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
历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根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良渚文化在距今5300年前后形成早期国家并持续发展,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最能支撑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出土了镰、穿孔斧、石犁等磨制石器
B.随葬玉器上刻画有一种神人兽面纹
C.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
D.墓葬位置、大小、随葬品数量对比鲜明
2.夏商西周时期,社会成员基本以“族”划分。最初的“族”指氏族,周代则指宗族。到春秋战国时期,“编户齐民”逐渐走上社会舞台,所谓“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户籍功能发生异化 B.氏族成员身份趋同
C.国家治理方式转变 D.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3.据史籍记载,秦始皇在齐鲁故地泰山刻石“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而在越国故地会稽刻石上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等句。秦始皇之举
A.企图控制思想舆论 B.意在巩固统一成果
C.践行以礼乐治天下 D.体现法家政治思想
4.有学者考证,以“丝”字汉语上古音为词根的众多语言中的丝绸相关术语在内陆欧亚广泛分布。如古叙利亚文中的“洛阳”(Sarag)城名源自伊朗语“丝之(城)”,而在内陆欧亚各族中间流行的这一丝绸术语词根,即源自“丝”的汉语上古音。由此可知
A.中华文化领先世界 B.丝绸之路始于洛阳
C.西学东渐源远流长 D.商贸促进文化交流
5.表1为宋元两代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书院分布比较表。据表可知
表1
地域 宋代 元代
书院数(个) 百分比(%) 书院数(个) 百分比(%)
黄河流域 13 3.26 43 18.94
长江流域 297 74.44 152 66.96
珠江流域 89 22.30 32 14.10
A.程朱理学开始受到官方尊崇
B.书院推动了理学思想的北传
C.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南方发展
D.书院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6.咸丰三年,久未发行纸币的清政府开始大规模发行纸币,主要包括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两种形式。到咸丰末年(1861年前后),清政府对纸币进行清理和回收,停止其流通。影响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国内局势的剧烈变动 B.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
C.外国商品的巨量涌入 D.近代银行金融业的发展
7.图1可以用来说明
图1
A.洋务运动教育成就显著 B.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形成
C.沿海地区首开风气之先 D.学部主导留美幼童选拔
8.《点石斋画报》是清末的第一份新闻类画报,展现了1884年至1897年间的中国社会时事和城市生活。据统计,该画报报道中十个核心关键词依次为“中国妇女”“罪行”“海外新闻”“中国名人”“上海”“志怪奇闻”“海外奇闻”“警察司法”“婚姻”“北京”。据此可知,当时
A.女性平权运动高涨 B.社会思潮新旧杂糅
C.婚姻自主日益流行 D.传统伦理秩序瓦解
9.图2为张凡夫1951年创作的年画。该画意在
图2
A.憧憬工业化建设的前景 B.动员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C.号召人民巩固新生政权 D.宣传国防工业领域建设成就
10.1980年2月,四川邛崃县前进公社17大队的5个生产队联合创办了凤凰农工商联合企业,下设粮油、副业、工业、商业4个专业公司。一年后,该大队社员来自联合企业分配的收入增长35.6%,家庭副业收入增长2.7%。这主要反映出
A.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B.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废止
C.分田到户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D.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突破
11.古城西帕尔(Sippar)遗址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重要遗迹之一,遗址中出土了古巴比伦时期140多个有关土地买卖合同的泥版文书、1200多个不动产契约,而在《汉谟拉比法典》中也有相关的关于土地买卖和租赁契约的内容。据此可知,古巴比伦
A.法律体系较为完善 B.土地私有普遍存在
C.借贷关系错综复杂 D.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12.据史著记载,达·伽马从印度满载而归获得丰厚利润的消息,像“晴天霹雳”一样震撼着威尼斯,可怕的预感笼罩石头城。当时有威尼斯商人在日记里写道:“收到此消息的时候,整个城市的人······都目瞪口呆,最聪明的人都认为,这是他们听过的最坏的消息。”史著中“可怕的预感”是指
A.欧洲的商业格局将要发生重大变化
B.价格革命将会冲击欧洲的封建制度
C.“地圆说”的证实动摇了传统信仰
D.传统贸易体系因新航路开辟而中断
13.表2是英国政府部分机构建立时间表。这些政府部门的增加
表2
建立时间 1830年 1847年 1852年 1854年 1867年
部门名称 邮政部 济贫法部 公务部 卫生部 贸易部
A.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B.适应了经济社会变革的需要
C.得益于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 D.导致国家财政日益不堪重负
14.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15.观察图3,漫画中的美国正在“笑容满面”地堆砌围墙。该漫画旨在反映
图3
