县域内的市镇“擅置牢狱,械系编氓,事无巨细,遣吏追乎,文符交下”,如梅溪、乌墩等镇,市镇官甚至获得“许断杖一百以下罪”之权。至南宋中后期,市镇官权力进一步扩大,中央许可监镇“得以受理民讼”。这一变化
A. 说明地方行政区划日益复杂 B. 反映南宋基层治理已经成熟
C. 致使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弱化 D. 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4. 据学者统计,元代书院总数约有408所,其中不乏拥有特权地位的蒙古人、色目人参与建设,如蒙古官员达可在成都修建石室书院并购书三十万卷,漳州路郡监纳儿伯建龙江书院,浙江宪佥完颜真行部与郡判冷赞、监邑也速迭儿共建宝山书院于衢州等。这
A. 推动理学获得了正统地位 B. 缩小了不同族群的文化差异
C. 催生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 D. 适应了多元文明的交融趋势
5. 云南使用贝币(贝巴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明代洪武初年至万历中期,贝币依旧作为主币通行于民间交易,课税也征收贝币。但从万历末年到天启、崇祯年间,“银贵贝巴贱,遂滞不行”。清王朝统一云南后,铜币取代贝币成为流通的主币。这一变化可以佐证云南
A. 与沿海产贝区联系逐渐稀疏 B. 产业结构与内地趋同
C. 经济发展但与内地仍有差距 D.自然经济已逐渐解体
6.1825年英缅战争后,英国殖民者迫使缅王签订杨达坡和约。其主要内容除了割地、赔款外,还强调“英缅通商互市”、割让靠近孟加拉湾的阿拉干、马达班和丹那沙林等地。英国此举的最终目的在于
A. 建立横跨欧亚的殖民帝国 B. 借助缅甸向中国输送鸦片
C. 与荷兰争夺东南亚殖民地 D. 开通陆路至扬子江的商道
7.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在组织编纂《四洲志》一书时,他没有将英文原著中任何政治哲学的内容囊括进来。他使用外文音译的方法来介绍西方政治机构:总统是“勃列西领”,国会是“衮额里士”,参议院是“西亚之西那多”。这种做法
A. 激发了民间学习西方的热潮 B. 减少了解西方情报信息的阻力
C. 冲击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 D. 为海国图志的编纂做足了准备
8. 1944 年,毛泽东在《学习与时局》中指出:“几年内,我党开辟了一个广大的解放区战场,以至于能够停止日寇主力向国民党战场作战略进攻至五年半之久,将日军主力吸引过来,挽救了国民党战场的危机,支持了长期的抗战。”这体现出当时
A. 抗战推动人民民主力量壮大 B. 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主战场
C. 两个中国的命运方向已明确 D.民族战争负有人民解放使命
9. 1952 年部分城市大型私营工业统购、包销、订货等类商品的产值比重
城市 上海 天津 武汉 西安 沈阳
比值 59.5% 70% 65.5% 70% 59.9%
这反映出当时
A. 社会主义改造进展顺利 B.民族工业已摆脱战时困境
C. 政府对国民经济的主导 D. 新民主主义经济稳步发展
10. 据统计,2020 年总和生育率(一个人口群体的各年龄生育率的总和)只有1.3,远低于2.1(标准值)的更替水平;
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到18.7%和13.5%;城镇人口超过9亿人而乡村人口不到5.1亿人。这说明我国
A.已经由乡土中国转向城镇中国 B.中国式现代化已取得巨大成就
C. 传统的家庭家族观念逐步淡化 D. 少子老龄化影响家庭结构变迁
11. 古希腊作家阿里斯托芬在喜剧《鸟》中写道,群鸟已经选好地方准备建立新的城邦时,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定名,鸟儿们将自己的城邦定名为“云中鹁鸪国”; 其次需要解决城邦守护神的问题,举行祭祀仪式;接着诗人、神谕收集者、监察官和立法者轮番上阵。该喜剧
A. 艺术化再现了希腊人的殖民过程 B. 讽刺了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C. 深刻揭示了城邦体制存在的隐患 D. 展示了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
12.图1为某著作的内容梗概。据图1可知,这一著作
A. 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B. 揭开了宗教改革序幕
C. 宣扬社会革命思想 D. 瓦解了禁欲主义戒律
13.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写道:“马克思没有丝毫的空想主义,就是说,他没有虚构和幻想‘新’社会。相反,他把从旧社会诞生新社会的过程、从前者进到后者的过渡形式,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来研究。”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与空想主义的区别在于
A. 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 B. 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C. 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 D. 所针对的社会问题的差异
14. 1946年,苏联经济学界发生了激烈的学术争论。经济学家瓦尔加认为,战争使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其结果将导致资本主义经济暂时趋于稳定。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沃兹涅先斯基则批评瓦尔加美化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作用,忽视战后资本主义必将发生的经济危机。该批评
