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湖北省钟祥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钟祥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 )
A.300万年 B.200万年 C.70~20万年 D.170万年
2.小明正在浙江余姚旅游,他去当地博物馆能了解哪种人类的生活?( )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 )
A.舜 B.尧 C.禹 D.启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商朝
5.小红参加历史学会举办的知识竞赛,其中一个问题是:谁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6.公元前356年,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的是(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秦穆公 D.秦孝公
7.“战国”一词是因战争众多、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马陵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理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9.“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白渠 C.郑国渠 D.都江堰
10.在学完“百家争鸣”一课后,小明感叹道,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已知道“民贵君轻”的思想,小明所指的是下列谁的思想(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11.秦国完成统一的原因,下列选项中不包括的是( )
A.人民渴望结束战乱
B.商变法,秦国国力增强
C.秦王本人雄才大略
D.修长城
12.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下列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退避三舍——齐桓公 B.纸上谈兵——赵括
C.破釜沉舟——晋文公 D.问鼎中原——项羽
13.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因为( )
A.沉重的赋税和役 B.秦二世的残暴
C.焚书坑儒 D.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14.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揭竿而起 D.打草惊蛇
15.汉初统治者面临当时的社会局势实行的政策中不包括的是( )
A.兵皆罢归家 B.奴婢释放为平民
C.鼓励生产 D.以德化民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
16.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春秋后期,农业方面出现重要的变化,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材料三:王室衰弱,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强大的诸侯。各路诸侯不断地发生战争,为了争夺“霸主”地位。
(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述的农业方面的变化是什么?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诸侯以什么名义去争夺“霸主”地位?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17.材料一:卫鞍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减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擎(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一中商勒变法采取的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该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变法中提高秦军战斗力的是哪一条?该变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秦王指的是谁?秦王完成统一,有何意义?
18.材料一:秦朝完成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的政治形势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材料二:车同轨,书同文……
材料三:汉朝建立之初,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天子甚至连四匹颜色相同的马都找不出来……
(1)秦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什么制度?丞相负责什么事务?在地方上,秦朝实行什么制度?
(2)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写出其中任意四条。
(3)汉初统治者面临当时的社会局势采取的是什么政策?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政策?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D。
2.【答案】C
【解答】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故C符合题意;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排除A;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县,排除B;半坡人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一带,排除D。
故选:C。
3.【答案】D
【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选:D。
4.【答案】D
【解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为这个时候有了甲骨文,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他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故选:D。
5.【答案】A
【解答】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6.【答案】D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A
【解答】战国时期各国都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彼此之间的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并且都具有兼并的特点,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排除④选项。
故选:A。
8.【答案】D
【解答】战国后期的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奖励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故选:D。
9.【答案】D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D。
10.【答案】C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学学者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C项正确;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排除A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B项;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排除D项。
故选:C。
11.【答案】D
【解答】长期的战乱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民心思定,渴望统一,这为秦国统一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氛围,A排除;
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秦国的国力大大增强,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基础,B排除;
秦王嬴政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战略眼光,善于用人,能够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统一策略,C排除;
修长城是在秦统一六国之后为了抵御北方匈奴而进行的防御工程,不是秦国完成统一的原因,D正确。
故选:D。
12.【答案】B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A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曾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理当“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对应错误;B纸上谈兵,指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对应正确;C破釜沉舟,出自秦末的巨鹿之战,项羽为报叔父项梁之仇,亲率二万精兵进攻章邯,渡江前命令兵士打破煮食用的釜镬,渡江后凿沉舟只,只带三天干粮,最后于巨鹿大败秦军.后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返顾,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对应错误;D楚庄王曾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周大臣王孙满回答到:“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问鼎中原与楚庄王有关,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对应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秦二世更加残暴)。直接原因是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戍守误期要被处死,D符合题意;沉重的赋税和役、焚书坑儒和秦二世的残暴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BC。
故选:D。
1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
故选:B。
15.【答案】D
【解答】西汉初年,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继任的统治者继续推行这种政策,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D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1)政治制度: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2)变化:出现了铁器和牛耕。影响:耕作技术明显进步,这些都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3)名义:“尊王攘夷”,弊: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利: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解答】(1)政治制度及目的:根据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结合所学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2)变化及影响:根据材料“春秋后期,农业方面出现重要的变化,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冶铁技术迅速提高,铁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这些都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3)名义: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争夺霸主地位的。利弊: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导致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17.【答案】(1)法家;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秦王嬴政;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与社会生产的发展。
【解答】(1)根据“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可知,材料一中商勒变法采取的是诸子百家中法家的思想;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2)根据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减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擎(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可知,变法中提高秦军战斗力的是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根据“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材料三中的秦王指的是秦王嬴政;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与社会生产的发展。
18.【答案】(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行政事务;郡县制。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制度;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3)休养生息政策;原因:汉初经济残破,民生凋敝。
【解答】(1)根据“秦朝完成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的政治形势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可知,秦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丞相负责行政事务;在地方上,秦朝实行郡县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是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交流与发展。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又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统治者面临当时的社会局势采取的是休养生息政策,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汉初经济残破,民生凋敝。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湖北省钟祥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