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
历史试卷
命题单位:鄂州市教学研究室
2025.3
本试题卷共6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战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中华早期文明代表性文化相关信息
龙山文化
二里头文化
般商文化
手工业分工
陶轮使用
工场遗远
细分工场遗远
金属技术
小件金属器
青铜块铸
青铜冶铸技术高峰
墓葬中显示的财富分配
墓葬分大、中、小
差距加大
明显阶级社会
文字
陶文、骨文
陶文
卜辞、金文
据表可知,中华早期文明的特点是
A.文明整体推进
B.农耕技术先进
C.中原文化领先
D.文字一脉相承
2.对屈原作品《离骚》的评价,司马迁评曰“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刘勰评曰“气
往铄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这反映了《离骚》
A.文学与历史兼具
B.思想与艺术俱佳
C.天人合一的思想
D.符合儒家的标准
3.唐人编撰的《晋书·八王传序》在总结西晋统治的经验教训时说,“自古帝王之临天下也,
皆欲广树藩屏,崇固维城”,晋朝“付托失所,授任乖方,政令不恒,赏罚斯滥。”这一总结
A.全面分析西晋速亡的因素
B.以唐论晋否定西晋政治制度
C.侧重西晋灭亡的人为因素
D.揭示士族是晋亡的深层原因
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4.下表是历史文献中有关贞观时期的历史记载。
文献出处
史料内容
《资治通鉴》
“陇秦之北,城邑萧条。”
“今自伊、洛以东,暨夫海、岱,崔莽巨泽,茫茫千
《贞观政要·纳谏篇》
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
“(太宗)幸灵口,村落通侧。问其受田,丁三
《册府元龟》
十亩。”
《贞观政要·征伐篇》
“倾年以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丘
之役,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转输。”
据此可知
A.贞观之治并非理想治世
B.初唐经济呈现凋撒之态
C.史料矛盾历史真相难寻
D.初唐穷兵黩武民不聊生
5.考诸《明实录》,在其所收录的皇帝谕旨及大臣奏疏中,“抑末”一词出现有6次,全部出
现于嘉靖九年(1530年)之前。而“通商”一词,在《明实录》出现的次数达15次,在明
代前、中、后期都有出现,且嘉靖九年以后占绝对多数。据此可知明代
A.重商政策逐步确立
B.经济政策因时而变
C.白银资本主导经济
D.朝贡体系走向衰落
6.中国历代王朝奉行“人臣无外交”。《南京条约》规定“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
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使得“人臣无外交”规则被打
破,地方官员办理外交获得合法地位。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晚清
A.传统夷夏观的崩塌
B.外交体系的日趋完善
C.顺应世界外交潮流
D.传统治理模式的危机
7.下表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国药业职工工会简表。
成立时间
组织名称
成立缘由
1926年6月
药业友谊会
在大革命形势推动下成立,中共派党员周湘任
指导员。
1927年3月
药业饮片职工会
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中对领导机构进行
改组。
1927年5月
上海药业工会第一分会
国民党工统会改组药业饮片职工会后成立。
1927年9月
上海药业业务工会
因药业工会中仍有共产党人,国民党将之分化
后成立。
1929年3月
药业职工会
国民党因控制不住药业业务工会,在镇压工人
罢工后成立。
据表可知,当时的上海
A.产业工人队伍壮大
B.城市革命转入低潮
C.工会成为政治焦点
D.国民革命蓬勃发展
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2025年八市联考高三历史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A B D B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B D D
1.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发展的特征。表格中材料涉及不同时期与不同区域的手工业、
冶金技术、墓葬等级以及文字发展状况,体现中华文明从时间、区域与发展领域的整体发展
特征,故选 A。
早期文明农耕技术有所发展,但材料无法体现其先进性,因此排除 B;中原文化是单一
的地域,无法对比表格中的不同区域与时间的文化,因此排除 C;龙山文化的陶文、骨文为
早期象形文字,夏商文字是象形文字发展后逐渐符号化的成熟文字,但不能涵盖材料涉及领
域的发展,因此排除 D。
2.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文化。司马迁对《离骚》的评价中“推此志也,虽与日月
争光可也。”体现了对屈原高远目标与思想的肯定,刘勰的评价中“气”“辞”“惊采”体
现了《离骚》的文学艺术性,故答案为 B。
材料未体现《离骚》的时代特点,缺乏历史性,排除 A;两者的评价未体现天人关系,
排除 C;两者的评价并未从儒家的伦理道德标准角度切入,排除 D 项。
3.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西晋的统治。材料在八王之乱的背景下,分析西晋以分封制巩固统治,
但分封对象不当导致未能起到拱卫统治的作用,故选 C。
材料分析不具全面性,尤其是缺乏对制度本身缺陷的理解,排除 A;以唐论晋材料无信
息体现,且唐朝没有实行严格的分封制,排除 B;材料未涉及西晋的士族政治,排除 D。
4.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按传统史学叙述,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治世”,唐太宗是有名
的“明君”。但通过四则史料整合,发现贞观时期各地经济均存在凋敝现象,土地荒芜,军
事疲敝,人民赋役沉重,故选 A。