A. 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状况 B. 忽视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 强调社会结构调整的经济意义 D. 夸大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15. 据学者统计,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流通的货币有将近180种。这同20世纪初期大不一样,当时世界上的货币种类比现在少大约100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 B. 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D.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
材料一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使至滇,“滇王尝羌乃留”。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此后,滇王和滇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历史文献记载了。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材料二 “后二十三岁,孝昭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益州廉头、姑缯民反,杀长吏。牂牁、谈指、同并”等二十四邑,凡三万余人皆反。遣水衡都尉发蜀郡、犍为奔命万余人击牂牁,大破之。后三岁,姑缯、叶榆复反……明年,复遣军正王平与大鸿胪田广明等并进,大破益州,斩首捕虏五万余级,获畜产十余万。”该事件之后,单从文献记载来看,从公元前122 年至公元前86年,滇国前后也不到40年,再往前、往后就模糊不清了。
——摘编自班固《汉书》等材料三 滇国到底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 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滇国至迟到战国中期已经建立。理由有三:
第一,继续保持早期的大墓中心、小墓围绕大墓分布的格局,墓葬规模相差十分悬殊; 第二,财富高度集中,大墓中的随葬品占全部总和的60%以上; 第三,标志其权力、地位和象征财富的铜鼓和贮贝器等已经出现。据此,我们认为公元前5世纪中叶(相当于按中原地区的战国中期)在中国西南的云南滇池地区已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滇国在滇池地区延续了300余年时间,而不是短短的几十年。
——引自蒋志龙《滇国探秘——石寨山文化的新发现》
(1)根据三则材料所述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6分)
(2)通过三则材料对比,对滇国时间的存疑进行辨析并说明理由。(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辨析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5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 “热带”一词的古义有两层,一则天象性,二则不可居性。古希腊哲人将这两种含义合一地赋予了“热带”这个语词,使得南北回归线间的地带成为“世界”之外的异域(图2)。进入希腊
化时代后,经一些地理学家的修订,“世界”的边界越过了北回归线,导致原先热带的两种含义在概念外廷上出现错位(图3)。拜占庭帝国时期,拉丁知识精英认为,不可居住的热带范围在南北纬20°之间,洋河沿整个赤道流动,烧焦带为可居住的热带(图4)。及至近代,不可居性的热带神话逐渐消散,现代语境中的热带概念由之形成。
——摘编自郭建军《古典时代变化“世界”中的热带概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欧洲人对“热带”认识的变化。(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不可居性的热带神话”逐渐消散的原因。(8分)
18.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年画是国人春节期间用来装饰生活环境的一种装饰画,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1949年以后,美术工作者守正出新,年画的面貌焕然一新,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新成就、新生活、新风尚的新年画。为欢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繁荣新年画的创作,为春节的喜庆气氛增光添彩,1949年11月27 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签发了《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文教机关、团体,把新年画创作出版作为春节文教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并对创作的重点内容、技术、印刷、发行、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还指出应当着重与旧年画行业和民间画匠合作,供给新的画稿,通过他们普遍推行新年画。并特别强调,在印刷上必须避免浮华、减低成本,照顾到群众的购买力,切忌售价过高。下图是以画牛著称、时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的李可染创作的《新得的黄牛》。
年画上的题诗为:前天分了房和地,今天拉回大黄牛,犁椎绳索收拾好,明天先耕村东头,只要咱们加油干,往后吃穿不用愁。
结合所学知识,以“《新得的黄牛》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云南省昆明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