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丰集高级中学2024-2025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商城县丰集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使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试卷命题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距今约1.8万年。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中发现了五枚炭化的稻谷和原始的陶片,另外发掘出大量的动物化石,以及锄形器、亚腰斧形器等。这反映出
A.冶金技术取得突破 B.私有制度的出现
C.人们生活逐渐稳定 D.小农经济的发展
2.下表为商朝至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时期 青铜器纹饰
商朝 主纹饰是饕餮纹,被大量运用于祭祀重器上
西周 早期模仿、继承商朝风格;中期以后,转变为以抽象的纹饰及写实性的纹饰为主
春秋战国 题材很广,大多属于贵族生活的内容,包括宴饮、歌舞、习射、采桑、弋射以及水陆攻战等场景
A.纹饰更为贴近现实生活 B.“尊神事鬼”观念走向消亡
C.贵族阶层生活十分奢靡 D.早期民本思想潜滋暗长
3.南北朝时期,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置的“左郡”“左县”,是以原来部族、部落分布的范围为郡县区规划,规模较小,并保留原有的经济形态与社会结构,同时任命少数民族的豪酋渠帅为州刺史、郡太守和县令。这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 B.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的有效统治
C.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策 D.避免了边疆少数民族发生叛乱
4.下图是河北宣化下八里6号辽墓壁画的茶道图。这幅壁画中展示了备茶具、碾茶、罗茶、收茶、候汤的环节,它与宋代点茶法中碾茶、罗茶、点茶的器具和饮茶过程十分相似。此图见证了
A.朝贡贸易的兴起 B.羁縻政策的推行
C.辽地茶文化受宋影响 D.丝绸之路发生的变化
逢六”,以便和附近的“隆团、尖岩、永城等处场期按期接联,循环贸易”。这种现象在全国其他地区也很普遍。这表明当时
A.工商业市镇逐渐崛起 B.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C.南北间经济差距缩小 D.农村集市贸易繁荣
6.《资政新篇》提出“朝廷考察”和设新闻官的主张,主张专设台谏官职司监察;新闻官虽换以新谓,且新增“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的职责,但实际职权与性质并未超出台谏官的范畴。由此可见,这种主张
A.受到中体西用思想启发 B.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C.捍卫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D.冲破了封建社会的思想
7.陈独秀提出“残民之祸,恶国家甚于无国家”,认为“失国之民诚苦矣,然其托庇于法治主权之下,权利虽不与主人等,视彼乱国之子遗,尚若天上焉”。在此,陈独秀意在
A.批判封建旧伦理道德 B.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C.唤醒国民的民主意识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8.1937年8月,蒋介石发表《告抗战全军将士书》提出:“今次抗战利于持久,要当不避一切之艰苦牺牲,以达最后五分钟之胜利。”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著作,系统地阐述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这体现了
A.持久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保障 B.全民族抗战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C.中国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艰难 D.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趋向一致
9.下表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一九五八一一九六二)的建议》(部分)。
领域 内容
商业 更应该采取多样的经营方式,在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的领导下,保持适当的分散经营;要在城市居民区和农村中保存适当数量的小商小贩,以便利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的组织也不宜过分集中,某些行业还应该适当分散,并且容许一部分手工业者、特别是特种手工艺品的生产者继续独立经营
农业 农民兼营的而其产品又在本地销售的手工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农民个人经营,或者由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营,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
据此可知,该建议
A.探索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C.意在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开展
10.21世纪以来,中国通过取消农业税费,加大政府补贴,建立新型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实施“三权分置”,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可流转。这些举措
A.改变了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B.推动了土地所有制的调整
C.表明农村经济市场化趋势显现 D.体现了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化
11.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上游山区,人们学会了驯化动植物,从而完成了农业革命。还了生产率更高的新灌溉农业和新社会制度。新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社会制度相互作用,引发连锁反应,最终产生了文明。这反映了
A.两河流域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源头 B.文明是技术文明与制度文明总和
C.生产力发展是文明产生必要条件 D.世界古代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12.自君土坦丁大帝于330年启用“新罗马”之后的千余年,拜占庭帝国社会的精英阶层和城市文化都建立在海上供给线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上。当阿莱克修斯一世(1081-1118年在位)出让其海上贸易特权后,拜占庭帝国便陷入衰落。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A.具有海洋性的特征 B.继承了罗马法
C.展现了文明多样性 D.影响世界发展
13.有历史学家在书中写道:我从基本资料出发,试图把构成14世纪初法国南部村庄蒙塔尤社区生活的各种影响因素揭示出来。那里存在着支配性的大小权力,首先是法兰西的国王,如果当时的法兰西可称为“国家”的话,国王便是“全国的”统治者;其次是伯爵,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统治者。这表明
①法国王权已经达到顶峰 ②史学研究重视历史资料的运用
③封建领主仍有较大权力 ④社区开始成为基层自治的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1854年出版的《瓦尔登湖》描述了工业技术革命的野蛮、铁路侵入瓦尔登湖畔及社会中贪婪的物质主义文化风尚,作者主张通过个体生活方式的变革来维护自然世界及人类心灵的整体完整和健康。这反映出