材料呈现的是初唐经济、边疆、赋役制度及军事状况,并非单一经济凋敝,排除 B;不
同史料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矛盾,但通过学术性的比较、甄别,能够探寻一定的历史真相,排
除 C;唐初吸取隋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采取宽仁的统治政策,D 选项与历史事实不符,排
除 D。
5.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经济政策。嘉靖九年(1530 年)前后,明朝的经济政策由侧重
“抑末”转为“通商”,这是明朝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变化对传统经济政策的影响,说明明朝
经济政策能顺应社会发展变化,故选 B。
“通商”强调商业交往,“重商”侧重政府对商业的重视,涵义有别,排除 A;材料中
白银资本相关信息不充分,排除 C;通商包含官方与民间贸易,体现中外交往的发展,无法
体现朝贡体系的衰落,排除 D。 6.【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察晚清外交的变迁。从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关系的建立,
使得“人臣无外交”原则被打破,地方官员获得办理外交的权力,包括接待对方外交官员,
以及文书往来和事件交涉等,外交权下移到地方,即“人臣无外交”规则的异变,是晚清中
央集权政府的被动调整,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传统治理模式出现危机,故选 D 项。
晚清中央政府力图避免直接接触对外事务,说明清廷还保持着强烈的华夷观念,为避免
在和外国使者对接过程中产生礼仪冲突,将处理对外事务的权力下放给地方,A 项排除;材
料中晚清外交变化具有被动性,未体现这一时期晚清外交统一化、规范化;近代中国条约外
交本质是不平等外交,不能代表外交近代化,也未涉及外交体系完整性问题,排除 BC 两项。
7.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 20 世纪 20 年代中共领导的城市革命。表中工会组织由中共推动成立
或改组成立,到 1927 年逐渐被国民党改组、分化、镇压工人运动重新成立,说明国民党打
击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削弱了中共对工会的领导,城市革命转入低潮,故选 B。
材料主要反映中共领导的上海国药业职工工会发展受阻,未体现工人阶级力量和规模的
发展,不能全面说明产业工人队伍壮大,排除 A。材料选取上海国药业职工工会变化的角度
说明历史问题,可知工会是中共城市革命历史背景的一个折射,工会本身不是政治焦点,排
除 C;此时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革命转入低潮,排除 D。
8.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抗战形势。战时宣传报道是国内外形势的综合体现,中共敌后抗战力
量的壮大,国民党的抗战政策消极化、对中共政策的变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展,都
会影响抗战宣传,故选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贯彻战争始终,排除 B 项;抗日战争胜利是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共
同胜利,局部失利不能说明全面失利,排除 C 项;1944 年中共抗战转入局部反攻,1945 年
8 月进入全面反攻,因此排除 D。
9.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经济政策。据材料可知中共的货币政策是跟粮食、
布、棉、煤等实用性生活资料及生产资料挂钩,而不与金银挂钩,这些生活资料及生产资料
都是战时重要物资,并且这种挂钩是特殊时期独特的治理经验,故①③正确,选 C。
当时货币政策的目的是支持战争,且这种挂钩完全不符合国际金融运行的金、银本位的
通则,排除涉及②④的选项。
10.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给中国城乡带来的变化。据图可知,1978 年至 1990 年农村
与城市先后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收入具有接近趋势,反
映在表格中为该时段城乡收入比值下降,故选 D。
这一时段尚未实现社会保障全面覆盖,排除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个逐步推进的
过程,始于 1992 年,排除 B;免征农业税是在 2006 年,排除 C。
11【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罗马扩张中为新统治区域居民提供公民权,有利于强化帝国管
理和认同,而波斯采取在不改变原有区域的行政和族群基础上,以波斯人进行管理,强化了
波斯人的统治,但各地之间文明差异性未得到整合,因此选择 A 项。
波斯帝国是君主专制体制,“共和”强调政治运行的公共性,材料突出波斯人在行省占
据统治地位,排除 B 项;波斯保留西亚原有王国行政机构与族群社会,旧有势力得到保留,
不利于国家治理效率的提升,排除 C 项;波斯帝国统治形成本族统治者为核心的等级性的管
理模式,这导致帝国内部各族群之间保持着等级性和清晰化的上下级关系,因此排除 D 项。
12.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巴黎大学的合法性身份需经王权认可,体现了该
阶段王权强化,与城市及大学进行合作;而被捕的学生需要教会审判,体现教会法和基督教
会对城市大学的控制,体现巴黎大学的双重性,因此选 C 项。
巴黎大学是依托于城市及工商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排除 A 项;巴黎大学的发展受制于
王权与宗教,缺乏高度自治,排除 B 项;材料体现巴黎大学的发展受双重约束,未体现王权
与教权之间的矛盾对立,排除 D 项。
13.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自由贸易的历史。从马丁首次提出自由贸易论,到亚当·斯密的
自由贸易论被认可,英国政府并未采用自由贸易政策,真正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伴随第一次
