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1.他在给道光帝的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基于此,他所采取的措施是( )
A.传播西学 B.闭关锁国 C.虎门销烟 D.兴办洋务
2.“1840﹣1842年,天朝大国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海军舰队接连挫败。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最终在战场上见了分晓。”该材料描述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9年,法国巴黎的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突然遭遇大火,受损严重。在此事发生的159年前,中国北京的一座皇家建筑也曾惨遭焚毁。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林则徐火烧鸦片
C.孙刘联军火烧赤壁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4.恩格斯说过,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沙俄 D.法国
5.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金田起义 B.《天朝田亩制度》
C.永安建制 D.《资政新篇》
6.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台湾
7.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为了挽救国家的预势,以曾国落、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
A.扶清灭洋 B.自强、求富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8.“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改革政治体制 B.发展民族工业 C.反侵略反封建 D.推翻军阀统治
9.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新式海军是( )
A.福建水师 B.广东水师 C.南洋舰队 D.北洋舰队
10.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战争分别指( )
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后,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12.如图,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戊戌政变”
C.武昌起义 D.火烧圆明园
13.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建立民主政治 D.引领思想启蒙
14.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历程。其中,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核心内容是( )
A.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 B.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15.“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从这民谣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的主要斗争对象是( )
A.外国侵略者 B.清政府
C.慈禧太后 D.满洲贵族
16.近代前期,中国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
A.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B.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C.人口的多少决定战争的结局
D.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17.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中国同盟会 D.华兴会
18.2016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纪念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人文主义 B.三民主义
C.自由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9.报刊是通过利用纸张把文字资料进行传播的一种工具,它起到解释、宣传等作用。下列著作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儒家思想 B.自强求富思想
C.维新变法思想 D.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20.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
A.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B.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2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时务报》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民报》 D.《国闻报》
22.如图所示内容反映了( )
A.西方侵略者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清政府成为西方统治中国的工具
C.日本成为在中国获利最多的国家
D.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
23.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4.陈独秀在某刊物中称赞“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号召年轻一代来冲破老的、腐朽的社会因素,改革他们的思想行为,为中国创造一种新文化。该刊物是(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革命军》 D.《新青年》
25.与如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26.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中1838—1847年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迅速增加与哪一条约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二中日本在华厂矿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一现象反映了列强怎样的侵华诉求?
材料二:《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人民敲诈勒索外,还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的在华代理人。清政府也彻底投降帝国主义,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并公开保证永远禁止中国官民成立任何反帝组织和坚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3)据材料二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指出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的表现。
材料三:
(4)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我们应该从这些人物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27.李泽厚先生在《中国思想史论》中说:“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中心的一环,都有这种为时代所规定的特色所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
材料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材料三:1916年5月,孙中山指出:民国成立,五族共和,方幸其目的之达。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氏五族。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疑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什么理想目标?
(2)材料二中的“革命”最大的历史贡献?
(3)材料三中孙中山说这段话的背景是什么?针对这一情况,他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反击,领导了哪一历史事件?
(4)综合以上探究,请用一句话对孙中山作出评价。
28.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探索史救亡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和日本都兴起了一场变革运动。所不同的是,经过这场变革运动,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农业国逐步变成一个近代经济较发达的工业国,而中国的地主阶级却没能使中国经济得到改观,没能使这古老的中华民族起飞。
材料二:(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1916年2月,陈独秀感觉到“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他意识到,此等政治的根本解决,需要多数人的“最后之觉悟”,达成观念的解放。1919年1月,他说明了“最后之觉悟”的途径;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并反对“孔学”所提倡的“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
——摘编自《陈独秀文章选编》(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写出中国地主阶级实施的变革运动的名称。中国的地主阶级虽然“没能使中国经济得到改观”,但对当时的中国有着怎样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是对哪一场运动的评价?指出这一运动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陈独秀期待多数人“最后觉悟”的政治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他们的观念变化。
参考答案
1.【答案】C
【详解】针对鸦片的输入,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鸦片流毒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直接威胁到清朝的财政。清朝有见识的大臣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说,如果听任鸦片泛滥,那么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不久,林则徐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进行了虎门销烟。
故选:C。
2.【答案】A
【详解】据题干“1840﹣1842年,天朝大国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海军舰队接连挫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故材料描述的是鸦片战争。
故选:A。
3.【答案】A
【详解】A.根据材料“2019年,”此前的159年前,是1860年,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符合题意。
B.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孙刘联军火烧赤壁是20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是190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A。
4.【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所以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C项正确;美国、法国没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占中国领土,不符合题意,排除AD项;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走九龙司地方,排除B项。故选C项。
5.【答案】B
【详解】据题干“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并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提出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B项正确;1851年1月,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兴起的标志,排除A项;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排除C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B
【详解】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南京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
故选:B。
7.【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以曾国落、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口号是“自强、求富”,B项正确;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排除A项;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 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促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以中国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因此,近代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故C项正确;改革政治体制、发展民族工业以及反对军阀都是反帝反封建作出的努力措施,排除A、B和D;故选C。
