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燕湖初级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燕湖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主人的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2.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 )
A.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 新中国的成立 D.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在抗美援朝一次战斗中,志愿军某部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敌人的燃烧弹在潜伏点爆炸,火势蔓延全身,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材料中描述的英雄人物是( )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杨根思 D. 罗盛教
4. 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5.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58%,交通运输为19.2%,水利农林为7.6%,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
A.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 发展重工业 C. 实现工业化 D. 实现农业现代化
6.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的颁布( )
A. 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 B. 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C.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体现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
7.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一届人大的召开 B.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 D. 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8. 1953 —1956 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下面不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词汇是( )
A. 生产合作社 B. 赎买 C. 集体化 D. 大包干
9. 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
①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③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0. “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他”的典型事迹是
A. 研制原子弹 B. 参加石油会战 C. 治理兰考灾害 D. 培育杂交水稻
11.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下滑
C. 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D. 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12.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 )
A. 开天辟地 B. 当家作主 C. 三大改造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13.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成就显著,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5%。这主要得益于(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国家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实行改革开放
14. 1953-1956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下面表格数据变化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年份 全民所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 手工业合作化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5.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A.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B. 没有制定法律
C. “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D. 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16.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不包括( )
A. 重工业基础薄弱 B. 借鉴苏联模式 C. 国防建设需要 D. 国家资金雄厚
17. 1956年,上海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大跃进” D.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8. 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 )
A.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B.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9. 1956-197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时期。这一时期,尽管经历了严重挫折,但依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以下对这一时期成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神舟一号”,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B.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突出贡献,且该成果诞生于这一时期
C.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有力促进了经济交流,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成就
D. 大庆油田的开发,使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这一成果主要取得于改革开放之后
20.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这次会议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具有深远意义。以下对其成果及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
A. 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 会议决定了新中国的国都、国旗、国歌等,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基础
D. 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
二、材料解析:共20分,第20题6分、第21题6分、第22题8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二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 社会差别。”
(1)材料一是哪一支军队的战歌?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第二种梦想,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以上两个事件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重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材料二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材料一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列举两项“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
(3)“一五”计划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材料二 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但是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部编版八下历史
(1)材料一中“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私营工商业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政策。
燕湖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30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A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C
二、材料解析:共20分,第20题6分、第21题6分、第22题8分。
【21题答案】
【答案】(1)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巩固新生政权。
【22题答案】
【答案】(1)重点:重工业。
(2)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3)意义: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初步基础。
【23题答案】
【答案】(1)指的是:农业合作化;原因: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出现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农产品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2)问题: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方式:公私合营;政策:赎买政策。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燕湖初级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