A.作者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反思 B.启蒙运动对思想界的影响
C.铁路是当时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 D.工业革命使生活更加便利
15.1911年,德国政府通过了适用于寡妇孤儿的《遗族保险法》,规定不能自食其力的被保险人的遗孀和孤儿可领取死者赡养费的一部分。德国政府这种做法
A.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 B.杜绝了社会矛盾的爆发
C.缓解了国家财政困难 D.消除了经济危机的隐患
16.下图漫画中,美国鹰的后面跟着鹦鹉欧盟。两只鸟的嘴里都叼着象征和平的橄榄枝。这幅漫画
A.表达了对和平的担忧 B.赞赏美国为和平做出的努力
C.说明和平是时代主流 D.反映了欧盟外交的独立自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明代最为成熟且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收到显著成效的乡约制度是王守仁编制的《南赣乡约》。官倡民办的组织模式成熟,约规内容具体详尽,比如其中明确规定了乡约职务的设置要求,“乡落居民各自会推家道殷实、行止端庄一人,充为约长,二人副之,将各人户编定排甲,自相巡警保守”。王阳明在《南赣乡约》中就明确规定,“通约之人”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都有救助相恤的权利与义务,以确保大家的基本生活无忧。可以说,通过朝野上下,特别是王阳明等人的努力,除突遭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外,明代乡约的道德教化成效日益显著,在乡村社会营造出了互敬互爱、患难与共的淳朴乡风、民风,颇具儒家理想的小康社会之意境。
-摘编自王蕾《刍论明代乡约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二 中国传统家训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训使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家庭化、民间化,它经历了自上而下的模仿、沿袭、借鉴的传播推演过程,其核心思想内容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传统家训教育以血缘亲情为前提,以言传与身教相结合,采用以小见大、化抽象为具体的理论转化路径实现社会核心价值观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这对现代的家庭教育乃至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有很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
-摘编自杨运庚《中国传统家训的现实文化价值与传承创新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乡约的历史嬗变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教化的历史价值。(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37-1944年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石
年份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粮食产量 111.6 122.1 175.4 152.6 145.6 148.4 181.2 181.7
增长指数 100 109.4 157.2 136.7 130.5 133.0 162.4 162.8
-摘编自黄正林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许多地区出现抢购粮食的现象,这种粮食紧缺的态势一直延续到1953年上半年。同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20世纪50至70年代,农民种粮靠计划、粮源靠统购、消费靠统销、余缺靠调拨、供应凭票证,国家力争实现粮食供需平衡。
-摘编自毛佳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安全财政政策的演进及其当代启示》等
材料三 种子是农业产业链中的源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但世界绝大多数种子供应已被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种业公司垄断。1989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颁布,对种子选育和审定、种子生产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到1994年,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32%。目前,相比于国外,我国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育繁推一-摘编自徐豪《种子安全,才有粮食安全》等
(1)概括材料一中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变化的总趋势,并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4分)
(2)分析材料二中国家粮食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确保粮食安全做法的认识。(10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帝国期间(1607-1776年),为开发这块不毛之地和扩张地盘,英国政府有计划地将北美殖民地当作重罪犯充军的场所。在18世纪,英国至少向北美遣送了3万名重罪犯,其中大部分送到了弗吉尼亚和马里兰。
-摘编自邓蜀生《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材料二 随着1815年第二次美英战争的结束,美国工业革命在北部蓬勃开展,政府鼓励欧洲技术工匠移民美国的政策、保护专利的宪法条款,使得移民人数在19世纪40年代以来突破每年10万人的规模,1854年高峰时接近43万人。该时期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其中爱尔兰人约200万,德国人约170万。
-摘编自林珏《美国移民政策演变及评述》
材料三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由移民及其后裔所组成的国家。据统计,在1981年的2.2985亿美国人中,印第安人只有85万,其余占总人数99.6%的都是外来移民及其后裔。在美国近现代历史上,移民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摘编自周跃军《试论移民与近代美国历史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移民结构在17-19世纪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概述移民对近现代美国的历史影响。(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中国古代商人的消费深层地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大端有四:
一、官场消费。大致用于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其消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平心而论,当视金钱如命的商贾拱手肯请官僚势要“笑纳”贿金之时,心底必“恶骂无耻”。但只要贿赂的收益大大高于成本,商人绝不会收住这只“黑手”,腐败也必弥漫而不可收拾。
二、科举消费。长期处于“人在屋檐下”的屈辱感,使其懂得权力才是获取和保障财富的可靠“法门”。改换门庭,当为长远之计。商人在家乡乃至经商之地广建书院、县学、社学、私塾,其“助学”之费亦不菲,且多传为美谈。以权谋私“低成本,高收益”,商人朝官宦一途转变,寻求安全感,寻求新的发展前程,能说不是另一种“理性”吗?
