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卷(二)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3·浙江台州高二期末)新石器时代是考古学上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下列关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表述,正确的有 ( )
①使用陶纺轮为纺线工具 ②许多地区使用坯车制坯 ③已出现小件青铜器 ④形成南北两种农业技术体系
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③④ ①②③
2.(2023·浙江1月高考)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
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
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铁犁牛耕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2023·皖豫联盟高二期中)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增多。就起土农具而言,有锄、锸、镬、铲、犁等;收割农具主要是镰刀;斧、锛等手工工具与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关系,如用于垦荒时砍伐树木。这体现出秦汉时期 ( )
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
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工具革新
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4.(2024·辽宁辽阳高二期末)在欧洲人来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基本上靠人力耕作,工具仅限于木、石、骨器及少量青铜器。这可用于说明,古代美洲 ( )
农业经济结构亟待调整 殖民扩张破坏农业发展
社会转型亟须农具革新 农业生产水平较为滞后
5.(2024·浙江名校高三联考)古代手工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工具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商周时出现大量铁农具的范 ②提花机成为汉朝成都纺织业的重要见证 ③唐朝通过筒车冶炼金属 ④唐宋时期放置支钉避免烧制过程中粘连
①② ②③
①④ ②④
6.(2023·浙江杭州重点中学高二期中)如图为1953年河北省兴隆县古洞沟出土的战国双镰铁范,此范系单范,背后有弓形把手,一次可铸两镰,该范近镰柄处有“右廪”字样。该文物能直接反映 ( )
铁制农具的全面普及情况
中国古代劳作方式的发展
我国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我国古代冶金的工艺水准
7.(2023·安徽合肥高二期末)在广东佛山澜石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陶制水田模型中,附有表现农田劳作的陶俑,或犁地,或插秧,或收割,或脱粒,还有备耕田中的粪肥堆。这反映出该时期 ( )
庄园经济的盛行 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犁耕技术的成熟 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8.(2023·湖北黄冈、黄石、鄂州高二期末)中世纪晚期英国食品价格低廉,乡村毛纺织业异军突起,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有鉴于此,中世纪晚期英国率先告别糊口经济和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纺织品、住房等其他消费甚至投资。这一变化的出现 ( )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广泛影响
为英国的技术革新创造条件
进一步加大东西方贸易逆差
得益于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9.(2023·山西高二调研)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 动力问题得到解决
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10.(2023·河南新乡高二测试)下表是英国织机的数量变化情况(单位:台)。这一现象 ( )
18世纪80年代 1844—1846年
动力织机 2 400 225 000
手织机 200 000 60 000
造成家庭手工业的消亡 导致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促进了生产组织的变革 是社会大分工下的产物
11.(2023·河南南阳高二联考二)工业革命时期,各个工厂都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工厂主对工人的进厂、离厂、吃饭、喝水甚至大小便的时间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
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发生了巨变
机器生产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
蒸汽时代阶级矛盾尖锐
国内外市场庞大产品供不应求
12.(2024·八省八校联考湖南卷)经李鸿章批准,轮船招商局的创办章程第一条赫然写道:“(中国)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晚清官员盛宣怀指出轮船招商局“实系已成之公司,从前称公局者,即系公司之谓也”。材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以实现中国自强求富为直接目的
适应了实业救国的需求
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渗透
13.(2024·安徽亳州高二期末)1800年,有四分之三人口居住于英国农村,到1900年,却有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这反映出 ( )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经济发展推动城市环境改善
交通进一步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农业落后致使农村人口减少
14.(2023·浙江温州十校高二期中)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占到47.1%,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打破了两性分工的绝对界限,缓解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差异。妇女们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会角色,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 )
极大改变了女性的生活 拓展了妇女的生活空间
动摇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15.(2022·浙江嘉兴高二期末)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某大学研制出一台重30多吨,占地170平方米的机器,它的问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的蒸汽机”。它是世界上 ( )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互联网系统
第一颗人造卫星 第一台智能机器人
