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B A C D B B D 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B C C D A B B
二、非选择题(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
17.(12分)
(1)评价:促进了希腊本土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扩大了希腊文明的影响;开阔了希 腊人的眼界;缓解了希腊本土的社会矛盾,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但是殖民活动也给被殖民地区带来灾难和痛苦。(每点2分,任意3点6分)
(2)积极影响:开启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联系;扩大了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打破了地中海地区的封闭状态,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每点2分,任意3点6分)
18. (14分)
(1)特点: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深受基督教影响;融汇西亚、北非和东方文化;受军事活动影响;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定经济形态影响;相对封闭的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的影响;人民的辛勤劳动。(6分,答出三点即可)
(3)不同条件孕育不同文化;尊重并平等对待不同文化;不同优秀文化都应该得到传承和保护。(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19. (14分)
(1)表现:提供船只和资财;许诺物质激励;建立学院,开展培训。(4分,答出两点即可)
主要贡献: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大陆南端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跨过大西洋,到达(发现)美洲。(4分)
(2)影响: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促进了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丰富了国人饮食结构,推动了中国人口增长;促进了中国人向外移民;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白银货币化进程。(6分,答出三点即可)
20.(12分)
示例
论题:16—19世纪,欧洲逐步确立起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2分)
阐述: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洲迅速发展。从发现美洲大陆到环球航行,全世界的海洋航路开辟出来,欧洲航海家建立起全世界的联系。西欧国家加快殖民扩张的步伐,抢占贸易据点,进行殖民掠夺,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欧洲还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文化,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4分)
17世纪,英国革命引发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浪潮,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英国及西欧逐渐确立。荷兰、英国、美国和法国相继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在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的需求刺激下,西欧和美国开启了工业革命,现代化的机器大工厂陆续建立,英、法等国成为第一批工业化国家。与此同时,亚非各国社会制度落后,发展迟缓,对外界反应保守、迟钝,在西方的炮舰政策下,逐渐成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5分)
综上所述,工业化的发展和不断地对外扩张,使西欧逐步建立起主导世界的格局,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1分)新密市职教中心
(
专业部
班级
姓名
考号
座号
.
……………密………………………………………………封…………………………………………………线………………………………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1-7课。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2. 下表反映的是古代世界不同地区主题文明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据此可知,古代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
区域 代表文明 政治与社会制度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文明 君主专制制度;维护奴求主利益的《汉谟拉比法典》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至上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种姓制度,婆罗门教是理论和宗教基础
爱琴海地区 古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奴隶制度
A.多元性 B.扩张性 C.同一性 D.封闭性
3. 波斯帝国境内修建了重要的驿道、御道,罗马帝国有“条条大路通罗马”之说,中国秦朝修建了驰道、直道、新道、五尺道和无处不在的驿道。这说明波斯帝国、罗马帝国和中国秦朝( )
A.在道路交通上已实现互学互通 B.都通过丝绸之路开展商业贸易
C.都重视地方和边疆的有效管理 D.都以经济文化交流为第一要务
4.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历时10年,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亚历山大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由此可知( )
A.和平交往促进文明的发展 B.暴力冲突导致文明的衰落
C.文明发展的动力源于战争 D.战争客观上促进文明交融
5.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进入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①封君封臣制度 ②行省制度 ③庄园与农奴制度 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中古西欧,以教皇为代表的的教权体系与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体系同时存在于一个社会内部并发挥作用,它们之间既有对抗与制约,也存在合作与利用,教权对王权的制约与抗衡,使中古西欧的神性与俗性并驾齐驱。这说明中古西欧( )
A.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B.国家上层构建存在二元体制
C.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D.封建社会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7.阿拉伯故事小说《天方夜谭》,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民间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和高尚品质和爱憎分明的感情,揭露和鞭笞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不平。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等名著,都受到了《天方夜谭》创作方法的影响。据此可知,《天方夜谭》( )
①批判基督教神权的统治 ②融合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③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④表现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种姓制度在印度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将亲族、地位、等级、职业、阶级、人种以及权力等都协调地组织为一体,创造出强大、错综完整的分层体系。这反映了种姓制度( )
A.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保证社会分工合理化 D.限制了社会阶层流动
9.以下哪一物种是西非班图人培育的?( )
10.古代美洲某国以库斯科为都城;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用于征税和征兵。该国( )
A.发明“浮动园地”,耕种者每年收获多次
B.建造了马丘比丘城,展现高超的建筑艺术
C.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因葡萄牙入侵而衰落
D.拥有丰富黄金资源,驯养了牛、马等牲畜
11. 传统观点解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要有东西方商路受阻、寻求黄金、宗教扩张等说法。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当时欧洲的落后和衰落促使欧洲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欧洲力量被挤向地中海西部和大西洋,新航路开辟因此展开。据此可知,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认识( )