A.社会信息化促进世界各国相互依存 B.信息安全成为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C.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美国试图维护传统的世界科技格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5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1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斯帝国首位君主居鲁士在对外征战时,会抽调部分士兵专门携带各种工具走在军队前面,根据路况需要随时修路。波斯帝国建立后,逐渐兴建了以近畿道路为核心、覆盖帝国主要地区的御道网络,并且沿御道线路均匀设置驿站。信差们或奉王命来往于各地总督府和大王驻跸处,使波斯大王可以及时地了解各地事态并加以应对;或将大王的告示通令广大臣民,但各地臣民并无权使用御道和邮驿体系向大王上书言事。当帝国要求各地出兵时,各地军队由部落首领或行省总督率领经御道到指定地点集结。波斯大王借助御道和邮驿体系向沿海居民征收白银,向内陆居民征收燃料、羊毛、牲畜等。在御道和邮驿体系的维系下,波斯帝国得以在200多年的时间内成功地维持了幅员辽阔的疆域,统治了文化多元的万民。
-摘编自刘雪飞《波斯帝国御道与邮驿体系功用探析》
材料二 秦王朝将交通建设视为执政要务之一,基本形成了“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的全国交通网络。汉武帝时“治南夷道”“治雁门阻险”“通回中道”等事,都录入《汉书》帝纪。作褒斜道,通漕渠,也由汉武帝亲自决策动工。凭借交通的发展,秦汉时期社会出行活动广泛而频繁,“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各经济区都融入“财物流通,有以均之”的经济共同体之中。“船车贾贩,周于四方”“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冲决着政府抑商政策的重重限遏。随着文人学子千里负笈而游学求师、官僚吏员升迁谪黜而转仕四方,汉代的人民得以免除固陋的地方之见,官吏士大夫阶级对于“天下”也知道得较清楚,对于统一的信念也较深。至魏晋以后,全国已经可以大致归并为江南、江北两个文化区并峙的局面。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波斯帝国交通体系的主要职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交通体系对于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波斯与秦汉在交通体系建设与运用上的异同。(6分)
1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转型期,传统文化在走向鼎盛的同时,带有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色彩的“新传统”在主流文化的母体内悄然孕育并形成内涵多元、要素多样、影响深远的新的历史文化形态。这个时期的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积淀愈益深厚,“大一统”趋势愈益强化,新生社会因素愈益彰显。
-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思想文化领域的史实,就“明清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转型期”的观点进行阐述。(13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卫生设施匮乏,传染疫病流行,给人民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1952年初,美国在朝鲜北方及中国部分地区秘密实施了大规模的细菌战。为此,1952年3月,政务院成立了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统一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卫生运动。当年7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任务”,“必须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随着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入开展,“注意卫生已逐渐成为群众自觉的习惯”,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1956年,中共中央把爱国卫生运动写进农业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除四害”的原则要求,促进农业生产、增加粮食收入,同时消灭传染病的传染源,保护人民的健康。1957年,全国的医院和疗养院比解放前增长4倍多;人口死亡率从1947年的20%降到10.8%,人口平均寿命从解放前的仅35岁上升到57岁。许多地方流行着这样的歌谣:“共产党,真英明,事事为了我人民,除掉三害(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除四害,挖掉穷根断病根。”
-摘编自张亮、马晓艳《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卫生运动”概念的形成及启示
-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等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的历史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的历史意义。(8分)
1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1784年-1846年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
项目 年份 总额 制成品(%) 粮食(%) 原料(%)
1784-1786 20386 214(10.5) 8657(42.4) 9585(47.1)
1794-1796 34326 2450(7.1) 1652(48.2) 1535(44.7)
1804-1806 50619 1729(3.4) 2144(42.4) 2744(54.2)
1814-1816 64741 731(1.1) 2760(42.6) 3640(56.3)
1824-1826 56975 892(1.6) 2056(36.1) 3552(62.3)
1834-1836 70265 1926(2.7) 2068(29.4) 4765(67.9)
1844-1846 81963 3544(4.3) 2738(33.4) 5103(62.3)