16.(2023·河南商开大联考高二期末)自2013年以来,全球和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规模都呈上涨趋势。据统计,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总规模达395亿美元,融资事件1 208笔,其中中国的投融资总额达到277.1亿美元,融资事件369笔。这体现出 ( )
人工智能是引领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的战略性技术
大国竞争实质是高新科技竞争
中国人工智能在商业化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科技进步主导中国可持续发展
17.(2023·河北张家口高二测试)1971年,美国英特尔公司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础上,首先发明了微电子处理技术,使计算机开始应用于办公场所和家庭生活,引发了一场信息技术革命。从此计算机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产品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这说明,信息技术革命 ( )
提升了美国新经济的竞争优势
改变了人工智能的创新方向
促进了计算机产业的迅速发展
增加了知识共享的生产成本
18.(2024·北京海淀区高二期末)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生态城市”概念,其特征有生态性、和谐性、理想性、可持续性等。2007年欧盟《欧盟智慧城市报告》提出基于云计算、社交网络等信息技术工具,让城市更加智能、科技、环保、低碳。我国《2022年智慧城市白皮书》指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如物联网、环境传感器、全光网络、5G全覆盖、人脸识别与物体识别摄像头、智能抄表、车联网等将是智慧城市的重点投向。这说明 ( )
世界各大洲城市化发展十分均衡
欧盟提出的城市发展理念凸显地域特色
世界城市化以教科文组织为主导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
19.(2023·河南百校联考高二期中)近年来,在卫星导航领域,由于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最初是因军事目的而开发的,至今只是从军用领域“局部解放”出来为大众用户服务,加之该系统受美国国防部控制,致使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正在努力建设和完善本国的卫星定位系统。这说明 ( )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各国努力创新和抢占太空科技的制高点
军备竞赛影响世界安全
事关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必须独立自主
20.(2023·湖北六校期中联考)有学者认为:以数字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以及特殊打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型产业,适应了个性化、高端化的需要,因其技术含量提高、成本降低、生产周期缩短,并且能简化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流程,有可能使目前盛行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被分散化和社会化生产代替。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可能 ( )
助推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使新兴经济体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
使工厂制生产退出历史舞台
带来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革命性巨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21.(2024·河南青桐鸣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生产工具又称劳动工具,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它被用于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起传导劳动的作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发展上开始的。生产工具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起根本性作用的。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的过程,让人类的双手解放出来,让人类社会的发展获得动力。
——摘编自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生产工具,以具体史实阐述该生产工具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选择的生产工具要具有时代特征,阐述时须史论结合。)
22.(2024·广东深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西方近代企业制度生成的过程中,公司制度的缘起较之于工厂制度要早。大致上从16世纪起,西方社会就开始出现最早的特许制公司组织,其主要的经营领域是对外贸易,其中如1555年获得特许状的俄国公司,1600年获得王室特许状的著名的东印度公司等。1720年《泡沫法案》对公司的设立进行了强制性的规制。英国海外贸易法人的建立一般被认为是世界近代公司制度的起源。18世纪60年代,纺织、冶炼、机器制造、造纸、玻璃等行业建立了一系列工厂,工厂制度开始形成。工厂制度与公司制度在制造业领域普遍化的内在结合是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使用的扩大,固定资产规模大大扩大了,股份公司制度就被引入工业制造业。
——摘编自张忠民《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来源》
材料二 与西方工厂制度脱胎于旧有的工场手工业,并且最早产生于棉纺织业不同,西方的近代工厂制度传入中国之后,由于中国的近代工业最早产生于国家特许、甚至是国家经营的军用重工业,资金耗用以及生产规模的巨大,使得近代中国最早的工厂制度一开始就走上了与公司制度相结合的演进道路。只不过当时的中国,由于尚无明确的经济立法,无论是工厂制度还是公司制度,都缺乏相应的适用法律调整,使得当时的近代工厂企业显现出明显的早期制度特征。
——摘编自张忠民《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来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近代企业制度兴起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工厂制度的特点,简析其影响。(8分)
23.(2024·新高考七省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美苏太空卫星火箭发射大事年表
苏联 美国
