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后提升训练(答案)—— 2024-2025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五单元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基础巩固】
1.“……使希腊文明与古老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古希腊文化与古代东方文化相结合,使得当时的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马可·波罗的旅行
B.亚历山大的远征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2.对于统治一个在语言上或文化上几乎毫无共同性的巨大领土而言,建立基础组织和纪律是必要的。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认识到,他不再仅仅是一位马其顿国王,只有像波斯那样的统治模式才适合他的巨大帝国。为此,亚历山大(  )
A.有意戴上传统的法老王冠
B.使波斯人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
C.推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
D.推动西亚、北非文明首次统一
3.在希腊化时代,中东第一次大规模地引进了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和希腊文化等文化。同时,以西亚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向希腊的输出也空前加强,例如中东的天文学、占星术和宗教。这体现了希腊化时代(  )
A.文化交往呈现出双向性
B.文明冲突碰撞十分激烈
C.东西方文明交融最明显
D.希腊是文明交流的中心
4.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消灭托勒密王朝,北非处于希腊化时代。希腊人创造的文明是一种综合了古代东西方文明诸多因素后而发展起来的独特的、新型的文明。希腊化时期的埃及经历了辉煌和繁荣,也成为北非历史上跨文化主义的典型案例。这表明(  )
A.扩张战争破坏固有文明
B.文化交流促进区域文明发展
C.希腊文化深受东方影响
D.埃及文明成就居于世界之首
5.美国的《华盛顿邮报》曾评价成吉思汗是“千年风云第一人”,其评判标准是“由谁缩小了地球为原则”。这一评价主要基于成吉思汗(  )
A.统一了草原各部
B.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
C.完成了统一全国大业
D.率领的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6.13世纪,中国北方草原兴起的蒙古汗国曾经进行了三次西征,蒙古铁骑直抵黑海北岸,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攻占巴格达等城市。蒙古汗国的西征(  )
A.推动了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
B.造成了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C.扩大了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
D.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
7.蒙古西征带动了中国与伊朗之间的人口移动。如《元史》中记载抽调汉人千户随旭烈兀西征,波斯的史料中有多处记载汉人学者傅孟质协助波斯学者编写中国历法,考古发现随军工匠定居地的建筑遗址充满了汉地艺术风格。据此可知,蒙古西征(  )
A.使西方世界文化中心东移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
C.扩大了元朝的政治影响力
D.客观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8.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郑和下西洋传到阿拉伯
【能力提升】
9.亚历山大在文化方面采用的是希腊化政策,即把希腊文化传播和移植到被他征服的地区。为此,他拨了大笔经费资助各种科学研究,奖励杰出的科学家,兴建文化设施,甚至在希腊影响微弱或者更偏远的地方也有计划且坚持不懈地传播希腊文化。这一做法旨在(  )
A.提供军事征服的思想武器
B.加速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C.营造国家认同的社会氛围
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10.下面是希腊古典时代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比较简表。这一演变(  )
比较项 希腊古典时代的文化(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公元前334—前30年)
类型 城邦文化 帝国文化、世界性文化
特征 个人主义、理想主义 个人主义、世界主义
中心 希腊雅典 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
A.源于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
B.扩大了区域间的文化差异
C.体现了东西方的文化交融
D.普及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11.亚历山大去世后,在希腊马其顿地区,君主政治代替了城邦政治,而埃及、两河流域等地区的政治体制则增添了一些希腊的因素;同时富于理性的西方哲学与埃及、西亚丰富的数学、天文学结合,从而诞生了阿基米德等伟大的科学家。这说明(  )
A.亚历山大远征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B.亚历山大远征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西亚等地区
D.亚历山大远征是促进文明交流的唯一方式
12.埃及出土文献中记载了一对父子名字的变化:公元前119年,儿子使用希腊和埃及双名,其父仅用埃及名字;公元前116年,父子均用双名;公元前115—前101年,父子均只用希腊名字;公元前101年,儿子被描述为“一个马其顿人”。这可以用来佐证(  )
A.血缘关系影响政治选择
B.民族冲突改写历史记忆
C.文化交流促进族群认同
D.帝国扩张塑造同质文明
13.“到目前为止,它(《马可·波罗行纪》)是外文文献中对元朝记载最为详尽的历史文献,虽然记载有不实之处,但为学者提供了研究元朝历史的一手文献,也为当时的欧洲展现了元朝的画卷。”对材料中的“它”表述正确的是(  )
A.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元朝历史
B.记述了古罗马旅行家在东方的经历
C.最先向欧洲人介绍了指南针
D.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14.蒙古西征时,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他们将中国的医术传到西方。不少色目人医生也随蒙古王公东来,通过这些色目人医生,阿拉伯地区各种医学典籍流传到东亚。由此可见,蒙古西征(  )
A.引发了大规模民族迁徙
B.推动了中外医学交流
C.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
D.增进了中欧友好关系
15.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被征服地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蒙古西征客观上加强了文化交流
B.蒙古西征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
C.蒙古西征引发了民族迁徙
D.蒙古西征引发了宗教改革
16.在蒙古军队于1220年征服中亚的撒马尔罕之后,当地人“田园不能自主,须附汉人及契丹、河西(指西夏)等。其官长亦以诸色人为之,汉人工匠杂处城中”。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元朝直接管辖中亚地区
B.蒙古帝国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蒙古西征引发人口迁徙
D.战争的频发导致中亚经济萧条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亚历山大远征之前,对希腊人的经济活动来说,地中海东部是一个死胡同,由埃及人、腓尼基人和波斯人互相猜忌地把守着。在远征之后,希腊人的经济活动找到了一条通往中亚、印度、阿拉伯和非洲东岸各市场的康庄大道。
——[法]杜丹《古代世界经济生活》