工业革命发展,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逐渐形成产业优势,并急需向海外市场倾销产品,可见
英国的贸易理论与政策实践存在不同步,故选 B。
材料强调的是贸易理论和英国贸易实践的割裂,其实践相对滞后于理论的探索,排除 A
项;马丁于 1701 年就提出自由贸易论,而英国工业革命产生于 18 世纪中期,排 B 项。
自由贸易论强调市场的开放与政府减少经济干预,与重商主义内涵不同,排除 D 项。
14.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工人运动。恩格斯指出通过工人政党的议会斗争,丰富政治斗争
的形式,迫使议会上的政党回应“抨击”,让全体人民知道真相,说明议会斗争具有唤醒群
众的作用,故选 D。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工人阶级国际联合的时代到来,排除 A。恩格斯认为议会
斗争只是一种群众解放和政治斗争工具,不能替代武装斗争,排除 B。国际工人运动应借鉴
德国经验在材料中无信息支持,排除 C。
15.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拉丁美洲的思想。材料中哲学家的“觉悟”“依附状态”“受压
迫”“解放”,以及世界文化中心“移向拉美”,表明拉美哲学家强调文化与思想的独立性,
体现去西方化思想浪潮在拉美思想界兴起,故选 D。
拉美被西方政治经济干预与思想渗透等现实,推动哲学家的自我觉悟,材料无经济发展
相关信息,排除 A。构建“第三世界”的哲学是思想领域的变动,强调文化的独立性,不是
进行文化代言,排除 B。哲学思想的建构是拉美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是对现实的思考,强
调拉美文化的独立性,并非为推动政治改革,排除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唐宋时期的财政】(14分)
(1)变化:运作制度由租庸调制变为两税法;预算原则由量入为出变为量出为入;预算分
配由中央统收统支到两税三分(或中央与地方划分收支),地方财政自主权扩大。(一点 2
分,任答两点给 4 分。)
原因: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遭到削弱;中央政府财政困难;赋役制度的改革。(回答“土
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的破坏,租庸调制瓦解”等亦可)(一点 2 分,任答两点给 4 分。)
(2)特点:商税制度法制化;商税征收机构健全;商税征收范围广泛;税制运行灵活,
注重保障民众基本生活,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用品免税;鼓励使用纸币;商税较重,阻碍商业
发展;商税对国家收入贡献大。(一点 2 分,任答三点给 6 分)
17.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14 分)
(1)特点:冬学课程时间长,具有连续性;学习内容丰富且重视国语、政治、军事;学习
形式多样化。(任答一点 2 分,两点 4 分,共计 4 分)
评价:课程设置符合战时的现实需求;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抗战精神和军事能力;有利
于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任答一点 2 分)课程时间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存在冲突;偏
重民众的政治思想教育,民众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较薄弱。(任答一点 2 分)
(2)成功之处:注重识字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边区政府主导推进;对传统与资产阶
级文化的合理利用(对不同文化的扬弃吸收);将识字读本内容与民众生活和政治现实相结
合;注重识字教育规范化、大众化与生活化。(一点 2 分,任答三点 6 分)
18. 【苏伊士运河与大国博弈】(15 分)
(1)原因:大西洋贸易衰退,贸易政策的调整;工业革命的推动;航海事业的发展;推进
法国现代化的需要;美洲政局刺激法国对东方贸易的重视;英国政策的影响。(任答一点 2
分,回答四点,共计 8 分)
(2)战略特征:战略目标明确,反对法国独占苏伊士运河;战略方法灵活,以武力夺取,
以经济手段控制;战略步骤上,取得地缘战略优势后逐步控制苏伊士运河(或先在地中海与
红海取得战略优势后逐步控制苏伊士运河)。(前面两点各 2 分,最后一点 3 分,共计 7
分)
19. 【文明观与人类文明】(12 分)
分层赋分 要求
论题观点明确且价值导向正确(2 分); 论述能够运用多个典型文明的具体史
10~12 分 实,紧扣观点加以阐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述成文(8 分);结论在论述的
基础上高度总结,具有一定反思和理性认识(2 分)。
7~9 分 论题较为明确且价值导向正确(1-2 分);论述能够运用具体史实, 能扣住观点 加以阐述;逻辑基本合理,语句通畅,表述成文(4-6 分);结论有提炼(1 分)。
3~6 分 论题有观点(0-1 分);论述有史实,但不充分;有论述或说明,但不严谨, 有表 述,但不够通顺(2-4 分);有结论性表述(0-1 分)。
0~2 分 没有凝练出观点(0 分);史实无或不准确;论述或说明与材料无关,表述混乱, 条理不清晰(0-2 分);无结论(0 分)。
示例一:
论题:文明在交流、传承中呈现整体性特征(2 分)
论述:人类文明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在不同区域文明交往中,在母体文明对子文明
辐射中,增强了文明的整体性特征。
文明总依附于国家、民族之中,国家间、民族间发生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交往,
长期密切的交往使得文明的因子互相交融,彼此融合,文明的整体性趋势增强。如亚历山大
帝国在扩张过程中形成了希腊化世界的形成,也加速了希腊文化与西亚、埃及文化的融合。
母体文明对子文明辐射和传播推动了区域文明的整体性,如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文明的