三、社会公益消费。商人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与寺庙等尤为突出。此类消费的动机,实起于“自卑情绪”,也有结好地方、利于经营的考虑。
四、转向投资,购置田产。其中多数回乡购地,也有落户经商之地,息商归田。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以“中国古代商人消费”为核心,自拟题目,并加以论述。(要求:题目明确,选取可用信息,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D
6.B
7.C
8.C
9.A
10.D
11.C
12.A
13.B
14.A
15.A
16.A
17.(1)特点:官倡民办;内容详细、具体,便于实施;重视儒家伦理;强调救助相恤职能;有教化社会功能。(共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价值:是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机理,有利于社会主流价值的塑造,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促进了社会教化和民族品格的形成;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为古代教育发展提供了借鉴。(6分)
18.(1)趋势: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1分)
原因:政治上,“三三制”政权的建立;经济上,按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指示,军队官兵、机关干部、事业单位也从事农业生产;“双交双减”政策实施;边区大力垦荒;军事上,陕甘宁边区地处抗战后方,受战争影响小,环境相对安定;思想上,发展农业生产、支援抗日的思想激励人们。(3分,任答3个方面)
(2)历史背景
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朝鲜战争及其以后,美国等对新中国进行封锁限制,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也加强对中国遏制;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迅速增长;耕地面积有限,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缓慢,粮食生产的增加有限;思想: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要确保人人有饭吃。(6分)
认识: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其他建设事业发展。(4分)
19.(1)变化:17-18世纪,以罪犯为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19世纪,以技术工人为主,技术移民兴起。(2分)原因:欧洲局势动荡,美国相对稳定;美国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产业工人短缺;美国政府鼓励人才移民。(任答2点即可,4分)
(2)影响: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工人,促进美国的全面崛起;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催生了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促使美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多样的种族社会;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有利于美国社会的进步。(8分)
20.示例一:中国古代商人畸形的消费迟滞了社会发展。(2分)
商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特群体,虽然位居士农工商之末,但由于其拥有雄厚的资本,其消费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由于中国古代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经营活动处处受制。为了能更好地展开经营活动,商人不得不拿出相当的利润,甚至要拿出利润的40%去贿赂政府官员,以期获得官方对商业经营的认可和保护。由此造成官商勾结,吏治腐败,整个社会风气逐渐败坏。商人获得官府的保护,更加肆意妄为,激化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商人在赚取大额利润后,本应进一步扩大投资,但受到国家政策和观念的影响,却把大量资本用来买田置地,最终息商归田,从而迟滞了中国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型的进程。(8分)
综上所述,由于各种制约因素,中国古代商人形成了畸形的消费,并最终迟滞了整个社会发展。(2分)
示例二:中国古代商人消费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2分)
商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特群体,虽然人数不多,但由于其拥有的雄厚资本,对社会起着巨大的作用。商人位居士农工商之末,为改变这种状况,往往会加大科举消费,重视对子弟的教育投入,以期获得功名。同时,在家乡乃至经商之地广建各类学校,其“助学”之费亦不菲,且多传为美谈。这对推动当地教育发展、提高当地人的文化素养等方面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为转变人们思维中固有的对商人的偏见,加之中国人的乡土观念浓厚,商人也会加大社会公益消费,如修桥、筑路、修祠堂、助学恤贫等,对地方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不小的助益。(8分)
综上所述,古代商人对社会的公益消费,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丰集高级中学2024-2025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