材料二 从亚历山大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就是“希腊化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文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亚历山大远征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答案】B 【解析】亚历山大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认识到,他不再仅仅是一位马其顿国王, 只有像波斯那样的统治模式才适合他的巨大帝国”可知,亚历山大在征服波斯后,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推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故C项正确;法老是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材料强调的是亚历山大学习波斯的统治模式,排除A项;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马其顿人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排除B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希腊化时代,中东引进以希腊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而以西亚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也向希腊输出,这说明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往具有双向性,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文明的冲突碰撞,排除B项;“最明显”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希腊是文明交流的中心”这一结论,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希腊化时代,希腊人创造了“一种综合了古代东西方文明诸多因素后而发展起来的独特的、新型的文明”,而埃及则“成为北非历史上跨文化主义的典型案例”,这反映了区域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得益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战争对文明的破坏,排除A项;材料强调文化交流促进区域文明发展,而不是希腊文化深受东方影响,排除C项;由材料不能得出“埃及文明成就居于世界之首”的结论,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发动了第一次西征,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交流,拉近了世界,“缩小了地球”,故选D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西征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故选D项。
7.【答案】D 【解析】材料“抽调汉人千户随旭烈兀西征”“汉人学者傅孟质协助波斯学者编写中国历法,考古发现随军工匠定居地的建筑遗址充满了汉地艺术风格”体现了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故选D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3—14世纪正值蒙古第三次西征时期,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故选A项。
【能力提升】
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在文化方面采用的是希腊化政策,即把希腊文化传播和移植到被他征服的地区”可知,亚历山大在新征服地区推行希腊化政策,传播希腊文化,主要目的是营造国家认同的社会氛围,维护统治,故C项正确;亚历山大是在已征服的地区推行希腊化政策,并不是为军事征服提供思想武器,排除A项;加速希腊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是亚历山大推行希腊化政策的影响,不是目的,排除B、D两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与希腊古典时代相比,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世界性文化,具有世界主义的特点,其文化中心还包括了非洲和亚洲地区,这说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不仅包含希腊文化,还受到非洲文化、亚洲文化的影响,体现了东西方的文化交融,故C项正确;希腊化时代的出现是因为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而非罗马帝国,排除A项;希腊化时代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缩小了区域间的文化差异,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远征沟通了东西方文化,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东西方文化交流,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和平交往、贸易往来等也是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方式,排除D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父子名字的变化可知,该地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远征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材料中儿子被描述为“一个马其顿人”,说明文化的交流促进族群的认同,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流与族群认同的关系,与血缘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冲突,排除B项;帝国扩张推动了文化交流,有利于族群认同,而非塑造同质文明,排除D项。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可·波罗行纪》是外文文献中对元朝记载最为详尽的历史文献,为学者提供了研究元朝历史的一手文献,为当时的欧洲展现了元朝的社会风貌,这说明《马可·波罗行纪》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记载有不实之处”说明《马可·波罗行纪》并不是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元朝历史,排除A项;马可·波罗并不是古罗马人,排除B项;指南针在宋朝时就已传入欧洲,排除C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伴随着蒙古西征,随军的汉族医生将中国的医术传到西方,色目人医生也随蒙古王公东来,将阿拉伯地区的医学典籍传到东亚,说明蒙古西征推动了中外医学交流,故选B项。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尤其是蒙古对被征服地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可知,蒙古西征动摇了欧洲人对教会的盲目信仰,客观上促进欧洲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蒙古西征发生在13世纪,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排除D项。
1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在蒙古军队于1220年征服中亚的撒马尔罕之后,许多汉人工匠和来自周边地区的人西迁至此,故选C项。
17.【答案】(1)历史意义:亚历山大远征使东西方文明交流不断扩大和深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东西方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的交流。
(2)作用:打破了历史上东西方各自发展的状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传播了语言文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后提升训练(答案)—— 2024-2025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分享:

相关推荐