1957年10月,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1960年6月,通过了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计划,包括载人登月、火星和金星任务。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1965年3月18日,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在上升2号任务中进行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6年2月月球9号在月球表面首次完成软着陆。 1975年7月15日,联盟-19飞船发射,与阿波罗飞船组成阿波罗-联盟测试体。 1982年3月1日,金星13号着陆器成功着陆,并存活了127分钟。 1986年2月20日,和平号空间站主体发射升空。 1988年11月15日,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首飞成功。 1958年1月,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1960年5月,阿波罗计划被提交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1962年8月27日,金星探测器水手2号飞掠金星,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成功的深空探测器。 1965年6月3日至7日,爱德华·怀特在双子星座4号任务中完成美国首次太空行走。 1966年5月30日-6月2日,勘测者1号发射升空并完成月球表面软着陆。 1969年7月16日至24日,阿波罗11号的两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着陆行走。 1973年5月14日,最后一枚土星5号火箭搭载天空实验室升空。 1975年7月15日,阿波罗飞船发射,与苏联联盟-19飞船会合。 1981年4月12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飞成功。
——摘编自《美苏太空竞赛历年卫星
火箭发射以及历史事件介绍》
材料二 1958年,中国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并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种种困难的中国航天事业,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1985年10月,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经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多个能发射各类航天器的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的新领域。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在为国防、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直接服务的同时,还努力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推广和转移先进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浙江日报《我国航天航空发展历史回眸》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发展太空技术的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与美苏的不同之处。(8分)
单元检测卷(二)
1.D [据所学可知,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使用陶纺轮为纺线工具,故①正确,而且许多地区使用坯车制坯,故②正确,且此时已经出现小件青铜器,故③正确,秦汉到隋唐时期,我国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与新石器时代的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D项符合题意。]
2.C [据材料“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可知,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C项;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排除B项;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3.B [根据材料可知,秦汉时期农具种类多、农具类型丰富,手工工具与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关系,说明当时铁农具种类增多,多样化农具体现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涉及的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并未说明当时的生产方式是什么,更无法得出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生产工具的革新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未曾体现,故无法得知政府对生产工具革新的态度,排除C项;明清时期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排除D项。]
4.D [据材料“靠人力耕作”“工具仅限于木、石、骨器及少量青铜器”可知,美洲的农业生产工具原始而落后,故选D项;农业经济结构是指农业经济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材料仅体现农业工具和动力,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殖民之前的农业情况,未提及殖民后对农业的影响,排除B项;社会转型是指社会性质的变化,材料未提及,排除C项。]
5.D [据所学可知,战国以后出现了大量铁农具的范,故①错误;据所学可知,在汉朝时期出现了提花机这种纺织工具,故②正确;据所学可知,筒车是农业灌溉工具,与手工业无关,故③错误;据所学可知,唐宋时期,手工业者在烧制陶瓷过程中,放置支钉以避免烧制过程中的粘连,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6.D [由“背后有弓形把手,一次可铸两镰”“近镰柄处有‘右廪’字样”可得,这一文物可以看出战国时期我国铁镰制作的工艺可以一次性铸造出两把镰刀,还能在镰刀上注明字样,所以能够直接反映出冶金技术的工艺水平,故选D项;单凭一个双镰铁范只能反映出铸造工艺,不能反映铁制农具的普及情况,排除A项;铁镰属于农业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相关,但并不能直接反映出中国古代劳作方式的发展,排除B项;题干中并没有将这一冶金技术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不能得出我国率先掌握冶铁技术的结论,排除C项。]
7.D [据材料“附有表现农田劳作的陶俑,或……”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模型中包括犁地、插秧、收割、脱粒、备耕田中的粪肥堆等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可知农业生产分工细致,这样的生产分工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故选D项。]
8.B [据材料可知,中世纪晚期的英国率先解决了温饱问题,民众消费投资能力提升,这有利于扩大市场,刺激技术革新,故选B项;消费能力的增强、市场的扩大属于经济范畴,无法体现人文主义的广泛影响,排除A项;英国的这一变化不足以影响整个东西方贸易,材料也无从体现,排除C项;据材料,英国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得益于中世纪晚期英国食品价格低廉,乡村毛纺织业异军突起,而非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排除D项。]
9.B [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工厂由沿河岸分布发展到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这与蒸汽机的发明和改造,解决了动力问题有关,故选B项;工厂选址改变了以往沿河分布,说明摆脱了水力的限制,这与蒸汽机有关,城市人口大量聚集是工厂出现在城市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工厂选址的变化,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无关,排除C项;工厂选址摆脱对水力的限制,这是动力变化的结果,并不是交通运输业革命的结果,排除D项。]