材料二 1700年,北美和西印度群岛出口英国进口商品的32%,同时吸收了英国出口商品总量的11%。经过一个世纪,在英属北美及西印度群岛殖民地逐步形成巨大海外市场,北美和西印度群岛的产品占英国进口商品的32%,英国对北美属地和西印度群岛的出口增加了23倍,英国出口贸易的总体规模不断增长。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文丰《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84年-1846年英国进口贸易状况演变的总体趋势。(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原因与影响。(8分)
高三期初调研考试历史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1-5:DCBDB 6-10:ACBCD 11-15:BABCD
二、非选择题
16.(1)掌控信息:(1分)调集军队:(1分)征收赋税。(2分)
(2)维护大一统格局:(2分)推动边疆地区的巩固与开发:(1分)促进国内经济交流:(1分)有利于工商业的繁荣发展;(1分)推动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融与心理认同。(1分)
(3)同:官方主导交通体系建设;(1分)交通体系用于巩固统治。(1分)
异:波斯帝国的交通体系伴随着帝国的军事扩张而兴建。(1分)秦汉的交通体系在国家统一之后修建;(1分)波斯帝国的交通体系主要供官方使用,(1分)秦汉的交通体系面相更多人群开放。(1分)
17.示例:
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呈现出由传统向近代逐渐转型的初曙,为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带来一抹亮丽。
在学术思想方面:明朝中期起,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王守仁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明清时期,朝廷组织编纂了《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总结性的大型典籍。
在文学艺术方面:明清时期,小说、戏曲创作成就显著。《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西游记》和《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明清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汤显祖、孔尚任等。昆曲长期流行。清朝道光年间,京剧形成,并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在科学技术方面:明朝后期,出现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等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以及地理和地质学名著《徐霞客游记》。徐光启等开明士大夫与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合作翻译《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技书籍,西方科技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传播。清朝前期,传教士帮助清延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清廷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
综上所述,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在明清时期的近六百年间,以其深厚的积累,表现出集大成的特点。这一时期的中国人民创新了经济增长方式,洗练了人文思想,提升了文学、艺术、科技水平。在这一时期,中华文明也在经济、文学艺术、思想等方面酝酿出明显的早期近代因素,为之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开拓了政治空间,积累了经济经验,储备了历史资源,丰富了文化底蕴。
评分要点:
王守仁形成陆王心学/心学:(2分)李贽提倡个性自由;(1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理学,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2分)朝廷编纂了《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总结性典籍。(1分)
明清小说的著名代表是《红楼梦》/《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等:(2分)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1分)
出现《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总结性的科技巨著;(2分)徐光启与利玛窦等合作翻译西方科技书籍;(1分)传教士帮助朝廷绘制地图,主持钦天监工作。(1分)
18.(1)背景:旧中国医疗卫生条件恶劣;(1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受到传染疫病威胁;(1分)抗美援朝运动开展;(2分)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1分)
(2)意义:保障人民生命健康;(2分)促进国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1分)树立了党在群众中的威望/提高了人民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2分)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1分)有利于保障经济建设的开展;(1分)推动移风易俗。(1分)
19.(1)趋势:进口总额增长较快;(2分)制成品、粮食进口占比下降;(1分)原料进口占比上升。(2分)
(2)因素: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2分)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1分)自由贸易政策的推动(自由主义的影响)。(1分)
影响:加速了英国工业化进程/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市场与原料;(2分)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1分)殖民地被迫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