影响。公元前 4 世纪——公元 3 世纪,汉字传入朝鲜、日本,他们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本国
文字,朝鲜创造出谚文,日本创造出假名;隋唐以后,朝鲜、日本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
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在中华文明影响
下,东亚文化圈区域文明往往带有以汉字表达的文化模式、以儒学为主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
德、以唐朝律令制度为模版的中华法系这些共性特质。
大一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承推动了中华文明整体性发展。中华文明发展自古至今绵延
不绝,从未中断。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整合内部文化和吸收外来文明的基础
上实现了传承和创新。西汉董仲舒在先秦儒学基础上改造儒学,适应了加强皇权和巩固统一
的需要,成为官方哲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政策也推动了文化的统一性。(8 分)
综上,汤因比“文明观”强调文明的传承性、关联性、整体性,凸显了孤立文明之间的
交流能够拓宽区域文明的边界,延伸文明成就的适用范围,这为更好地把握人类文明发展提
供理论借鉴。(2 分)
示例二:
传统文明复兴促进整体文明的更新发展(2 分)
某些传统文明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内外冲击,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走向衰退。
而在新时期,原有文明中璀璨的精华部分与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相契合,在对传统文明的复兴
中推动整体文明的融合发展。
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宗教对社会各领域的控制强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在中世纪欧
洲逐渐沉寂。而在中世纪晚期,伴随着工商业经济与城市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解放思想的
需要,文艺复兴运动随之兴起。对古典时期文明成果的重新挖掘与阐释,成为突破中世纪宗
教统治的重要工具,罗马法的基本原理成为冲击封建制度的理论支撑,古典文明与资本主义
时代的需要结合,成为欧洲社会转型的曙光。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在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走向沉寂,传统守成的制度与文化不适应近
代化的需要,逐渐成为反思批判的对象。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在
新时期的国家治理中重新发掘了传统中华文化的价值。天下为公的儒家责任担当成为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的有益补充,和而不同、亲仁善邻的理念助力中华民族取信天下,天人合一的自
然观丰富了当代发展观,成为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8 分,根据不同角度的表述适当给分)
综上,文明的衰退并非走入绝境,伴随时代的发展,希腊与罗马文明、中华文明的成就
仍然能够在后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区域乃至整体文明的拓展与更新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
与动力。(2 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阅卷的唯一标准。)回■■■■■■■■■■■■■■■■■■■■
2025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
销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容,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容案无效
清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历史答题卡
(2)(6分】
18.(15分)
(1)(8分)】
姓
准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填涂样例
缺考标识!考生禁填!
正确填涂■
由监考老师填写。
注1,答影前。考生先将自已的名、准考证号填写清,并认真核准条形两上的名、准考证,在划定的位资贴好条形视
意之遮择题必须使用28笔填涂:丰遮择题必须使用笼字笔或钢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她。
事3,请按覆号顺序在各题日的答圆区域内作格,超出答画以域书写的答室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项4.保持卡面清清,不要折叠、不要弄饭。考试结束后,请将容圈卡,试题卷并上交。
选择题
6 ABCD
11 ABCD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 A]B]C]D
7ABCD
12 ABCD
17.(14分)
8ABCD]
13ABCD
(1)(8分)
4A]B]C]D]
9ABCD]
14 ABCD
5 ABCD 10 ABCD
15ABCD
非选择题
16.(14分)
(1)(8分)
(2)(7分)
(2)(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城的容案无效
19.(12分)
请勿在此区域内答题
请勿在此区域内答题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清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北省八市2024-2025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