10.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动力织机猛增,而手织机锐减,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形成,故选C项;“消亡”不合史实,与材料中手织机锐减但仍存在相悖,排除A项;“导致”因果倒置,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排除B项;“社会大分工”不合时空,应为“机器大生产”,排除D项。]
11.A [据材料“工厂都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工厂主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对工人进行了极为严苛的限制,这本质上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度下,资本家更加残酷地剥削工人,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发生了巨变,故选A项。]
12.A [公司是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据材料“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实系已成之公司”,轮船招商局作为近代企业,实行公司制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这有利于推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A项。]
13.A [据材料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故选A项;工业革命导致城市环境污染严重,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主符,排除;工业革命促进乡村的改变,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落后”说法错误,排除D项。]
14.A [据材料“英国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占到47.1%”“妇女们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会角色”可知,工业革命使女性走出家门,成为社会劳动力,故选A项;“生活空间”概念混淆,与材料中“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相悖,排除B项;“动摇了传统的价值观念”不合题意,与材料提及的工业革命影响女性的主旨不符,排除C项;“社会地位”偷换概念,材料未见女性成为社会的领导者、参与政治生活等信息,应为“改变了妇女的社会角色”,排除D项。]
15.A [据“20世纪40年代中期”“一台重30多吨,占地170平方米的机器”“信息时代的蒸汽机”可知,其主要和埃尼阿克有关,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和艾克特,它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故选A项。]
16.C [“投融资”指企业通过投资融资活动,壮大企业实力,获取企业更大效益的方式,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2017年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总额占比达70%,中国人工智能得到了投融资资本的极大关注,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商品与生产力,故选C项;“战略性技术”不合逻辑,题干未见人工智能的地位,排除A项;“实质是高新科技竞争”不合题意,题干提及的是中国人工智能投融资占优势,排除B项;“主导”夸大化,应为“促进”,排除D项。]
17.C
18.D [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生态城市’概念”“物联网……重点投向”可知,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发展的理念在不断更新,这些理念都受到信息技术等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影响,故选D项。]
19.D [据材料“该系统受美国国防部控制,致使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正在努力建设和完善本国的卫星定位系统”可知,卫星定位技术涉及国家机密,不能完全依赖美国,因此一些国家建设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以防止美国国防部窃取国家机密,说明事关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必须独立自主,故选D项。]
20.A [据材料“适应了个性化、高端化的需要……有可能使目前盛行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被分散化和社会化生产代替”可知,二战后,新型产业的出现,适应了个性化和高端化的需要,有可能改变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助推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新型产业的影响,新兴经济体的状况无从得知,排除B项;“退出”说法错误,工厂制至今仍存在,排除C项;“革命性巨变”说法错误,迄今为止,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D项。]
21.示例 生产工具:铁制农具。
影响:商和西周时期,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战国以后,铁制农具推广,有利于荒地的大量开垦,便于深耕、松土、平田、除草和收割,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转型,各国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特别是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2.(1)背景:①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②政府奉行重商主义政策,推动公司制产生和发展。③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工厂制度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公司制与工厂制度的结合。
(2)特点:①受西方近代工厂制度的影响。②在洋务运动重工业中起步。③一开始就与公司制度相结合。④缺乏适用法律调整,保留了早期制度特征。
影响:①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②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③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促进了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动。⑤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⑥推动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3.(1)特点:①贡献了大量创新性技术成果;②双方之间有竞争有合作;③贯穿于美苏争霸全过程。
(2)区别:①在借鉴学习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完全自主发展;②系统规划,稳步推进;③独立自主,艰苦奋斗;④和平利用外太空,服务于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