9.【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80年代,洋务运动过程中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北洋等新式海军,其中北洋舰队是规模最大的海军,D项正确。
1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为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因而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战争”分别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故选:C。
11.【答案】C
【详解】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美国。19世纪末,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当时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战争结束后,它立即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表明美国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积极行动。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故选:C。
1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详解】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故选:A。
13.【答案】D
【详解】
由材料“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对人们思想的解放作用,即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D项正确;戊戌变法失败了,没有成功挽救民族危亡,排除A项;戊戌变法没有实现富国强兵,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建立民主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C
【详解】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碎了中国人的美梦,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首先是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然后资产阶级维新派1898年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最后先进的知识分子于1915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所以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故选:C。
15.【答案】A
【详解】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故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
故选:A。
16.【答案】A
【详解】近代前期,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害战争,战争的结果均以中国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资本主义是当时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还处于落后的封建社会,因此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故选:A。
17.【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和学知识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C项正确;兴中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排除A项;光复会,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团体,排除B项;华兴会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团体,排除D项。故选C项。
18.【答案】B
【详解】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故选:B。
19.【答案】D
【详解】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是以仁义礼智信为主,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排除A项。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口号,其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与题干中所给插图不符,排除B项。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发生在1898年,宣传的思想就是要求变法,主要报刊有《时务报》《国闻报》等,排除C项。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作者章炳麟、《革命军》作者邹容、《警世钟》作者陈天华,这些作品宣传的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要求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家,D项正确。
故选:D。
20.【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推动了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D;这些起义并没有结束清朝的专制统治,排除A;此时尚未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和袁世凯独裁统治,排除BC。
21.【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故选B;《时务报》《民报》和《国闻报》是报刊,不是宪法性质的文件,排除ACD。
22.【答案】D
【详解】由材料中的信息“直系、皖系”等信息可知,图示反映的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说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
故选:D。
23.【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运动,它们共同的目的都是要发展资本主义,B项正确;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戊戌变法没有,排除A项;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戊戌变法没有,排除C项;辛亥革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戊戌变法没有,排除D项。故选B项。
24.【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号召年轻一代来冲破老的、腐朽的社会因素,改革他们的思想行为,为中国创造一种新文化”可知,与新文化运动有关。中华民国成立不久陷入政治混乱之中,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制度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改变国民的思想。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新文化运动兴起,D符合题意;《时务报》《国闻报》是维新变法时期影响最大的报刊,《革命军》邹容的著作,都与陈独秀无关,排除ABC。
故选:D。
25.【答案】D
【详解】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D项正确;戊戌变法与康有为、梁启超有关,排除A项;清末新政是1901年在慈禧太后默许下,清政府进行的改革,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排除C项。
故选:D。
26.【答案】(1)《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禁止中国官民成立任何反帝组织和坚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爱国主义,英勇无畏,顽强拼搏。
【详解】(1)条约:根据题干可知1838—1847年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迅速增加,和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宁波、上海、福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以及协定关税的条款,有利于英国的商品输出。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原因:根据题干可知,日本在华厂矿数量激增,和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侵华诉求:根据图1可知,英国商品输出增加,图2可知,日本在华厂矿数量激增,可见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3)战争:根据材料“《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和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
表现:根据材料“并公开保证永远禁止中国官民成立任何反帝组织和坚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可知,禁止中国官民成立任何反帝组织和坚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可以看出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4)品质: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可知,林则徐、邓世昌、李秀成他们都反抗外来侵略,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面对列强不曾退却,体现了他们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的精神。
27.【答案】(1)建立民主共和国。
(2)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或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3)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运动。
(4)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详解】(1)目标:据材料一“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群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可知,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住不同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目标。
(2)贡献:结合所学可知,“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最大的贡献是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3)背景:根据“1916年5月”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背景是当时袁世凯复辟帝制。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可知,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他号召发起了护国战争。
(4)评价:综合材料内容孙中山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目标、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以及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号召发起了护国战争。再所学可知,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8.【答案】(1)名称:洋务运动。积极影响: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时代需求:发展资本主义。
(3)政治原因:共和国体之下,仍然存在专制统治。观念变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动摇封建礼教(反对尊孔复古逆流);掀起思想解放潮流。
【详解】(1)名称:据材料“19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和日本都兴起了一场变革运动。”可知,19世纪六十年代在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国掀起的洋务运动。积极影响: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运动:据材料“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因为西太后发动“戊戌政变”而失败的戊戌变法运动,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时代需求: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3)政治原因:据材料“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可知,共和国体之下,仍然存在专制统治。观念变化:据材料“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并反对‘孔学’所提倡的‘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人们的观念变化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动摇封建礼教(反对尊孔复古逆流);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