A.缺少对当时其他视角的观察 B.说明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
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D.近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12.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评价某一时期说:“近代世界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机。在这些黄金般的岁月里,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了。”该时期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B.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C.全球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D.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
13.如图为新航路开辟四条航线示意图。对此图的解释合理的是( )
A.航线①的航海家是意大利人 B.航线②的航海家证实“地圆说”
C.航线③开辟了到东方的新航路 D.航线④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14.在1500年前一直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现象。到1763年时,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迁移使得美洲从一个纯蒙古种人的大陆变成了一个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C.世界各地工业化有所发展 D.美国经济发展迅速
15.如图为16世纪年均出口到里斯本和黎凡特的胡椒(单位:吨)情况。这说明( )
(注:里斯本是葡萄牙首都;黎凡特泛指地中海东岸地区)
A.全球贸易趋于平衡 B.传统商路依然重要
C.欧洲垄断东方贸易 D.欧洲贸易中心东移
16.16世纪,“中国”多次出现在英国的文字记载中,还成为当时航海、外交等一系列社会和国家活动的关联主体。这一时期英国始终探索着关于“中国”的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到达中国?二是,中国是什么样的?这一时期英国对“中国”的关注( )
A.有利于中英两国经济文化交流 B.蕴含对外殖民扩张的驱动力
C.是基于对中国社会制度的认可 D.是鸦片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对于希腊人来说,殖民等同于一次地理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希腊世界的范围,开阔了希腊人的眼界。从此,希腊本土与整个地中海、黑海地区成为一个有密切文化联系的整体。殖民还使希腊本土的社会矛盾有所缓解,导致大批新城邦的形成,扩大了希腊城邦之间的经济往来,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奴隶的外部来源。但另一方面,希腊殖民也伴随着侵略和暴力,殖民者的成功是建立在当地土著居民的痛苦基础之上的。
——摘编自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罗马帝国的统治开启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联系,罗马文明把极具开创、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由彼此分散逐步走向密切交往,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希腊城邦的殖民活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帝国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拜占庭文化遗产的双重性质体现在它所包容的基督教信仰和希腊文化中,这种双重遗产的受益者是起源于拜占庭帝国故地上的三个更年轻的文明:西欧文明、伊斯兰文明和斯拉夫世界。……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
——摘编自彼得·萨利斯《牛津通识读本:拜占庭》
材料二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上,各族黑人千百年来创造了丰富博奥、多姿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由于同属热带民族,共处于因撒哈拉大沙漠和赤道雨林等屏障阻隔而形成的相对封闭的人文环境中,非洲黑人各族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它有别于与之毗连的北部非洲地区以及西亚地区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更不同于中华文化、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
——摘编自李保平《传统与现代:非洲文化与政治变迁》
材料三
公元前13世纪到前3世纪,在墨西哥湾沿岸几个地区:韦拉克鲁斯南部、塔瓦斯科北部及其周围土地上的居民创造了灿烂的奥尔梅卡文化。这里的土地水量过多,是中部美洲的唯一现象,这不仅造成重要的经济后果,而且也带来宗教特色。在所述的自然条件下,奥尔梅卡形成了潮湿型农业。许多居住中心建在由水环绕的小岛上,每年充沛的雨水可以进行天然灌溉,同时带来肥沃的污泥。
——摘编自刘文龙《墨西哥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文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非洲和美洲文化形成的共同原因。(6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不同文化的认识。(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他们只是卓越的水手,并不拥有巨额的资财,单凭其个人力量是无法承担航海开支和组建船队的。在他们的首次航行中,葡萄牙国王给达·伽马提供了四艘帆船,西班牙国王给哥伦布提供了三艘帆船,给麦哲伦提供了五艘帆船。西班牙国王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收入的1/20,后又增加至1/15。早在1419年,葡萄牙的亨利五世就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地理研究院,像迪亚士、麦哲伦、达·伽马、哥伦布等一批优秀的航海家都曾先后在这里学习过,亨利王子亲自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海外航行。
——摘编自张黎夫、张大春《对西、葡开辟新航路的再认识》
材料二
从马尼拉开往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除少数年份外,都可以称之为“丝船”,因为船中载运的货物中,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一直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每艘船仅丝织品至少有10万匹,多的可达40万匹。直至18世纪末,在墨西哥的进口总值中,中国丝绸等商品就占了63%。随着“大帆船贸易”航线的开辟,许多拉丁美洲的农作物品种,沿着这一条航线先传到菲律宾群岛,然后又由中国福建商人传入福建乃至全中国。据估计,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移居拉丁美洲的马尼拉华人有五六千人。据记载,早在16世纪,墨西哥城和阿卡普尔科就已出现了“唐人街”或“唐人城”。
——摘编自廖大珂《漳州月港与大帆船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葡萄牙和西班牙国王支持新航路探索者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伽马、哥伦布在“新航路探索”中的主要贡献。(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表为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的转移历程。
转移次数 转移方向 概况
第一次转移 亚洲至地中海沿岸 世界经济发展中心最早出现于亚洲,亚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均位于亚洲。11世纪至15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心逐渐由亚洲转移至位于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
第二次转移 地中海沿岸至大西洋沿岸 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中心开始向大西洋沿岸地区转移。
第三次转移 大西洋东岸至大西洋西岸 19世纪末,美国以第二次技术革命为机遇,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足的廉价劳动力、欧洲资本的涌入以及海外移民带来的先进科学技术等迅速崛起,成功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到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
——摘编自李振福《世界经济发展中心转移与“北冰洋—太平洋时代”到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世界经济中心的变化,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新密市职教中心普高部2024-2025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